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吴晓波的“多数人无用”?

作者:孙锡良 来源:孙锡良 2021-07-14 725

如何看吴晓波的“多数人无用”?

孙锡良

  最近几天,吴晓波先生因为提出“大多数人无用”而被置于风口。

  本来,我觉得这事可一笑了之,既然敢说,那就认了便是。你根本就没有把“屌丝”当回事,那又何必回应“大多数无用屌丝们”的非议呢?

  如果吴晓波先生不写《“精英”和“无用论”》来为自己圆场,我也不打算议论他,因为他是精英,我是屌丝。但是,在读了他的这篇辩白文章之后,实在感觉他自己也没有超越屌丝的境界,就忍不住想说几句。他要求大家理解他的话要看“语境”,但越看他辩解的语境,就越感受到他自我圣化的真实心声。

  若只简单地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限定在利益范畴,吴晓波先生的说法没有问题,他是个重商主义者,也是个把赚钱能力作为阶层评判的信仰者,对他长期有用的人,当然不可能是多数人,能有几十万人的稳定圈子已经相当了不起了。这时候,“有用”与“有好处”会产生极大的交集,“有用的人”就是对他有好处的人,从这个意义上理解他的“大多数人无用”是没有丝毫问题的。

  不过,吴晓波先生为了显示自己的理论修养和思想境界非同一般,他把“有用”和“无用”的理解上升到哲学、社会学和历史学高度,从而证明他坚守“精英主义”的合理性,他举了很多古今中外的经典事例和名人,以之阐明“有用”与“作用”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与“好处”之间的关系。

  吴晓波先生讲自己为什么不愿意下沉时提到:“人如果装睡,醒不过来的。”

  话是好话,是看似正确的话,也是近年来被网友普遍接受的话。

  但是,你套在此处,恐怕算不得有道理的话。除了你圈子里的几十万人,多数人都是装睡的人吗?且不说中层,底层的那个“多数”难道都是装睡的人?你不愿意接触圈外的人,这说得过去,利益使然。你不愿意下沉,也不算错,因为你说“人各有志”。不过,你把底层的人都视为装睡的人自然不对,你口中人各有志的“”恐怕只能解释为“”。

  在论述精英主义时,吴举了重大社会变革时期英雄人物的作用,比如《觉醒年代》中的精英。这显然是想说明“人对社会的作用”,说明精英是影响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但用此例来为自己的“多数人无用”做证明恐怕又是不妥,你既然强调社会有分工,精英只起关键作用,且工作无贵贱,那你提出“多数人无用”又到底指多数人在哪方面无用?不关键,就无用?

  个人小事业的成功,社会大事业的成功,“关键”和“非关键”是互为统一的,是缺一不可的,“关键”决定着方向,而“非关键”则决定着“关键”能否成功。陈独秀,很革命,很关键,但他忽视了大多数的非关键,所以,他虽有思想,却没有成功。毛泽东,有思想,很关键,而且很尊重和团结了大多数的非关键,最后成功了。

  吴晓波先生可能认为自己的成功跟非关键的大多数毫无关系,纯粹靠自己的努力。所以,他在文章中配了个图,图中有两行文字“精英主义是一种思想理论,精英是人人可以努力成为的”。

  这碗汤我不会喝,知道自己进不了这个圈,尽管我也很努力。精英是与常人相对的一个称谓,草之精秀者为英,兽之特群者为雄,精英也许靠努力可得来,但大多数人即使努力也成不了精英。吴先生是个很崇尚私权制的精英,本应该很清楚私心的特殊性,私权的膨胀容不下多数人都成为精英,多数人靠努力都成为精英了,那精英的优越性何在?吴先生自己的二十多万人小圈何在?

  不妨再反过来理解吴的理论,大多数人无用,是因为他们还不足够的努力,至于“足够”到何种程度才叫真努力,吴先生没有给出界限。屌丝们会认同“努力论”吗?未必。他们很可能认为:吴圈子里的二十几万人,部分人是努力成功的,部分人可能是不择手段、不讲道德成功的,部分人甚至不排除靠违法违规而成功,吴不要高估自己的圈子,进到你圈子里的人未必都有思想。

  吴先生还引用了孟子的“恒产恒心论”,这也进一步明确了他对私权的崇拜,很符合时代特征,也符合私权时代的主流价值观。如果只是一般要求,他肯定没有错,自私就是潮流。然而,吴晓波先生自我设定为“有思想的人”,那还是可以对他更进一步拔高的。从历史任何时段看,无恒产者,往往更有恒心,有一颗从“无”创造出“有”的恒心。有恒产者,恰恰慢慢变得无恒心,“富不过三代”是对“恒产恒心”最有说服力的反证。孟子的话未必就是真理。吴先生继承了孟子的恒心,并以此为自豪。实质上,这颗“恒心”就是不与共享的“私心”。

  吴晓波先生在论述精英主义的时候还提到了苏格拉底,说他是精英主义的西方始祖。

  不太清楚吴先生是否真正理解苏格拉底的精英思想,就我个人对苏格拉底精英思想的认知,如果吴先生认同苏格拉底的精英思想,那就等于认同“只有有知识的人和有智慧的人才能理解对错和善恶,愚人没有道德”的结论,假如这一点能得到确认,那么也就可以认定他的“多数人无用”即“多数人愚昧”,这才是他内心最深层的声音。

  现在,支持者都说吴只不过说了句真话,本来就是多数人愚昧。

  我承认,这不是少数声音,这是几十年来积累出的相当有认同感的结论。当社会分层以后,成功者控制了舆论,多数人被挂上了“屌丝”的招牌,同时也被钉上了“无知者”的符号,而网络又恰恰经常性出现无知者好心办坏事的案例,从而进一步确认了“多数人愚昧”的错误结论。吴真不是讲了真话,他只是利用了网络的负面影响,这是他的高明之处,由部分无知者酿成的错案并不代表“多数人愚昧”是真话。他说他不关心“屌丝文化”,他不喜欢“屌丝文化”。不,他其实很关心,屌丝们的一切活动都尽在他的掌握中,否则的话,他怎么知道网络屌丝做了那么多的蠢事呢?

  中国社会,分层是现实的,不需要做太多遮掩。

  中国社会,圈子化也是客观存在的,应该理性接受。

  但是,分层也好,划圈也罢,都不过是一种社会状态,一种历史阶段的临时状态,这种状态本身又是动态的,不同层的人,不同圈的人,并没有“有用”与“无用”差别,只要社会发展的转折点一到,最底层的人很容易就可打倒顶层人,多数无用人组成的圈子随便就可以打破精英圈,稍有点历史沉淀的人都应该懂得这个规律,是不需要证明的公理。

  吴晓波先生自己把自己设定在精英圈,这是一种自信,也是一种自闭,出不出圈,愿不愿意下沉,有时真的由不得你自己,条件变了,你必须得变。“屌丝文化”一旦出现,不管你愿不愿接受,那都得接受,任何新文化都将是改变社会的动力,也是改造精英的鞭子。

  吴晓波说自己不喜欢“屌丝文化”。

  其实,你本就只是个有文化的“屌丝”

  附言:

  1,有很多朋友跟我提到《中国医生》中的中医失落感。答:不必为此寻烦恼,有些东西是争不来的,争来了也会失去。你反对管虎拍抗战大片,反对有效吗?没有。人家是精英了,精英的圈子文化包含哪些人?中医不该亡,自不会亡,若命不该长,那自有规律。

  2,上文提到美国对中国的误判,有人批评我太乐观。答:不是乐观与悲观的问题,只是现实可见的声音,虽然我也看到大量的内部问题,但我仍不可能对国家悲观,多数人还是可以改变历史的。

  3,如何看苏州酒店的倒塌?答:悲剧,绝对不可原谅的悲剧,人祸多了些,让人忧虑。我并不认为可借消防救援比美国有力而淡化悲剧色彩,更反对借此唱赞歌。是谁为无辜的亡灵书写了挽歌?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孙锡良
孙锡良
3
0
0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