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搭建一座“民心相通”的桥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9-04-05 595

  在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以下简称“中促会”)副秘书长刘凯阳的脑海中,至今会浮现出这样一幕情景——

  2018年5月的一天,在位于柬埔寨南部的茶胶省,闷热潮湿,上午9点时气温已升至40摄氏度。在当地临时搭建的棚内,刘凯阳为“幸福泉”项目交接仪式做着准备,几分钟之内衣服就被汗水浸透。当地民众在棚外越聚越多,他们期盼着新建好的水井能够缓解长期以来旱季用水的困难。

 

 

  现在回想起来,刘凯阳表示,在与当地民众交谈时,他们眼神中流露出的真挚情感,尤其令他难以忘怀。

  2018年5月,中促会联合20家国内组织赴柬埔寨开展民生合作项目对接,中柬社会组织签署了11项合作协议,涵盖民生、医疗、教育、志愿者交流等多项领域。其中的“幸福泉”项目是承诺为茶胶省巴提县和伯雷楚萨县18个乡捐建200口深水井,帮助当地数万家庭解决饮水问题。

  刘凯阳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介绍说:“2005年成立的中促会现在已有会员265家,宗旨就是将有志于从事国际交流和民间合作的社会组织集合起来,为会员单位搭建平台,提供服务。”

  2017年,随着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由中促会牵头搭建的“丝绸之路沿线民间组织合作网络”(以下简称“合作网络”)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丝路沿线各国民间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目前,已经有69个国家共310家民间组织成为“合作网络”成员,其中外方成员占到一半以上。

  作为“幸福泉”项目主要发起者之一,中国和平发展基金会在“合作网络”成立之初就加入其中。在基金会秘书长徐建国看来,“民心相通”离不开公益民生项目的落地生根,在“合作网络”的平台上,中国和平发展基金会不但了解了更多项目资源和需求,还扩大了自己的“朋友圈”,结交了海内外更多致力于慈善事业的同道。

  自建立以来,“合作网络”已经开展务实合作活动近200项,影响力不断扩大。加入成员越来越多,中促会对每个项目的要求却从未放松。刘凯阳强调,民生项目的原则是要符合当地的需求,“不是我们想到那里做什么,而是当地的社区民众需要什么,我们就去做什么”。

  对此,中国扶贫基金会埃塞俄比亚办公室主任刘丰蔚深有同感。同属最早加入“合作网络”的国内组织之一的中国扶贫基金会,始终致力于改善丝路沿线国家基层民众生活。

  刘丰蔚说,为埃塞俄比亚当地贫困人群捐钱捐物只是“授人以鱼”。2017年,中国扶贫基金会联合当地社会组织开展技能培训项目,通过为妇女提供手工技能培训,用“授人以渔”的方式帮助其改善生计,“期望能真正符合当地需求”。从编制埃塞俄比亚传统花篮、围巾,到更为复杂的陶艺、石雕等手工艺品,妇女培训项目将持续两年,总共培训100名当地妇女。

  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即将召开,中促会和“合作网络”亦正在拟定下一步发展计划。刘凯阳表示,接下来的工作将向精细化发展,搭建平台开展民生项目对接,“不仅要做大,还要做实,在沿线国家真正搭建一座‘民心相通’的桥”。(完)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1
0
0
0
1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