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新民:在美国感受中国红色文艺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作者:胡新民 来源:红色文化网 2022-02-01 1043

胡新民:在美国感受中国红色文艺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大陆来美国旅居的华人中,有不少的文艺爱好者,他们利用业余时间组织活动。在这些活动中,中国红色文艺往往是不可少的内容。比如有一则关于唱歌活动的报道:“一曲以毛主席诗词为蓝本的京歌《咏梅》被田建英演绎得韵味十足。”“本来扭了腰不打算上场的刘晟君被热烈的气氛感染,也按捺不住为大家献唱一首草原金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值得注意的是,在中文学校,学生们的文艺活动中也少不了《让我们荡起双桨》这样的歌曲。

春节期间,华人的联欢活动一场接一场。其中,美京华人中心的活动是规模最大的,延续两周。开幕和闭幕分别有一场大型演出。开幕式那天,相当于中国省、市首长的美国地方高官,中国使馆官员和台湾方面驻美的官员都出席。众多节目受到观众的掌声鼓励。笔者亲眼目睹,古筝合奏“浏阳河”和“在北京的金山上”,都引来热烈的掌声。

在里士满举行的春节联欢晚会,开场舞是“一条大河”(即《我的祖国》)。当地华人报刊报道:“那熟悉的歌声牵动了游子们对故乡的思念,歌中唱到:在我那生长的地方,在那片古老的土地上,到处都有和平的阳光。在这永远不老的歌声里,鲜艳的红绸飘舞,如似火炬,飞龙……

在一家老年活动中心的迎春联欢会上,拉开序幕的是两位小钢琴家的钢琴曲:《翻身道情》和《白毛女》。当地华人报刊报道:“独唱现代京剧样板戏《沙家浜》选段《祖国的好山河寸土不让》,让人耳目一新”,“让大家见识了华夏文明与之传统艺术长盛不衰的魅力。”

几乎所有联欢会都有红色文艺内容。其中比较引人注目的是毛主席诗词和样板戏。除了前面提到的《咏梅》,还有《蝶恋花 答李淑一》。京剧样板戏还有《红灯记》和《智取威虎山》的选段。《白毛女》在几场演出中都有出现,有的是民族舞或者芭蕾舞,有的是器乐演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一位儿童长笛手演奏的“北风吹”。当地华人报纸评论:“小小年纪就能把这样一首影响中国几代人的民族经典演奏得悠扬婉转……我们是多么欣慰地看到这些出生在美国的中国人的孩子们。我们从故乡带来的中华文化的种子,在他们的心中生根发芽。他们是8、9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

有的红色文艺作品,估计国内现在也鲜有所闻。但在异国他乡的春节联欢舞台上,却能看得到。沪剧《母子岭》就是一例。该剧主要讲述的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农村未婚少女贺冬兰为救护烈士遗孤,忍辱负重,含辛茹苦抚养孩子,最后,为保全烈士的后代,壮烈牺牲的故事。

这些年来,国内官方举办的联欢活动和国内很多地方当局的“文化惠民”工程,传统的红色作品并不算多。特别是戏曲节目,基本上都是古装戏。据说古装戏是增强国人文化自信的举措之一。但据笔者了解,上面对文化自信的解读,红色文化是文化自信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而经过精雕细琢的现代京剧,也称京剧革命样板戏,其生命力之旺盛,艺术魅力的传承感染力,应该说已经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当然,其中有的戏里的某些内容用今天的标准来看是不合适的,在此不作深入讨论。但总的来说,我们今天是否也应该像对待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和钢琴协奏曲《黄河》一样,对这些京剧给予更加客观一些,更加实事求是的评价?是否也应该考虑提供一些正式的演出舞台?

顺便提一下,春节期间,中央芭蕾舞剧团在华盛顿肯尼迪艺术中心奉献了一台《大红灯笼高高挂》。

末了,关于美国华人的演出的红色文艺作品,有朋友可能会说,既然他们这么热爱祖国的红色文化,干嘛还要留在美国不回来?或者说,你看美国,言论多自由?这样的质疑当然有道理。但笔者还是想问一句:中国红色文艺的生命力,在异国他乡,是不是还很强?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17
0
0
3
1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