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南:困惑----电影《决胜时刻》音乐主题

作者:司马南 来源:原创 2019-09-23 2632

​困惑----电影《决胜时刻》音乐主题 

司马南

司马南:困惑----电影《决胜时刻》音乐主题

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世界当中,到底是什么样的理想使他们英勇无畏,使他们具有伟大的献身精神,使他们不惧任何艰苦繁杂的工作,使他们几十年如一日鞠躬尽瘁,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他们所热爱和忠诚的事业?

这本来是一个有着明确答案的问题,但是看了刚刚上映的电影《决胜时刻》之后,在这个问题上产生了恍惚感,有些想法不吐不快,拟与电影的主创人员及对这部电影感兴趣的观众作些讨论,如果说的不对,敬请大家批评。

第一,《决胜时刻》是一部怎样的电影?

《决胜时刻》是由黄建新监制,黄建新、宁海强共同执导,唐国强、刘劲、黄景瑜、王丽坤领衔主演,秦岚、林永健、马天宇、张涵予、马晓伟、濮存昕、刘之冰、高曙光、王伍福、刘沙、王健、张子健、曹炳琨、吕行、叶禾、乌兰托雅·朵等主演的历史片。

该片讲述了1949年中共中央领导人进驻香山,在国共和谈破裂的千钧一发之际,全力筹划建立新中国的历史。

第二,《决胜时刻》剧情是些什么内容?

1949年毛泽东等党中央领导进驻北京香山后,中共中央完成国共和谈、指挥渡江战役、制定经济政策、筹备政协会议和开国大典的故事,立足宏大格局,聚焦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艺术再现党中央在香山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弘扬共和国缔造者们鞠躬尽瘁的大无畏精神,回溯新中国成立的初心和使命。

第三,一部这样重要的历史片,讲述如此重要的严肃的内容,怎么会扯起来美国乡村福音歌曲呢?

司马南:困惑----电影《决胜时刻》音乐主题

作为电影的元素,作为电影的音乐元素,用什么歌曲都无所谓,关键看怎样用。

电影中有这样一段叙事:在完成国共和谈、筹划渡江战役、筹划建国经济政策异常紧张的日子里,主席与恩来同志通电话,显现的非常焦虑,他们牵挂着任弼时同志的病情,主席跟恩来说,一定要请苏联专家赶紧想想办法,任弼时同志的病情绝不能耽误了,他的血压很高,他的病情很严重……

于是就有了下边感人的一幕:

任弼时同志请来了主席、总理、少奇同志、朱老总,在小院子里摆好了几把椅子,请他们4个人坐下,他则在房子高高的台阶上,拿着一把小提琴走出来,深情饱满地似乎在做告别演出,演员眼眶中溢出泪水,诉说了一段推心置腹的话:

今天是星期天,不谈工作,得乐且乐,嗯,你们知道我热爱音乐,我喜欢拉琴,这些年一直行军打仗……趁着我还拉得动的时候……我想拉一段曲子,献给我心里最最牵挂的听众,最最亲爱的生死与共的战友(此处哽咽,停顿,泪)……献给即将诞生的新中国……(泪崩啊),近旁有人抽泣……

众所周知,1950年初任弼时同志就去世了,因为生病的原因,他没有能够参加开国大典,这一段告白可谓临终绝唱。

演员表演异常到位,眼中盈盈泪水,台词节奏缓慢,故作轻松的表达,凸显艺术张力,烘托音乐渐入,气氛达到指定浓度,任弼时同志擎起小提琴,琴弓按在琴弦之上,第1个乐音还没有出现,我的眼睛开始湿润。

间离感出现,另一个我断定:太感人了,最精彩的抒情乐章啊。

下意识地猜到:任弼时同志小提琴拉的曲子应该是国际歌,或经过变奏处理的国际歌旋律的曲子。

呃,我错了,不是国际歌,开头的乐句舒缓轻柔缓慢低沉,仿佛是一段久远故事的序曲,我猜想这可能是一段新创作的什么乐曲吧……这时的反打镜头,毛主席、周总理、朱老总、少奇同志,他们的面部特写,表情感动,泪水溢出。电影屏幕的开始是任弼时同志拉小提琴中近景,而后琴弓在琴弦上滑动的特写,突然间,宽大的银幕上出现了长征过雪山的画面,湘江战役的画面,朱老总端起枪来冲入敌阵的画面,敌机轰炸,血肉横飞,战旗硝烟,毛主席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陕北转战的画面……不知道是什么情境,任弼时与毛主席朱老总手挽着手激昂地高唱国际歌……回闪的镜头无疑加强了乐曲的力量,乐曲的烘托也使这些画面更加感人,一个思维片段飞快闪过:这个片子太下功夫了,光是这些短暂闪回的画面,主创团队要下多大的功夫啊……

第四,哪两件事情是明确的?

当电影散场,往外边走,只听到一个年轻的女观众说道:小提琴那段音乐是教会的奇异恩典……她的一句话破了我的审美体验,然而我将信将疑,直到瞧见片子外宣下面这段文字:

任弼时,当年因为管的事情方方面面十分周到,被称为“党内的老妈妈”,他是中央队伍里身体最差的,也是最忙的,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他的身体已经快油尽灯枯了。

电影中,他认认真真给生死与共的战友们都写了信,被他们戏称“像请柬一样”,是的,那就是他告别演出的请柬。

他高高地站在那里,用他一直热爱却因为平时工作繁忙没空拉的小提琴,为战友们演奏了一曲《奇异恩典》。

朋友啊,再见,此后我将再也不能陪你们一起战斗;朋友啊,再见,愿你们都能记得,我们曾并肩战斗过。

他这一生鞠躬尽瘁,只看了新中国一眼,完全不曾享受过什么,便在1950年病逝了。

如此,两件事情得以明确:

第一,那位女观众说的是对的。

第二,电影主创人员知道用的这是一首教会歌曲。

一件事情则不明确:这个曲子真的是在讲啊,朋友再见吗?朋友啊,再见,此后我将再也不能陪你们一起战斗;朋友啊,再见,愿你们都能记得,我们曾并肩战斗过。这样的主题是否单薄了一些?

第五,《奇异恩典》是一部怎样的作品?

好奇心促使我去检索了一下:《奇异恩典》是美国乡村福音歌曲,英文:Amazing Grace,也有人称《天赐恩宠》)是收录于专辑《光阴的故事》中一首歌曲,由约翰·牛顿作词,James P.Carrell和David S.Clayton作曲,所属专辑为光阴的故事,歌曲时长4分35秒。歌曲原唱Kellie。

《奇异恩典》最初由英国牧师约翰·牛顿作于1779年,开始是一首传统的民谣,或黑人灵歌,它表达了宗教的忠诚,其中包含着一个平淡但是极富深意的赎罪的故事。

歌的主题和《圣经》的主旨相符:忏悔、感恩、赎罪、重生。歌词简洁充满敬虔、感恩的告白,也是约翰·牛顿的生命见证,约翰·牛顿本是一名黑奴船长,无恶不作,后来反而沦落非洲。在一次暴风雨的海上,他蒙上帝的拯救,于是决心痛改前非,奉献一生,宣扬上帝的福音,成为19世纪的传道人。去世之前,他为自己写了墓志铭:“约翰牛顿牧师,从前是个犯罪作恶不信上帝的人,曾在非洲作奴隶之主。但借着主耶稣基督的丰盛怜悯,得蒙保守,与神和好,罪得赦免,并蒙指派宣传福音事工。”这首诗歌就是他一生得拯救的见证。在歌中充满了他对自己过去贩卖奴隶的悔恨,和对不计较这些仍赐福于他的上帝的感激之情。

歌曲歌词

Amazing Grace, how sweet the sound.

That saved a wretch like me.

I once was lost but now I'm found,

Was blind but now I see.

T'was grace that taught my heart to fear

And grace my fear relieved

How precious did that grace appear,

The hour I first believed.

Through many dangers, toils and snares

We have already come

T'was grace that brought us safe thus far

And grace will lead us home.

When we've been there ten thousand years

Bright shining as the sun;

We've no less days to sing God's praise

Than when we first begun.

中文版本歌词(1)

奇异恩典,何等甘甜,我罪已得赦免;前我失丧,今被寻回,瞎眼今得看见!

如此恩典,使我敬畏,使我心得安慰;初信之时,即蒙恩惠,真是何等宝贵!

许多危险,试炼网罗,我已安然度过;靠主恩典,安全不怕,更引导我归家!

将来禧年,圣徒欢聚,恩光爱谊千年;喜乐颂赞,在父座前,深望那日快现!

中文版本歌词(2)

约翰·牛顿(John Newton)

奇异恩典,如此甘甜。

我等罪人,竟蒙赦免。

昔我迷失,今归正途,

曾经盲目,重又得见。

如此恩典,令心敬畏,

如此恩典,免我忧惧。

归信伊始,恩典即临,

何等奇异,何其珍贵!

冲决网罗,历经磨难,

风尘之中,我在归来。

恩典眷顾,一路搀扶,

靠它指引,终返家园。

主曾许诺,降福于我,

主之言语,希望所系;

此生此世,托庇于主,

主在我心,我在主里。

身心可朽,生命可绝,

在主殿堂,我得慰藉。

一生拥有,喜乐平和;

丰沛人生,如泉不竭。

大地即将,如雪消融;

太阳亦会,黯淡陨没。

唯有上帝,与我永在,

召唤游子,回归天国。

天堂境界,垂世万载;

光明普照,如日不晦。

万众齐声,赞美上帝,

绵延更替,直至永生。

中文版本(3)(又叫吟唱版)

天赐恩典,如此甘甜。

我罪竟已得赦免。

我曾迷途,而今知返。

盲眼今又得重见。

神之恩典 教我敬畏。

使我心灵更释然。

归信伊始,即蒙恩惠。

如何能够不称颂?

历尽艰险,饱受磨难。

我今安然得度过。

蒙此恩典,赐我平安。

引我终究归家园。

人生在世,已逾千年。

圣恩光芒照万丈!

齐聚吟颂,神之恩典。

从今万世永流传。

也是我孤陋寡闻,歌曲被翻唱多次。电影《无问东西》用它做了插曲,《战狼》2也用它做了插曲。

2003年,日剧《白色巨塔》的片尾曲即使用此首歌,由海莉·薇思特拉所演唱。

2010年,台剧《国民英雄》的片尾曲即使用此首歌,由Olivia所演唱。

现在尚不能确定的是:任弼时同志拉的这段旋律是《奇异恩典》的核心旋律,还是改编该曲,实现。“创造性转化”续写的一段近似旋律,其中融入了自己的感受体验,加入了今日的审美解读?

第六,我的困惑究竟在哪里?

我不能理解的是:弼时同志作为一个忠贞坚决的共产党人,在与自己的战友诀别的时候,在开国大典即将举行,共和国诞生的关键的时刻,为什么要演奏忏悔的、赎罪的、感恩的、重生的教会歌曲呢?他演奏的为什么不是共产党人的国际歌?为什么不是法国大革命的马赛曲?

我不能理解的是:史实当中有没有这么一档子事?任弼时同志果真小提琴演奏教会歌曲《奇异恩典》给中共几大领袖听过吗?这段史实的出处在哪里?即使任弼时同志曾经拉过这首曲子,今天结构这样一部作品,电影中如此重要的抒情乐章,有无数种选择的可能性,为什么要选这首歌曲呢?《决胜时刻》中国共产党第1代领导集体的最重要的成员与西郊别墅坐得整整齐齐的集体欣赏教会歌曲,沐浴在上帝的恩典之下,且被感动得泪流满面,是不是有点滑稽?中国革命如此伟大的鸿篇叙事,艺术化地纳入教会文化的框架,去做什么感恩、救赎、忏悔,反映了一种怎样的创作立场和审美价值?对影片深度介入的一位专家说,他自己在看到任弼时拉小提琴向战友告别的段落时,忍不住掉下了眼泪,“这样的细节有新鲜感,把几十年浴血奋战的战友情表达到了极致”。

我想知道,对教会音乐有基本了解的观众,在这里不仅感受到了浴血奋战几十年的战友情,而且感受到了赞美上帝受主恩典,与神和好得主赦免,救赎、感恩、忏悔、虔诚、重生、痛改前非主题的天国叙事,这样的“借景式主题”是否为必需?

我同样想知道,如果将《奇异恩典》这首曲子改一下,改为其他的曲子,哪怕无主题的曲子,莫扎特随便一个G大调、 F大调、 降B大调、C大调、 D大调均可也,“几十年的战友情”,会受什么影响吗?主创团队悉皆精英,关于这个问题必有深邃思考,若有幸得到回复,那是再好不过的了。

顺便再请教一下,音乐史专家告诉我,这个曲子真正火起来是上个世纪70年代,是以美国乡村福音歌曲的形式火起来的,迫使1949年的任弼时同志拉这首曲子,时间跨度、技术跨度很大,主创团队克服了怎样的障碍才做到这一点的?

(2019年9月23日晨写于北京东城区南锣鼓巷8号)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司马南
司马南
主持人,学者
50
0
0
1
6
1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