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鹏飞:共产党抗没抗日,我们来看看史实

作者:吴鹏飞 来源:《独家讲坛》第261期 2017-09-09 4183

共产党抗没抗日,我们来看看史实

吴鹏飞

吴鹏飞:共产党抗没抗日,我们来看看史实

编者按:吴鹏飞应邀观看大型室内情景剧《日出韶山》,对这部大型室内剧给予高度评价。但对于此剧缺失抗日部分表示不能赞同。他为此发表了关于共产党抗战问题的精彩演讲。听众为他的正义呼声拼命鼓掌。很多八路军、新四军的后代,留下了热泪。

演讲内容:《日出韶山》这个大型室内情景剧很好,很动人,有好几处我都情不自禁为之落泪。前半部分,看到土地革命时期共产党人前仆后继英勇牺牲的史实,喉咙哽咽难以自已,那一代人的英雄主义和牺牲精神,可谓惊天地泣鬼神,值得我们世世代代学习和景仰。

看到最后胜利的雄伟场面,十分振奋和骄傲。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伟大论断终于变成了壮丽的现实。毛泽东宣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多少牺牲,才换来了国家民族的独立和自主。那一刻,我泪流满面。我在想,有多少英烈坟头已青,多少同胞冤死断魂,看不到这一天啊。

但是,在肯定这个剧目的同时,我要提一个重要的修改意见。在这个剧中,抗日这一段绝对不能是空白。现在流行一种奇怪的观点,说共产党没怎么抗日,这完全是无耻谰言。我们不能受这些观点的影响。

我记得看到一篇记载,井冈山时期一位红军师长,被黄埔军校的同学俘虏了,苦口婆心劝降。看到这个衣衫褴褛的优等生,同学说,你为什么一定要跟共产党干,我们也不是要把中国搞垮嘛。这位师长的回答是,请赶快把我杀了吧。再劝,还是这一句。没办法,只好枪决。

这个故事令我震撼。为什么这个共产党师长不愿啰嗦,只求一死后快?因为主义!在这种人心中,有对社会不公的真正愤恨,有对劳苦大众的无限同情,他们是理想主义者,为了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新世界,他们愿意献出一切,包括那高贵的、高傲的头颅!

我坚持认为,那个风雨如磐的时代,我们民族最伟大的理想主义者、最富有牺牲精神的一群人,都在共产党里面。变法死了一个谭嗣同,可是革命牺牲了多少共产党人啊。可歌可泣的宁死不屈的故事,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多。共产党这个组织,太伟大,她改写了我们民族懦弱的面貌。

可是,现在居然有一种奇谈怪论,认为抗战主要是国民党的功劳,共产党基本没有怎么抗日。公知们有一个论点似乎很有说服力,比如国军抗战牺牲的高级将领有206名之多,但是共产党只有左权将军一人。这样的说法很容易误导不了解历史的读者。

但是这些公知母知有意掩盖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共军只在国共合作之初,有31位高级指挥员被国民政府授予将军军衔。此后共军就基本没有人再被国民政府授予军衔。因此绝大多数中共方面的高级抗日将领至牺牲,都没有被授予或追授军衔。

但在国军中是有追授军衔的制度的,国军将领抗战中牺牲后被追授少将的就有近60位。比如国军王铭章牺牲后被追认上将,他的部队不到五千人。而中共将领包森拥兵八千在抗日前线牺牲,没有追授军衔。

国民政府少将朱世勤所部,最强时曾近3000人,一般时间也就是1500人左右。牺牲于抗战中被国民政府追认中将军衔。而中共军队牺牲的高级指挥员,所属部队超过这一标准的比比皆是。

这样的比较并没有任何贬低国军牺牲将领的意思,而是要驳斥“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少有高级指挥人员牺牲”的不实之词。真实的历史是,由于共军不被国民政府承认,很多牺牲的高级将领没有被追授军衔,而不是共军没有牺牲高级将领。

根据收录的资料,抗战时期牺牲的共产党高级将领名单有202人,其中八路军112人、新四军44人、抗联46人。可以看到,在同等级的牺牲将领中,共产党武装为国捐躯的高级指挥员的数量和国军几乎一样多。

这符合历史实情,一因为共军在敌后作战牺牲更为惨烈;二是中共抗日中后期成为主要交战力量,接敌更频繁;三是共产党人理想主义者色彩与牺牲精神更烈。如果没有这些人在危难关头挺身而出为国效命,中华民族就会亡国亡种,就会只剩下向他们泼污水的汉奸杂种。

希望公知们,不要再歪曲历史,不要在这些国家英烈、正义死士、民族恩人面前大放厥词。让他们在天之灵好生安息吧,让他们不要成为政争的牺牲品。国共两党那些抗战阵亡英灵,应该永远被供奉在我们民族神圣的、共同的祭坛上,我们世世代代要永志不忘。

为什么会出现否认共产党抗日的论调呢?这是有深刻政治背景的。抗日战争时期,全中华儿女浴血奋战,国共两党优秀儿女,为了民族的存亡和荣光,谱写了可歌可泣的苦难辉煌。战后,由于政见的不可调和,双方再次兵戎相见。

这一次,胜利之神偏向了共产党。曾经让日本人为之胆寒的国军,败给了同样让日本人头疼万分的共军。共产党执掌大陆政权,国民党退居东南岛屿,双方意识形态的对立和政治军事的对峙,使中华民族饱尝了分裂之苦,也让日本渔翁得利。

不仅仅是琉球群岛未能接管,钓鱼岛留下遗憾,未向日本派遣占领军,也使得日本的战争罪行未得到清算。战争责任未得到严厉追偿。国共双方都或多或少贬低了对方在抗战中的功绩,客观上使这段历史蒙上迷雾。

在过去只知共产党抗日的大陆,近年来,出现了大量反映国军抗战的出版物和影视剧作品,这是对中华民族全民抗战历史的还原,是一种值得肯定的努力和让人高兴的进步。对中国远征军老兵的关注,对国军抗日老兵的关怀,都是一种迟来的敬礼,让人唏嘘不止,感慨万分。

但另一方面,有一些公知借此诋毁共军抗战英烈,又是另一种对历史的扭曲。我曾经说,抗战论战功国民党第一,论精神伟大共产党第一。因为共产党在不合法、不被承认、不给物资的情况下,两手攥空拳深入敌后誓死御敌,并在中后期成为日军主要对手,更堪嘉许。

我无论如何不相信,由一群铁血男儿组成的共产党,在民族存亡续绝的关头,会像有些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人说的那样,明哲保身。固然,国民党抗战的成绩过去确实宣传不够。但是共产党艰苦卓绝参加抗战,确是人类战争史上最悲壮的一幕。

很多人以毛泽东对蒙哥马利说的两句话作为证据,是荒唐的。毛泽东说自己一生做了两件大事,一是把蒋委员长赶到那么几个海岛上,二是发动了文化大革命。这是毛式幽默,纯粹是幽默。如果我们的研究家连毛泽东这一点幽默都不懂,也未免太可笑了。

如果以此证明共产党没有抗日,那就更是贻笑大方了。我要提出批评的是,反映毛泽东一生功业的情景剧,居然没有抗日的篇章,只字不提,显然是受了这种鼓噪的影响。同志们,这真是天大的误会。真正抗战的共产党被贬低,没抗战的被赞美,是多吊诡的事情。

中华民族最深重的灾难,来自九一八事变。那次事变的真相许久以后才被揭开。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因为张学良将军的无知和误判,助长了日本的气焰,导致了灾难的降临。事变当时,张将军正在与红粉佳人休闲娱乐,东北军的高级将领基本都离岗休息了。

张将军以为是普通的挑衅,不愿事情闹大,要求部下息事宁人。但他没有想到日本的胃口这么大,这一次是要吞并东三省。这也不能全怪张将军失察,因为当时在东北,敌我力量太不成比例。

东北军16.5万人、非正规军4万人,总兵力20万人以上(地方兵力不计)。在东北的日军仅1.5万余人,辅助部队约1万余人,总兵力约2.7万人。后来随着战事扩大,才从本土与朝鲜调来各1个师团,总共加起来也不过5.5万人。最初日方起事仅2000人左右。

再看装备的水平:东北军共计有空军4个大队,飞机262架。大中型火炮600多门,迫击炮2000多门,机枪2000多挺,步枪几十万支,还有坦克15辆,海军船舰约3万吨。日军方面仅有机关枪200挺,掷弹筒150个,火炮40门。无飞机,无坦克。这些数字今天看来简直难以置信。

但历史就是这样残酷,由于东北军奉行不扩大事态的政策,令日本以少得可怜的代价,占领了东三省。大帅一生的积累,被少帅一次败光。等少帅反应过来一切都已经晚了。他不堪其辱,想打回老家,与一心剿共的蒋委员长发生矛盾,于是就有了后来的西安事变。

但魔鬼的瓶塞,确实是因为少帅的幼稚和东北军的太过软弱,被彻底拔掉的。大帅在时,日本人在东北是不敢轻举妄动的。对于要不要全面侵华,与庞大的邻国为敌,这样做的巨大后果能否承担得起,当时日本上层是举棋不定的。但东北一战让日本人完全忘乎所以。

所以说,把学良将军当成抗日英雄,是不对的。但共产党人却为抗战立下了首功。全民族抗战爆发后,速胜和速亡两种极其有害的思潮泛滥,完全有可能葬送中华民族。在这一片思想混乱,举国惶然,军事失措的重大关头,一个共产党人发出了全世界屏声静气聆听的声音。

这就是共产党人毛泽东发表的《论持久战》,他以无比睿智的分析和无比雄辩的论证,告诉世界,中日之战是一场中国将最终取胜的持久战。这本著作一出,立即廓清了思想的混沌,征服了中国乃至世界的舆论,连日本都有人为有这样的著作而叹服。

共产党人中的这个湖南人,以巨大的悲愤、无比的沉着、惊人的冷静、深刻的理性,在民族危难的最紧要关头,发出了最强音,给全民族抗战指明了唯一正确的方向。《论持久战》是中国抗战的总策划案,它避免了多少无谓的牺牲!这是最伟大的思想贡献,可记抗战首功。

毛泽东的激越表现,常使我想起三句关于楚人的警句:一句是“惟楚有才,于斯为盛”;一句是“楚虽三户,灭秦必楚”;还有一句是“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每读到这样的句子,我就会不争气地流下热泪,热血沸腾,为自己也是一个楚人之后而无限骄傲。

《论持久战》这部光辉著作已列入了世界十大军事名著之一。初次印出的《论持久战》扉页印着毛泽东亲笔写的:“坚持抗战,坚持统一战线,坚持持久战,最后胜利必然是中国的。”《论持久战》在宋庆龄等人的帮助下,迅速在海外出版,引起了巨大反响。

毛泽东特意为英译本写了序言:“希望此书能在英语各国间唤起若干的同情,为了中国的利益,也为了世界的利益。”短短几语,你们可以看出这位共产党人殷切盼望世界人民支持中国抗战的拳拳之心,也可以看出他巧妙地联合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战略家韬略。

在陪都重庆,白崇禧看了《论持久战》拍案赞赏,对李宗仁的秘书程思远说:“这才是克敌制胜的高韬战略!”白崇禧为“论持久战”理论和观点所折服,将毛泽东叹为军事天才。白崇禧向蒋介石转述了《论持久战》的主要精神,蒋也对《论持久战》的论述深以为然。

武汉会战后的局面也印证了“抗日战争必将经历的三个阶段”。于是在蒋介石的支持下,白崇禧把《论持久战》的精神归纳成两句话:“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并在取得周恩来的同意后,由军事委员会通令全国,作为抗日战争中的战略指导思想。

《论持久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战争的纲领性文献,它指明了抗战的前途,提出了正确的路线。它科学地预见到抗日战争必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他强调“兵民是胜利之本”,抗战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实行人民战争。

我个人认为历史的遗憾是,抗日战争固然是持久战,但不一定要打八年。国共初合作,忻口战役时,毛泽东通过八路军提出的正确建议完全不被采纳,令人扼腕。假想一下,如果当时全国的军队由毛泽东来指挥,按照毛泽东的军事思想来打,抗日战争可能会更早结束。

毛泽东的策划案,由蒋介石来执行,当然效果极差。现在很多人拼命美化蒋介石,将此人打扮成抗日大英雄。铺天盖地的帖子篡改历史,矫改事实,东扯西拉地拼凑论据,居然神奇般地完成了诸多指鹿为马的论证。我在这里,就先来揭穿蒋介石真心抗日的大骗局。

 

有证据显示,蒋曾公开训示,谁敢提抗日,就杀谁。蒋介石在中日签定《何梅协定》后的讲话(1935)明确表示:“奢言抗日者,杀无赦。”蒋介石还撰文《敌乎?友乎?中日关系之检讨》(1934)说,日本终究不能作我们敌人,我们中国亦究竟有须与日本携手之必要。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4
0
0
0
0
0
3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