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求实品格推进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

作者:佚名 来源:光明日报 2018-10-31 64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三严三实”要求贯穿改革全过程,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大力弘扬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精神,理解改革要实,谋划改革要实,落实改革也要实,既当改革的促进派,又当改革的实干家。认真理解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就要深刻理解改革的本质内涵,牢牢把握改革的基础与前提,时刻谨记改革的目的,将求实品格落实于全面深化改革实践探索之中,以饱满的热情推动改革落地生根。

1.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方向

改革是一个制度变迁与创新的过程,但这种变迁与创新不是“平地起高楼”,它受制于历史文化传统和过往改革的实践经验;同时,这种变迁与创新也不是改革者的天马行空、突发奇想,而是要立足于时代与当下的现实国情。对中国而言,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既要考虑我们的历史传承,又要考虑已有的体制框架和社会主要矛盾。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定位改革所处的历史方位,定义改革的本质特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全面深化改革,在全社会汇聚了改革的强大正能量,谱写了改革的新篇章。改革开放40年来的经验证明,推进改革的目的是要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这里面最核心的是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偏离了这一条,那就南辕北辙了。

坚守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即必须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是久经磨难的中国人民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艰辛探索后的正确选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接续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开创到拓展,为中国从“富起来”到“强起来”奠定思想、制度和物质等方面的基础。新时代的全面深化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而不是复制西方的政治发展道路。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我们要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勇于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让制度更加成熟定型,让发展更有质量,让治理更有水平,让人民更有获得感。”

坚守改革过程中的党的领导,即改革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回顾新民主主义革命史、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史,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成功的基本保证。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历史阶段和条件下成功引领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进程,成为整个民族和国家的核心力量。在新时代,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和繁重艰巨的改革任务,坚持和加强党对改革的全面领导是保证改革顺利进行的必备条件。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践证明,坚持和加强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提升党中央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力和权威性,有利于全党全国在改革上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有利于改革涉险滩、闯难关、啃硬骨头,有利于统筹协调、蹄疾步稳推进各项改革,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根本政治保证。”

2.改革要从具体问题抓起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每一次改革,都立足于各领域实际问题,在比较、借鉴人类文明成果基础上,不断寻求破解之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改革领域不断拓展、改革层次不断加深、改革难度不断加大的新的改革形势,针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不同领域的核心问题和顽瘴痼疾,推动重大改革方案不断出台,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取得了全方位的改革成就。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按照客观规律办事,针对现实存在的问题,精准设计改革方案,这是40年来中国改革的重要经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可以说,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

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需要改革者和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此,调查研究和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研究、思考、确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和重大举措,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没有调查研究,改革中的问题就只是头脑中的主观臆想,事务的解决之道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全面深化改革是亿万人民的共同事业,要汇聚成改革洪流,必须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改革的积极性,这既有利于筑牢改革的民意基础,也有利于形成科学有效的改革方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无不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和智慧。要鼓励地方、基层、群众解放思想、积极探索,鼓励不同区域进行差别化试点,善于从群众关注的焦点、百姓生活的难点中寻找改革切入点,推动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有机结合。

3.要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从价值使命上看,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维护和增进人民的利益是共产党人的价值依归;从历史上看,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归根结底是顺应了历史潮流,契合了人民的利益;从改革开放40年的历程看,时刻关注人民群众冷暖,及时回应人民群众诉求,切实增加人民群众实惠,释放改革的含金量,是改革能够获得民众支持的根本原因。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创造历史伟业。这是尊重历史规律的必然选择,是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自觉担当。”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坚守人民立场,就要让人民群众有获得感,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出一批能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处理好改革“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关系,突破“中梗阻”,防止不作为,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人民群众切实的获得感是改革方案的含金量的重要体现,与此同时,改革方案的含金量也只能通过人民群众具体感知而充分展示,这就要求改革方案不仅要接受经济上的考量,也要接受公平合理的价值考量。

4.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

改革是一个制度变迁过程,它不仅包括制度的制定,而且还包括制度的执行;改革蓝图的绘就,改革方略的推行,改革硕果的收获,都离不开实实在在的改革行动。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将钉钉子的精神和真抓实干的态度贯穿始终。改革不是做样子,不是做表面文章,只说不做不行,说了做了没有成效也不行。要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做到言必信、行必果。任务一经确定,就要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向前走,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至千里。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真抓实干不是任性蛮干,而是要有责任担当,并且要注意把握改革的方法。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改革的广度、深度以及难度前所未有,这就要求改革的各级推进者要提高思想站位,以舍我其谁的精神勇挑改革重担,攻坚克难,协调督查,找准改革的真问题,增强改革方案的科学性,提升改革的执行力。正确的改革方法是抓改革落实的必备条件。在改革方法上,一方面要注意改革的系统性与协同性。由于新时代的改革是全方位、立体的,因而零敲碎打调整不行,碎片化修补也不行,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另一方面,要注意法治引领,确保改革蹄疾步稳地运行在法治的轨道上,确保国家发展、重大改革于法有据,把发展改革决策同立法决策更好结合起来。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0
0
0
0
1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