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希苏:个体主义文化:美国形不成美利坚民族的根源

作者:王希苏 来源:红色文化网 2023-05-11 3390

王希苏:个体主义文化:美国形不成美利坚民族的根源

中国的56个民族能够团结成一个大家庭,统称中华民族。美国的民族也不少,但是不可能结合成美利坚民族。美国社会如一盘散沙,它的社会组织松散,人际关系清淡,种族、民族、阶级矛盾严重,是它的文化决定的。

从文化的类型来说,美国是个体主义文化(individualism)。个体主义不是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也不是罔顾他人的自我中心论。它在集体和社会背景中偏重个体的利益、责任和权利。与之对应的是国家和大众利益优先于个人的集体主义。

个体主义是欧洲古代游牧和近代分封形成的意识形态,在殖民地的生存和发展环境中得到强化。殖民者在北美洲的处女地上,建造了一个超级大国。创造这个人类奇迹的,不是一个团结奋斗的民族,而是勇于开拓、不断进取的殖民者个体,各自创造自己的未来,人人书写自己的历史。这样的生产方式是培育个体主义文化的温床。

个体主义文化在政治上的体现是“小政府”。

美国建国时选择构造简单、权力有限的“小政府”管治模式,公民享受最大限度的自由,又不必纳重税供养政府,一举两得。“小政府”的经济责任限定为制定游戏规则和维护市场秩序,不能干预微观层面的家庭或企业个体的事务。美国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成长为世界头号强国,进一步加深了国民对“小政府”的偏爱。联邦政府在国际上代表整个国家,在国内没有顶层设计国家发展战略和建设计划的责任,不对国民经济的整体表现负责。在宏观经济的管理方面,政府仅有财政(税收的支配)和金融(货币的供应)两个政策工具,旨在控制通货膨胀和保障社会就业。它们也能刺激经济,但作用有限。拜登在国情咨文报告中说到美国基础设施从世界第一下滑到第十三,芯片市场占有率从40%下降到10%,制造业空心化,供应链起点易位,没有人埋怨政府。人们不要求“小政府”有大作为。

个体主义文化在经济上的体现是自由经济。

自由经济是“小政府”的孪生兄弟。减少行政约束,放手让开拓者施展拳脚,极大地推动了殖民时代生产力的发展。工商业者按市场规律自主经营,自由贸易,自由发展,自生自灭,造就了美国经济奇迹。美国人普遍认为,自由经济是美国成功的秘诀,政府的行政干预只会阻碍经济发展。

人类发展到二十世纪下半叶,西方列强渐渐失去开顺风船的便利。殖民地纷纷独立,廉价劳动力和丰富资源不再是俎上现成的鱼肉;新兴国家的崛起蚕食了列强对国际市场的垄断及其红利。在剥夺他人越来越困难、对手地位越来越对等的情况下公平竞争,“小政府”和自由经济的先天不足逐渐暴露出来。“小政府”不阻碍经济自由发展,但没能力推动经济科学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命题。它是对唯GDP的否定,对资本唯利是图的批判,对自由经济的纠偏。在国家治理的层面,它强调经济与政治、社会、文化、环境和人同步发展。在经济领域,中国政府用“看得见的手”辅助“看不见的手”,抓住实体经济不放,提升制造能力,完善工业体系,平衡区域发展,鼓励重点领域投资,牵头具全局影响的大项目,采用政策工具补足国家经济的短板,走出了科学发展经济的新路子。从本世纪的实践看,限制政府功能的美国式自由发展明显不敌政府主动作为的中国式科学发展。

个体主义文化在社会上的体现是以自由和权利为核心的价值观。

美国人以自己的价值观为自豪,并将它用作区分民主和非民主的标准。美国价值观形成于殖民地时代,那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时代。殖民者高喊的自由和权利,既是向英国要求独立的理由,又是买卖黑奴和镇压土著需要的道德依据。

美国价值观服务于新兴的有产阶级,其天生的局限是平等的缺失。自由没能给美国带来安宁和稳定。美国有色人种和其他弱势群体上街抗议,游行示威,不是索要自由,而是争取平等权利。不平等,才是美国社会动荡的源头。

自由和权利如空气,不可或缺;同时,它们有边界,不能没有限制。人有发展自己的权利,没有违法作恶的自由;有说话的权利,没有造谣的自由;有保护自己的权利,没有伤害他人的自由;有精神独立的权利,没有危害国家的自由。美国对自由边界的设定非常严格,例如,在媒体或公众场合谈及别人的身体胖瘦涉嫌“体型羞辱”(body shaming),会受到舆论指责;13岁以下的孩童在家没有陪伴,父母便没有独自外出娱乐的自由,倘若邻居报警,免不了吃官司。若不是发生在美国,中国的自由派人士可能认为这些太过分了!是扼杀自由!国人不知道的还有:多数州法律规定,中小学不允许讲授殖民地黑奴历史,怕白人孩子产生负罪感。美国人比谁都清楚,自由一旦越界,会对他人、社会、国家造成伤害。只是在国际上,美国以“人权高于主权”为借口干预一些国家的内政,一味鼓动这些国家的反对派闹事,用自由放纵恶行,用权利开脱责任,达到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

既然是社会,个人和集体难免有利害冲突。中国的处理方法是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美国则是个人利益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新冠期间,美国人拒绝戴口罩,绝不因为可能传播疾病而放弃上帝赋予的“自由呼吸的权利”。“不自由毋宁死”,美国慷慨付出上百万人的生命代价。美国人爱枪,民间三亿多人拥有四亿多支枪。近年枪支犯罪案件激增,每年夺走的生命数以万计。即便如此,美国人也不肯放弃宪法第二修正案赋予公民拥有枪支的权利。美国在可预见的将来,枪支暴力将继续肆虐,需要用更多无辜者的牺牲,换得起码的生命安全。

美国的价值体系偏重自由和权利等个体主义的诉求,缺乏爱国、平等、公平、谦让等国家和社会层面的集体主义要素。个人意志置于国家利益之上,其结果是社会遭肢解,国家和民族形不成合力。

个体主义文化在行为上的体现是责任和独立。

美国的国家历史始于“独立战争”和“独立宣言”。独立意识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幼儿摔跤,家长不扶,自己爬起来;56岁孩子拖自己的行李上飞机,中国人曾讶异唏嘘,不知道美国人对独立情有独钟。美国人自己对自己负责,不把自己的命运归作他人的责任。美国人反对依赖,即便富人的孩子暑假也要打工挣自己的零花钱。美国人不愿意麻烦他人,互相帮助、乐于助人不受称道,凭个人努力获得成功才受推崇。

推崇独立的社会,协调人际关系一靠法律,二靠距离。个体主义社会有如鲁迅笔下冬天的豪猪,不聚在一起不能御寒,靠得太近可能刺伤邻居。为减少人际纠纷,人们保持不亲不疏的距离和的不冷不热的客套。美国的人际关系多受利益主导。孩子为家里修剪草坪要付工钱;成年后住在家里要交房租。这个社会不讲“义”和“德”,没有同舟共济的意识,遭遇灾难时,没有中国人熟悉的那种邻里相助,奋不顾身,舍己为人。

美国人主张自食其力,自立自强。求帮助是弱者的行为,等靠要是懒汉的品质,均为人所不齿。他们不同情弱者,不赞同许多西方国家实行的高税收和高福利的社会政策。美国只救助在贫困中挣扎的人群。偏保守的美国人认为,如果社会福利和救济机制过于庞大,可能扩大政府的公权力,同时繁殖社会寄生虫。美国家长不替孩子支付大学学费,学生申请国家提供的低息贷款,毕业后用自己的工资偿还。美国学校里有“奖励”优秀学生的“奖学金”,没有“扶助”贫困学生的“助学金”。美国的做法是拔高顶部,带动低端,可惜事与愿违,导致上者越上,下者越下,富者愈富,穷者愈穷的马太效应(圣经《马太福音》:“凡有的,还要加倍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独立的个性在政治上表现为反对控制、否定权威。

美国人有不信任政府,反对政府的天然倾向。总统隶属特定政党,难以取信于全体人民,支持率常常不足50%。美国政府是个缺乏权威、没有动员力的政府。特朗普和拜登想抵制中国商品,号召购买国货,无人响应。美国人本来就没有多少爱国觉悟,岂能抵抗价廉物美的诱惑?拜登只能在联邦政府规划投资的基础设施项目中,发布法令,强行要求使用美国生产的木材、玻璃、石膏板、光纤电缆等建筑材料。美国老百姓反对权威可以理解,美国政府执政得不到呼应的窘境令人同情。许多国家的政府羡慕中国政府有呼必应的号召力。美国却在国际上带头抨击中国的威权主义,实在叫人摸不着头脑。

人类社会从散居到群居,然后形成城市;由家庭发展至氏族,再到国家;由分立,到共处,最终成为命运共同体。这是历史发展的轨迹,也是人类文明进化的过程。按这个历史逻辑,意识形态和文化的发展方向应该从个体主义逐步走向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这是中国发展的轨迹。美国的个体主义,处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初级阶段,相信它一定会成长,接受合作、共赢的包容性发展模式,最终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员。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王希苏
王希苏
5
1
1
4
7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