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道尔《石油战争》揭露伊拉克战争:萨达姆与沙漠风暴行动

作者:恩道尔 来源:红色文化网 2013-05-02 844

  《石油战争》节选三 油之将尽:打伊拉克的真实目的?

  德国地缘政治学者威廉·恩道尔所著《石油战争》一书,以详实的史料揭示了以英美为首的西方国家利用石油武器塑造其全球霸权的秘密,被专业人士誉为一部揭示诸多重要历史真相的力作。

  在本书的最后,作者在大量论证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一个惊人结论:由于世界各主要油田的开采量大多接近峰值,一场史无前例的能源危机已经步步逼近。这一大胆的判断,彻底揭露了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以及国际能源巨头觊觎中东石油资源的动机。

  1.一份令人震惊的备忘录

  2001年9月9日,英国首相布莱尔的内阁政府收到一份非常令人震惊的备忘录,它只用了简单的标题:“呈内阁能源政策事务处”。这份备忘录是石油消耗分析中心的一流地质学家精心准备的,其内容集中于这样一个主题:“世界面临严重的烃供给困境”。

  该报告陈述到,“全球石油供应现状已上升为政治风险问题……如果加大对中东地区生产的投资,确实能暂时提高产量,但也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而已。只有伊拉克是一个巨大的例外……”。它进而预言“全球石油产量将会很快下降。石油产量峰值的时间取决于中东地区的储备量……乐观估计,全球峰值会在5~10年间出现”。作者强烈建议政府进行相关的工作来验证这些计算,然而,这份备忘录却被悄悄地藏起来了。

  似乎与此不谋而合的是,早在1999年,即英国备忘录出台的两年多前,小布什当选总统的一年前,美国大西洋里奇菲尔德石油公司(英国石油公司的分公司)的总裁迈克·鲍林就声称,“我们已经搭上了石油末世纪的头班车”。这句话对乔治·布什以及迪克·切尼等人来说意义十分明确。但令人疑惑的是,这样一个影响经济稳定和国家安全的意义深远的观点,在2000年总统大选期间及以后反而从来没有被公开地提出来过。

  众所周知,从20世纪20年代起,过去的一个世纪里有过许多次预言,说世界上的石油将消耗殆尽,但每次都被证明是错误的。那么,为什么这次的警告就应该比以往更有现实意义呢?简短的回答是,有更多的证据支持该预言;至少,赌注大得足以引起一场严肃的论战。问题在于,与以前的石油恐慌不同,这次危机并没有引起公开讨论,这才是最令人担忧的。

  2.石油产量正接近历史拐点

  当然,地质学者并没有预言世界将会在5~10年内耗尽石油。他们争论的是其他一些内容,即在世界石油需求,特别是来自中国和其他经济增长地区的需求呈爆炸性增长的同时,目前使用的易于获取的、便宜的石油将会急剧减少。他们也研究了各种不同的替代方案,包括重油、煤以及核能,但这些都不能当作理想的出路——要知道,近一个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完全是是由便宜而充足的石油来支撑的。

  许多严肃而中立的地质学者都支持这样的观点,即世界石油正接近一个决定性的转折点,技术上称为“峰值”。地质学者把它定义为这样的一个点,即给定地区的石油储量已经被开采了至少一半。峰值过后,每开采一桶石油都需要更多的投入(为保证井下有足够大的压力,而向老油田中注入气或者水耗资惊人)。这就意味着当世界主要的油田经过峰值之后,石油价格很可能突然暴涨。

  现在,学术界已经不得不面对这样的问题:未来十年或更长时期内全球人口和经济的增长,将导致全球石油需求持续紧张;而与此同时,许多大油田的产量却在急剧下降,北海油田、阿拉斯加油田以及墨西哥、俄罗斯和尼日利亚的某些油田就是范例。

  在2002年7月关于现有石油储备的讨论上,曾为英国政府撰写备忘录的科林·坎贝尔教授指出:“随着五年后石油和天然气峰值的到来,能源短缺将在2010年左右出现。很明显,世界不得不学着如何消耗得更少些。”他还预言说:“不久之后,发掘和开采一桶石油所需的能源将会超过这桶油本身提供的能源。”而在过去的20年间,尽管已经花费了一万多亿美元,来发现新的未开采的油田以替代老的油田,石油公司还是不能满足目前的能源需求,这种趋势随着时间推移将愈发让人担忧。

  无独有偶,在2003年5月的石油峰会上,美国能源专家,政府高级顾问马修·西蒙斯也发出过类似警告。他对国际地质学者和能源专家组织表示:“令人恐惧的是,峰值将临,没有几年了……如果我是正确的,未预见到的后果将是毁灭性的……更不幸的是,直到今天,世界还没有做好应对的准备。”西蒙斯接着描述了在运输、食品和工业突然遭遇能源短缺的情况下,世界经济将会遭受的打击。他认为,既然没有好的解决方案来维持现状,那么惟一的选择就是紧缩我们的经济发展,提前进入到深度的经济衰退和萧条当中去。

  在另一项研究中,专家们则引用了一组令人警醒的统计数字来阐明问题的悲观程度:位于前10位的石油公司在2000~2002年之间花费了1950亿美元,仅仅令每天的石油产量从2240万桶增长到2410万桶。换言之,在2010年到2015年,只要有一个大的油田出现峰值,那么总产量的急剧下降便只是时间问题——以英国北海布伦特油田为例,它在峰值过后的四五年间产量已经暴跌了90%。更可怕的是,尽管许多大油田的储量在过去30年间已经到达或者接近峰值,然而总储量的统计数字仍然给人以丰富的幻想,这也就是为什么世界未能意识到隐藏的危机的原因。

  3.华盛顿为何想独霸中东?

  对世界上那些最大的、以发掘新的石油和天然气为己任的能源公司来说,以上评论无异于一颗定时炸弹。如果这些估计是正确的或非常接近的话,那么它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无疑将高出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几个数量级。对此,克林顿政府的国家安全委员会前任中东问题高级专家肯尼斯·珀拉克毫不掩饰地评论道:“过去50年间的全球经济是建立在便宜的、充足的石油基础之上的,如果拆除这个基础的话,全球经济将会崩溃。”

  简而言之,在21世纪第一个十年底,大概2010年或2015年或许更快,世界上大部分的石油和天然气可能就会消耗殆尽,这也是布什当局冒着巨大的风险单方面进军伊拉克的动机,也说明了布什领导下的美国政府关于国内和对外政策的考虑。

  实际上,坎贝尔和西蒙斯等人都曾判断,当今世界上唯一蕴藏大量未开采石油,并可以以低成本开发的地区就是中东。该“三角地区”特殊的地质构成,使它拥有世界上现有石油储量的65%甚至更多。从地图上看,这个地带包括下列国家:伊拉克、伊朗、沙特阿拉伯、科威特以及阿联酋和卡塔尔,其中的伊拉克更是拥有中东最大的未开采的石油储量。按照美国政府的研究,该国可能拥有4320亿桶未勘查的石油资源,远远超过沙特阿拉伯。这样一来,在世界上其他地区的石油资源都达到峰值后,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伊拉克以及整个中东的战略意义将呈几何级数级的暴增。

  就在美国进军巴格达前夕,在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工作的阿纳托利·利芬就分析了美国发动战争的决心:“(华盛顿)一致的共识是通过绝对优势的单边军事力量统治世界,这是自从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以来,迪克·切尼之流及其周围的智囊团一贯倡导和执行的。对他们来说,唯一重要的考虑是尽可能有保证地、无限制地得到便宜的石油。”果不其然,2004年初,华盛顿即宣布在伊拉克的石油开采以及重建工作只会分给那些曾经在占领伊拉克的过程中帮助过它的企业。最早获利的石油公司是雪佛龙-德士古——国务卿赖斯原来所在的地方,英国石油、壳牌,还有切尼曾任职的哈利伯顿公司也不甘落后。

  毋庸置疑,如果美国能一直保持对伊拉克的军事控制的话,华盛顿将在所有可能的经济竞争中占有绝对优势。而在战争之前,伊拉克政府已经与俄罗斯、法国和中国签订了长期的石油开采合同;五角大楼的战略家们并没有忽视这一点,白宫也不例外。有证据表明,在2001年副总统切尼负责的能源问题工作小组的档案中,就详细地绘出了伊拉克油田的地图并记录了在当地有合作项目的外国公司的名单。

  今天的伊拉克面临着美国长期的军事占领,这很可能要长达几十年之久。正如切尼的高级幕僚之一罗伯特·卡根在伊拉克战争的几个月后的谈话中对《亚特兰宪法报》所说的那样:“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需要把主要的军事力量集结在中东地区……如果我们在伊拉克拥有武力,那么石油供应就不会遭到破坏。”

  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争也是一种警示,它昭示了美国的真实意图,即决意竭尽所能地锁住每一个大的石油和天然气产地——怪不得世人开始怀疑美国总统的动机,怀疑他所宣扬的传播自由民主的真正目的。

  萨达姆与沙漠风暴行动

  撒切尔和布什政府的高层人士决定,制造一个人为的借口,让美国和英国能在世界的要塞地区建立直接军事基地,特别是在欧洲大陆和石油产地。

  20世纪90年代初,英国和美国国内,经济萧条,金融困难,更使得他们在实施这个计划时敢于铤而走险。撒切尔的经济“革命”很快失败了。1987年10月之后,股票市场崩溃以及英国利率的上升推动形成了战后最严重的房地产、工业和银行业危机。在美国,乔治?布什面临着失控的联邦预算赤字、崩溃的银行、急剧上升的失业人数以及全面的萧条,白宫内部一些人私下把它比作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

  伊拉克,一个拥有1600万人口的国家,刚刚从与伊朗八年无果的战争中摆脱出来,它只是给西方的武器制造商向中东地区销售武器提供了巨大的市场而已。华盛顿曾秘密怂恿萨达姆?侯赛因在1980年入侵伊朗,并故意在初期向他提供进展顺利的错误情报,暗示很快就会成功。到1989年,伊拉克的经济已是一片废墟,大部分工农业投资都因为战争停止了,这场战争夺去了估计100多万人的生命。

  但是,不像霍梅尼统治下的伊朗,伊拉克在战争结束时已经是负债累累。1988年,她欠不同债权国的债务总额估计有650亿美元。其中最主要的债主是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还有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她们曾希望伊拉克用石油来偿还这些债务。剩下的债主大部分是法国、英国和美国银行。法国是继苏联之后,伊拉克的第二大武器供应商。

  为了给美国和英国进行军事干预提供借口,英美的策略表面上是为保护世界石油供应安全,实际上是把萨达姆?侯赛因引诱到他无法自拔的陷阱。1989年6月,众所周知,一个所谓的美国-伊拉克商务论坛组织的高级代表团,应萨达姆?侯赛因的邀请来到巴格达,这个代表团的成员包括基辛格顾问公司的阿兰?斯托加、信孚银行、美孚石油、西方石油以及美国其他大的跨国公司的高级官员。萨达姆希望讨论伊拉克战后的农业和工业发展计划。

  伊拉克有一个为期五年投资400亿美元的计划,即完成巴达斯大坝灌溉项目。该计划完成后,伊拉克可以实现粮食生产的自给自足;当时,伊拉克的粮食进口主要依靠美国政府的商品信用公司,1989年进口量相当于10亿美元。另外,伊拉克向美国代表团提议,作为国家发展的一部分,投资将主要用于加强石化工业、化肥厂、钢铁厂以及汽车装配厂建设。美国商人告诉萨达姆,他必须首先调整他的外债,作为回报,伊拉克要同意把国家石油资源私有化,或者大部分私有化。根据英国和美国最好的地质学家计算,除了苏联以外,伊拉克也许是世界上最大的未开发的石油产地。US–IraqBusinessForumBulletinNewYork,August,1989

  可以预计,萨达姆拒绝以交出伊拉克石油主权来换取未来含糊不清的贷款担保。到1989年底,布什政府突然中止对伊拉克的大约23亿美元的授权贷款,这些钱本来是特意从佐治亚州的亚特兰大和意大利国家劳工银行(BNL)的分支机构募集来的。随后伦敦《金融时报》发表了一系列耸人听闻的言论,声称那些金钱正在被伊拉克悄悄地用来建造战争机器。

  斯托加谈判和披露意大利国家劳工银行真相的结果就是,1990年初,西方所有银行突然中止了对伊拉克的贷款。在这个关键时刻,一位科威特国王进入了人们的视线,他自20世纪末以来一直是英国外交部的盟友。在八年的两伊战争中,这位国王曾经按照伦敦和华盛顿的指示,动用科威特大量的石油收入向伊拉克提供贷款,目的是使伊拉克不求和。随着后来披露的丑闻,英美当时的意图显得十分荒唐,目的是使两伊战争继续打下去,并且维持足够的“战略紧张局势”,这样就可以把大量的西方武器卖到伊朗和伊拉克。

  但是,在1990年早春,科威特的“任务”发生了变化。有人要求科威特用她的石油去冲击欧佩克的市场,这违反了欧佩克石油产量的最高限额,这是欧佩克在1986~1987年石油危机之后为稳定世界石油价格而达成的协议。1990年夏天,科威特已经成功地将原油价格从不稳定的每桶大约19美元降到每桶13美元多一点。伊拉克以及其他欧佩克成员国通过多次外交努力,希望说服国王萨巴赫和石油大臣阿里?哈利法?萨巴赫,停止对伊拉克及其他经济已经较为困难的欧佩克成员国故意施加经济压力。所有这些努力就像是对牛弹琴。到7月份,石油贸易商们预言,历史将要重演,1986年每桶不到10美元的情况将再次出现。伊拉克甚至没有能力偿还旧债或者为急需的食物进口筹集资金。

  此前的2月份,在约旦首都安曼,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曾告诫阿拉伯合作委员会的成员,其中包括埃及和北也门两国的总统,要关注东欧剧变的战略后果,很明显,美国将作为唯一的军事“超级大国”出现,这会给阿拉伯世界带来某种特殊的威胁。

  萨达姆忧心重重地指出这样一个事实,尽管两伊战争在一年前就已经完全结束了,但是,美国在海湾地区的军队和战艇还没有任何撤离的迹象。相反,他预言,“美国作出了多次声明表示她将继续留下来。”他指出,苏联正被自己的国内事务搞得十分头疼,“现在苏联自顾不暇,两伊战争已经结束,直接威胁已不复存在。美国偏偏在这个时候不断重复她要留下来,这不能不让人关注”。

  同年2月,萨达姆谈话的结论就是,石油丰富的阿拉伯国家应该联合起来,利用“拥有世界上无与伦比的能源……我认为,我们能够与欧洲、日本、苏联建立一种能够使我们尽快获益的关系。”SaddamHusseinAddressof16February,1990,toArabCooperationCouncilTranslatedfromArabicinUSStateDepartmentForeignBroadcastInformationServiceWashington,20February,1990

  如果说什么事刺激了英美权势集团打算进行一场新的中东军事行动的话,那就是萨达姆的这番言论。1990年7月27日,当伊拉克和科威特在原油价格上的紧张对峙达到顶峰时,美国驻巴格达大使阿普丽尔?格拉斯皮要求在巴格达会见萨达姆?侯赛因,讨论紧张局势。根据伊拉克的官方记录,格拉斯皮告诉萨达姆,华盛顿将不会干涉伊拉克和科威特之间的争端。该记录后来由巴格达政府发布,几乎一年后由美国国会进一步证实。不到一个星期,伊拉克军队占领了科威特城。科威特王室成员事先已经知道这个消息,带着黄金和贵重物品,开着劳斯莱斯逃跑了。据一个流亡在欧洲的科威特前政府官员说:“中央情报局及时通知了王室,告诉他们科威特将要遭到入侵,但是王室却忘记通知自己国家的军队了。”

  在占领科威特的几小时内,英格兰银行和美国政府开始采取行动,冻结科威特的所有资产,控制了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单一的投资基金——位于伦敦的科威特投资局。它的总资产虽然没有公开,但估计价值超过1000亿~1500亿美元。

  接下来的六个月里发生的事情,是近代史上屈指可数的最荒唐的行动之一。尽管美国最初的声明是,派遣军队只是为了保护沙特阿拉伯免受伊拉克入侵的威胁(这些威胁后来被证明完全是华盛顿捏造的)。但是在撒切尔的英国政府支持下,布什总统很快就提到了他的“世界新秩序”。8月初在作出此决定的那几个小时,布什一直与撒切尔在一起,在科罗拉多州的阿斯彭。

  9月11日,布什宣布:

  在这个多事之秋,将诞生一个新的世界秩序,这个新秩序将以联合国创始人设想的方式运行。我们正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时刻。波斯湾地区的危机很严重,但也给我们迈向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时期提供了难得的机会。今天这个世界新秩序正在艰难中产生。对我们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有更多的证据表明,对于“解决”伊拉克-科威特危机,乔治?布什和玛格丽特?撒切尔除了准备采用军事方式外,从来没有考虑过其他方式。这些证据是几个月后在苏联中东特使叶夫根尼?普里马科夫的个人报告中找到的。在伊拉克遭受摧毁性的轰炸结束没几天,在1991年3月4日出版的《时代》杂志上刊登了大量的个人采访,作为戈尔巴乔夫总统私人特使的普里马科夫,描述了1990年10月初在巴格达与萨达姆?侯赛因以及他的外交部长阿齐玆会见的情景,这次会见使普里马科夫相信战争“本来是可以避免的”。普里马科夫向《时代》杂志叙述了10月19日前往华盛顿履行调解使命的情况。在华盛顿,他会见了总统乔治?布什、国务卿贝克以及白宫的其他高级官员。这位莫斯科特使认为,在听取苏联的建议时,布什总统表现出十分明显的兴趣,但是仅在几小时后,他向普里马科夫清楚地传达了一个信息,即华盛顿对于探索新的办法没有兴趣。

  离开华盛顿,普里马科夫接到指示访问伦敦,向玛格丽特?撒切尔首相传达了同样的建议。普里马科夫的描述具有启迪作用:

  首相在契克斯她的乡间别墅接待了我们。她很注意倾听我提供的信息,没有打断过。但是,愉快的一小时过后,她不让任何人打断她的独白,以一种简洁的方式概括性地阐述了一种越来越明确的立场:

  不仅仅局限于让伊拉克从科威特撤军,而是要给伊拉克以破坏性的打击,“打断萨达姆的脊梁”,摧毁他的所有军队,甚至可能是摧毁那个国家的工业潜力。

  在随后的几个月里,他们小心谨慎地威逼利诱联合国安理会的主要成员国、阿拉伯国家、土耳其以及其他一些国家,不仅通过了对伊拉克实行全面经济封锁的决议,而且获得了使用武力解放科威特的授权。布什总统1991年1月29日在向国会发布国情咨文演讲时说:“国际社会可以抓住解决当前波斯湾危机的机会,实现长期以来建立世界新秩序的夙愿……”

  但是,1991年1月初,就在美国在沙特阿拉伯进行自越南战争以来最大的军事集结、准备对伊拉克进行密集进攻性轰炸时,华盛顿的权势集团内部出现了不同的声音,有人对布什明确的军事意图是否明智开始表示严重忧虑。1990年11月12日,在电视采访中,前里根政府的海军部长詹姆斯?韦布声称:“我们驻军波斯湾的目的是推进布什政府的世界新秩序,但我不喜欢。”

  大概十周后的1月31日,韦布利用给《华尔街日报》写评论的机会重申了他的观点。

  尽管受到社会舆论从各个方面的攻击……布什政府还是无情地把我们的国家推进了战争。我们反思一下当年威廉?伦道夫?赫斯特的美西战争,会发现与今天面临的舆论压力有某些相似之处。我们必须进一步寻找,也许在墨西哥战争中,可以发现,一个总统在这个国家还没有被攻击之前,就这么热心地渴望把这个国家置于危险之中的理由。

  美国驻沙特阿拉伯前大使詹姆斯?艾金斯是一位备受华盛顿尊敬的中东事务专家,也出来公然反对布什针对伊拉克的作战计划。艾金斯在9月12日出版的《洛杉矶时报》的署名文章中指出,为反对伊拉克入侵,“保护”沙特阿拉伯,就在布什总统作出派遣美国军队的决定几天之后,白宫就有了“不可告人的动机”。艾金斯控诉美国国防部长切尼,为了获得在沙特土地上驻扎美国军队的允许,曾故意误导沙特国王说有遭受入侵的可能性,几十年来,沙特阿拉伯人一直强烈抵制美国驻军。艾金斯叙述到:1975年,为美国军队占领重要的中东油田寻找借口的计划是由国务卿亨利?基辛格怂恿的。他指出,基辛格当时是艾金斯的上级,曾反对艾金斯对这些观点提出的强烈批评。

  亨利?基辛格作为当时的美国国务卿,肯定另有想法,但在我的外交生涯中并没有想那么远……布什政府中也许会有人指出,现在条件要比1975年时更加有利了……

  值得关注的是,1990年基辛格咨询公司的前副总裁劳伦斯?伊格尔伯格和雇员布伦特?斯考克罗夫特是确保在海湾战争中使基辛格的观点占据美国外交政策主导地位的关键人物。当时,劳伦斯是詹姆斯?贝克的副国务卿,而布伦特则是白宫的国家安全顾问。此外,在这一时期,基辛格还在媒体上大肆宣传对伊拉克发动战争。在媒体上国内反对的声音被淹没在总统的战争动员中。

  日德被迫“出血”

  在很短的时间内,欧洲和全世界有思想的人马上明白了,除了保护美国和西方在沙特阿拉伯的石油利益外,实际上,乔治?布什的伊拉克战争还另有目的。布什难以置信地、粗俗地公开嘲笑萨达姆·侯赛因,把伊拉克的总统比作“现代的阿道夫·希特勒”,那不是在故弄玄虚。

  在战争和为期六个月的集结中,华盛顿和伦敦针对伊拉克在西方的支持者展开空前的宣传攻势并施加了强大压力,尽管苏联或法国曾经是伊拉克武器的主要供应商,但并不是这次宣传攻势的主要目标。这次的主要目标是德国——更准确地说是德国的高科技工业,这对于东欧和苏联重建非常重要。法国和苏联,还有中国、美国和英国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五大常任理事国,但法国和苏联已经同意投票支持华盛顿。在1月17日的最后期限之后,华盛顿和英国就要投入作战,法国和苏联对此表示支持。她们在伊拉克的所作所为在华盛顿的宣传攻势中被故意忽略了。

  相反,通过直接与英国和美国情报机构联系的渠道,汉堡的《明镜周刊》以及有影响力的共和党参议员例如杰西?霍尔姆斯开始竭尽全力地攻击德国,宣称德国出口的所谓“两用”技术使萨达姆的军队具备了向以色列目标发射苏联飞毛腿导弹的能力。

  慌恐万分的波恩政府当时正在处理统一后前民主德国的复杂事务,被迫把宝贵的时间、精力和财力转移到乔治?布什和撒切尔的世界新秩序上来。1月底,美国国务卿詹姆斯?贝克继续进行历史上最紧迫的金融筹款任务之一,他从德国、日本、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获得担保,总共筹集545亿美元以支付所谓的沙漠风暴行动。

  据1991年2月6日的伦敦《泰晤士报》报道称,沙漠风暴行动轰炸伊拉克大约三周后,此次战争中最悲惨的事发生了,“曾经非常繁荣的柏林-巴格达铁路在海湾战争中遭到破坏。对伊拉克桥梁,交通枢纽和铁路货运编组站的无情轰炸使得中东本来就很少的铁路网变成了废墟,”接着,他们轻描淡写地补充到,“柏林-巴格达的这条旧铁路是英德战略竞争的焦点”。

  战争结束后,前里根政府的助理国防部长劳伦斯?科布在4月初的华盛顿记者招待会上披露,美国政府故意隐瞒了海湾战争的实际成本,其目的是使用同盟国捐款,弥补国内预算削减。据消息灵通人士估计,如果把所有同盟国对战争的捐献都计算进去,美国从海湾战争中获得的净盈利可能达到190亿美元。1991年初的几个月内,大量外币流入,单德国的现金支付就达66亿美元,给美元升值造成巨大压力,仅仅几周前美元已经跌至战后的最低记录146德国马克。另外,战争还没有结束,美国就已经开始与中东国家签订进攻性武器的合同,这严重激怒了欧洲军火制造商。

  布什政府胜利地宣布,美国已经证明自己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但是,国内失业人数越来越多,东欧国家否认可能得到数十亿的西方资金重建基础设施以及实现经济现代化。在这些事实面前,布什明显是在自吹自擂。

  沙漠风暴行动,以及20世纪90年代末世界石油价格每桶上升了30多美元,两种因素结合在一起,对东欧经济产生了毁灭性的影响。而石油涨价是由于从伊拉克输出石油的运输线受到破坏所致。在1991年1月以前,东欧国家通过与苏联的贸易联系,以易货贸易方式用工农业产品交换莫斯科的石油。1月1日以后,这一体制变了,她们必须使用美元购买俄国的石油。伊拉克曾对保加利亚、匈牙利以及东欧的其他国家承诺,输出十亿多美元的石油,因为海湾战争,这些承诺都无法兑现。

  1990年3月,意大利《30天》杂志采访了一位与华盛顿有联系的意大利教授米格利奥。米格利奥对该杂志讲:

  美国意识到,为了避免陷入苏联那样的衰退,它必须与潜在的竞争对手齐驱并驾,她们包括日本和团结在德国经济力量周围的欧洲大陆国家……美国不能接受今天的欧洲,这个大陆不仅可以在没有美国参与的情况下非常愉快地运行,并且经济和科技还会更加强大。

  因为这个理由,米格利奥声称,“美国把注意力转向了中东,想控制日本和德国都离不开的阿拉伯石油。”

  在法国,夏尔?戴高乐的前农业部长埃德加?皮萨尼是巴黎阿拉伯文化中心(ZMA)主任。他在2月18日接受德国《每日新闻》的记者采访时讲:对伊拉克的轰炸,是由美国、英国和法国的飞机共同完成的。

  我并不希望这是真的。我对这一事实感到非常震惊,一个国家强大竟然只是因为她拥有武器。美国经济上极度困难,却想方设法压制日本和欧洲,只是因为后者军事力量薄弱。为了维持自己的世界秩序,各国都不得不支付工资去雇佣一名世界宪兵,日本、德国以及石油输出国还必须为这位宪兵提供经费,这种情况到底还要维持多久……

  十分清楚,对英国主导的均势政治学的最大讽刺是,海湾战争后不久,德国总统理查德·冯·魏茨克对柏林的《每日新闻》讲:“我们很早就有欧洲国家的均势政策,但由于对国家社会主义的曲解,以及两次世界大战,使得我们的均势政策无疾而终。然后是两个超级大国统治时代的到来。”冯?魏茨克呼吁欧洲要利用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最终结束这种均势的愚蠢念头,实现“戴高乐将军未尽的理想,建立一个从大西洋到乌拉尔山的完整欧洲。”

  沙漠风暴行动以及布什-撒切尔的海湾战争给伊拉克以及伊拉克人民、科威特和世界经济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但是,有迹象表明,它还没有实现其主要目标,即把欧洲大陆重新纳入乔治·布什和玛格丽特·撒切尔的世界新秩序中去。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恩道尔
恩道尔
经济学家、地缘政治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