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主场外交,习近平深入阐述这一理念

作者:佚名 来源:新华网 2018-10-21 648

  [回望十九大一年间] 四大主场外交,习近平深入阐述这一理念

  新华网记者 张敏彦

  【学习进行时】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连续出席四大主场外交活动,深入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在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一周年之际,新华社《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推出“回望十九大一年间”系列之《四大主场外交,习近平深入阐述这一理念》,为您梳理解读。

  这个星球,我们生于斯、长于斯,“风雨同舟,荣辱与共”。

  这个世界,已经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

  这个“地球村”的世界,“各国日益利益交融、命运与共”,“世界各国人民的命运从未像今天这样紧紧相连”。

  党的十九大一年来,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一场接一场的主场外交活动,习近平都深入阐释“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重要理念。

  发挥政党责任,“共饮一泓水”

  “世界各国人民应该秉持‘天下一家’理念,张开怀抱,彼此理解,求同存异,共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2017年岁尾,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的主旨讲话中强调。

  作为党的十九大之后我国举办的首场重大多边外交活动,此次对话会聚集了来自120多个国家近300个政党和政治组织的领导人。

  对话会上,习近平发出共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伟业的号召,宣示中国共产党愿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正如此次对话会海报——“共饮一泓水”:中国素有以茶会友、品茶论道的文化传统,寓意共话建设美好世界的宏愿。

  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政党如何担负起责任与使命?

  “中国共产党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话语铿锵,如洪钟大吕,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责任担当,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天下情怀。

  对话会分组专题会上,一位中共党员代表向外宾介绍了习近平从村支书到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成长经历。外国政党代表感叹,数十年的历练,使习近平对国情民生的掌握真实而充分,从而能完全围绕人民利益作出决策。

  这体现的,正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大同的执政情怀。习近平强调,“我们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这本身就是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贡献。”

  “一如既往为世界和平安宁作贡献”;

  “一如既往为世界共同发展作贡献”;

  “一如既往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作贡献”。

  对话会上,习近平用3个“一如既往”,宣示了中国共产党对世界的庄重承诺。

  主动扩大开放,共创美好未来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让我们坚持开放共赢,勇于变革创新,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不断迈进,共创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

  2018年仲春时节,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作重要主旨演讲,发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强音。

  当今世界,面临着许多共同问题和挑战,没有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开放还是封闭,前进还是后退,人类面临着新的重大抉择。”习近平在演讲中指出。

  “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中国人民将继续与世界同行、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期间释放的信号,彰显出中国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的坚定意志和决心,彰显出中国与世界同行、为人类谋福的远见卓识。

  开放,既是发展自身的需要,也是造福人类的大业。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

  中国人民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推动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人民生活从短缺走向充裕,从贫困走向小康。

  站在40周年改革开放的时间节点上,站在“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的海南省,习近平宣示对外开放再扩大、深化改革再出发,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诠释了新时代中国着眼世界长远未来的天下情怀与担当。

  面向未来,习近平为各国携手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一步明确路径——

  “相互尊重、平等相待”;

  “对话协商、共担责任”;

  “同舟共济、合作共赢”;

  “兼容并蓄、和而不同”;

  “敬畏自然、珍爱地球”。

  在历史和现实中把握世界发展的逻辑和潮流,中国将自己的前途命运同各国人民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创美好未来。

  上合峰会倡“五观”,共绘“合”的蓝图

  “继续在‘上海精神’指引下,同舟共济,精诚合作,齐心协力构建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携手迈向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2018年孟夏之时,习近平在上合组织扩员后召开的首次峰会——青岛峰会上,同与会各方论“上海精神”、提中国方案、谋地区合作、绘发展蓝图。

  “上合”是世界上幅员最广、人口最多的综合性区域合作组织,成员国的经济和人口总量分别约占全球的20%和40%。

  扩员之后,上合组织安全合作潜力更大,肩负的责任更重,承载着地区各国人民和国际社会更多期待。这一责任,既是为地区谋发展的使命,也是“为世界谋大同”的担当。

  “提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观”;

  “践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

  “秉持开放、融通、互利、共赢的合作观”;

  “树立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

  “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

  青岛峰会上,习近平提出齐心协力构建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的五“观”,赢得会场内外广泛认同。“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中国理念、中国方案正式写入了上合组织青岛宣言。

  “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

  短短二十字的“上海精神”,与儒家文化倡导的“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一脉相承。新形势下,“上海精神”焕发新的生机,不仅关乎上合组织成员国超过30亿人的福祉,也关乎世界的和平发展、人类的共同命运。

  上合组织密切协调立场、关注地区热点、应对各类挑战、完善全球治理……为区域合作和全球治理提供了“合”的澎湃动力。

  中非携手逐梦,为世界谋大同

  2018年初秋时节,习近平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的主旨讲话,再次向世界昭示中非“携手共命运、同心促发展”的坚定决心。

  “真诚友好、平等相待”“义利相兼、以义为先”“发展为民、务实高效”“开放包容、兼收并蓄”——习近平主席对中非“特色鲜明的合作共赢之路”作出清晰概括。

  这四对词组,不仅仅是对中非合作共赢之路的描述,更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涵义的最新阐述。一个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个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中国和非洲,携手同行、同心共命运进入新阶段。

  此次峰会作为2018年规模最大、外国领导人出席最多的主场外交活动,展现了中国“为世界谋大同”的不懈努力。

  新时代,中非合作之手将握得更紧。

  习近平在主旨讲话中提出“六个携手”:携手打造“责任共担”“合作共赢”“幸福共享”“文化共兴”“安全共筑”“和谐共生”的中非命运共同体,为共筑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根本遵循。

  合作共赢之路,中非阔步前行。在“十大合作计划”全面落实的基础上,习近平提出未来3年和今后一段时间重点实施“八大行动”,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指明了行动路径,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树立典范。

  中非携手前行、同心逐梦,共同谱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篇章。

四大主场外交,习近平深入阐述这一理念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0
0
0
0
1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