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先义:用影视文化的中国话语讲好中国故事

作者:陈先义 来源:红色文化网 2022-12-30 1976

陈先义:用影视文化的中国话语讲好中国故事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如何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新征程担当新使命,必须坚持胸怀天下,拓展世界眼光,以更为宽阔的胸襟,更为自信的态度,择取最能代表中国变革和中国精神的文艺题题材,创作更多彰显中国审美旨趣、传播当代中国的价值观念,反映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的优秀的文艺作品,塑造更多为世界所认知的中华文化形象,用包括电影电视等多种文艺形式解码中国的发展道路和成功秘诀,展示中国人民的生活变迁和心灵世界,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党的二十大报告的这些基本精神,可以说是对相当一个时期我国文艺建设的基本要求。

怎么张扬传统?怎样运用艺术的形式解读中华文明?怎样运用世界能够更便于接受的形式来传播中国五千年文明传统?从党的十八大以来,这个任务已经向广大文艺工作者非常明确地提了出来。这次党的二十大,再次具体而详细地提出了如何弘扬中华文明这样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可以说,历史要求我们文艺工作者必须做出回答。

在过去相当长一个历史阶段,一提宣传中华五千年文明,一提宣传我们民族的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很多人好像无所措手足,好像不知怎么办好。问题在哪里?如今看来,主要就在长期以来为市场导向被金钱所绑架的老路上没有跳出来。还习惯于“票房”和“收视率思维”,好像一提主旋律,一提思想和价值观,马上就手足无措。只要一提传统,一提历史,就是帝王将相,就是才子佳人,就是宫廷内斗,就是权谋厮杀,就是对帝王权威的讴歌,好像这就是我们历史的全部。

有一点可以证明,一个大清朝,每一个皇帝几乎都被写了一遍,挨个被搬上荧幕银屏。一个腐朽没落的封建王朝,影视在给这个腐败王朝唱无尽的挽歌。如此还不算,又开始向其它历代王朝的深入“开掘”。在这些作品中,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极大作用,人民创造历史文明的巨大贡献,普通百姓伟大的精神品格,这些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因素不见了。观众看见的只是宫廷斗法,都是权谋权术。最为典型的就是像《甄嬛传》之类的一大批宫廷戏,一个好端端的女孩,进了后宫,很快就成为奸诈阴险的恶女。这种情况长期统治着影视剧舞台,弄得世界认识中国文化,好像就是宫廷权谋斗法,就是后宫演义。就是皇帝引领的历史。这种情况不是一天半天,而是长期如此。那些推动历史前进和文明发展的主流力量,长期被忘记了。

这其中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这样的作品“有市场”,这样的作品可以赢得票房。所以我们的一些作家按照这样一种被夸张的市场需求,跟着市场跟着金钱长期以来追逐这样一批又一批追腥逐臭的历史肮脏的东西。甚至为封建皇帝唱出“真想再活五百年”这样极其荒唐的陈腐曲调。而对待这些,都在娱乐和市场的名义下被忽略了。

党的二十大之所以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做出大段论述,说明党中央已经觉察这个问题的危害。问题是我们的文艺队伍长期受市场思维左右,长期被金钱绑架,长期做了金钱的奴隶,因此我们有些人已经不会创作表现历史题材的主旋律作品了。其实,中华民族的五千年历史,具有永远写不完的巨大空间。问题是你看没有看见,你有没有这种从历史中攫取巨大精神财富的眼界和思维。比如,我们历史上那些推动社会前进发展的英雄,那些爱国为民的豪杰。我们可以与世界其它任何一种文明相媲美的中华文化,我们最为伟大的亘古相传的民族道德和文化传统,我们人民创造的推动全人类文明进步的古代四大发明,等等等等,这些内容,都给我们的文艺工作者提供了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巨大的丰富矿藏。这些宝藏,才真正代表我们这个民族的进步发展的主体元素。而这些,才是我们的文化文艺要表现的基本内容。

党的二十大以后,在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的引领下,我们一些文艺工作者出于对宣传中华文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已经看到了文艺的带有方向性的短板,各地文艺工作者已经挪开双脚,到生活的涡旋中去发现题材,去寻找可以向世界讲述的中国故事。最近我就读过不少这样的一些表现文化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优秀作品的底本。这些作品,有的完全摒弃了过去那种宫廷风月的陈腐气息,着力去表现社会的文明发展和进步。在这样一些作品中,有的非常值得一提。比如,一部以表现中华民族的瑰宝“景德镇陶瓷”为题材的电视剧,这部剧以历史文化元素为基础,用中华文明中一向鲜有表现的故事为叙事,运用今天年轻一代怎样接受传统文化,怎样承继我们文化传统中那些美好道德和品格,从而把一个历史题材变成今天鲜活的故事。

这部作品,把一个古老文明的话题讲得鲜活生动,在对历史的叙述中蕴含了丰厚的文明传统,同时又考虑今天的观众易于接受的形式,更加适于当今青年观众的审美认同。目前这样的作品虽然为数不多,且正在创作阶段,但有一点可以证明,这样一些思想主题生动,价值观鲜明,代表着文明的主要方向的作品,必然会成为二十大以后一种新的创作导向。

党中央要求用影视剧形式解码中国的发展道路和成功秘诀,展示中国人民的生活变迁和心灵世界,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这样的要求,可以说是对当下文艺队伍一个非常高的政治要求。我们认为,每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感的文艺工作者,都应该在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之后,对如何完成党中央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有一个全新的思考。再用过去那种票房思维、市场思维、金钱思维,甚至三俗思维,已经根本不能适应文艺发展的必然走向。遵照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的指引,开辟文艺新天地,用中国文化的形式讲好中国故事,从而真正实现文明互鉴,让文化真正实现超越文明冲突,超越什么文明优越,这才是当下社会文明进步发展赋予我们神圣而光荣的任务,我们的文艺工作者应该有一些大的作为,中国影视文化也一定会在二十大精神指引下,出现一个新的跨越。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陈先义
陈先义
14
0
0
0
3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