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让种业装上更多“中国芯”

作者:佚名 来源:新华网 2021-02-23 1988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一粒种子,关系着中国人的饭碗安全。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种业问题,强调要下决心把民族种业搞上去。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打好种业翻身仗。

  如何让种业装上更多“中国芯”?田间会有啥变化?农民有啥愿望?科技人员有什么期盼?新华社记者走进一线调研。

  “米袋子”有保障,攻关不怕“卡脖子”

  【记者探访】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秦家镇秦家村农民崔明种了30多年地,2020年他种了100多亩水稻,品种是“绥粳18”,每亩产量达到1200斤。而在10多年前,他所在地区,缺少水稻主栽品种,仅有的一些水稻品种品质优,但易倒伏,产量低。

  为解决这一难题,黑龙江省农科院水稻品质育种研究所所长聂守军带领团队,对收获的水稻进行对比试验,筛选出理想的品种材料……经过多年努力,选育出一系列优质、多抗新品种。近年来,“绥粳18”在黑龙江省年推广面积达1000万亩以上。

  近日,在一块小麦新品种试验田里,山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刘建军正在查看已送审的两个小麦新品种苗情。经历了前期低温寒潮后,小麦依旧长势好,能够耐寒抗冻。

  作为小麦主产区,近年来山东省不断拓展小麦优良品种。刘建军说,山东不仅选育出一些高产品种,还选育出能替代进口的超强筋小麦品种。

  来自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我国水稻、小麦两大口粮作物品种100%自给。专家表示,我国水稻、小麦的育种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不大,已形成比较健全的良种繁育和推广体系。

  与水稻、小麦不同,我国部分玉米品种要靠“洋种子”。专家表示,我国种植玉米历史相对较短,在培育品种源头的种质资源或育种技术方面存在不足。

  【科研期待】突破玉米分子育种技术

  目前来看,我国小麦、水稻两大口粮种子紧紧攥在自己手里,中国饭碗装上了“中国芯”,但玉米育种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玉米是重要主粮,未来玉米育种要在提高单产、改善品质等方面下功夫。专家表示,分子育种技术可以对控制玉米性状的基因,进行鉴定选择、编辑改良,要想打好玉米种业翻身仗,就得在分子育种技术上取得突破,将先进的分子育种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紧密结合。

  稳住“菜篮子”,不靠“洋种子”

  【记者探访】近日,山东省寿光市三木种苗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树森站在辣椒新品种试验基地里,查看辣椒长势。“这是我们自己研发的品种,产量高,抗病毒强。”刘树森做过多年国外种苗代理商,后来自主研发的粉番茄、鲜食大辣椒等种苗逐渐替代“洋种子”。

  作为全国的“菜篮子”,“洋种子”曾占据寿光蔬菜种子市场的七八成。寿光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王立新说,目前寿光成为全国最大的种苗繁育基地,寿光国产蔬菜品种市场占有率从10年前的40%提高到如今的80%以上。

  国产蔬菜种子占有率大幅提升,但仍有一些老百姓餐桌上的蔬菜依赖“洋种子”。黑龙江省农科院园艺分院研究员张慧举例,比如西兰花等蔬菜,“洋种子”占比超过80%。

  “洋种子”价格远高于国内种子。在湖南,老百姓餐桌上常见的白萝卜,种子大部分来自韩国。湖南省农业农村厅种业管理处工作人员刘鹏魁说,虽然韩国白萝卜种子价格是国内的20多倍,但因其品相好,汁多渣少、耐储藏,比本地萝卜品种更具竞争优势。

  黑龙江省海伦市向秋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曾种过一种进口辣椒,合作社理事长高向秋说,播种时,国产种子是拌着沙土撒,进口种子比较贵,就得一粒一粒摆,生怕浪费。

  【科研期待】启动蔬菜种子技术攻关破垄断

  小小“菜篮子”是关系千家万户的民生大事。蔬菜“洋种子”价格高,垄断细分市场,影响相关产业。张慧建议,完善蔬菜种子企业的扶持政策,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蔬菜育种技术体系。国家应对严重依赖进口的蔬菜种子设立重大专项,加快实施,引进专业人才,重点攻关,加速我国种业赶超国际先进水平的进程。

  保护利用地方畜禽种质资源再加劲

  【记者探访】民猪曾是东北地区生猪当家品种,但随着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的国外商业化猪种涌入我国,民猪养殖量急剧下降,种质资源岌岌可危。1999年博士毕业后,现任黑龙江省农科院党组书记的刘娣走上研究民猪的科研之路。

  从一个人做起,到组建团队,刘娣和团队探索了民猪抗病、抗寒、耐粗饲、高繁殖力和肉质优良等特性的遗传机制,获得了民猪全基因组序列图谱,取得一系列科研成果,有力保护了民猪这一地方品种。

  尽管我国畜禽种源保护和利用取得一些成绩,但仍有部分畜禽种源依赖进口。黑龙江省孙吴县大桦林子村村民吴德显2017年办起牛场,从国外引入安格斯牛。“我们引进的品种,都是从国外空运过来的。”吴德显说。

  贵州省畜牧兽医研究所副所长史开志说,我国是畜牧大国,但还不是畜牧强国,猪、牛产业发展本土化育种有待加强。

  山东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副所长宋恩亮说,我国部分畜禽种源自主创新能力弱,重改良轻育种,部分地方畜禽品种资源数量锐减。

  【科研期待】加大畜禽种源保护与利用

  畜禽良种既是畜牧业现代化的基础,也是我国畜牧业发展中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当前亟须改变我国部分畜禽种源依赖进口的现状。对此,史开志、宋恩亮等建议,保护和开发好传下来的地方品种,满足未来市场的多样化需求;加大对畜禽优质特性种质资源的研究和开发力度,比如通过政府投入、政企结合等多种投资方式,提升畜禽遗传资源保护能力;充分发挥畜牧业大型龙头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建立商业化育种体系,加强政府、企业、科研院所三方合作,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参与记者:张志龙、刘智强、孟含琪、周楠)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