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梁:我国产业安全逾越警戒点!

作者:高梁 来源:红色文化网 2013-05-02 144
我国产业安全逾越警戒点!

作者:高梁    原载:《瞭望》


  “5·12”大地震,凸显出国家综合经济能力和经济调动能力的重要性。包括产业安全在内的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中之重。保持对国家经济命脉的控制力,才能保证人民的根本经济利益不受到严重损害,才能有足够的资源和动员能力,以备抵御外敌侵略、抢险救灾,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
  在深化体制改革中,如何理解和贯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掌握国有经济应控制的领域,是一个国家战略问题。

在全球化中确保经济安全

  尽管被称为“世界工厂”,但我国工业品出口的55%以上、高技术产品出口的87%以上由外资企业完成,其核心技术、品牌和销售渠道基本上掌握在外企手中。
  我国庞大工业的主体是处于全球中低端的“劳务经济”,很大程度上依赖西方的“知识经济”。所谓“全球流动”的生产要素,实际上自由流动的只是全球逐利的资本,核心技术不可能向我们“流动”。只能靠以中国企业为主体、走奋发图强、自主创新的道路。
  目前在稍有技术含量的领域,不论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的竞争力,在规模技术资金市场等方面,大都不足以和跨国公司相比,如果完全暴露在严酷的国际竞争中,这些代表国民经济发展未来希望的企业或产业,可能被外资挤垮或吞并(如我国的装备工业)。
  后发展国家要发展自己的工业和科技,需要保持对战略性产业(企业)和支柱、命脉性行业的控制力。在目前的相关改革中,一些部门和地方的领导者不应忽视国家战略的地位,淡化自主创新、自立自强的概念。否则,只注重“招商引资”、“国退民进”,忘记了改革的根本目标是为了提高国家和企业的竞争力,将严重影响国家的整体经济安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和吸收外资的规模迅速扩大。我国的外贸依存度已达到67%;遵照“入世”承诺,大幅度降低进口关税和配额,取消了多数行业合资企业外方参股的限额。近年来每年外商直接投资到位700亿~800亿美元,我国是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之一。
  当前,对十七大报告提出的“提高开放水平”的论述,有的部门或地方的干部并没有理解到位,还是沿用有偏差的“招商引资”增长思路。
  从产业控制理论来看,外资和东道国对产业的控制是一种“零和博弈”。一旦某一领域的外资在东道国市场份额中占据了相对优势,则该国企业就将失去话语权。一国的产业安全程度从根本上取决于这两种力量的对决过程。外资占中国经济总量的比重如果足够大,其负面作用就可能集中凸显。

正视外资对我国战略产业的威胁

  骨干国企所支撑的我国工业核心技术系统及其研发能力,是最具战略价值的经济造血细胞、军工基础和工业技术精华。
  自从2000年底出现外资廉价兼并我骨干国企的狂潮,像西北轴承、大连电机、锦西化工机械、无锡威孚油泵油嘴、杭州齿轮、佳木斯联合收割机、武汉锅炉厂、武汉机床厂、鸡西煤矿机械、佳木斯煤矿机械、沈阳凿岩机、哈尔滨第一工具厂、合肥变压器厂、山工机械等一长串大型骨干国企(其中很多是行业龙头及承担重要军工任务),连同其艰苦奋斗几十年形成的品牌、市场占有率、国家的巨额投入及宝贵的立国战略基础——工业核心技术能力及研发机构,这些是新中国几十年工业建设自强奋斗的历史结晶,大都被外资收入囊中。
  值得关注的是,在一些地方,大企业改制的基本路子,就是“引进战略投资者”,特别青睐跨国公司前来并购,并规定除国有大煤矿外,不限制股权比例。其中一些重要的为武器装备配套的企业,也欢迎鼓励外商来参(控)股。可以说,这已经触及了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底线。
  中央关于自主创新的文件指出:“企业是技术创新主体”。而老工业基地的一些“主体”都是共和国的“长子”,几代人的心血,形成今天国家经济和国防实力的基础。
  像装备工业是国家的战略产业,其生存发展是国家产业结构升级和国家安全的基础。但是,近几年有的地方政府为加快“国企改制”进度,不惜将本地重要的装备类国企挂牌拍卖,引进国外“战略投资者”,由此面临被外国公司吞并的境地:



  如果听任国家多年培育的骨干企业被跨国公司吞并,我国工业的核心和关键部分被外资控制,国家将失去对工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主导权。如果本土产业不能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能力,没有自己的知识产权,没有自己的品牌,不能占据价值链中的高端环节,就可能永远被锁定在国际产业链的低端低附加值位置,我国就可能由此受制于人。我国经济核心竞争力将被侵蚀殆尽。
  如果对国计民生具有重要影响行业的主导企业都将被外资控制,那么,中国人在自己的土地上,将会失去对经济发展的发言权,国家的经济政策将失去根基,包括反垄断政策和价格调控,包括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鼓励政策。甚至金融调控权也被消融,大量利润外流。
  所有发达国家的开放都不是自由开放,而是选择性地开放,其诀窍就是要别国无条件“自由化”以打开市场,而对自己的核心利益寸步不让。美国对外国资本进入本国“敏感行业”实行最严格的控制机制,直至提交参众两院专委审查。俄罗斯规定数千家战略性企业及国家战略资源,决不允许外资染指。西方国家不拒绝国外公司到本国投资办厂,但都严守一个底线,就是不允许外方独资、合资企业占据自己产业的主导地位。显然,所谓国际的“自由竞争”原则都是以国家经济的核心利益的安全,作为不可动摇的基本原则的。
  我们应该借鉴这些发达国家的经验,严格保护国家民族重大利益的的底线。□
                          (作者为国家发改委国资研究中心主任)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高梁
高梁
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国有资产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