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耻的公知与无良的媒体——简评天津爆炸的舆论

作者:MRandson 来源:红歌会 2015-08-16 586


看看他们的记录就会发现,为警察被杀叫好的是他们,为文登甩棍打人辩护的是他们,叫嚣颠覆政府的还是他们。

转一位消防武警的话+《唯有英雄向火行》+一些未经官方证实的消息+一些杂感

转一位消防武警的话:

  面对有史以来最惨重的消防干警的伤亡人数,有人开始质疑我们的专业技术能力,质疑我们的指挥程序。

  首先,我要说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与作战指挥流程没有关系,我们有着科学完整的出警和救援处置流程,有作战预案,有作战人员配置比例。牺牲的战友们有年龄很小的战士,也有40多岁的团级干部,他们都是经过常年专业训练的。我们永远视生命为第一位,不论是普通百姓还是我们自己,我们从不提倡盲目舍身,我们从不说:给我冲。我们之中,有高中毕业、专/本毕业、硕/博毕业,在不同的岗位上相互学习,即使是一线作战员也有很多一流大学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我们有专业技能理论培训和实战训练。

  其次,火灾和爆炸事故都有着它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危化品的火灾与爆炸事故又极其复杂,存在多种易燃易爆和有毒物质,多种化学反应的演变,多种相态物质的存在,不懂化学和燃烧反应的请自行脑补,所以说我们消防员能做的就是在知道火灾事故发生后有可能引发连锁火灾和爆炸的情况下,第一时间查明事故现场的情况,搜查有无被困人员,判断事故具体发生位置,进行应急处置(切断或隔离),控制灾情的恶化。但是我们无法准确预测出急剧的爆炸反应何时会发生,确切在哪个位置发生,这些偶然性和突发性让我们根本来不及躲避。难道说我们怕危险,怕火灾后会引发多处爆炸,就干等着?那才是违背职业道德,不作为。

  最后,以死者为大,愿逝者安息,请一些极端网友,克制你们的情绪,注意你们的言论,他们文化不低,家庭条件也不差,他们只是有着你所没有的奉献精神,说实话,谁都不想死,谁都有家庭!当你身处险难时,能救你的人就是消防战士,请尊重他们,尽管他们很多比你都小!......

  ********************************************************************************************

《唯有英雄向火行》

  为他人舍生忘死,以命换命的人总是让人感动。

  四年前,我的一位朋友为了救一名婴儿,在一场火灾中遇难了。一命换一命,婴儿得救了,她永远消失了。几分钟前还在发微博的人,突然消逝了。那一次,我深深体会到人生无常,水火无情。我亦被她深深感动——生命是最宝贵的财产,她把自己的生命让给了邻居家的婴儿。

  那晚大火让我再次想起那位消逝的朋友。

  从微信上看到大火的消息时,我并不相信出了这样的事情,第一反应是告诉朋友“不传谣、不信谣”。早上得到消息,一切原来是真的。

  目前看,火灾现场有两次爆炸,类似燃料空气炸弹爆燃。第一次爆炸让可燃化学品和空气充分混合,30秒后发生第二次爆燃,导致救援现场的消防官兵遇难,周围大批建筑物、财产受损,大批人员伤亡。空气燃料炸弹与同等重量的炸弹相比,威力可提高3倍以上,直接杀伤半径可达几百米。不仅如此,空气爆燃还能迅速耗尽空气中的氧气,爆炸范围内的生物即使躲过冲击波,亦会因缺氧窒息而死。这次火灾爆炸威力巨大,与那晚天气有密切的关系。气压低、基本无风,这样的天气非常有利于可燃化学品与空气充分混合,瞬间爆燃。

  危化品的火灾与爆炸事故极其复杂,存在多种易燃易爆和有毒物质,多种化学反应的演变,多种相态物质的存在。对许多现场消防指挥官来说,这都是基本常识。他们很清楚火场的危险,知道冲进去就是九死一生。他们为什么仍然义无反顾地带着队伍扑向火场?他们不是扑火的飞蛾,他们是向火逆行,走向涅磐之路的英雄。

  火情在迅速蔓延,随时可能发生爆炸,居民楼近在咫尺,大量居民来不及疏散。这种情况下应该怎么办?为了自身的安全,袖手旁观,坐视火势继续扩大,最终发生爆炸?还是奋不顾身,奋勇向前?这种情况下,军人没有选择,哪怕有万分之一的希望在爆炸前扑灭大火,他们也要向前。

  据说,消防战士们赶到现场之后,要求在场的港区救火人员撤退,你们走,这里由我们来。几十名港区企业救火人员,因此幸免于难。在他们要求所有人都在尽快撤离现场时,他们自己却要逆火而行,冲向危险。战士们以命换命。他们在用自己的生命,为别人买单!他们知道死亡的威胁,他们把生存的机会让给别人,把死亡的风险留给自己。——这是军人的天职。

  谁无妻儿老小?谁不留恋生命?谁无牵挂?命运选择了要承担命运、做出牺牲的人。于是,有担当的人,舍生忘死,义无反顾,用自己的生命换取别人的安全。这就是为了人民“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肝脑涂地在所不惜”!如果不是解放军,谁能为我们做出这样的贡献?我们可以平静地享受生活的乐趣,正是因为他们在用自己的生命保护我们的安全。他们是在和平年代作战的人。他们在用命换命!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个问题还需要问吗?

  当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被为战士们舍生忘死的英雄壮举所感动。有人试图把责任推卸给消防战士,说他们不该用水灭火,不该冲进火场,是他们灭火导致了爆炸和伤亡。许多无良媒体正在做这方面的引导。另一些人借题发挥,宣扬推动消防职业化。他们吹嘘消防职业化以后,消防效率更高。虽然911、福岛的例子并不支持他们的论调,但这并不妨碍他们胡说八道。还有一些人每次大灾都会积极活动,营造消极气氛、引起恐慌沮丧情绪。这些人好像关心人民生命财产和战士们的安危。其实,看看他们的记录就会发现,散步恐怖情绪的是他们,造谣官方隐瞒伤亡数字的是他们,为警察被杀叫好的是他们,为文登甩棍打人辩护的是他们,叫嚣颠覆政府的还是他们。他们并不关心人民和战士的安危,他们关心的是如何让尽量多的人,恐惧、悲观、沮丧、绝望、反社会!

  日后,自然会有追究责任的过程,港区规划是否合理,周围楼盘开发是否合理,仓储设置是否达标,操作过程是否符合规章制度,有关领导是否玩忽职守。有关责任人自然会被追究。那些借题发挥的人,虽然行为恶劣让人气愤,但多数都不会被追究。

  希望牺牲官兵的家属能得到丰厚的抚恤,希望烈士的父母妻小和伤残官兵后半生衣食无忧。他们为别人付出了生命和躯体,别人为他们能做的只有有限的经济补偿。金钱是买不来生命的,所以这种补偿与其说是给这些英雄,不如说是给我们自己。因为经济补偿并不能弥补他们为我们做出的奉献,只能让我们内心之中稍微宽慰,让我们的心灵得到宁静。

  希望大家不要忘记今天这些为我们而牺牲、伤残的官兵,记住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时间会无情地抹去我们的记忆。不过,希望我们在未来10年、20年、30年以后,还能想起他们。当我们想起他们的时候,不要忘记今天的感动。

  一个人会死去两次,第一次是肉体死亡,第二次是他们消失在别人的记忆中。不论别人怎样,只要我活着,我就会记得他们。

  愿烈士们安息,他们是涅磐的英雄,愿他们永远活在我们的记忆里,永远让我们感动。

  ****************************************************************************************

一些未经官方证实的消息:

  1、消防队接到的火警电话说车场着火,到现场之后才发现集装箱堆栈也着了。

  2、出事的物流公司的主要业务是集箱:集装箱在此集中,准备上船,或者,从船上卸载以后,准备提货。物流公司管理混乱,没有人知道所有的集装箱中究竟有什么,也没有人告知消防队集装箱里是什么物品。

  3、消防队赶到现场之后,要求在场的港区救火人员撤退,你们走,这里由我们来。大约40名港区救火人员,因此幸免于难。战士们以命换命。

  ******************************************************************************************

一些杂感:

  现在,有人试图把责任推卸给武警战士,说他们不该用水灭火,不该冲进火场,是他们灭火导致了爆炸和伤亡。许多无良媒体正在做这方面的引导。

  另一些人也希望借题发挥,推动消防职业化,也就是推动消防部队离开国家控制——他们宣扬消防职业化以后,消防效率更高。虽然911、福岛的例子并不支持他们的要求,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胡说八道。

  还有一些人每次大灾都会积极活动,营造消极气氛、引起恐慌沮丧情绪。这些人好像关心人民生命财产和战士们的安危。其实,看看他们的记录就会发现,为警察被杀叫好的是他们,为文登甩棍打人辩护的是他们,叫嚣颠覆政府的还是他们。他们并不关心人民和战士的安危,他们关心的是如何让尽量多的人反社会,他们搞颜色革命的时候,有尽量多的人盲从他们,公安、武警袖手旁观!

  这事应该追究当初是怎么批的,这家公司平时怎么管理的,背景是什么,现在国务院要大规模减少审批对不对,平时监管不到位怎么办。这些人并不关心这些,他们关心的是怎么借题发挥。

  现在的重大事故,如果不是绝大多数,也是大多数都与钱有关。为了钱不要命,为了钱要了别人的命!有些人平时怪政府管得过多,影响市场效率,出了事情怪政府监管不力——以政府有限的人力对付全社会为了钱不要命,为了钱不管别人死活的全民“创新”行为,监管得过来吗?他们开出的药方是拆除现有政府,彻底改制,他们究竟是嫌监管不利,还是嫌监管过多呢?苏联变俄罗斯事故率下降了还是暴涨了?美国、日本、英国、法国,这些他们认为制度完美的国家,哪个没有重大事故?哪个制度完美的国家没有重大事故,我立即支持他们改制。然而,现实是这些国家,彻底杜绝重大的事故的,一个也没有!那么,他们究竟是嫌政府监管不利,还是嫌现有的政府妨碍他们赚钱呢?或者,是他们不满意目前与腐败官僚之间的同盟,希望通过彻底控制政府赚更多的钱呢?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6
0
0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