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复社会的司机不能宽恕,但如何预防报复社会?

作者:青年赵文凌 来源:青年思考 2020-07-15 651

报复社会的司机不能宽恕,但如何预防报复社会?

青年赵文凌

  昨天,安顺公安发出通报:全网都在牵挂的“安顺公交车坠湖”事件是司机张某钢蓄意所为,“司机因拆迁问题心生不满,蓄意报复社会”。

报复社会的司机不能宽恕,但如何预防报复社会?

  没有任何疑问,这是一场人间悲剧,也没有人会去同情这个只会“抽刀向更弱者”的怯懦者。我们也看到很多媒体人,比如胡锡进一直在强调不能留任何为其进行道德开脱的空间。

  不管这件事件背后存在着什么不为人知的原因,21个生命逝去的代价未免过于严重了。所以,我们不会去同情他,不会说“情有可原”,那样实在是对不起那么多无辜受害的逝者和逝者的家庭。

  但是,在这样的惨剧已经发生、无法挽回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可以追问一句“事出有因”?假如我们可以从根源上杜绝这样的事情发生,是不是就不会有“报复社会”的存在?

  这样的讨论不是像某些媒体人所说的那样,是为加害者开脱。

  事实上,大部分舆论的声音没有对这位司机表示“同情”或“理解”,更不可能有多少人为这样的恶意报复并且是报复更弱者的行为叫好。

  更多的人是在真诚地讨论这起案件相关的拆迁背景,表达的质疑声不是为其进行“道德的开脱”,而是希望可以找到祛除产生这类人土壤的办法。

  谴责公交司机,讨论这起案件的追责,讨论怎么惩处这类人……这都很有意义,但从长远来看,讨论如何彻底消灭产生这类人的土壤,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话题。

  毕竟近几年来,因为个人报复社会所出现的严重伤害无辜百姓的行为案件不是第一次出现了。在公交车上纵火,在小学门口、幼儿园里砍杀学生,甚至还出现过直接在大街上对着陌生人挥刀的情况……

  这些事件的屡次出现,让我们不得不对这样的事件高度关注。每一次血淋淋的事件出现后,都在警示着我们,个人通过极端方式报复社会的事件不能再出现了!

报复社会的司机不能宽恕,但如何预防报复社会?

  没有人生来就是反社会人格。

  所以我们一定有办法可以预防报复社会案件的发生。

  报复社会的人一般都存在心理扭曲的内因。但从这方面来看,我们根本无法采取任何预防措施,很多加害者的心理问题都隐藏的很深,根本没有办法一一进行排查。

  但除了心理问题,报复社会的人也一定存在触发这种畸形心理的外因。无端伤害他人的人不是报复社会而是神经病。报复社会这四个字就已经说明加害者对这个社会不满,在自己的生活中出现了无法承受之重。

  所以,只有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才能真正反思为什么会出现报复社会的极端行为,怎样才能消灭这样的土壤。

  比如,压垮这位公交车司机心理的就是房屋拆迁事件。

  根据警方详细的介绍,司机张某钢与当地住建局签订了搬迁协议,但是没有去领补偿款,没有按规注销水电户头,没有申请到后续公租房,当天拆迁时还打过政务热线表达不满……

  涉事司机有没有收到不公平待遇还需要进一步调查,我们也十分关注后续的调查结果。但目前掌握的这些细节已经充分表明在房屋拆迁补偿工作中,涉事司机和拆迁方发生了许多矛盾。

  试想,如果在矛盾刚刚出现的时候,拆迁单位就能认真回应司机的问题,好好地做其思想工作,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最重要的是实际解决好涉事司机面临的重重困境。这样的话,他还会心理崩塌,做出这般恶劣的事情吗?

  事实上,很少人会在矛盾一出现就立即心理崩溃的。相当比例的报复社会者在案发之前,对困扰他们的问题做出过很多努力,比如四处shang访、投诉等等,而这些都是可以阻止加害者心理坠入深渊的机会,是可以逆转悲剧的机会。

  但当矛盾日日积压,所有的努力全部付之东流,这类人的不满根本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在其个人性格还很偏激的情况下,做出严重伤害无辜路人的事件,也就不算是特别令人意外的事了。

  也许,这就是很多悲剧诞生之前的模样。

  而能够预防报复社会的案件出现的根源仍然在于如何合理地处理社会矛盾的出现,尤其是底层面临的实际民生问题。只有人们的生活尤其是占社会大多数的底层人民的生活是过得去的、有希望的时候,这个社会的仇恨才会越来越少。

  所以,希望这个社会尽可能地公平一些,尤其是让社会的底层感受到生活的希望,尽可能将因为生活无望而对社会产生的仇恨扼杀在萌芽里吧。

  我们真的不希望一次又一次看到这类悲剧的发生了。

  愿遇难者安息,生者警醒。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4
0
0
0
2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