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民:从飞机订单想到大学生就业

作者:郭松民 来源:红色文化网 2013-05-02 262

从飞机订单想到大学生就业
 
郭松民
 
光明观察刊发时间: 2006-4-13 http://guancha.gmw.cn 


“中美达成逾162亿美元单次最大采购协议,其中46亿美元用来购买80架波音民用飞机,其他的则包括机电、软件等”(4月12日中新网)——看了这条新闻,我心里有一种喜忧参半的感觉。喜就不用说了,试看今日之环球,还有哪个国家能像中国这样如此出手大方?这无疑是中国经济实力雄厚的标志。近年来海外媒体纷纷断言中国已经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看来绝非溢美之辞。

忧的则是,作为不发达国家的中国和作为发达的美国之间的这种贸易,究竟会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什么样的长远影响?

著名的发展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缪尔达尔,在他的《富裕国家与贫穷国家》一书中,曾经提出过一条非常富有创见的“循环累积因果原理”,作为其分析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理论工具。他认为,在动态社会中,社会各因素间存在着互为影响、互为因果的关系。一种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将引起另一种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动。变动将累积地持续下去,累积变动的方向可以上升也可以是下降,结果有可能是富者变得愈富,贫者变得愈贫。

当缪尔达尔将这一原理运用到国际贸易领域时,他发现:西方经济学一贯宣扬的自由贸易原理,实际上只有在双方工业化水平大致相等的条件下,才是彼此互利的可行原理,否则就会加剧两国利益的不平衡,使富国和穷国的发展分别出现上升的“扩展效应”和下降的“回荡效应”。

缪尔达尔是这样解释的:发达国家先进工业品的出口将使其工业进一步得到提升,劳动力从农业及其他低端的工业部门流向高端的工业部门,并且由于对技术人员需要的增加,教育随之提高,文化也进一步发展,反过来更促进了经济、社会的进步,是为“扩展效应”;但对于不发达国家来说,进口先进工业品的结果,将使本国相对应的工业生产部门因为无力与之竞争而衰落,对技术人员的需求减少,大部分国民的生活水平和教育水平都无法得到提高,文化也随之落后,反过来又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是为“回荡效应”。

以缪尔达尔的理论观照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现实,就会发现他的判断的确是有一定道理的。比如现在大学生就业难让社会各界都很头疼,一般分析都将其归咎于大学扩招和课程设置不适应社会需要。但这两种解释的不能令人满意,因为中国大学生占总人口的比例还是远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的,何况中国的经济还正处于高速发展的过程当中。如果用“回荡效应”来解释,可能就比较贴切一点:大学生就业难正是中国高端工业部门衰落的结果。近年来不少经济学家都津津乐道于“一亿条牛仔裤换一架波音飞机”,试问:生产牛仔裤能为大学生提供多少白领就业岗位?生产大飞机又能够提供多少白领就业岗位?

大学生就业难,导致了“新读书无用论”的流行,结果肯定会影响到教育、文化的发展。而教育、文化的落后又会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是“扩展效应”还是“回荡效应”?我想答案应该是不言而喻的。

缪尔达尔对不发达国家提出的摆脱“回荡效应”的建议是:“穷国必须独立策划自己的发展道路,不能简单地模仿富国”,“对外采保护贸易政策……然后制定经济计划,以干预市场活动,促进社会累积过程的上升运动。”

对缪尔达尔的建议,我想我们不必照单全收,但在我国经济发展模式面临转变的关键历史时刻,重温一下他的分析并认真思考一下他的建议,却一定是有益的。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郭松民
郭松民
《国企》杂志社研究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