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虎城卫士亲历西安事变的回忆

作者:萧宏 来源:党史博采 2023-12-12 476

         

1936年12月12日,对于中国人来说,这是一个永远值得纪念的日子。历史上的这一天,在古都西安,张学良、杨虎城二位将军为了民族大义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兵谏”,在临潼骊山活捉蒋介石,并将其送回西安市杨虎城办公所在的新城大楼看管起来,逼蒋抗日,史称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的分水岭,从此拉开了全民族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序幕。中国抗战的胜利,西安事变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2006年,笔者在河南郑州市惠济区古荥镇一个农家小院里采访了当年杨虎城卫士队副班长——耄耋老人王志屏。

一、就连王志屏这些做卫士的也认为张学良、杨虎城关系紧张

王志屏出生在陕西省蓝田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与杨虎城(时任西安绥靖公署主任兼十七路军总指挥)是老乡。1935年7月,王志屏参加杨虎城领导的十七路军教导营,当了几天普通士兵后,调任该营勤务班任班长。

1936年初,王志屏被选调到杨虎城的卫士队,和卫士队其他70多名卫兵一样,负责杨虎城公馆周边的警戒保卫工作。同年6月,王志屏任卫士队四班副班长。

王志屏

西安事变前,西安的学生及各界群众不时上街游行,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游行队伍曾到绥靖公署新城操场,请杨虎城领导抗日。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行政院长的蒋介石把张学良调往陕西,任西北“剿匪”副总司令兼代总司令。军事上,杨虎城归张学良节制。蒋介石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要张学良与杨虎城联手消灭共产党,自己坐收渔人之利;二是要张学良抢占杨虎城的地盘,达到二虎相斗必有一伤之目的,他再来收拾残局。

张学良的东北军在陕北与红军屡战屡败。共产党在陕北宣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使东北军、西北军与共产党军队的关系日益好转。事情的发展与蒋介石的安排恰恰相反。张、杨不但没打起来,反而关系情同手足、无话不说。

为使张、杨共同对付共产党,1936年10月29日,蒋介石由河南洛阳飞至临潼亲自坐阵指挥,严令张、杨要么与共产党作战,要么调出关外。西安的国民党军警特务监视着他们二人。张、杨之间的来往非常谨慎,唯恐露出破绽。杨虎城去见张学良时,王志屏和其他卫士被张学良的特务营挡在公馆外面,不让下车。张学良来见杨虎城时,王志屏等也不让张学良的卫士下车。当时,就连王志屏这些做卫士的,也认为张、杨关系紧张,有矛盾。

1936年11月28日,在西安革命公园举行坚守西安围城胜利十周年纪念大会。图为张学良和杨虎城率西安各界群众向死难军民致哀。

11月28日,在西安革命公园举行坚守西安胜利10周年纪念大会,杨虎城的西北军和张学良的东北军及西安各界群众数万人参加。杨虎城讲完后,张学良接着说:“失去东北,我张学良非常痛心,失去东北是我的责任。不久的将来,我要打回东北去,到那个时候让国人看看,我张学良到底是不是一个逃跑将军。”

12月9日,西安学生为纪念“一二·九”运动一周年,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爱国请愿活动,学生们不顾宪兵和军警的阻拦,高呼“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要到临潼向蒋介石请愿。

当队伍行至西安近郊灞桥时,张学良驱车前来阻止,他情绪激动地说:“请大家千万不要再向前走了,请大家相信我,赶快回去吧!我和你们是一样的心,你们的要求,就是我的要求,也许我的要求比你们更迫切。我决不辜负你们的救国心愿,决不欺骗大家,大家的要求我负责转达给蒋委员长,我张学良在委员长面前讲话还是比你们有份量的。”在他的劝阻下,游行队伍才掉头返回。

后来才知道,蒋介石得知这一情况后,惊慌失措,即令张学良设法制止,并命令军队架好机枪严阵以待。张学良的劝阻避免了一次流血事件。

二、蒋介石的密嘱成为引发西安事变的导火线

西安事变为什么在1936年12月12日突然爆发?80多年来,海内外很少有人提出确凿的史料证据。军事行动瞬息万变,难以捉摸。张学良、杨虎城为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虽早有扣蒋的设想,但并未订出具体时间。扣蒋风险巨大,非到生死抉择关头,焉能轻举妄动?而蒋介石的密嘱,也许是引发“双十二事变”(即西安事变)的直接导火线。

1936年12月,蒋介石(右)、杨虎城(中)、张学良(左)在临潼合影。

12月9日,蒋介石写信给陕西省政府主席邵力子,密嘱《大公报》发表剥夺张学良、杨虎城“剿共”兵权由蒋鼎文取代的消息。

蒋介石的密嘱如下:

力子主席兄勋鉴:

可密嘱驻陕《大公报》记者发表以下之消息:蒋鼎文、卫立煌先后皆到西安。闻蒋委员长已派蒋鼎文为西北“剿匪”军前敌总司令,卫立煌为晋、陕、绥、宁四省边区总指挥。陈诚亦来陕谒蒋,闻将以军政部次长名义指挥绥东中央军各部队云。但此消息不必交中央社及其他记者,西安各报亦不必发表为要。

中正

十二月九日

蒋介石惯用通过在国内外有很大影响的民营报纸《大公报》,事先发布解除军政大员职务的消息,在舆论上造成既成事实。蒋介石和《大公报》总编辑张季鸾有特殊关系,张季鸾被称为蒋介石的“布衣宰相”。蒋介石每有重大举措,张季鸾多有参与。12月4日,蒋介石由洛阳来到西安,准备在西安召开西北“剿共”军事会议,部署西北“剿共”,南京政府一批军政大员陈诚、蒋鼎文、卫立煌、陈调元、朱绍良等陆续到达西安。12月5日,张季鸾到华清池访蒋,告以西安谣言甚盛,流行的政治气氛以“停止内战,联共抗日”为标志。蒋说:“我来西安的目的,就是要平息东北军、西北军的分歧论调。”从6日起,蒋介石依次召见陕西省主席邵力子及东北军、十七路军军师长以上高级将领,而张、杨并未在座,致使张学良、杨虎城产生疑惧。

张学良、杨虎城与张季鸾、《大公报》社、《大公报》驻西安记者都有密切联系,当张、杨获悉《大公报》将发表蒋介石剥夺他们兵权的密嘱,在此危急关头,张、杨紧急密商,决定12日晨对蒋介石实行“兵谏”。

三、张学良的卫士向王志屏讲述了捉蒋经过

1936年12月11日下午,王志屏在杨虎城公馆大门前执勤。4时多,张学良驱车到来,杨虎城到院内接迎,张学良拿出一把新式圆栓二十响手枪交给杨虎城。张、杨进屋谈了很久,不见出来。卫士们私下议论说:“杨主任把张副司令的枪给下了,人也不让走了。”

西安事变指挥部——杨虎城公馆。

傍晚近7时,杨公馆大门的电灯突然灭了,王志屏以为是保险丝爆了,急忙到电闸房查看,只见副官王华亭(杨虎城的随从副官)掂着手枪守在电闸门前。王志屏问咋回事,王副官说你别管,快回去带好岗,注意警戒。王志屏立即回到大门口,同岗的卫士问王志屏咋回事?王志屏说:“王副官掂枪在那守着呢,让我们站好岗,注意警戒。”

换岗后,卫士队副队长李承德命王志屏在公馆楼后面警戒。

12月11日的夜晚万籁俱静,显得那样冗长,墙上哒哒的钟声,就像千钧铁锤撞击着众人的心。王志屏当时并不知道一场惊天动地的壮举就要爆发了!

12月12日凌晨5时,临潼方向突然枪声大作,异常激烈。没多久,枪声逐渐时紧时松。王志屏问李承德:“这是谁和谁打呢?”李承德说:“咱与老蒋。”

杨虎城公馆内烟雾缭绕,人影晃动,不时传来急促的电话铃声。这时王志屏才知道,张、杨两位将军的捉蒋总指挥部就在杨公馆,两位将军早已把兵力布置停当,此时正守候在电话机旁等捷报传来。

黎明时分,临潼方面打来电话说:“委员长不见了。”在电话旁的张学良、杨虎城精神顿时紧张起来,这一情况大出他们意料。张学良对杨虎城说:“你的部队地方熟,调一部分人到临潼找委员长吧。”杨虎城想了一下说:“干脆让卫士队上吧。”卫士队队长白志钧带半个班坐上教导营的装甲车,赶往临潼。王志屏带半个班在公馆坚守。

事后,东北军特务营参加捉蒋介石的一个卫士对王志屏讲了临潼捉蒋的经过。

王志屏老人讲述当年看押蒋介石的情形。

12日凌晨2时许,大地一片黑暗,此时的西安正在沉睡之中。担负扣蒋任务的张学良亲信白凤翔、刘桂五、孙铭九、王玉瓒等分乘汽车、摩托车,风驰电掣地向临潼驶去。

2时30分之前,他们到达灞桥附近的十里铺。担任突击任务的特务营营长孙铭九进行了战前动员:

今天我们到华清池去,是为了救副司令。委员长不抗日,也不叫我们东北军抗日,我们副司令向他请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他不但不接受,反而把我们副司令扣押起来。我们今天去华清池,是要把委员长扣起来,逼他抗日,营救我们的副司令出险。保护副司令的安全是我们卫队营的神圣职责,我们一定要完成这个极其重要的任务,一定要扣押住委员长!但要注意,绝对不能把他打死!

当时群情激愤异常。

随后,孙铭九根据白凤翔的指示,率领100多名卫队营官兵奔向临潼华清池。

当孙铭九带人冲进蒋介石的住处时,和蒋的卫队展开了激战。

这时各种枪声和手榴弹爆炸声响彻骊山,蒋介石开始还以为是共产党的散兵游勇攻山,鼓励士兵顶住,说西安很快就会派来救兵。随着枪声越来越密集,喊杀声也越来越近,蒋介石这才如梦初醒,断定西安发生兵变。蒋介石在他的堂侄、贴身侍卫蒋孝镇和堂外甥、贴身侍卫竺培基的搀扶下,一同仓促逃向山上。

孙铭九等人一见蒋住的三号厅门半开着,他们就飞步闯进卧室。发现床上无人,被子掀着,伏看床底下也没人。但衣帽、假牙、皮包、黑斗篷大衣俱在,用手摸被窝尚有余温,这表明蒋跑的时间不长。

事变当夜蒋介石所住的华清池五间厅。

他们在院内各处搜寻,仍未发现蒋的踪影,讯问被捉到的蒋的侍从室主任钱大钧和贴身侍卫汪日章,他们都说不知蒋的下落。负责指挥的刘多荃、白凤翔马上用电话将情况报告了张学良和杨虎城。张学良一听非常着急,忙询问:“蒋介石的汽车还在不在?是否有人越过了外线包围圈?”经查询:蒋的汽车还在,没有一个人通过外线包围圈。

孙铭九马上带着部队漫山遍野地搜,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目标。

搜蒋的卫士对王志屏说:我在一个山凹处发现有动静,端着枪向前边冲边喊:“出来,不出来就开枪了。”这时对方也大吼:“再向前冲打死你!”说着砰砰打了几枪,卫士的棉大衣被打了好几个洞。那个卫士一枪就把对方打倒了,这时另外一个人大喊:“不要打啦不要打啦,委员长在这儿。”

那个卫士冲到跟前。蒋介石大吼:“干什么,干什么!”此时,蒋介石的脸色苍白,赤着双脚,上穿一件古铜色绸袍、下穿一条白色睡裤,浑身都是尘土。这时,孙铭九也过来了,大家上前把蒋介石架起来。孙营长对蒋介石说:“请委员长到西安参加救国会议。”蒋介石说:“不去,不去,你们把我枪毙好了。”孙铭九说:“不打死你,叫你抗日!”大家把蒋介石架下山,押上汽车,返回西安。

四、蒋介石说:“你们叫什么名字,给我开一个名单来。”

12月12日上午,王志屏接到指示,有重要客人将来西安皇城北门内杨虎城办公的新城大楼。于是,他带领朱子明、上官克勤二人守卫在新城大楼门口。

王志屏让朱子明、上官克勤守正门,自己守西门。8时30分左右,一辆卡车开过西门,车顶架着一挺轻机枪,士兵们个个荷枪实弹,后面紧跟着一辆小轿车。车停稳后,孙铭九从小轿车上扶下一个人,光着头,没戴帽子,穿着一件古铜色绸袍,小腿上一道道血痕,穿一双便鞋,没穿袜子,样子很狼狈。

西安事变时,蒋介石被扣留在新城大楼内。

王志屏心里咯噔一下,这不是委员长吗!先前他曾见过蒋介石。看到委员长过来,王志屏下意识地立正,敬了一个军礼。此时,王志屏才知道委员长被张学良、杨虎城扣押起来了。

蒋介石进了大楼,走进刚刚为他整理好的房间,他将被子反过来,里朝外盖在身上。卫兵端去木炭火盆供他取暖,他说不要,端出去。王志屏向王副官汇报。王副官说不要就端出来,同时命令把门关上。蒋介石看到关门,就大声喊:“把门开开!把门开开!”王志屏把开门的事再次向王副官报告。

一会儿,宪兵营营长宋文梅进去对蒋介石说:“委员长,我们是奉命关门的。”蒋介石问谁的命令,宋说是主任的命令。蒋介石说:“什么狗屁主任,把门开开。”宋文梅说:“委员长,我还是你的学生呢。”蒋介石说:“第几期的?”宋文梅说:“没毕业。”蒋介石说:“现在干什么?”宋答:“在杨主任属下任营长。”蒋介石说:“很有前途,好好努力。你既是我的学生,天气冷了,你去给我买件毛衣,买双袜子。”宋文梅就给蒋介石买了一件驼色的毛衣和驼色的毛袜子。

随后,副官们又问蒋吃不吃饭?蒋哭丧着脸说:“我到这个地步了,我不吃饭。”其实他早已饿得发慌,只是故作姿态。副官们见蒋没带假牙,吃不了硬东西,特意吩嘱厨房做了一碗麦片粥端来。蒋介石又故伎重演,板着脸孔说:“他们把我弄成这个样子,我还能吃他们的饭吗?”副官们领会了他的意思、端着粥碗在外转了一圈再送来:“这是我们和宋营长给你买的,你还是吃了吧。”

蒋介石马上接过去,连声说:“好,好,我吃,我吃。”一边吃,一边对副官说:“我们现在是患难朋友了。你们叫什么名字,给我开一个名单来,我带在身上将来回到南京,是不会忘记你们对我的好处的。”

副官们拒绝了蒋介石的引诱收买,并将这件事情告诉了杨虎城。

五、张学良告诫王志屏:“不要把枪别在胸前,如果委员长拔枪自杀怎么办?”

“兵谏”首战告捷,新城杨公馆内群情欢腾。张学良站起身来,心情复杂地对众将领说:“我和虎城兄胆大包天,把天给捅了个大窟窿。现在,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掌握在我们的手里,我们大家都要负责。事不宜迟,有几件事必须马上着手,发布兵谏通电、给陕北中共打电报,军事方面成立一个参谋团,政治方面成立一个设计委员会,现在就动手。”

八大救国主张。

1936年12月12日爆发的西安事变,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蒋介石是当时中国的最高统帅,被扣之后,举国哗然。是日上午,由张学良、杨虎城领衔向全国发出通电,解释发动西安事变的原委,提出八项救国主张:

(一)改组南京政府,容纳各党各派,共同负责救国;

(二)停止一切内战;

(三)立即释放上海被捕之爱国领袖;

(四)释放全国一切政治犯;

(五)开放民众爱国运动;

(六)保障人民集会结社一切政治自由;

(七)彻底遵行总理遗嘱;

(八)立即召开救国会议。

约10时,张学良来到新城大楼见蒋介石。王志屏和许多卫兵一样,没有把枪放在枪套里,而是插在腰间皮带的前面。张学良走到他面前时,拍拍他的肩膀,拉拉他的子弹袋,告诫说:“把枪装进去,不要别在胸前,给委员长送东西时,万一把你们的枪拔去,自杀了怎么办?”王志屏赶紧把枪装进枪套中。

张学良走进蒋介石的房间,房门开着,蒋介石双手向后斜撑着,在床上半卧着。张学良叫了一声:“委员长,受惊了!”接着是蒋介石的声音,说既然这样子了,你不要叫我委员长,把我枪毙好了。张学良赶紧递上一张纸,说:“我决无加害委员长之意,只要您容纳我的八项主张,您还是我的委员长,我坚决拥护您,听您的指挥。张学良让蒋介石签字,蒋介石“啪”一下把纸打落在地:“让我签字,除非把我枪毙了。”

张学良继续说:“我们受全国人民的要求,发动这次事件。我们内心纯洁,完全是为国家着想,不是为个人利害打算。现在,希望委员长能平心静气,勇于改正错误,联合全国力量,坚决抗日,以争取民族生存,则学良和全国人民于愿足矣。”

当张学良说完,蒋才讷讷地说:“你既为了国家,应先送我到洛阳,送我到洛阳再谈。”

张学良继续说:“今日之事,岂容搪塞了事。我们仍希望你勇于改过,群策群力,共赴国难。如果仍然执拗不悟,坚持己见,就只有让群众公裁了。”接着,张学良说到了东北失陷,热河弃守,就是蒋指示的结果。蒋介石还击说:我让你弃守你就弃守了?张学良恼怒地说: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当时就是服从了你的命令造成的。两个人争吵的声音越来越高。后来就是蒋介石面向墙壁,任张学良怎么说就是不搭理,张学良无奈辞出。

六、得知杨虎城遇害的消息,王志屏几近晕倒

一天,正值王志屏执勤,来了一辆小轿车,车上下来两个人,一个头戴礼帽,身穿长袍,精神饱满,两眼炯炯有神。另一个全副武装腰挎短枪,手拿公文包,像是随从副官。穿长袍的走上前递给王志屏一张名片,王志屏接过一看,才知道来人是大名鼎鼎的周恩来。平时他只知道周恩来的大名,从没有见过面,没想到周恩来就站在自己面前,敬佩之情油然而生。王志屏连忙将名片交给杨虎城的勤务兵杨鸿升,杨虎城迅速走出来迎接周恩来。

那是王志屏第一次也是这辈子仅有的一次见到周恩来。

张学良的东北军、杨虎城的西北军和共产党三位一体与蒋介石进行了“艰苦”斗争,最后达成共识,停止内战共同抗日。12月25日下午,张学良亲自陪送蒋介石夫妇及其顾问、澳大利亚人端纳和宋子文等,经洛阳飞抵南京大校机场。没有想到,蒋介石自食其言,囚禁了张学良。193713日,军事法庭以张学良首谋伙党,对于上官以暴行胁迫,判其有期徒刑10年,褫夺公权5年。旋即又被蒋特赦,交军委“严加管束”。少帅便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幽禁生活。直到199312月离开台湾,前往美国探亲,后定居夏威夷。200110月14日,在儿子、女儿和三个孙子哀伤的低泣中,张学良在美国檀香山史特劳比医院,走完最后一程,平静谢世。

杨虎城将军。

而杨虎城将军,则于1937年6月,被逼以“欧美考察军事专员”名义出国考察,十七路军被缩编为38军,王志屏所在的卫士队归入38军卫士连,王志屏被调回教导营扩编后的教导团工作。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王志屏随部队开赴抗日前线。1937年至1940年在山西中条山参加了六六战役、四一七战役。期间,参加了军队在中条山娘娘庙开办的抗日军政大学干训班。干训班结束后,又于1941年至1943年参加了邙山战役。1943年又先后参与了马鞍山、官道口、卢氏县的抗日作战。在卢氏县期间,又被编回381775291营3连,历任副连长、连长和副营长等职。

日本投降后,王志屏所在部队从卢氏县东进,先后接收了洛阳、郑州、开封。

1949年底,报纸上登载了杨虎城将军和家人在重庆市磁器口原“中美合作所”松林坡遇害的消息,王志屏闻知噩耗,几近晕倒。新中国成立后,王志屏回陕西老家务农,后又迁至河南省郑州市。

2005年8月20日,91岁高龄的王志屏老人和儿子王荣生一同来到西安,拜见杨虎城将军的女儿杨拯英,杨拯英时年71岁,时为陕西省政协委员。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4
1
0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