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发生疑似爆炸美军核潜艇出事?真相还原

作者:佚名 来源:易评天下 2019-11-22 1642

11月22日,一条爆炸性的“大新闻”迅速在国内军事圈传播,也有相当数量的智库和专家加入讨论行列,即所谓的“南海疑似发生巨大爆炸”。

 南海发生疑似爆炸美军核潜艇出事?真相还原

有国内智库援引俄罗斯知名军事刊物《军工信使》(https://vpk-news.ru/)的文章称,美国东部时间11月20日18时22分(北京时间21日7时22分),南海水下50米处发生了剧烈爆炸,爆炸威力相当于1-2万吨TNT当量,据称爆炸发生后中国大陆与台湾岛内的放射性水平增加。

俄媒明确表示,它们的消息来源是美国一家不知名电台,俄方专家认为爆炸发生地即西沙群岛东南部海域是美军核潜艇活动区域,如果没有别的合理解释,那么此次事件很可能是活跃在南海的美军核潜艇发生了爆炸。

 南海发生疑似爆炸美军核潜艇出事?真相还原

俄罗斯军事杂志《军工信使》原文报道截图

我们追根溯源,查到了消息的原始出处,哈尔·特纳广播节目(https://halturnerradioshow.com/)首先发布了这条信息。这位主持人称,监测南海的仪器记录了发生在水下的爆炸,未知的军方消息排除了爆炸是由海底地震所引发。鉴于美国核潜艇经常在南海活动,在没有恰当理由的背景下,爆炸可能是中国在水下引爆小型战术核装备引起。

哈尔·特纳顺着这条思路推断称,根据uRADMonitor全球环境监测网的数据显示,11月22日在海南岛北部的琼州海峡,珠江口,以及中国台湾地区分别观测到了0.24、0.17和0.16微希弗特/小时的辐射指数,这意味着南海确实发生了与“核”有关的事件。根据上述依据,哈尔·特纳得出结论称,“鉴于美国频繁在南海进行‘航行自由’行动,加之美国通过了干涉中国某特别行政区的法案,中国选择此时在南海引爆小型战术核装置意在回击美国挑衅。”

 南海发生疑似爆炸美军核潜艇出事?真相还原

美国不知名电台主播哈尔·特纳的原文报道截图

哈尔·特纳发布消息后,经过美国某些官方社交媒体账户转发,在西方迅速传播,这就是此次事件的基本经过。易评君无意就俄罗斯军事刊物以讹传讹的报道进行评价,仅就原始信息进行剖析。

从消息源来看,哈尔·特纳(Hal Turner)是美国新泽西州的一名极右翼电台主持人,也曾经是FBI的线人。特纳被“反诽谤联盟”认为是白人至上主义者,曾要求谋杀三名联邦法官而被判入狱五年。正是这样一位劣迹斑斑的不知名电台主持人首先传出了“南海发生核爆炸”的消息。

从地理位置上看,特纳标注的事发地点位于中国西沙群岛东南100余公里的南海海域。该海域临近深海盆,也是南海主要的国际航道,每天有大量国际船只从此地经过。国际航道水下50米处发生2万吨当量巨大爆炸,国际社会充耳不闻?这显然不合常理。

从特纳的主要依据,即南海周边出现微量核辐射数据来看,uRADMonitor全球环境监测(https://www.uradmonitor.com/)给出11月22日在雷州半岛、广东盐田和中国台湾地区中部出现了一定的核辐射,指数分别为0.24、0.17和0.16微希弗特/小时。然而,把时间推到过去一周,乃至过去一个月,该网站给出的监测数据依然如此,没有任何变化。如果南海出现突发核爆炸,周边核辐射指数必然会有较大波动,事实却并非如此。特纳给了核辐射监测数据,却连时间对比都不做,制造谎言的成本简直不要太高。

 南海发生疑似爆炸美军核潜艇出事?真相还原

uRADMonitor网站2019年11月22日的辐射指数,这张图被特纳当做“南海发生核爆炸”的主要依据(图片可放大查看)

需要说明的是,uRADMonitor网站并不权威,即使这样一个说服力有限的网站都没有给出南海周边核辐射指数剧烈变化的数据。那么新的问题来了,如果没有核爆炸或者核活动,为什么会检测出辐射呢?

世界核协会(World Nuclear Association)此前发布数据称,地球上自然发生的本底辐射的全球平均水平为每小时0.17-0.39微希弗特(microsieverts),这种辐射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如果一个人每小时暴露在0.24微希弗特的辐射环境中,相当于一年承受约2100微希弗特的辐射量,刚好超过2毫希弗特(millisieverts)。美国设定的安全标准上限为每年50毫希弗特,换算公式是1毫希弗特=1000微希弗特。

 南海发生疑似爆炸美军核潜艇出事?真相还原

uRADMonitor网站过去一段时间显示南海周边的辐射指标从未变过

横向对比来看,在琼州半岛检测到的每小时0.24微希弗特的指数与印度南部、美国西南部以及墨西哥的水平大致相同。从更权威的监测机构数据来看,夏威夷檀香山放射学协会(RadNet Honolulu page)给出的空气放射性粒子数据近期也没有发生异常。该机构曾对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进行过准确监测。

最后,在全球海洋监测以及地震监测网络遍及南海以及世界主要地区的今天,任何水下核爆炸都逃不出各国的监测。1945年美军在太平洋马绍尔群岛的比基尼环礁进行了人类首次水下核试验,当时的释放的能量为2.3万吨TNT当量。而此次水下核试验引发了遍布全球的地震测量仪器的反应。

南海作为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通道,在今天越来越多地被世界主要国家所关注,除了军事监测外,南海周边国家自印度洋海啸之后纷纷加强了对海洋地质活动的监测。在南海这样一个敏感且人类活动密集的海域进行水下核试验,且不被周边严密的监测网络发现,简直和奇迹差不多。因此,南海周边没有显著变化的核辐射指数说明,即使11月21南海发生了波动,也大概率是地震等海洋地质活动。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3
0
0
0
2
1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