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春节足迹的十个瞬间

作者:佚名 来源:新华社 2022-01-26 162

  “大国之大,也有大国之重。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

  从2013年起,每逢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都会来到群众身边,拉家常、问冷暖,听民声、送祝福。

  走过不同省区市、往返行程超过两万公里;翻过海拔3000多米山梁,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严寒,转换多种交通工具,一路颠簸劳碌、不辞辛苦,只为看到实情,“哪怕一天只看一个点”;贫困农民、一线工人、孤寡老人、孤残儿童……千千万万基层劳动者、普通老百姓,始终是他最牵挂的人。

  心之所系,行之所至。

  春节足迹,温暖瞬间,生动诠释了习近平总书记以群众为“重”、以民生为“本”、以人民为“上”的执政理念与拳拳初心。

  (一)

  2013年2月2日至5日,甘肃

总书记春节足迹的十个瞬间
 

  甘肃定西、临夏,古来就有“瘠苦甲于天下”之称,属于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习近平总书记一直惦记着这里的困难群众。

  踏着飞扬的黄土,绕过九曲十八弯,总书记先后来到这里的元古堆村和布楞沟村,入户看望老党员和困难群众。他同乡亲们手拉着手唠家常,询问粮食够不够吃,低保有没有保证,看病有没有保障……得到肯定的答复后,总书记很欣慰。

  2月的陇原大地,天寒地冻,总书记的脚步却没有停歇。在引洮供水工程工地,他叮嘱负责同志“民生为上、治水为要”;在东乡族自治县重建工地现场,强调“要更多关心、关爱农民工,特别是不能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在兰州市城关区“虚拟养老院”,亲手端上一盘热气腾腾的饭菜,送给就餐的老人……

  (二)

  2013年2月8日,北京

总书记春节足迹的十个瞬间
 

  正值除夕前一天,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地铁8号线施工工地,看望慰问坚守岗位的一线劳动者。在钢筋工范勇工地上的临时小家里,总书记关切地询问:“来这多久了?”“工作稳定吗?”“收入怎么样?”“家里生活条件怎么样?”他叮嘱范勇一家人:“来一趟不容易,看看北京的景点,好好团聚一下。”

  总书记还俯下身子,与范勇的女儿亲切互动。掬着脸颊,伸开双臂,大朋友小朋友相视而笑——相机定格的这个瞬间,涌动着总书记对广大一线劳动者的真挚深情。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离不开农民工的辛勤劳动和奉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同普通工人谈心,给劳模回信,为劳动者鼓劲。“全社会一定要关心农民工、关爱农民工”,总书记的这番话直抵人心,展现了同劳动群众心贴心、实打实的深情厚谊。

  (三)

  2014年1月26日至28日,内蒙古

总书记春节足迹的十个瞬间
 

  在呼和浩特市儿童福利院里,习近平总书记鼓励聋哑女孩王雅妮和放假“回家”的大学生闫志净好好学习,学业有成。王雅妮向习近平总书记弯了弯大拇指,用哑语表示“谢谢”。总书记笑容可掬地伸出手:“伸大拇指是‘好’,弯一弯是‘谢谢’。”

  此时无声胜有声。温情与关爱盈满斗室、深厚绵长。

  如今,走出福利院的王雅妮成长为呼和浩特市特殊教育学校的一名美容课老师。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一批批特殊学校走出的孩子,正绽放着特别的精彩。

  “对儿童特别是孤儿和残疾儿童,全社会都要有仁爱之心、关爱之情”,总书记的殷殷叮嘱,点亮了无数残疾孩子们的梦想。

  (四)

  2015年2月13日至16日,陕西

总书记春节足迹的十个瞬间
 

  “近平回来了!”中午时分,安静的梁家河村一下子沸腾了。

  阔别多年,习近平总书记又回到陕西省延川县梁家河村,来到这片黄土地。春回陕北,总书记同乡亲们一起,边走边聊。村民的脸上洋溢着幸福和激动。

  从知识青年到人民领袖,习近平始终同梁家河的乡亲们心心相印:他一眼就认出了村民王宪军,叫着他的小名,说道:“盈儿,你可老了”;他记得插队时的房东吕侯生曾因腿疾装过假肢,一见面就询问他假肢好使不好使,生活过得怎么样,嘱咐他保重身体;晌午时分,他同村民代表一起,在老书记梁玉明家里吃了简单的农家饭……

  一篇回忆文章中,习近平曾写道:“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时光荏苒、初心如一,要为人民做实事的意志历久弥坚。

  (五)

  2016年2月1日至3日,江西

总书记春节足迹的十个瞬间
 

  在井冈山农村,每逢过年,家家户户都会制作糍粑。在当地人眼里,只有吃了糍粑才算过了一个完整的年。

  这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革命老区井冈山。看到一家正在打糍粑,习近平总书记饶有兴致地加入其中,同村民一起拿起木槌、打起糍粑来。总书记还给贫困户送去年货,给孩子们送去书包,祝家家都把年过好。

  没有革命老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老区在全国建小康的征程中,要同步前进,一个也不能少”,习近平总书记铿锵的话语,在革命圣地久久回响。

  (六)

  2017年1月24日,河北

总书记春节足迹的十个瞬间
 

  “家里有多少亩地,种些什么,收成怎么样?”在困难群众徐海成家,习近平总书记同乡亲们一起,一笔一笔计算着一年的收支账,合计着来年的脱贫计划。屋外白雪皑皑、滴水成冰,徐海成家小小的客厅里温暖如春。

  在村民徐万家,总书记还走进他家厨房,掀开锅盖,看到里面蒸着热气腾腾的包子。在村里其他人家,总书记都要看看家里吃喝怎么样,火炕烧得暖不暖,从粮仓、牛棚到厨房、卧室,都看得仔仔细细,问得清清楚楚。

  唠的是家常事,看的是小账本,心里惦念的是带领全体人民早日脱贫奔小康的庄严承诺。

  习近平总书记说:“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七)

  2018年2月10日至13日,四川

总书记春节足迹的十个瞬间
 

  2018年时,大凉山三河村贫困户吉好也求的家中,还是贫穷得令人揪心:泥土垒成的院墙布满了一道道裂缝,简陋昏暗的房间里,垂下的白炽灯难以照亮整个房间。习近平总书记弯下腰,关切地掀开床褥、摸摸被子,看看够不够厚实。抬头看见挂在房梁上的腊肉,询问家里的吃穿怎么样。

  “总书记就像长辈走亲戚一样和蔼可亲,他握着我的手,很温暖。”彼时的场景,吉好也求仍历历在目。如今,吉好也求已搬进新居,还通过搞养殖等,一年全家人均纯收入过万元。

  住新居、办产业,开启新生活,吉好也求的生活变迁是全国千千万万脱贫群众的缩影。

  “人民的美好生活,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一个人都不能少。”为了兑现这一庄严承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走过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深入20多个贫困村,为了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风雨兼程、一往无前。

  (八)

  2019年2月1日,北京

总书记春节足迹的十个瞬间
 

  2019年2月1日的北京,暖阳掠过屋檐,照进胡同的小院中。“我来看看你们,给大家拜年了!”习近平总书记拱手向大家问候。他还兴致勃勃,拿起一幅红底金色大“福”字,亲自贴在大门上。总书记深情地说:“共产党的追求就是让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

  每年春节前夕的考察,习近平总书记所到之处,都会以当地特有的风俗习惯同大家喜迎新春。2014年在内蒙古,总书记按照蒙古族习俗,用无名指蘸上银碗盛着的鲜牛奶弹了三下,祝福来年风调雨顺,五畜兴旺,人民幸福安康;2020年在云南司莫拉佤族村,总书记敲响三声木鼓,为乡亲们送上新春祝福……不同年俗、相同祝福,唤起人们心与心的共鸣、情与情的共融。

  (九)

  2020年1月19日至21日,云南

总书记春节足迹的十个瞬间
 

  冬日午后,腾冲市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村民李发顺家的小院里,一张方桌,几把矮凳,习近平总书记同李发顺一家六口围坐在一起,共话脱贫攻坚,畅想幸福生活。

  “脱贫了,还有什么需要提高改善的吗?”总书记亲切地问。

  “希望老人晚年过得再好一点,两个小娃将来找份好工作,就心满意足了。”李发顺朴实地答。

  木楼上,一串串金黄的玉米呈现着丰收的景象;院子里,笑声朗朗,暖意融融……

  “乡亲们脱贫只是迈向幸福生活的第一步,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总书记的话激励人心,让李发顺和在场的乡亲们倍添信心和力量。

  (十)

  2021年2月3日至5日,贵州

总书记春节足迹的十个瞬间
 

  临近春节,贵阳市观山湖区合力惠民生鲜超市内张灯结彩,货架上琳琅满目。习近平总书记专门来此,考察春节前市场供应、年货供销、物价运行等情况。他一路走一路仔细察看,详细询问物价怎么样、年货备齐没有、过年还有什么困难,并向大家致以新春的祝福。

  节日供应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春节考察的“特别关注”。尤其是2021年,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各地倡导就地过年的背景下,居民消费需求增长,货架上“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的供应保障情况,既关乎年味的浓度,也关乎民心的稳定。

  一头连着田间地头的农民,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市民。走访超市、调研市场供应,是习近平总书记民生关切的生动注脚。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

  “能不能真正惠及群众,要看老百姓的口碑。”总书记的话语朴素而暖心。

 

  监制:赵承

  策划:霍小光

  主笔:姜潇、王秋韵

  统筹:张晓松、鞠鹏、王绚

  摄影记者:兰红光、鞠鹏、谢环驰

  图片编辑:赖向东、毕晓洋、虞东升

  设计:姜潇、李涛、王秋韵

  编辑:杨文荣、包昱涵

  新华社国内部出品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