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杭州再出发——写在习近平主席主持G20杭州峰会之际

作者:佚名 来源:人民日报 2016-09-03 228

历史的脚步走到了2016年9月。

杭州,山水形胜的人间天堂,人文炽盛的江南古城,这几日敞开胸怀迎来四方宾客。伴随着一架架飞机降落,来自世界各方的政要在这里汇聚。

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即将拉开帷幕。占全球2/3人口、近90%国内生产总值的二十国集团,一举一动牵动全球经济态势,影响世界格局走向。

这是中国首次担任G20主席国,也是习近平主席首次主持G20峰会。对中国的瞩目始于两年前,两年来世界的期望值随着中国的作为不断提升。

2014年11月,布里斯班峰会郑重宣布,第十一次G20峰会落户中国。尽管角逐激烈,但澳大利亚一份报纸披露内幕:“中国的当选毫无悬念”。

2015年11月,安塔利亚峰会,世界认真倾听习近平主席阐述杭州峰会思路:“共同把二十国集团维护好、建设好、发展好”“相信2016年峰会将给大家呈现一种历史和现实交汇的独特韵味”。

诞生于国际金融危机紧要关头的G20峰会机制,今天走到第九个年头。一路风雨兼程,发展的大环境大气候变了,新的挑战接踵而至。世界经济复苏依然高度脆弱、增长动力不足,迫切需要找到新的增长动力。

当中国遇见G20,将怎样推动全球经济金融治理的变革?当G20遇见中国,会如何活血化瘀让世界经济之水活起来?

全球经济治理大棋盘下的中国理念、中国行动、中国信心,让世界瞩目。“金砖五国”之一、G20“三驾马车”之一,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经济的稳定器……中国经济转型的出色成绩单,更让世界渴望用中国钥匙,打开世界经济前行的新路。

G20的“杭州时间”即将开启,世界经济将从这里再出发。未来可以期待,未来值得期待。

中国理念,以智慧和担当引领发展

“杭州峰会是真正的国际合作重生的契机。”被誉为“G20之父”的加拿大前总理保罗·马丁曾经给出这一判断。

类似的声音在国际舆论场日渐增多。几个月前,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专门就中国主办G20峰会举行研讨会,并取得共识:杭州峰会是由“正确的国家”在“正确的时间”主办的一次峰会。

放在一个更长的时间轴上去看,可以更好地理解世界对杭州峰会的观感缘由。

梳理习近平主席历次G20峰会发言,创新、开放、包容等关键词,共同勾勒了中国倡议的主线条。“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必须反映世界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历史转折点上,习近平主席思考最多的是如何让二十国集团“走得更稳、更好、更远”,进而使各国人民“对世界经济更有信心、对未来生活更有信心”。

过去3年来,中国倡议一脉相承,中国声音愈加响亮,中国领导人在G20平台上就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加强全球经济治理所展现的智慧和担当,无疑提供了最有解释力的视角。

以治本求长远,中国主张构建创新型世界经济。

看世界经济走势图,尽管短期形势波动不止,但习近平主席始终坚持以长远眼光看问题,强调金融危机后各国推出的周期性政策多是治标不治本,唯有充分发挥创新激励经济增长的乘数效应,才能真正让世界经济恢复动能。

这些G20峰会上的论断至今读来,依然闪烁着智慧之光——

圣彼得堡峰会,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发展创新,是世界经济可持续增长的要求”的论断;布里斯班峰会,他强调要“让创造财富的活力竞相迸发,让市场力量充分释放”,为创新发展方式明确政策路径;安塔利亚峰会,他从更宏大的历史视野揭示创新是历次重大危机后世界经济走出困境、实现复苏的根本。

及至今天,杭州峰会正式把“创新”引入主题,进一步提升“创新”在G20平台上的权重,恰是过往理念的继承与发展,期望为世界经济增长引入更多源头活水。

以合作增活力,中国主张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历经时间大潮淘洗,习近平主席3年前在圣彼得堡康斯坦丁宫的一席警醒之语,更显远见——“打开窗子,才能实现空气对流,新鲜空气才能进来。搞保护主义和滥用贸易救济措施,损人不利己。”

明者见危于无形,智者见祸于未萌。这两年,在世界经济复苏持续乏力的背景下,部分经济体保护主义抬头趋势逐步加剧,一些国家筑堤拦坝,给世界经济河流“添堵”,甚至导致国家间政治摩擦,让全球经济航船行驶在颠簸的海洋。

三度与会,习近平主席三次强调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世界贸易扩大了,各国都受益。世界市场缩小了,对各国都没有好处。”“各国经济,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人们有理由期待,杭州峰会中国将继续花大力气打破各色贸易投资壁垒,力求为世界经济疏浚祛瘀。

以普惠增动力,中国主张构建包容型世界经济。

中国广袤大地上,“获得感”一词深入人心。背后蕴含的共享精神,可以推及全球经济治理领域,中国将更多目光投到发展中国家,投向所有人群,希望世界经济增长红利为各国人民所共享。

圣彼得堡峰会,习近平主席提出“利益融合,是世界经济平衡增长的需要”,强调建设利益共享的全球价值链,培育普惠各方的全球大市场;

安塔利亚峰会,习近平主席倡议G20在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方面先行一步;

今天的杭州峰会,中国邀请了有史以来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与会。这是正确义利观在G20的生动映照,也是一个发展中大国着眼长远的责任担当。

敏锐的新闻记者注意到,中国声音在G20舞台上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呼应和赞誉。以一年前安塔利亚峰会为例,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建议,得到与会领导人的高度重视、积极响应,并写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安塔利亚峰会公报》。峰会公报留下了越来越多的中国印记,呼吁加强经济复苏和提升潜力、合作实施稳健宏观经济政策、确保包容性增长等段落,充分吸收和反映了中方的观点和立场。

仿佛一片树林和它所生长的浩瀚森林,中国的全球经济治理理念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组成之一,共同植根于“共同体意识”的深厚土壤之中。

“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别国利益,在寻求自身发展时兼顾别国发展”“二十国集团成员要树立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意识,坚持做好朋友、好伙伴,积极协调宏观经济政策,努力形成各国增长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合作共赢格局”……

每一次出席G20峰会,习近平主席都会倡导当前国际格局下迫切需要的伙伴精神,一再传递同各方携手并进的合作意愿。中国在G20机制内部的“协调者”角色也由此日渐受到各方重视。这也是为什么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网站文章在点评杭州峰会时指出,中国担任G20主席国为处理全球治理和大国关系问题搭建了桥梁。

经济发展之桥,国际合作之桥,未来共赢之桥……搭建桥梁,也许是今天中国一个新的世界角色。

习近平主席曾经说,中国应该对人类社会有更大的贡献、更大的担当。中国梦不仅为着中国人民,而且为着全人类的进步。

这份情怀和担当,每每流露于字里行间,也时时体现在步履坚实的中国行动中。

中国行动,以开放和包容带来改变

“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世界掌握在那些有勇气凭借自己的才能去实现自己梦想的人手中。”习近平主席在不同场合多次引用过这两句名言,其用意有相通之处——唯有行动,才能真正改变世界。

过去3年多时间里,着眼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加强全球经济治理,中国是顺势而为的理念引领者,更是言必信、行必果的行动者。一系列中国方案、一大批公共产品,有力诠释了中国以自身发展推动世界发展的价值取向,一再以生动实践佐证着德国前总理施密特的判断——“中国崛起以一种特殊方式改变了世界”。

行稳致远的中国方案,为世界找到钥匙。

亚太自贸区,是充满东方智慧的中国方案聚合共识的典型案例。成立之初,亚太经合组织就定下了区域经济整合的大方向。自贸区的号角吹响多时,却始终步履维艰。习近平主席主持的亚太经合组织北京会议上,亚太自贸区终于迈出历史性一步。

亚投行的发展历程,几乎是世界对中国方案态度变迁的一个缩影。2013年10月习近平主席发出筹建倡议,时隔一年首批意向创始成员国签约。这期间,对中国这一改写世界金融历史的方案,质疑担心者有之,观望徘徊者有之,打压抵触者亦有之。

但中国方案却以合理的安排、共同的利益与无可置疑的建设性,得到越来越多认同。2015年春天,意向创始成员国申请截止日期一天天走近,新加入者的消息不断传出。4月15日,数字最终定格在57。两天前,加拿大正式申请加入亚投行。到今年年底,亚投行成员国的数量有望超过90个。

这是中国方案丰收的三年。中国倡导创立的亚投行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开创了发展中国家组建多边金融机构的先河;人民币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提升了发展中国家货币的国际地位;中国成为欧洲复兴开发银行股东,被称为中欧蜜月的延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份额改革迈过重要一关,中国成为第三大成员国……探索世界经济治理新格局的“中国方案”,为经济低迷、发展乏力的世界,开出了走出“亚健康”“灰暗期”的药方。

商量着办的中国方式,为世界提供方法。

两年前,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将要诞生的消息,一石激起千层浪。正在拉美大陆访问的习近平主席,围绕自己亲自协调推动创立的这一新生事物,在访问的最后一站,有的放矢回应了国际社会的关切。他说: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的成立,“是对既有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和完善,可以促进国际金融体系更加深刻的反思、更加主动的改革”。

一年前,习近平主席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前夕,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强调:“全球治理体系是由全球共建共享的,不可能由哪一个国家独自掌握。中国没有这种想法,也不会这样做。”

“世界上的事情越来越需要各国共同商量着办”“国际上的事情由各国商量着办”……“商量着办”的中国方式,深深镌刻在中国与世界频繁互动的轨道上,也鲜明地映照在杭州峰会的承办进程中。

安塔利亚峰会,习近平主席强调,二十国集团是每个成员的二十国集团。中方将始终保持开放、透明、包容姿态,同各成员加强沟通和协调,共同把二十国集团维护好、建设好、发展好。

这是中国的承诺,也是中国的行动。自去年12月1日中国接棒G20主席国起,G20活动贯穿全年,杭州峰会集其大成。一组数据显示,全年累计将在中国20个城市举办66场会议,参会人数多达数万人次。集纳各方意见,倾听不同声音,杭州峰会尚未召开,国际社会已有断言:这将是一次具有广泛代表性和包容性的全球盛会。

言出必行的中国态度,让世界看到效果。

“落实”二字,大概是习近平主席在出访途中提及最多的词汇之一。“言必信、行必果”“抓铁有痕、踏石留印”“一个实际行动抵得上一打纲领”……

去年到访非洲,习近平主席出席并主持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与会间隙,他谈到对非承诺的落实效果时说:“从历届中非合作论坛情况看,凡是中国作出的承诺都兑现了。”这样一份底气,在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过程中屡见不鲜。

中国的行动力令世界惊叹,以至于当去年安塔利亚会场上,习近平主席谈到中国任重道远的脱贫目标时,国际社会不仅鲜有疑问句,反而处处是认为中国会如期实现的感叹句。

那次会上,习近平主席呼吁,要把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纳入各自国家发展战略。中国将发展议程纳入“十三五”规划,致力于未来5年使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设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中国以脚踏实地的行动,向世界传导着正能量。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如此评价:全球化时代的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并“努力指引方向”“在国际社会建立起一个崭新、强大、和平的力量”。他提出,“评判每一代人时,要看他们是否正视了人类社会最宏大和最重要的问题”。

正视问题并矢志不移地推进问题解决,或许是评判当代中国最准确的语句。

中国信心,以合作和共赢照亮未来

有两个问题,被世界围绕中国发展讨论时较多提到,习近平主席多次在出访途中给出答案。

一个问题关于中国经济。当中国经济轰鸣的列车放慢车速时,“中国经济崩溃论”等论调喧嚣一时。“中国经济还能保持稳定高速增长吗?”“中国会拖累世界经济吗?”

习近平主席的回答蕴含着辩证法:“中国经济预计实现7%左右增长,其增量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全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中国经济具有巨大发展潜力、韧性和回旋余地,所以我们有决心也有条件保持中高速增长”……为了中国和世界的可持续发展,速度再快一点“非不能也,而不为也”。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这些过去看来冷僻的组合词汇,频频见诸西方媒体。犹记习近平主席首次登上G20舞台,圣彼得堡峰会正逢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中国将坚定不移推进改革”的宣示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决心。随后,15个领域330多项改革举措出炉,中国以壮士断腕的勇气直面难啃的硬骨头。

中国仍然是世界经济发展的稳定器。2015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25%,在主要经济体中首屈一指。中国经济占全球经济总量的比重,2014年至2015年从12.9%上升到15.5%。中国发展的耀眼数字,让爬坡过坎的世界经济于一片灰暗中看到亮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源和稳定器。

中国自身发展实践与世界发展趋势是一致的。告别过去高能耗的粗放式发展,中国主动、积极、有序地调整。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世界走出经济泥潭提供中国范例,给正处于转型期的世界经济一份坚定信心。

一个问题关于中国道路。当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的低迷状态中逆势上扬时,一些人用疑惧的目光打量这个朝气蓬勃的后来者,“中国经济威胁论”不绝于耳。“中国如何发展?中国发展起来后将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2014年堪培拉,在澳大利亚访问期间发表演讲时,习近平主席的阐述生动而深刻:“国际社会众说纷纭,有的对中国充分肯定,有的对中国充满信心,有的对中国忧心忡忡,有的则总是看不惯中国。”“我想,这也正常,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大国,是人群中的大块头,其他人肯定要看看大块头要怎么走、怎么动,会不会撞到自己,会不会堵了自己的路,会不会占了自己的地盘。”

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长达一个多世纪的积贫积弱、风雨飘摇,比谁都更懂得发展的重要、稳定的可贵。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中国基于历史和现实作出的战略选择,一以贯之、坚定不移。

“搭便车”一词,在中国许多周边国家耳熟能详。“欢迎周边国家搭乘中国发展‘快车’、‘便车’,让中国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周边,让大家一起过上好日子。”习近平主席在周边国家访问时的这份承诺,正一步步走进工地、厂房、码头,变成现实。

“一带一路”,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合作共赢之路,也是促进全球经济增长、完善全球治理的一份时代注脚。“‘一带一路’追求的是百花齐放的大利,不是一枝独秀的小利。”今天,当巴基斯坦人民把吉拉姆河湍急水流变为清洁电力时,当比利时安特卫普港在国际贸易整体低迷之际仍物流如织时,当塔吉克斯坦杜尚别热电厂让民众对温暖的祈盼梦想成真时……古老丝路秉承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精神正在越来越多人的心中被激活,海陆统筹、东西互济、面向全球的开放新格局渐次展开。

中国经济好,世界经济才会更好——弥漫着“发展焦虑”的世界,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这个结论,也把更多的期待寄望于中国。

“我已经很久没有看到全球经济一下子遇到这么多困难,因此我对G20杭州峰会高度期待。”国际商会主席哈罗德·麦格劳三世的话,也是国际社会的共同心声。一个经济运行更稳定、增长质量更高、增长前景更可持续的中国,对世界经济发展是长期利好的。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各国创造更广阔的市场和发展空间,为世界经济带来更多正面外溢效应。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是中国站在自身发展和世界发展交汇点上做出的战略抉择。美国历史学家詹姆斯·亚当斯说:“当我们与同时代的其他人分享梦想的时候,我们的梦想就会更有力量。”走出一条与世界各国携手前进的大道,恰是中国梦的世界意义之所在。

西子湖畔,波光灯影交相辉映;大运河边,万家灯火蔚为壮观;钱江新城,林立高楼闪耀天际……金秋九月,璀璨灯光点亮杭州夜色。

在杭州峰会大幕将启之时,在二十国集团从危机应对机制向长效治理机制转型之际,让我们再次重温习近平主席在G20峰会上的一段话:“只要我们携手努力,建设更紧密伙伴关系,二十国集团就会走得更稳、更好、更远,各国人民就会对世界经济更有信心、对未来生活更有信心。”

从杭州再出发,人们期待责任与使命碰撞出绚丽的火花,点亮世界经济,点亮我们共同的未来。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