祝东力:毛主席的两件事——纪念毛主席逝世30周年
作者:
祝东力
来源:红色文化网
2013-05-02
1256
毛主席的两件事
祝东力
1976年6月,走向生命尽头的毛泽东,回首平生,对身边人员说:人生七十古来稀,我八十多了,人老总想后事。中国有句古话叫盖棺定论,我虽未盖棺,也快了,总可以定论吧!我一生干了两件事,一是与蒋介石斗了那么几十年,把他赶到那么几个海岛上去了;抗战八年,把日本人请回老家去了,对这件事持异议的人不多,只有那么几个人,在我耳边叽叽喳喳,无非是让我及早收回那几个海岛罢了。另一件事你们都知道,就是发动文化大革命,这件事拥护的人不多,反对的人不少。这两件事都没有完,这笔遗产得交给下一代。
两件事,两份遗产,近代世界史上波澜壮阔的两项事业,毛泽东的生平业绩和思想学说已尽在其中。前者是井冈山,是人民战争,是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之路;后者是大字报,是反修防修,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和实践。文武之道,统帅和导师,枪杆子与笔杆子,毛泽东的这两件事业曾经震动世界,垂范当代:古巴的革命军在反对巴蒂斯塔政权的战斗空隙,传阅着毛泽东《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的西班牙文油印本,称之为“来自中国的食粮”。马里的革命者写道:“毛泽东提出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封建、半封建国家人民的最好指引,这条道路将是第三世界大多数人民要走的道路。”在印度支那的丛林,在阿尔及利亚的游击区,在安哥拉、莫桑比克、葡属几内亚和波多黎各,总之,在广袤的第三世界各种政治、军事、文化和地理的形形色色的环境中,毛泽东曾赋予亚非拉各种肤色的人民以一种战斗性的思想意志和战略战术。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边陲地区,对中心国家的包围之势已渐渐形成。
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初衷,是鉴于党内日益形成了一个脱离群众、高高在上的官僚资产阶级,他们执行修正主义的政经路线,日益垄断了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资源,成为一个特权利益集团。因此,毛泽东毅然跨越了体制,发动包括青年学生在内的广大人民,炮打修正主义路线和特权利益集团,试图将无产阶级专政与社会主义民主有机地、完善地结合起来。文革全面出击,反抗封(中国封建传统)、资(西方资本主义体制)、修(苏联模式)以创造性地开辟现代中国发展之路的悲壮历程,不但翻动了中华大地历史的一页,而且辐射全球,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心脏地带发生了绝非意外的回响。在北美、西欧、日本,造反民众和学生运动风起云涌。从纽约到巴黎,从东京到台北,毛泽东的著作以各种文字在地上或地下流传。从上海“一月革命”到巴黎“五月风暴”,毛泽东的中国终于翻转了世界近代500年自西向东的历史流向,反过来给世界革命的故乡以深刻的影响。从边陲到中心,现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被剧烈地撼动着。正是在1970年前后,美帝兵败越南,国内动乱,美元危机,石油危机,资本主义总危机。美国在全球范围收缩战略,世界历史看来越来越临近一个重大的转折。
1969年初,“九大”前夕,林彪作为毛泽东的接班人,授意陈伯达起草“九大”政治报告。初稿的标题是:《为把我国建设成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文革尘埃尚未落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路线似乎就要提前亮相了。社会主义是否也搞经济建设,是一个无需讨论的问题。关键在于,如果没有社会主义民主,如果人民群众不能参与管理上层建筑,那么修正主义及其伴生的官僚利益集团是随时可能被再生产出来的。据认为,这份“九大”政治报告的起草,正是毛林之间政治分歧的端倪。
不用说,林彪事件标志了文革的流产,而文革的夭折则导致了作为一个整体的20世纪中国革命,乃至当代世界革命,遭受到致命伤,发生了影响深远的挫折、逆转和近于覆灭的结局。因此,毫不奇怪,紧随文革失败之后的,是70年代末以来,社会主义国家政经路线的纷纷易帜,里根、撒切尔夫人的美英新自由主义经济的出台,以及第三世界武装革命战火的全面萎缩。枪杆子与笔杆子的生死存亡就这样互为因果。
文革败落之后,它的精神和本质被阉割和隐藏,向官僚主义造反的激烈姿态也日益为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所篡据。自70年代末以来,他们从右的方向,背靠国际垄断资本,日益本色和自觉地扮演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在华第五纵队的斗士形象。今天,以巨型跨国公司为先锋,以全纵深精确打击系统为后盾的全球化浪潮正拍岸而来。北约与美日同盟作为新罗马帝国的东西两翼,将世界遮蔽在其阴影之下。享受着冷战胜利果实的美、日、欧垄断资本,正在全面分割、重组、整合全球资源和市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分别进入了又一次轮回。
作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和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之后,中共历史上的第三次重挫,文革的夭折已在毛泽东的意料之中。烈士暮年,一种不祥的预感正袭上心头。因此,他关于“遗产交给下一代”的谈话接下来对人们说的是:怎么交?和平交不成就动荡中交,搞不好就血雨腥风了。你们怎么办?只有天知道!
毛泽东殒落的当年,年轻的共和国在讣告中沉痛地称之为“无法估量的损失”。在21世纪前夜,万物沉寂的此刻,我们回首23年以来中国与世界的风雨路,越来越感受到这一评语的历史含量。关于遗产交接,毛泽东留下了耐人寻味的疑问和空白。但是,他的精神却已跨越历史,走进了未来。今天,在我们眼前展开的是毛主席那由于褪去了华彩而轮廓更加清晰深刻的思想肖像。在21世纪,主席的两项事业必将重新大规模展开。以边陲包围中心的武装斗争和暴力革命夺取政权,依然将是第三世界人民争取解放的必由之路;而全民参与的对自身政权和执政党的监督、批判和吐故纳新,也依然不可避免地将成为革命胜利后的光辉续篇。
1999年12月
[作者后记:这是1999年12月毛主席诞辰纪念日前夕应一位朋友约请写成的一篇短文。今天翻出来重新张贴,以纪念毛主席逝世30周年。]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