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日报公然呼吁奥巴马承认钓鱼岛属日本

作者:宗禾 来源:环球时报等 2013-11-05 408

  美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华尔街日报》10月31日发表题为“钓鱼岛回旋镖”的社论,导语是“日本需要美国支持,对抗中国的欺凌”。社论完全站在日本立场,包括全程称钓鱼岛为“尖阁诸岛”。需要注意的是,与撰稿人所写的评论不同,社论并不署名,代表媒体立场而非个人意见。

 

  

华尔街日报公然呼吁奥巴马承认钓鱼岛属日本

  美国《华尔街日报》社论声称“钓鱼岛主权属于日本”

  该社论称,中国维护钓鱼岛主权的行为起到了反效果,不仅强化了美国与日本的同盟关系,同时也使得日本和美国一道,被东南亚各国视为“和平保护者”,并让世界怀疑中国和平崛起的承诺。

  社论指出,中日两国围绕钓鱼岛主权问题“发生事故、误判、擦枪走火的危险性正在高涨”,日本展示自己的政治决意和军事能力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大。

  社论还称,美国在二战后从日本手上取得了对钓鱼岛的控制权,上世纪70年代初归还日本,有效确定了岛屿的主权问题。

  文章呼吁,奥巴马政府有关钓鱼岛属于日本的表态越明确,北京作出让步的可能性就越大。

  美国官方此前对钓鱼岛的立场一直含糊,虽然表示适用日美安保条约,但也多次强调在此问题上不持立场。

  日本新闻网评论称,这是2012年9月日本政府“购岛”以来,美国主流媒体首次通过社论明确提出“尖阁诸岛主权属于日本”,并要求美国政府公开承认。最近一段时间,日本政府通过散发资料和传播视频等手段,强化了在国际社会对于钓鱼岛主权问题的宣传。这可以认为是日本政府游说美国社会的一次成功。

  《华尔街日报》的这篇社论是其一周内第二次因钓鱼岛问题引发关注。26日,《华尔街日报》对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进行了专访。安倍在采访中称,日本可以成为“制衡中国”的“舵手”。安倍称,“人们担心中国试图以武力,而不是通过法律途径改变现状。如果中国选择这样的道路,中国将不会和平崛起。”

  2012年7月27日,正在为“购岛”造势的日本东京都政府曾在《华尔街日报》上大篇幅刊登“购买钓鱼岛”的主题广告,广告内容中甚至出现了“如果不支持与中国对峙的亚洲国家,美国将会在太平洋失去一切”等威胁性说法。

  以下为《华尔街日报》评论原文:

  中国领导人可能认为通过频繁向钓鱼岛(原文为“尖阁列岛”,下同)周边的日本领土派出舰船和飞机,可能使日本屈服于中方的要求。但中方的骚扰和威胁策略起到了相反的效果,而且还远不止于此。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已团结日本人来保护他们的领土主权,他可能将成功重新解读日本宪法,允许日本行使集体自卫权。中国对約鱼岛的威胁强化了日本与美国的联盟,两国本月早些时候同意加强军事关系,包括在日本部署美国的海上监视飞机和第二部反导雷达。

  日本还加强了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面对霸权的中国,更小的地区国家已开始视日本和美国为潜在的和平保护者。

  刚刚完成东南亚之行的安倍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表示,他愿意担负起更多的领导角色,还向中国发出警告。他说:“人们担心中国正企图用武力来改变目前态势,而不是通过法制。但如果中国选择那条道路,那么它将无法和平崛起。”

  日本防卫大臣小野寺五典随后发布了更加明显的言论,10月29日,他指责中国每周超过一次向钓鱼岛海域派出海警船的行为威胁和平。他说:“我认为中国闯入钓鱼岛水域日本领海的行为是介于和平时期和紧急事态之间的灰色地带。”

  日本已开始进行两栖演习,模拟了保卫或者重新夺取钓鱼岛的军事行动。日本预计将组建一个负责此类军事行动的新部队。

  现在的危险在于,每次中国人进入钓鱼岛附近,发生事故、误判、甚至擦枪走火的可能性都在增加。这使日本展示其政治决心和军事实力显得更加重要,但日本不能独自应对。美国在二战后从日本手上取得了对钓鱼岛的控制权,上世纪70年代初归还日本,有效确定了岛屿的主权问题。奥巴马政府有关钓鱼岛属于日本的表态越明确,北京作出让步的可能性就越大。

  长期来看,日本和中国可能通过冻结现状、把争端交由未来解决的方法来化解分歧。这是中国前领导人邓小平的看法,现任领导人习近平追随这些步伐可能会收到好的效果,否则中国将与其邻国进一步疏远,使人们怀疑中国和平崛起的承诺和希望。

《华尔街日报》缘何为日本出头?

来源:海外网 作者:张国庆

  11月1日,身为美国报业三巨头之一的《华尔街日报》颇为“诡异”地发表社论,吁请奥巴马总统代表美国政府明确承认“尖阁诸岛”(也就是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主权属于日本。这件看似很令人意外的事情背后其实充满玄机。

  首先,这是日本方面的游说在美国发挥了一定的效用。过去半个世纪以来,日本对美国政界和媒体的游说一直都非常卖力,也颇见成效,这使得美国涉日的诸多政策和舆论导向经常出现有利于日本的局面。在中日钓鱼岛之争处于敏感阶段的当下,可以想见的是,日本的游说力量再次发挥了作用,使得《华尔街日报》做出了这么一个看似反常的呼吁。

  这其实也能看出日本在解决钓鱼岛问题上的主要路径——极力获取国际社会的重视和支持,特别是美国的通力支持。除了官方层面的接触和吁请之外,东京也希望美国的国会议员和主流媒体能发出声音,从这种意义上说,《华尔街日报》的社论也许只是个开头。

  在东京看来,能够使得中日钓鱼岛之争出现有利于日本的转机,最重要的力量是华盛顿。不仅是在军事上巩固美日同盟,在政治上日本也希望美国政府能给予更明确的说法,使得它在与中国的对峙中能够更有底气,更有信心。这也反映出了一个问题:日本其实很明白,如果仅靠它自己的力量与中国对抗是会落在下风的。

  然而,《华尔街日报》的社论除去受到日本方面的影响之外,也有其自身的考量。在美国对外事务中,媒体和政府经常是唱双簧的。针对钓鱼岛问题,美国政府不方便做出过于明确的表态,毕竟中美关系的分量在很大程度上要重于美日关系,尤其是鉴于中国广大的市场和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这是美国不能过分冒犯的重要合作力量。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媒体来试探中国的底线,就是一个比较安全的做法。而这种“放气球”的方式在美国政府和媒体关系中是很常见的手法,在伊拉克战争以及一系列重大国际问题中,美国主流媒体通过“放气球”为政府了解国际舆论以及竞争对手的底牌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这次也不例外,因为美国并没有做好跟中国公开破裂、公开对峙的准备。美国希望找到一个最有效的办法,既能缓解危机,又不至于深刻地伤害中美关系。让主流媒体冲在前面就是相对低风险的做法,这也是美国政府以委婉的方式试探中国底线,并向中国传递信号的一种途径。

  不过,美国媒体的表态也并不能完全代表政府的主张,除去双方的默契之外,美国媒体其实也有自己的意识形态倾向和价值判断,对此我们大可不必太放在心上。但需要留心的是,主流媒体这种呼吁将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到奥巴马政府的表态,以及美国政府、国会和五角大楼在钓鱼岛问题上可能的行进方向。

  这其实也为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即中国如何更积极有效地影响西方舆论,阐释中国的政策主张,如何掌握更多的国际话语权。深入研究美国政府和媒体的关系,以及双方如何通过互动影响国际政治和经济形势,是非常有意义的。与此同时,中国媒体也有必要更有力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通过自己的一番艰苦努力和积极运作,在国际社会上赢得更多的公信力和影响力,从而为中国赢得更强大的国际话语权。

  (张国庆,中国社科院美国问题专家,海外网特约评论员)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