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宣言》七篇序言同与异的思考

作者:刘 芳 来源:学术论坛 2021-11-17 1350

《共产党宣言》七篇序言同与异的思考

  

  [摘 要]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问世,适逢欧洲爆发大规模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为无产阶级提供了理论武器。从1872年德文版到1893年意大利文版,马克思恩格斯二人为《宣言》先后撰写过七篇且五种不同语言版本的序言。马克思、恩格斯在七篇序言中,既坚持一以贯之的唯物史观,又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强调个别地方要与“实”俱进的异。同与异的辩证关系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发展、提高和完善。

  1847年6月的第一周,国际性工人组织正义者同盟在代表大会上决定把正义者同盟改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并以恩格斯在1847年10月至11月间用问答体裁初步阐明共产主义基本原理的《共产主义信条》为蓝本,制定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后经恩格斯精心修改,形成了新的《共产主义原理》。是年11月,共产主义者同盟召开代表大会并委托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一个党纲。马克思与恩格斯共同研究了整个内容和结构,终成文,即《共产党宣言》,并于转年的2月在伦敦付印。这一《宣言》问世,适逢欧洲爆发大规模工人革命运动,为工人阶级提供了新的理论武器,后人以此来定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每一个研读《宣言》的学人,首先要读马克思、恩格斯曾为其写过的七篇序言。迄今为止,尚未发现任何一本经典名著如《共产党宣言》一般,有如此多语种、如此快频率的再版序言。后世的学人们完全可以从相继出现的七篇序言明确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不可替代地位。

  伴随着工业大发展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空间范围扩大,从1872年到1893年马克思与恩格斯先后为五种语言版本的《宣言》写过七篇序言。其中1872年德文版、1882年俄文版由马克思与恩格斯共同署名;因马克思于1883年3月18日逝世,这之后1883年和1890年的两篇德文版、1888年英文版、1892年波兰文版和一年后的意大利文版的五篇序言则只能由恩格斯一人负责完成。从时间上看,《宣言》在半个世纪左右时段内深深扎根到无产阶级当中。在20余年的时间内,七篇序言相继问世,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魅力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从空间上看,《宣言》几乎传遍欧洲各国,甚至也到达美洲的部分国家,足见其在不同空间中的普适程度。不同语种的七篇序言通过介绍《宣言》的诞生与国际工人运动间的关系,进而总结欧洲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经验。这不但对《宣言》原理内容作了一些重要的补充和说明,更丰富发展了《宣言》基本内涵。通观七篇序言,一大外在特征是其经历七次变化,透过这七次变化的现象,注意到其内在的有一以贯之的基本原理。可以说,七篇序言20余年的变动只是外在的表象,而内在实质,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则始终贯穿其中。正如在《宣言》中马克思与恩格斯曾明确指出那样,该理论原理是阶级斗争在历史上“真实关系的一般表述”,绝不以任何个人的发明创造、也不以任何人的意识与意志为转移。对七篇序言的“同”与“异”两个要素的考察与分析,有助于完整、系统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而深刻理解其理论品质。

  一、七篇序言一以贯之处

  考察五种语言版本七篇序言的具体内容,不难发现,尽管文字表述有些许的不同之处,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则贯穿始终。即唯物史观、科学社会主义。

  《宣言》中的理论历年来被实践证明是完全正确的。《宣言》所阐述的一般原理在1872年德文版和1888年英文版,均有一段话:“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这样一段话在七篇宣言中先后出现过两次,从中即可证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普适性。在1882年俄文版序言中,马克思与恩格斯根据斗争实践经验,毫不含糊地向世人明确宣布:《宣言》的使命在于宣告无产阶级胜利的必然趋势。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在七篇序言中对唯物史观一次言简意赅的阐释。1883年恩格斯在德文版再次确认唯物史观。其中有一段话最为后世之人广泛提及的是:“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社会发展各个阶段上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被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并站在唯物史观的立场上进一步言明:无产阶级斗争的任务异常艰巨,既要解放全社会,又要使整个社会避免再出现剥削和压迫。恩格斯重视和强调的实际上就是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在1888年英文版序言中,恩格斯简要叙述《宣言》的命运与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状况。与此同时,恩格斯亲身践行唯物史观,在这版序言中同1882年俄文版一样再次十分谦虚地声明:核心的基本原理是属于马克思一个人的。尽管恩格斯本人同样作出巨大贡献。这个原理就是在1883年德文版序言中所阐述的唯物史观。尽管在这一版序言中关于唯物史观的表达上有个别的字词差异,唯有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不变。于此可鉴,一以贯之就是唯物史观。在1890年德文版序言中,恩格斯简要说明马克思与自己曾为1882年在日内瓦出版的第二个俄译本写过德文版的序言,由于原稿已遗失,只能从俄文译过来。在此,恩格斯继续秉承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认为没有原稿是一种遗憾。在1892年波兰文版序言中,恩格斯通过了解波兰工业的迅速发展,证明大工业越是发展,无产阶级对《宣言》的渴求越是紧迫。查阅1893年出版的意大利文版序言,根据欧洲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恩格斯不仅总结了近半个世纪各国的工业发展,同时更是一语道破工业大发展中资产阶级制度的终结者就是无产阶级,并积极倡导推进各国无产阶级大联合,以此实现其历史使命。

  细观贯穿于七篇序言的唯物史观,主要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第一,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关于这一点,列宁就曾满怀敬佩之意地称赞马克思的天才之处就是最先探明人类历史发展演进背后的玄机,并为此命名为“阶级斗争学说”。进而通过评判其他观点来表明列宁自己对这一观点的高度认同。即“一切关于非阶级的社会主义和非阶级的政治学说,都是胡说八道”。这就意味着马克思、恩格斯从根本上揭示了阶级斗争是理解人类社会历史、掌握社会发展规律的根本线索。第二,资本主义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必然。马克思恩格斯二人终其一生就是为无产阶级所代言,《宣言》一再出版发行的深层次目的就是培养无产阶级的自觉意识,即历史自觉和理论自觉。资本主义的发展虽然曾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有着诸多的闪光点,但其基本矛盾,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无法克服,并将激化,最终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因此,它必然会被打破,必然走进历史的垃圾堆,必然会被科学社会主义所取替。第三,无产阶级身兼终结者和建设者要职。在1893年意大利文版序言中恩格斯明确表示:资本主义工业大发展的同时,资产阶级也为他们自己生产着“掘墓人”,这就是无产阶级。在与资产主义对立的诸阶级中,其他阶级都要被历史潮流所冲刷掉;而只有无产阶级与全社会劳动大众的利益完全一致;也只有无产阶级才能够担任领导和团结一切积极力量解放大众和自身,并建设新制度。第四,无产阶级革命有自己的破与立之路。马克思恩格斯二人在他们合写的首篇序言,即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总结巴黎公社经验时认为,无产阶级对现存的国家机器不能奉行拿来主义,而应该有自己的新打算。关于这一点,列宁也是极为赞同的。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必须是有破有立、破立结合。破的是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立的是无产阶级统治。这一新统治将是新型的民主与新型的专政有机结合,走向科学的社会主义。第五,无产阶级政党及基本纲领。从第一篇到第七篇,马克思恩格斯都在倡导组建新型政党组织,而《宣言》及序言都具有纲领性。在1890年德文版序言中恩格斯明确强调无产阶级组建自己的政党组织的重要性,也向无产阶级介绍了马克思在世之际对无产阶级政党的殷切希望,即要有共同思想理论结晶——无产阶级政党基本纲领。在革命斗争进程中这一先进组织始终代表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站在革命前沿阵地,最坚决推动革命前进。在理论发展方面,无产阶级政党善于总结实践经验,并根据具体条件、进程推进理论创新。这些唯物史观原理直到现在依然在闪烁着光芒。

  二、七篇序言与“实”俱进的异

  从1872年德文版序言到1893年意大利文版序言止,历经20余年时间。马克思、恩格斯《宣言》的七篇序言在坚持唯物史观基础上,更是时时处处贯穿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精神,强调他们的理论伴着实践的脚步与“实”俱进。《宣言》的七篇序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实践中的历史缩影。在这一片斗争的场域中处处凸显出七篇序言的拾级而登的特色。

  因时因地制宜地运用《宣言》基本原理,将唯物论与辩证法贯彻至具体实践中。辩证法的科学性和灵活性正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精妙之所在,《宣言》真理的光芒穿透时限和地限。且资本主义发展业已出现新变化因素,诸多国家历史和现实国情更是迥异的,无产阶级运动必须作出相应调整,不能仅是被动的响应型,而应该是积极转变到主动的前瞻型,进而赋予《宣言》更强大的生命力。较具代表性的是,马克思在晚年对俄国的农村公社作过深入细致的探索和研究,提出“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认为如果当时的俄国与欧洲其他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相互关照的话,俄国的土地公有制能够成为实现共产主义的起点。从当时原文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马克思与恩格斯通过多年研究与实践经验总结,得出科学社会主义道路完全没必要一致,可以是不同的、多样的;同时也给出了慎重的参考意见。即不同的国家可以走不同的共产主义之路,但各国无产阶级革命有“同时”进行的必要,这样才可以相互关照、补充。从这里可以看出,马克思、恩格斯对唯物史观的坚持和对科学社会主义实现道路的与“实”俱进思考,而不是像其他的所谓“社会主义”那样神话般的愿景细化。在1888年英文版序言中,恩格斯在总结国际工人运动经验时,掷地有声地指出:无产阶级革命中没有什么所谓的“万应灵丹”,而马克思的正确之处就在于为无产阶级指出一条与“实”俱进的路,无产阶级在这条路上拾级而登、走向胜利。恩格斯也在后半部分引用马克思与自己为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一段话,强调《宣言》中某些细节部分现在已不适用,应根据实践需要作出调整。在1890年德文版序言中,恩格斯在阐述《宣言》与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历程时再次论证这段话,以此来证明马克思当年看法的前瞻性和科学性。在1892年波兰文版的序言中,在开篇恩格斯就直接指出《宣言》传播的状况,及其如此广度和深度的原因。恩格斯根据19世纪末欧洲大陆工业发展的新态势,觉察到各国的大工业越是发展,无产阶级的身份自我认同感、思想觉悟越是处于“黎明前”的阶段,而《宣言》的火种就越能广泛播撒。同时,恩格斯以敏锐的眼光注意到,欧洲将会有大的波动,波兰几乎快被俄国吞并。根据这一历史事实,恩格斯强调,民族独立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先决条件,波兰国家的命运将由贵族转移到无产阶级手中。恩格斯进而为波兰无产阶级革命指明方向——波兰的民族独立革命与共产主义革命要分两步走,并坚信无产阶级一定会取得胜利。这篇序言是恩格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根据时代发展的特点和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理论创新的结果,对于后来的不同民族和国家革命发挥了积极的历史作用。

  《宣言》七篇序言的最后一篇是1893年意大利文版序言,也是与“实”俱进典范之作。由于当时各大国无产阶级尚未真正联合起来,也未掌握政权。恩格斯对《宣言》发表45年来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教训进行了深刻总结,并坚定地对未来的革命进行了展望,提出可行性方案。他希望意大利、德国、奥地利、匈牙利、波兰和俄国工人联合起来采取共同国际行动,进而不断取得胜利。因此,恩格斯当时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1893年意大利文版序言能够为《宣言》传播带来转机,为意大利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带来胜利,以此来影响和带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从《宣言》与七篇序言的各种文字版本出版史、传播史,可以透视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与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在世界各地旺盛的生命力,生动地体现着马克思主义与“实”俱进的理论品质。总之。七篇序言中的任何一篇,马克思与恩格斯既坚持自己理论的基本原理,又密切关注当时社会经济、政治和革命斗争形势的变化,并以科学态度承认自己有些观点已经过时,积极对原来的思想作修正与丰富。

  三、同与异的哲学

  《宣言》既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指导思想,也是革命运动的经验总结。同样,七篇序言在20余年间无时不伴随着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由各版本上外在文字表述逐渐深入到欧洲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当中,并对此增强认同感,而“异”的表现在无产阶级革命具体斗争实践中不断扬弃不合时宜的具体方式、方法,吸纳与“实”俱进的方法和策略等等。尽管从第一篇序言诞生那天起就有不同的声音,但“同”的唯物史观在人类社会发展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七篇序言中的“同”与“异”是由其理论品质决定的。马克思、恩格斯自酝酿《宣言》到其正式面世,他们的研究从没有停止过。随着马克思和恩格斯占有资料的愈益丰富,无产阶级斗争实践和历史经验的滋养,他们不断对其思想作新的补充和新的发展,对一些具体问题的见解便有了一定的“异”。马克思、恩格斯既坚持“同”的唯物史观基本原理,如1888年英文版序言分别完整引用1872年德文版序言第二段内容和1883年德文版序言第二段,1890年德文版序言引用1888年英文版第三段内容。同时又根据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发展实际,公开承认“有些地方已经过时”,即需要“异”。正是由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现实要求,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必须进一步得到补充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不但直接言明过时的原因,也没有笼而统之,而是具体分析、一丝不苟地在以后的研究中不断深入。从1872年德文版序言到1893年意大利文版序言,对《宣言》中提出的基本原理,后世的学人们首先要完整掌握其中一以贯之的基本原理,同时又要结合每一时代、每一国家或地区的实际情况,将基本原理与基本国情有机结合、寓坚持于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坚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依据各国的特殊情况,进一步完善和加深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的普适性和实用性。这当中彰显出的理论品质和理论勇气令人敬佩。七篇序言中唯物史观基本原理和基本立场方法作为核心内容,恰如恩格斯当年曾经强调的那样:《宣言》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历史经验的精华总结,而历史是不容任何篡改的。在这之后的数十年时间里,恩格斯一直都将功劳归于马克思一个人,每一次《宣言》再版的序言中都是如此的坚持。越是与时俱进,越是要不断地回到经典,越是对基本原理长期坚持倍显弥足珍贵。

  七篇序言中的“同”与“异”是由其历史使命决定的。《宣言》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它的历史使命是马克思恩格斯终其一生心血聚焦的根本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在1872年写的第一篇德文版序言中开宗明义地阐明,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所限,共产主义者同盟只是一个秘密组织,受1847年11月召开的伦敦代表大会所托,马克思与恩格斯开始筹划无产阶级革命纲领。《宣言》是历史上首个将唯物史观与科学社会主义熔铸在一起的无产阶级政党纲领,它是对国际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历史的经验总结,是名副其实的“第一个国际性共产党的党纲”。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决定的,即“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密不可分,这是由工人运动的特点和马克思主义的特性决定的”。这在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实践中表现得更加明显,而七篇序言可以看成简明版纲领。其后,以列宁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深入分析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后的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得出,世界历史走过的每一时期,都是马克思主义不断取胜的历程,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最好的证明。不仅如此,在未来的发展进程中,将会是其日益丰富、日臻完善的新阶段。

  社会历史的发展,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发展,也必然促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创新。七篇序言同《宣言》一样,作为常读常新的理论经典,要在时代前进中不断发掘和重新解释经典中的意义。因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站在广大无产阶级的立场,为无产阶级指明前进的方向、给出革命的策略、言明奋斗的目的。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唯物史观,它是指导无产阶级解放的基本理论,其所揭示的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仍然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实现共产主义的理论武器。其中所运用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所确立的共产主义目标,每个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党人都有义务结合时代和国情,永远地坚持。七篇序言中“同”之中有“异”,七个时间点和五种语言版本,不变的真理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都能熠熠生辉;“异”中有“同”,七个时间点和五种语言版本,拾级而登的发展演进时时处处蕴含亘古不变的真理。所以七篇序言的“同”与“异”二者之间是相对应的。这样的成就正是由相同的历史使命、相同基本理论和与拾级而登的不同策略所呈现出的。

  四、结语

  透过七篇序言,印证《宣言》自身的发展历程,同时也体现了马克思恩格斯二人理论研究深度和广度拓展的过程,更全面阐释了《宣言》蕴藏的科学真理。七篇序言共计约1万4千字,从七篇序言中的具体内容,我们可以看到,《宣言》的核心内容在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经历中虽有过低潮,但是其向前发展不可阻挡的趋势却是世人有目共睹的,其所辐射的空间范围越来越广泛,无产阶级认可度、认受度越来越高,科学社会主义理想越来越现实化。从七篇序言的各版不同语言翻译与传播的形式也可以看出,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所涉及的国家和地区在不断扩大,无产阶级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感在提高。到现在一直都是社会主义全部文献中璀璨的明珠。《宣言》的七篇序言用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和实践呈现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也向世人呈现出自其问世以来,诸多国家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不断丰富和发展着这一瑰丽原理。现如今,它依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值得深入细致地研究。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1
0
0
2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