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不再提供全程英语翻译的记者会

作者:胡懋仁 来源:北航老胡之闲话 2024-03-10 1317

一场不再提供全程英语翻译的记者会

3月7日,第十四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举行外交主题的记者会。在这次记者会上,出现了一件新鲜事,王毅外长在答记者提出的问题时,译员已经不再把王毅外长的回答译成英语了。在这次记者会上,译员只把记者用英语提出的问题译成汉语,或者把记者用汉语提出的问题译成英语。译员只做了这两类工作,就没什么别的事了。这次记者会,外交部翻译的劳动强度大大地降低了。

多年来,我们外交部的翻译们工作都太劳累了。每年人大会上,有两次相对更为重要的记者会,一次是外交部长的记者会,一次是国务院总理的记者会。在这两类记者会上,译员不仅要翻译记者们提出的问题,还要把对问题的回答全文译成英语。这样的记者会,存在一个较大的问题,就是在语言互译的程序上,导致记者会全程所能够提出的问题和所能够回答问题的数量大大地被减少了,当然所提供的信息量也就相对有限。这次外交主题记者会,在一个半小时之内,王毅外长回答了21个记者提出的问题。按照这样的时间长度,过去那种记者会,估计王毅外长顶多回答十一、二个问题,而且肯定还要超过一个半小时。现在的记者会,所包含的信息量大大地增加了。效率提高了,成本降低了。

过去,外国媒体来华采访两会,其中有不少记者并不懂得汉语。由于中方提供了翻译的服务,所以不懂汉语的记者也完全可以参加这样的记者会,而且能收获不少信息。这一类不懂汉语的记者,对中国基本都是不太了解的。或者说,他们对中国的认识是非常肤浅的。这样的记者,参加这样的记者会,虽然得到了中方提供的完整而准确的信息,但是他们当中有的人却依然凭借自己的主观想象,在他们对中国两会以及记者会的报道中,任意添油加醋,胡编乱造,瞎说一通,还会随意添加他们那种不负责任的评论。这样的外国媒体和他们的记者,不可能对中国的两会报道采取符合实际的态度。现在的记者会不再提供英语的翻译,是完全正确的,也是完全合理的。至少,那些以采访为名而心存恶意的少数记者,会因为不懂汉语而不来参与报道了。而且,我们从没听说过,美国的白宫记者会或者美国的国务院记者会,提供过任何一个语种的外语翻译。估计其他西方国家的官方机构,他们召开的记者会或者新闻发布会,也从来没有提供过任何一种外语翻译。

这次来中国采访两会的国外媒体,其中相当多的记者是懂得一点汉语或者中文的。或许他们讲得不是特别地好,但在听力上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要不然,他们的采访就没有什么意义。而且,学过汉语的外国记者,其中有一些人,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多少对中国和中国文化都会有一些正面的情感。这种正面的情感会让他们对中国事务的报道能够采取更为客观和公正的立场,而不至于信口开河、满嘴胡言。当然,我们也不会排除有的西方媒体记者,虽然也下了一定的功夫学了汉语,而且学得还可能很不错,但他们仍然会对中国抱有相当大的敌意和偏见。这样的人是一定会有的,但这样的人只能是极个别的。

在中国举办的记者会上,不再提供汉译英的翻译服务,也表现出我们在对外宣传工作中展示了我们的自信。过去,我们总是希望我们通过我们的对外宣传,让世界能够更多地、完整地和准确地了解中国、认识中国。所以我们总会想方设法尽可能满足他们在了解中国、认识中国过程中的需要和服务。大量提供这种翻译服务就是其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现在,我们当然仍然需要向世界宣传我们自己,让世界更为具体和详细地了解中国和认识中国,但是,我们的心态已经产生了变化。我们不需要再去放下身段去为他人提供他们从来不曾提供过的这类服务。我们现在的态度发生了一些改变。我们依然欢迎世界各国朋友来中国走一走、看一看,从更多的方面来了解中国和认识中国。但是,我们已经没有必要再提供那种超过标准的高成本服务了。你们来,我们欢迎;你们愿意多看一看,我们也欢迎。但是,我们现在很忙,要做的事很多,所以有些事我们就不再做得太多了,原来曾经提供过的服务也就不再提供了。你们也需要自己花费一点力气,做一做本来就是属于你们自己应该做的事了。如果你们因此而遇到了语言上的障碍,那么对不起,你们要努力地学习呀!你们要努力学习汉语,努力学习中国文化。正如我们中国人在过去那么多年里,有那么多人,花了那么多的时间去学英语以及其他语种。我们能做到的事,你们也应该能够做到。如果你们自己不想去做,在你们遇到难处的时候,那就只能靠你们自己去解决了,如果还想像过去那样,要求中国提供这一类免费的服务,那就真有点对不起了,我们现在不想再提供这种服务了。

这种态度应该算做不卑不亢了吧? 本来,这就是中国待人接物的基本原则。

取消汉译英的翻译服务,还有一个好处。过去,我们的译员在翻译答记者问的领导同志时,总为会领导同志说出的中国成语,以及古诗词如何翻译而头大。当然,如果我们能准确地把这些中国文化中的精品语句译成信达雅都达标的英语,固然很好。但是有一点,你译得再好、再美、再准确,汉语与英语之间隔阂也是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的。你译得很好,得到了国人的赞扬,但在外国人那里,你要讲的意思我懂了,但其中的意境是无论如何也是体会不到的。如果那些外国记者懂得一点汉语,而且对中国文化的成果也多少有点涉猎,那么当他听到这些中国成语和古诗词的时候,他可能会稍微琢磨一下,还是能明白其中到底是什么意思。由他来向外国的受众讲解这些中国文化之典,可能比我们的译员讲得更容易被那里的受众所理解。

外交关系的往来都是要讲对等原则的。我们过去向国外媒体提供了汉译英服务,但西方国家却从来不曾对我们提供将外语译成汉语的服务,这就是不对等。现在我们在这个方面要采取对等的原则。你不提供汉语的翻译,我也就不再提供外语的翻译。你也没有任何道理来指责我,没有理由向我们提出继续提供翻译的服务要求。他们总说汉语难学,这不过是为他们的懒惰寻找借口。现在已经有不少外国人,其中有许多亚非拉国家的人,也包括一些西方人能把汉语学得非常好。别人能做到的事,西方外交官和媒体记者也同样应该能做到。而且,在西方那些所谓高等人士中间,那种对汉语学习的拒绝和排斥,能说其中就没有那么那种傲慢的种族歧视吗? 这种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对于这种带有种族偏见的傲慢,确实需要敲打敲打了。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37
0
2
0
3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