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伟:论薇林往事

作者:师 伟 来源:现代质量 2017-11-14 756

论薇林往事

  

赵军旗被证监会点名,又把死去的王林给牵出来了——这些戏子和骗子神汉的亲密接触令人作呕!

师伟:论薇林往事

师伟:论薇林往事

师伟:论薇林往事

师伟:论薇林往事

  这些精神空虚的人不但热衷于国内的骗子、还追捧国外的骗子,比如到印度“朝圣”——

  以这些人的交际圈及一贯作派、你猜这些人在印度会不会见老和尚?

  所以相比起来,和王林鬼混都是小问题了!

  今天我们不谈大问题、就谈谈小问题:王林之死!

  人总要死的,王林当然也不例外。

  2017年2月10日16时17分,抚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消息:被告人王林因患ANCA相关性血管炎、自身免疫性周围神经炎,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经抢救无效在医院死亡。抚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同时表示,将对王林及其违法所得和涉案财产等相关事项依法作出裁决。

  此前的2015年7月15日,王林因涉嫌非法拘禁罪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同年8月20日被逮捕,羁押于抚州市看守所,后因病转入医院监管治疗。2016年11月11日,抚州市人民检察院以被告人王林犯非法拘禁罪、诈骗罪、非法持有枪支罪、行贿罪向抚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认为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在法院审理过程中,因王林患有严重疾病,无法出庭,抚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17年1月10日决定对王林取保候审,同月12日裁定对王林中止审理,对其他被告人继续审理。

  坦白讲,当听到王林的死讯时,我还是挺意外的,因为王林是一个特殊的人,而特殊的人的死亡不是一个普通的事件,尤其王林还是戴罪之身。

  类似的、可能被用来比较的例子有——

  南联盟领导人米洛舍维奇病亡在海牙法庭,他的死被广泛认为是政治谋杀,因为美国做贼心虚、而且法庭理屈词穷到了无法审理的地步;

  拉登被击毙——死不见尸、活不见人:拉登是美国一手培养起来的,后来被美国指定为911事件的凶手,然后每当美国需要的时候,拉登就会出来秀存在,他所谓的死亡也是如此;

  徐明……算了,这事不说了。

  总之,特殊人物的死亡有很多解读,王林也不例外。

  当然我并没有说王林的死亡有很多别的故事,我只是说王林似乎还不该死,因为他该做的事情还没做完。

  王林何许人也?

  神汉?骗子?魔术师?气功师?杀人凶手?

  然而这些都不是王林如此出名的理由。

  王林出名在那些信服他的高官、明星、富豪!

师伟:论薇林往事

师伟:论薇林往事

  甚至在王林锒铛入狱后,还有吴晓波这种炒作马桶盖的龌龊文人为他竭力辩护!——吴当时写了文章:《跟王林合影的人不该被嘲笑》,称与王林合影的每一个人,无论是国家领导人、贪官,还是商界人士、明星都没有被嘲笑、污蔑的必要。“所有去见王林的人,都是对生命本身有好奇的人”,继而得出结论,“一个国家的智力底线,是社会的宽容能力和理性判断力。”

  什么玩意!

  这些所谓的上流精英们应该是人中龙凤,按照常理,应该是社会的楷模,应该具备起码的智商、起码的安全感、起码的社会责任。

  然而这些人恰恰是三无:无智商、无安全感、无社会责任。

  所以这些人纷纷与王林鬼混。

  这才是王林事件中最令人难过的!

  那些拜倒在王林脚下的高官主要是借助王林所谓的特异功能治病。可是难道这些人缺乏医疗保健吗?显然不是!立场不坚定、意志丧失而已。否则,初中级别的唯物辩证法和数理化就能看穿王林的骗局!

  那些热衷于被王林开光的明星们主要是借助王林填补空虚的精神世界。这些人来钱容易,物质的极大满足远远领先于内心的成长,混乱的环境导致他们需要精神刺激和内心寄托来提升叉格,找王林其实跟吸毒涉黄是一个性质的事情。

  那些围绕在王林周围的富豪则把王林看作现成的人脉库。当高官和明星追捧王林的时候,富豪们自然会发现王林是一个高效的信息纽带,在这里获利的可能性很大!

  所以到底是王林在利用这些高官、明星、富豪?还是高官、明星、富豪在利用王林?这个事情说不清楚,更大的可能性是双方互相利用、狼狈为奸。然后恶性循环、欲罢不能,如果不是王林东窗事发,这个利益圈子还会继续运作下去、而且越来越庞大。

  正因为互相利用、利益导向,所以当王林出事的时候,那些曾经以与王林合影为荣的高官、明星、富豪没有人出来为他说话,只有蹭热点的吴晓波之类出来叫唤几声而已。无他,这些无情无义的精英阶层们哪里会有人类的正常感情!

  所以师老师说,王林还是死早了,他本应揭发出更多的龌龊!

  显然,王林的死让那些精英阶层们长出一口气,因为死人不会再说话了。

  那么王林的死会是一个终点吗?

  当然不是,丧失了信仰的人会催生出新的王林,开始新的循环而已。

  那么这种循环能被打破吗?

  当然可以,这需要重建信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这自然需要国家层面的倡导和推行、而且是长期的过程。作为我们普通网友,无非是勿以善小而不为、影响一点是一点。

  这也是我们使用社交工具的理由之一吧!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3
0
0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