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文稿:巩固马克思主义立党立国的指导地位

作者:程恩富 谭劲松 来源:红旗文稿 2016-09-28 431

红旗文稿:巩固马克思主义立党立国的指导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尽管马克思主义是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已载入《党章》,写入《宪法》,但近年来,在“去马”“非马”“贬马”等思潮影响下,“马克思主义过时论”“马克思主义无用论”“指导思想多元论”甚嚣尘上,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地位受到无端的怀疑和否定。面对动摇党本国本的挑战,有必要进行说理性的回应。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选择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指导思想,并用来指导革命、建设与改革开放,绝非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盲目崇拜,而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是来自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经验的深刻总结和发展。

自人类社会进入政党制度时代之后,每一个政党都面临选择什么样的指导思想问题。面对不同的思想、理论和主义,一个政党选择什么样的思想理论或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取决于政党的先进性和阶级性与它选择的指导思想的先进性、科学性和阶级性是否一致。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95年来,在指导思想上之所以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根本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科学性和阶级性与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阶级性的高度一致。

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科学性、真理性,习近平总书记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全面阐述。他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尽管诞生在一个半多世纪之前,但历史和现实都证明它是科学的理论,迄今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坚持实现人民解放、维护人民利益的立场,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全人类解放为己任,反映了人类对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及发展规律,是‘伟大的认识工具’,是人们观察世界、分析问题的有力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不仅致力于科学‘解释世界’,而且致力于积极‘改变世界’。在人类思想史上,还没有一种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了如此广泛而巨大的影响。”

“七一”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95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使我们党得以摆脱以往一切政治力量追求自身特殊利益的局限,以唯物辩证的科学精神、无私无畏的博大胸怀领导和推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28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虽历经艰难,但最终取得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和胜利的关键,在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正确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基本纲领,创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三大法宝和三大优良作风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误和教训则在于领导人尤其是王明偏离或用教条主义对待马克思主义,犯了“左”和右的错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教训表明,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革命就顺利胜利,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甚至偏离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革命就失误失败。

新中国建立以后,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践相结合,成功领导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一是进行了消灭和改造私有制的社会主义革命。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消灭了生产资料私有制、消灭了剥削阶级、消灭了剥削制度,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二是用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最大限度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前所未有的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在较短时间里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不可否认,这一时期,我们也出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急于求纯、经济建设急于求成,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和“文化大革命”等严重失误和重大错误,未能很好抓住现代化建设的机遇。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表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只有正确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才能进展顺利、取得成功和胜利;一旦在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上出现偏差,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就会发生失误和犯错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这38年,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最重要的时期。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极大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在这38年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如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历史虚无主义、西方普世价值观流行,公有制主体地位被质疑,政府公信力和社会诚信不高,生态环境恶化,贫富差距过大,腐败丛生,信仰动摇等。这些问题的产生和出现,根子要么在抵制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中“发声”和“亮剑”不力,要么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上发生了偏移,要么没有在实践中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95年的不平凡历程,从正反两方面雄辩证明,中国共产党离不开马克思主义这个指导思想,中国革命与建设、改革与开放的成功和胜利都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取得的。离开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中国共产党就会失去先进性,离开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会迷失方向。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起来,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

二、旗帜鲜明地回击反马克思主义思潮

反马克思主义错误思潮形式五花八门,手段多种多样。有的公然指责马克思主义为异端邪说;有的说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工业革命的产物,早已过时;有的说马克思主义是革命学说、批判理论,搞社会主义建设用不上;有的说当今时代思想多元,指导思想不能只有一家;有的说市场经济讲竞争,指导思想也要竞争等。这些说法,无不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和迷惑性,容易蒙骗群众,误导舆论。坚持党的指导思想,必须旗帜鲜明地驳斥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言论。

1.“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是废旗陷阱。

“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的荒谬性在于用单一时间标准评判马克思主义的时效性。“过时论”把时间作为衡量理论时效性和科学性的标准。按照这一逻辑,过时的就不只是马克思主义了,先于马克思主义的资产阶级思想理论同样过时了。匪夷所思的是,资产阶级学者一方面说马克思主义过时了,另一方面,又把法国大革命时期和美国独立宣言等资产阶级的思想价值观说成“普世价值”。这种双重标准无法使人信服。

衡量一种思想理论和主义是否“过时”,最根本的是看其是否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与时俱进,是否具有当代价值。马克思主义虽然诞生于一百多年以前,但它所揭示的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本理论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建设世界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真理,没有过时,过时的反倒是资产阶级学者轮番登台的那些短命学派、理论和主义。

2.“马克思主义无用论”是易帜骗局。

给马克思主义贴上“革命理论”和“阶级斗争学说”标签,把马克思主义分割为“革命理论”与“建设理论”,以“革命理论”不能指导社会主义建设为借口而否定马克思主义,是国内外某种舆论误导中国共产党改旗易帜的骗局。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真理,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科学预测和设想。但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是思想家不是占卜先生,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不是神话。他们没有也不可能对未来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提供现成的答案。后人不能苛求他们把一切问题都预想到,并给出现成答案。因此,说马克思主义无用,显然有失公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今天,时代变化和我国发展的广度和深度远远超出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当时的想象。同时,我国社会主义只有几十年实践、还处在初级阶段,事业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越多,也就越需要我们在实践上大胆探索、在理论上不断突破。”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虽然没有提供社会主义建设的现成方案,却提供了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因此,马克思主义仍然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指明了社会主义必然胜利、共产主义一定实现的社会发展趋势,对我们未来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提供了科学理论的自信。其中所包含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以及批判资本主义发展中各种问题的思路,均是具有普遍真理性的建设理论,不仅不会过时和失效,而且是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实践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进行的。这也证明,马克思主义既是革命理论,也是建设理论,是革命理论和建设理论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3.“指导思想多元论”是夺旗阴招。

“指导思想多元论”认为:思想是多元的,为什么指导思想只能一家?市场经济都讲竞争,为什么指导思想要官方规定?这些质疑冒似有道理,实质反映出对人类思想发展史的无知。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古今中外,任何一个国家的指导思想都是一元的、排他的,都由统治阶级思想独占。从来没有哪个国家的统治阶级放弃过指导思想这一阵地,也从来没有与被统治阶级分享过指导思想的先例。

资本主义社会看似思想自由、价值多元。但这只是表象,资产阶级对国家的指导思想阵地把得更严、守得更牢。他们视本阶级思想为“普世价值”,其他阶级的思想为异端邪说,处处排斥代表无产阶级思想的马克思主义。由于资本主义的国际化和全球化,垄断资产阶级独占独霸指导思想阵地的野心远比封建地主阶级大得多。垄断资产阶级所追求的是对全人类的思想统治。在它们的视野里,唯有资产阶级思想是先进的文明的,是“普世价值”,应成为治理世界的指导思想。其他阶级、国家、民族的思想和价值观都是落后的、野蛮的、不文明的,统统不符合西方“普世价值”的要求,都应该用西方的“普世价值”来收编和改造。因此,多年来他们或通过武力入侵、军事打击占领别国,进行思想殖民和文化统治;或通过“颜色革命”,扶植傀儡,输出思想,摧垮别国的思想价值观;或通过和平演变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思想文化渗透,搞乱理论是非、颠覆价值观,达到不战而胜的目的。

比如对于美国来说,在指导思想上,它自己要求一国独大、全球独霸,却又要指责中国指导思想一元化不符合自由民主的要求。这显然是一种“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霸道心态。美国在中国资助和栽培亲美“公知”、网络“大V”,采取里应外合、煽风点火、混淆是非等卑劣手段,企图达到动摇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目的。对此,我们一定要保持高度警惕。

三、建立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保障体系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能满足于将其写入《宪法》《党章》,也不能停留在一般性号召和宣传上,而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建立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保障体系。

1.健全完善马克思主义教育保障体系。

坚持马克思主义根本在人,在于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专门人才,有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如果一个国家的干部和人民不信仰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失去了社会基础,成了空中楼阁;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如同过河没有船或桥,只能束之高阁。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先进思想文化,不会自动进入人们头脑。因为科学信仰不可能自发确立,必须靠后天的学习与培养。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最重要的是要对全体党员和人民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培养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一要改善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的国民教育培养体系。这些年来,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有的被砍掉、有的被“改造”或转向(如政治经济学专业改为经济学专业,主要照搬西方课程,进行西方经济学教育),招生人数剧减,报考带“马”字专业的人少之又少。2015年中央实行“马工程”后,才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上有所改观,但至今仍然没有设立本科专业,进而导致研究生和教师队伍中马克思主义理论科班出身的人很少,严重制约了队伍的水平和质量。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在前一段时间西方理论盛行的学术生态环境中,这些年培养的马克思主义研究生和教师,相当一部分理论功底不扎实,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有的“姓马”“不信马”;个别的“学马”“贬马”,甚至“反马”;毕业后真正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研究的人不多。

为了培养数量多、质量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国家和省属重点高校应开设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招收本科学生;有条件的本科院校、省级党校和社科院要按照国民教育系列要求招收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一方面,要尽快恢复那些被砍掉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如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思想政治教育等;另一方面,必须要求哲学社会科学各个专业建立用马克思主义指导的理论体系、教材体系和话语体系,并以此批判性地研究西方理论,而不能以教育和学术的所谓国际化和与国际接轨为名,只讲“国际一流”,不讲“中国特色”,客观上使我国的教育体系逐渐西方化。要通过健全马克思主义国民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为党和国家培养和输送马克思主义理论高级专门人才。

二要改善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干部教育体系。党校是在党员领导干部中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党校姓党,首先要“姓马”“信马”。只有“姓马”“信马”才算姓党、才能姓党。各级党校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对现有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进行认真清理,真正回到对党员领导干部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正确轨道上来。党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要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国外马克思主义》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作为必修课,并联系党中央批评的各种错误思潮,重点对党员领导干部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

三要改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这些年来,各级党政部门和高校是重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但在效果上还不尽如人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法应当不断改进,但最主要的还是教学内容,要从理论和现实的结合上透彻地阐明马克思主义理论难点,科学解释和逐步解决中外一切社会重大问题,提升教学对象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素质。改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关键在领导。教育主管部门要从坚持党的指导思想的战略高度,对高校党委书记和校长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履责上实行“硬约束”、强问责,从而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产生显著成效。

2.健全完善马克思主义宣传传播保障体系。

坚持马克思主义,要有广泛的群众思想基础,使人民群众走近马克思主义,认同和信仰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38年来,信仰宗教的群众大大增加,崇拜西方思想的知识群体和青年越来越多。各级党政部门要从巩固党的指导思想地位的战略高度,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用马克思主义占领人民群众思想阵地。否则,群众思想被宗教思想和西方价值观占领了,即使是物质生活改善做得再好,人民群众与党和政府的心理距离、思想距离也会越来越远。党委政府一定要把人民群众政治思想教育提上议事日程,摆在重要地位,在健全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组织保障、制度保障、物质保障、队伍保障等保障体系上真抓实干,抓出成效。把流失的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想基础找回来,巩固起来,为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提供坚实的社会思想基础。

要加强健全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体系。党报、党刊、官网要成为坚持党的指导思想、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渠道、主阵地。要办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名栏、名刊,打造红色理论阵地。意识形态部门和所有传播媒体,要自觉承担起传播国家意识形态的责任,通过理论宣传、文艺作品、网络信息等在全社会营造学习马克思主义风尚、信仰马克思主义氛围、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舆论导向。让人民群众在看书读报上网、看电影电视、看戏听歌等各种文化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和熏陶,使人民群众亲近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

3.健全完善马克思主义科学研究保障体系。

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仅要继承和坚持马克思主义,而且要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要在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适应新形势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新境界,使马克思主义更加适合世情和国情的需要。中国共产党应责无旁贷地站在世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最前沿,引领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尤其要重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科学研究和传播,在全世界传播好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讲好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方案和故事。

健全完善马克思主义科学研究保障体系要两手抓。一手抓专门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机构和队伍,建设更多专门研究基地,组织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进行研究攻关;另一手抓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对自然科学特别是社会科学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如马克思主义的文学、社会学、法学等。我国有一支庞大的哲学社会科学队伍,他们分散在各行各业各个单位,也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要力量。要更加重视和发挥他们的作用,为他们从事马克思主义研究提供更多平台、予以更大支持、创造更好研究环境和工作条件。

4.健全完善马克思主义制度保障体系。

为了确保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要进一步完善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制度体系,为坚持马克思主义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首先,要从《党章》《宪法》最高制度层面保障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一方面,要通过《党章》《宪法》明确规定,党员和公民要拥护马克思主义,学习马克思主义,自觉同反对马克思主义的言行作斗争。另一方面,要通过《党章》《宪法》明确,反马克思主义是违宪行为,为党纪国法所不允许。从《党章》《宪法》最高制度层面树立马克思主义在党员和公民中的权威。

其次,要把《党章》《宪法》规定的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制度化具体化。一是要按照《党章》要求,健全完善党员和党组织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制度体系、党员反马克思主义的惩处纪律体系等。通过制度和纪律约束,促进党员履行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义务,建立马克思主义信仰。二是要按照《宪法》要求,健全完善在全体公民中开展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制度体系。引导人民群众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认同和拥护马克思主义;帮助人民群众正确认识公民享有《宪法》规定的信仰自由,但公民不能反马克思主义,明确反马克思主义是违宪行为。三是要健全完善马克思主义领导权制度保障体系。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指导地位,首先要保证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权,包括意识形态工作部门和高校的领导权掌握在真正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手里。要克服马克思主义者在重用、晋升和提拔时常受偏见所阻挡的不利现象,把真正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安排在经济、法律等社会各个领域的关键岗位。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浙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4
0
0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