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潜艇上的“鲁班”、“工人工程师”董有经

作者:杨连新 来源:红色文化网 2024-09-19 525

“工人工程师”董有经

杨连新

在核潜艇总体建造厂,董有经被大家尊称为“工人工程师”;由于他技艺精湛、天赋异禀,还有“巧匠鲁班”的美誉。他在中国核潜艇领域的知名度颇高,核潜艇核反应堆建造试验现场碰到具体技术难题时,总要想到他,因为他常常会让一盘“死局”出现转机。

一、从工人到“工人工程师”

1955年,董有经进入大连造船厂当了一名钳工。那时,只有初中文化的他,连一些简单设备的工作原理也搞不清楚,吃了不少文化低、专业知识贫乏的苦头。为此,他下决心刻苦学习,并在心里拟定了一个学习计划。

1960年代初,他在参加军品生产中,有机会接触许多先进技术。他不放过机遇,边干边学,并按计划先后考入了业余高中和业余大学。在这期间,他还学会了钳工基础、机械传动、液压传动、船用内燃机、船用汽轮机等各种必备的知识和技能,最后成了公认的“钳工之王”。

调到渤海造船厂后,他一直是单身,家属的户口在农村,他家住小平岛,家里还有一个双目失明的老母亲,需要他照顾,家庭负担很重。即使这样,他仍然充分利用一切时间继续努力学习专业。他天天提前一小时步行上班,晚一小时下班,多挤出2个小时的学习时间。有人说他走“白专道路”,“光拉车,不看路”。他认为放弃学习就等于放弃工作,为了能胜任中国核潜艇的建造任务,必须坚持下去。6 年的时间,董有经经过刻苦学习,从初中程度到高中毕业,最后双手捧回了业余大学毕业生的文凭,这为他以后的工作,奠定了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

核潜艇上的“鲁班”、“工人工程师”董有经

核反应堆运行值班长董有经(右2)在第一艘核潜艇核动力联合控制台操作留影。

就这样,他从一名四级钳工,达到能够熟练掌握反应堆安装、运行、调试等基本原理和实操技能。在造船厂交船队,他曾担任过一回路专业施工员、核反应堆运行值班长,工艺室副主任等职务,而这些对技术要求很高的岗位,一般都要求工程师来担任。

二、核潜艇上的“鲁班”

董有经担任交船队副队长期间,他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到了极致。为了解决核潜艇动力系统在安装、修理、排故中的疑难问题,他设计了多种专用的特殊工具,甚至土法上马、废物利用。比如:

在建造某后续核潜艇时,为了解决第一艘核动力系统的主泵密封结构泄漏问题,设计部门改用了新的密封结构,结果还是出现了泄漏,使反应堆一回路的试验被迫中断。董师傅带领交船队的工人连轴转,查找原因,研磨密封面,但仍不见效,大家都急得团团转。

董有经更是寝食不安,认真组织分析原因,认为是主泵电机和泵体的热膨胀系数不同,使得密封面产生横向摩擦,造成擦痕,导致泄漏,这在当时是难以解决的技术问题。他和技术人员反复研究,只好走回头路,改回原来的密封结构。由于主泵泵体接口焊接固定在潜艇上,他用两个月设计出可以在艇上操作的专用装配机。然而,改回原来的密封结构后,泄漏问题还是存在,所有人都“傻眼”了,试验再度中断。

为此,核潜艇的试验进度已经被拖延了一年。董师傅锲而不舍地查找原因,认定是密封垫刚性太大,便试探着在内侧车出一圈“沟槽”,增加了密封垫的弹性,起到自然预紧力的作用。通过连续运行试验证明,这项改进大获成功,核潜艇总体建造试验工作得以继续进行。后来,大家赞扬他是“一刀解决大难题”。

有一次,核动力系统中的蒸汽发生器内漏,为了检查漏管,他从医院找来一小面袋瓶盖,把一回路侧的所有管子都堵死,再在二回路侧充气,凡是瓶盖掉下来的就可能是漏管,此法简单易行,效果也好。在排除故障时,需要切割构造复杂的漏管,他就设计制造了一把特殊的旋转式切割工具,后又改进为三缸液压拔管机。只用几分钟,就可以把管子轻轻地拉出来,大大提高了工效,并且还可以远距离操作,减少了辐射伤害。

多年来,董有经带领同事们还设计出了拉水罐、加热罐、废水罐、泵房、清洗槽……解决了核潜艇建造试验中的50多项生产技术难题,为国家节约了数十万元资金。“国之大者,工匠先行”。董有经为建造核潜艇做出了特殊的贡献,成为当之无愧的国之工匠。

三、冲在前的“敢死队员”

董有经刚调到渤海造船厂时,交船队队长王道桐就直截了当地问他“同核反应堆打交道,有放射性危险。你怕不怕?”“我早想过了,大不了一个死,怕什么?”。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一次,反应堆正在低功率运行,一台设备发生故障,他“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毅然进入反应堆舱进行修复。不巧的是,当检修完后刚要出舱,艇身在涌浪的作用下晃了一晃,致使三吨多重的屏蔽门自动关闭卡死。更不凑巧的是,堆舱与外界的电话也坏了。由于舱门只能从外面才能打开,他只好从屏蔽门的铅玻璃观察窗向外示意,但过往人员必须快速通过屏蔽走廊,所以都没有注意到他。董有经灵机一动,写了一张“快开门”的纸条,贴在观察窗上,幸好有一人偶然发现,才解救了他。

当时反应堆舱有五六十度的高温,有察觉不到的辐射伤害,长时间的停留,导致他出来时几乎晕倒。但他只歇了口气,又没事人似地投入到工作中。大家说他是核潜艇建造路上的“敢死队员”。

后来,董师傅被评为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劳动模范,他的事迹被广泛传播。

参考文献:

[1] 东式毅. 劳动模范董有经. 中国核潜艇之路(一至四)[M].两弹一星研究会核潜艇专业委员会编写组.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党群工作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政治工作部、中国两弹一星研究会核潜艇专业委员会.2014.8,(二卷):220-223.

[2] 陈右铭,李忠效. 一个虎口脱险的人.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 [M].当代文艺出版社,2019.8:157-161.

作者还采访了渤海造船厂柏喜林等当事人。

(作者系原海军核安全局副局长、中国核潜艇精神研究工作委员会顾问)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0
4
0
0
2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