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某些人“如果毛岸英没有牺牲,他会被安排‘接班’”的谬论!

作者:秦明 来源:子夜呐喊 2024-09-11 795

本来不想讨论这种话题,无奈看到那个自称托派的杜建国在毛主席逝世纪念日连发多条内容“阴阳”毛主席。

其他的话题都是老生常谈,就懒得驳斥他了,唯独关于毛岸英的话题带着很大的迷惑性。有些网友还以为他在夸赞毛岸英,跟着附和。然而,杜建国只是表面上赞扬毛岸英,实则借以攻击、污蔑毛主席。

驳某些人“如果毛岸英没有牺牲,他会被安排‘接班’”的谬论!

驳某些人“如果毛岸英没有牺牲,他会被安排‘接班’”的谬论!

杜建国的意思很明显:

他先拿蒋经国做个“梯子”,捧毛岸英是“一个有原则的布尔什维克”,鄙弃“人类千万年来延续的血统政治传统”。

杜建国的这个所谓“血统政治传统”,矛头指向的谁?结合他的另一条“扶苏一死,无人能制约嬴政”的微博,以及昨晚补刀的“他们父子冲突,可能不是因为婚事,而是政见”的微博,意思已经再明确不过了!

杜建国说,与毛主席“政见不合”的毛岸英是“一个有原则的布尔什维克”,潜台词就是毛主席不是“布尔什维克”或者说不够“布尔什维克”。

鉴于杜建国一贯的“精苏修”、“精赫鲁晓夫”立场,我们先来讨论一下“苏联留学”的毛岸英与“土生土长”的毛主席,究竟哪个更“布尔什维克”?

驳某些人“如果毛岸英没有牺牲,他会被安排‘接班’”的谬论!

1946年,在苏联反法西斯战场上立了战功的毛岸英终于回到了离别整整十年的祖国。

刚回国的毛岸英是什么形象呢?衣着打扮、谈吐举止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洋装洋气”。

驳某些人“如果毛岸英没有牺牲,他会被安排‘接班’”的谬论!

所以,尽管去过反法西斯战场前线的毛岸英已经比那些留学镀金的人优秀太多了,尽管毛主席沉浸在父子阔别重逢的喜悦中,但是,毛主席对于儿子身上的这种“洋装洋气”仍然感到担忧和不满,担心毛岸英脱离工农群众,非要让他去“补上劳动大学这一课”,于是他又去当农民、当工人,“劳动大学”一上就是多年……

后来苏联变修直至解体的事实,证明了毛主席的深思熟虑与远见卓识。

当然,“精赫鲁晓夫”的杜建国大概对此不以为然。因为当年赫鲁晓夫就曾经因为“干部参加劳动”的问题,与毛主席发生过严重分歧。

1958年7月底,赫鲁晓夫秘密访华期间,毛主席介绍了中共现在要求干部参加体力劳动,并规定中央委员每年要有四个月到各地搞调查研究的经验,赫鲁晓夫对此嗤之以鼻,他反驳说:

“拿我们费德林来说吧,他是外交部副部长,他每天需要了解世界上发生的各种事情。如果让他脱离外交部的工作,把他下放劳动半年,他回来后就会感到落后了。因此需要拿出相当长的时间来补课,来研究这半年来国际上出现了什么新问题,外交部半年来做了什么工作……”

60年代中期,赫鲁晓夫又对着访苏的阿尔巴尼亚领导人谢胡,抨击中国党的做法,说“让干部把时间浪费在体力劳动里,得不偿失”。

然而,苏联变修的教训摆在眼前,60年代中苏论战期间,毛主席一直在研究苏联是怎么变的。通过对大量材料的阅读、分析,毛主席发现了一个普遍现象:苏联的干部是不参加工人农民的一线劳动的,他们高高在上,脱离人民;不仅如此,他们的子女也搞特殊化,子承父业,苏联普通劳动者的子女很少能当党员、干部。

毛主席意识到,干部搞特殊化,脱离劳动,脱离人民,是苏联产生修正主义的重要原因。要避免干部腐败变质,干部要参加劳动,通过劳动,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思路,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坚定自己的无产阶级立场。

笔者不知道杜建国口中的“有原则的布尔什维克”应该是什么样子,如果是从苏联留学回来的、脱离工农的、书生气十足的那“二十八个半”的样子,那很抱歉,笔者绝不认为布尔什维克应该是这个样子。

如果“无产阶级立场”只是停留于口头的理论中,而没法内化到自己灵魂深处、付诸日常行动中,那这样的人就不可能具备真正的无产阶级立场。从这个角度讲,还有谁比毛主席更“布尔什维克”呢?

接着,我们再来讨论“如果毛岸英没有牺牲,毛主席会不会安排他接班”的问题。

当杜建国拿“血统政治传统”来攻击毛主席的时候,其实已经默认了这层意思;笔者过去接触到一些稍微年长的网友,他们从善意的角度出发,也时常感叹如果毛岸英没有牺牲,就怎样怎样。

这其实是一个很无聊的问题,所以笔者以前不愿意接那些出于善意的网友的话。但是杜建国要拿这个问题来污蔑毛主席,笔者就忍不住要辩论一番了。

毛岸英如果没有牺牲,能否担任重要领导职务?笔者认为,这不应该取决于他是不是“毛泽东的儿子”,而应该取决于他是否“不谋私利,唯一的为着民族与社会的解放”,“胸怀坦白”,“忠诚”、“积极”、“正直”,“充满着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并且“具有政治远见”,简而言之就是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立场、正直的品行、卓越的领导能力。

如果他不具备这些品质,那么即便他是“毛泽东的儿子”,把他放到重要位置,对革命事业而言也将是不幸的;如果他具备这些品质,按照无产阶级的民主原则,他为什么就不能到重要位置上去呢?难道就是因为他是“毛泽东的儿子”?正所谓“举贤不避亲”。

然而,事实偏偏如此:正因为他是“毛泽东的儿子”,他就第一个被送到战火纷飞、危机四伏的朝鲜战场,最终为祖国、为人民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把毛岸英送上朝鲜战场意味着什么?只有完全不了解当时中美力量对比之悬殊、战争之残酷的猪狗们,才会相信小人们编造的“镀金”说。1951年3月,毛主席在与老友周世钊的谈话中讲道:“我作为党中央的主席,自己有儿子,不派他去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又派谁的儿子去呢。”

也正是为了要破除几千年来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坚持无产阶级革命原则,毛主席对自己、对亲人要求更加“严苛”,“矫枉过正”、“举贤避亲”。

毛岸英牺牲以后,毛主席直系亲属还有很多,如果他想“扶持”一个,以他的威望,并不是什么难事。

1965年,毛主席的女儿李讷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解放军报社工作,化名肖力,担任编辑和记者。凭借丰富的文史知识和深厚的文字功底,以及出色的工作能力,她逐步晋升为副总编。

1969年春,九大召开在即,在民主推选环节,李讷被解放军报社推选为党代表。名单报到毛主席那里,被毛主席亲自圈掉。有一次毛主席接见一批年轻干部,忽然注意到李讷也在其中,这才询问汪东兴李讷的职务。

在得知李讷年纪轻轻已经是解放军报的副总编之后,毛主席不禁眉头紧皱,很快李讷被调离了解放军报社,并下放到江西中办五七干校参加劳动,跟农民一起种庄稼、养猪、挑粪、挖井……

而毛主席另一个女儿李敏,在1969年就被下放到内蒙古阿拉善左旗,与农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后来又下放到河南遂平县莲花湖“五七干校”进行劳动改造。

毛远新是毛主席的侄子,是毛主席二弟毛泽民的孩子。出于对弟弟毛泽民的怀念和照顾遗属的责任,毛主席主动把毛远新留在身边抚养,对待他像亲儿子一般。在主席的教导下,他的学习成绩也很优异。1960年,学校决定保送他上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

毛主席得知后对他说“靠学校保送算什么?”毛远新当机立断选择考试,一举考上了清华大学。在清华大学上了一学期后,他因为个人兴趣又转学到了哈军工。

从哈军工毕业后,因为成绩优异,按照那时的原则是要分配到干部岗位的。吴法宪按照规定,安排他去某团部当参谋。可当毛主席得知后,却说:“他还没有当过兵,怎么能当官?这不行!”于是,毛远新又被“赶到”部队基层当了一名普通技师。

然而,靠着自己出色的能力,毛远新到1968年还是当选了沈阳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军区政委等职位。

就在这一年,毛远新还被提名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结果毛主席在审核名单时,又亲手将毛远新的名字划掉了。毛主席专门找到毛远新,对他讲:“你身为我的亲属,一定要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你的父亲是烈士,肩上扛的是人民,目前你还没有这样的觉悟,并不能担任这样的职位。”

回到岗位上的毛远新,按照毛主席的嘱咐,更加刻苦努力。

三年后,他的名字再次出现在政协名单上,毛主席却再次把他的名字从名单里划去了,理由还是一样。

后来,毛远新因为工作成绩突出,又被提名进中央委员会的候选名单。毛主席思考了很久,最终还是决定划掉毛远新的名字。

然而,这一次遭到了周总理的拒绝,他对毛主席说:“主席,不能再划了。”于是,在周总理的干预下,毛远新得以赴京参会,只是并没有被选上中央委员。

后来的变故,大家都知道……

很多网友都读过毛远新(现用名:李实)的文字,看过他的访谈,有些网友甚至当面见过他本人。

毛远新的品行、个人能力,大家有目共睹。然而,毛主席何曾想过要“扶持”他?不仅没有,反而屡次把他从名单里划掉。

所以,如果毛岸英没有牺牲会怎样?从个人得失的角度来讲,恐怕只会比毛远新更糟糕,这其实在毛主席预备“跌得粉身碎骨”的那一刻就已经注定了……

公者千古,私者一时;

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任何对毛主席得污蔑、攻击,都只能是畜生一类的狺狺狂吠。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13
0
0
3
3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