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第二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

作者:于子青 王潇潇 来源:人民网 2019-09-22 1775

 农业强 农村美 农民富 习近平关心三农问题

于子青 王潇潇  

 又是一年秋分时节,太阳直射点缓缓落脚至赤道,2019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即将到来。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2013年12月,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以“三个必须”擘画出乡村振兴的建设目标。

我们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更接近这一“强”“美”“富”的美好图景。丰收的喜悦在这片广袤土地上蔓延,一幅时和年丰的壮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农业、农村、农民,一直是习近平心之所系。为此,习近平的足迹踏过了祖国南北的很多大小山村。田野里、灶台旁、炕沿儿边,一句句接地气的暖心话,一次次真感情的手握手,寄托着习近平对土地、对乡亲的殷殷关切、拳拳深情。

农业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

2018年9月25日,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刚过去不久,习近平便来到黑龙江省考察。在北大荒精准农业农机中心一楼大厅,习近平双手捧起一碗大米,感慨道:“中国粮食,中国饭碗”。

写在第二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

2018年9月25日下午,习近平在黑龙江北大荒精准农业农机中心一楼大厅,察看当地出产的各类农产品。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这八个字背后是居安思危的清醒认识。

习近平强调“保障粮食安全对中国来说是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

十八大以来,为推进农业发展、保障粮食安全,习近平深入全国各地农区进行调研,勾勒出一幅保障粮食安全的蓝图——

2013年,习近平在山东农科院召开座谈会时指出,“我们必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和依靠农业科技进步,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2015年,习近平对耕地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依法依规做好耕地占补平衡,规范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

2016年,习近平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时强调,“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要创新粮食生产经营模式,优化生产技术措施,落实各项扶持政策,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着力提高粮食生产效益。”

今年两会期间,在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指出要“发挥自身优势,抓住粮食这个核心竞争力,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现粮食安全和现代高效农业相统一。”

这些顶层设计落到了实处。国家统计局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粮食产量达到13158亿斤,人均粮食产量达472公斤,守住了国家粮食安全底线。粮食流通体系也逐渐优化,2017年,粮食跨省流通量达3400亿斤,实现粮食资源快速集散、高效配送、顺畅流通。粮食产业链不断发展壮大,从主副分开、家庭作坊式向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转变。

农村美:留得住绿水青山,记得住乡愁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进程加快,我国农村发展中的问题逐一显现——自然环境受到破坏,人居环境脏、乱、差的状况依然严重,民生保障区域差异大等等。“农村绝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2013年,习近平在湖北鄂州考察时道出了对农村发展的期望。

时间回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河北正定,习近平亲自监督整改当地的“猪圈连茅厕”落后做法;

主政宁德,习近平鼓励当地开创“绿色工程”,强调资源开发要达到社会、经济、生态三者效益的协调;

2003年,在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的主持下,浙江省启动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开启了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核心的村庄整治建设大行动。如今,“美丽乡村”已经成为浙江新农村建设的一张名片。

2005年8月15日,在浙江安吉余村考察时,习近平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如今安吉已经成为美丽乡村的生动范本。

 写在第二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

在浙江安吉余村,铭刻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石碑就立在村头,无声地向游客“讲述”着余村的蜕变。 夏鹏飞摄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每赴农村考察,都格外关心当地的生态发展状况。在鄂州市长港镇峒山村,习近平告诫大家:“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美丽乡村,是要给乡亲们造福,不要把钱花在不必要的事情上,比如说‘涂脂抹粉’,房子外面刷层白灰,一白遮百丑。不能大拆大建,特别是古村落要保护好”;在洱海边的湾桥镇古生村了解洱海生态保护情况时,他强调“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在贵州省遵义市花茂村视察,看到鲜花盛开、房屋整洁,他不由感慨地说道:“怪不得大家都来,在这里找到乡愁了”……

从主政一方到治理一国,一桩一件、一言一语,习近平积极探索描绘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丽图景。近年来,“把乡村建设成为幸福美丽新家园”的生动实践在千千万万的乡村上演。

南宁邕江之畔的忠良村,告别道路泥泞、污水横流的历史,硬化道路,净化水源,建设观赏性荷塘让忠良村成为了南宁市的“美丽后花园”;位于临沂市沂南县岸堤镇的朱家林,在成为国家级田园综合体试点后,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年轻的创客和艺术家们对这里青睐有加,日趋衰落的小村就这样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世外桃源;青藏高原上的落后小县门源县旧貌换新颜,如今蔬菜大棚错落有致,四通八达的高质量柏油路上小汽车穿梭如流……

农民富: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是永远进行时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十八大以来,每到一处考察调研,“人民的勤务兵”习近平都要走村入户,串门子、拉家常、问寒暖。如何使农民脱贫致富是习近平一直记挂心头的大事。

就在9月17日上午,正在河南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来到光山县司马光油茶园,察看当地产业脱贫工作成效。习近平冒着小雨走进万亩油茶园,同正在劳作的村民们亲切交流,细致询问工资多少、生活怎样。这样的场景镌刻着大国领袖的为民情怀。

写在第二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

17日上午,正在河南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光山县司马光油茶园,察看当地产业脱贫工作成效。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十八大以来,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8239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的10.2%下降至1.7%。脱贫攻坚这一战役取得重大进展,得益于习近平提出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理念的实施。

“开对了‘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湖南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的首倡地,通过精准识别扶贫对象、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几年间焕然一新,人均纯收入从1600多元增加到1万元以上;甘肃陇南,借助电商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得以解决,截至2017年3月,农产品网络销售额累计达64.6亿元,吸纳贫困户就业1.4万多人;四川凉山州,与佛山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精准聚焦安全住房建设,让3000多户贫困户过上了现代化生活……

但脱贫只是起点,让农民富裕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目标。“不断地追求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永恒的主题”,正是秉持这样的信念,就如何强农惠农富农,习近平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新举措。

“要更加重视促进农民增收,让广大农民都过上幸福美满的好日子,一个都不能少,一户都不能落。”

“要加快构建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的长效政策机制,让广大农民都尽快富裕起来。”

“必须始终坚持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减弱、推进农村全面小康不松劲,在认识的高度、重视的程度、投入的力度上保持好势头。”

……

在相关政策的激励下,一场农村产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在广袤的中国乡村如火如荼地进行。

在黑龙江的北大仓,绿色食品和农副产品加工业正在被打造成第一支柱产业;在天津北大门,蓟州区下营镇一个曾经穷得叮当响的郭家沟兴起了乡村旅游,在2016年,当地村民人均纯收入便已达7.5万元;在湖南,这里的农村正在进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探索,预计将对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可达到40%左右,对财政收入贡献率可达45%左右。

“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据统计,2018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617元,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丰收,是总书记的深深关切,是国富民强的生动写照,是乡村振兴的大美篇章。“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不能忘记农民、不能淡漠农村。”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必将在新时代迸发出磅礴力量。

千重稻浪舞晴空,十里歌声十里香。丰收的锣鼓敲响,多地各具特色的节庆活动已拉开大幕。在河南郏县,歌声伴着鼓舞飘扬;在西藏扎囊,当地人再现青稞丰收景象;在云南五华,“水果采摘”“割稻摸鱼”体验精彩纷呈……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已从梦想照进现实,农民的好日子、甜日子正在路上!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