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知青的“悔”与“不悔”

作者:范学新 来源:知青问题研究 2023-02-18 1019

也谈知青的“悔”与“不悔”

在知青历史的主题中,似乎始终有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不悔。有的说,青春无悔;有的说,悔断肠,泾渭分明,截然相反。看来,不悔,很有必要说说清楚。

其实,说不悔是说知青自己的历史,是说知青在逆境中的人生态度,在这段历史中的经验教训,反映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历史观,与知青上山下乡运动既有密切联系,又有根本区别。

也谈知青的“悔”与“不悔”

世上历来有天灾人祸,有天崩地裂,有改朝换代,这些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是不可抗拒的力量。在自然灾害和社会灾难面前,个人显得那么渺小和无奈,但却绝不是无能为力、无所作为。在外敌入侵、特大地震、洪涝灾害面前,有的人杞人忧天、苟且偷生、发国难财,甚至发死人财,但绝大数人却选择了抗争,选择了奋斗,选择了大爱,选择了坚强。同样,在知青上山下乡大潮中,有的人怨恨、消沉,萎靡不振,甚至至今走不出历史的阴影,虚度一生;但绝大多数知青却勇敢面对、奋发有为,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练就了一身不屈的脊梁和铮铮傲骨,成为党和国家的有用人才和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在灾难困苦面前,最能考验每个人,是懦弱还是坚强,是愚蠢还是智慧,是后退还是前进,是消极还是积极,是颓废还是振奋,是杞人忧天还是把握命运。

也谈知青的“悔”与“不悔”

文革后期,广大城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对于国家来说,既是知青走与工农相结合道路、培养千百万革命事业接班人的大计,也是为国分忧解难,破解巨大的就业压力,在客观上医治文革的后遗症,为落后的边疆输入城市的先进文化,加快边疆的开发建设和繁荣。对于知青自身来说,在艰苦的环境中得到磨炼,增长才干,了解国情,无私奉献,奠基人生,收获友谊真情,成为人生的立足之本、动力之源、发展之根。面对这些有益的成果,我们何悔之有?所以,广大知青的青春无悔,既是感情的凝结,更是理性的表达。知青的青春无悔肯定的是知青的奋斗、知青的贡献、知青们忠贞爱国的崇高情怀和不畏艰难、昂扬向上的人生态度。当然,对于那些消极颓废的少数人,确实是青春有悔,应当吸取教训,尽快走出历史的阴影,也给后来人一个历史的警示。

也谈知青的“悔”与“不悔”

有悔的人群中,许多人悔的不是自己,而是社会,是别人,是客观,后悔生不逢时,机遇不好。最典型的就是生下就挨饿,上学就停课,下乡算就业,结婚就一个,返城再就业,下岗一刀切,似乎倒霉的事全赶上了,幸运之神总是远他而去。因而,生活常常笼罩着后悔的阴影,命运在如果的遐想中度过,如果没有文革如果没有上山下乡如果我早出生几年如果……”,陷入历史虚无主义的深渊。这些如果就像如果我生在美国一样可笑,纯属庸人自扰,有百害而无一益。当然,人祸、社会灾难与天灾不尽相同,应当总结汲取历史教训,那另当别论。灾难总会发生,历史没有如果。人类无法控制灾难,个人无法选择历史。在人生的旅途中,布满了荆棘,充斥着曲折,经历着跌宕,不变的是进取。机遇只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命运更偏爱那些勇敢的弄潮儿,在当今激烈竞争的年代更是如此。

也谈知青的“悔”与“不悔”

人生不能没有理想憧憬,但道路无法事先设计,命运靠自己把握。只有明确方向、随机而动、矢志不渝,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这就像开车一样,你可以事先确定目的地,但具体走哪条路,如何打舵拐弯,何时加油刹车,何时赶上红绿灯,何地遭遇拥堵,何时何地倒车调头……这些都无法预知确定,只能靠司机灵活机动、随机把握。何况,人生的道路远比开车行路复杂、艰难得多。

也谈知青的“悔”与“不悔”

所以,从根本上说,悔与无悔是指每个人的自我选择,是主观行为,而非客观环境。在同样的环境下,只要你做出了正确选择,秉持积极主动的人生态度,做出了有益于社会进步、有益于个人成长的事情,青春就是无悔的,相反就是有悔的。但如果是悔于自我无法选择的客观环境,悔于生不逢时,悔于出生的国度、家庭、时代,那显然就是愚人自扰,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伪命题。

也谈知青的“悔”与“不悔”

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正如恩格斯所说,只有那些不畏艰险、在崎岖道路上勇敢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光荣与梦想属于那些青春无悔的知青们!

(本文作者范学新,1968年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一师四团屯垦戍边。)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1
0
0
7
3
1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