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祖尧:西方市场原教旨主义的衰败和中国信徒的堕落

作者:于祖尧 来源:中华魂 2013-05-03 1397

  来信

  《中华魂》编辑部的老师们:

  贵刊的《忘年交书简》栏目是我每期必读的,因为它能帮助我解答疑难。现在我又提出一个问题,希望能够得到你们的回复。

  我是学习经济学的,我们经常接触的一个问题是如何代以来,在西方世界,新自由主义取代凯恩斯主义成为主导美欧意识形态和经济对策的主流经济学派,它对于世界经济,包括中国经济的影响值得重视。在中国经济学界,有些人奉新自由主义为圭臬,一切以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是非为是非。这使我深感困惑。难道我们联系中国实际认真学习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已经过时了吗?实在不可思议。贵刊如能在百忙中邀请对此有研究的专家学者来信给我们谈谈这个问题,为我们指点迷津,当不胜感激。

  专此顺祝

  编安!

  青年学生 郝秋贞谨上

  复信

  郝秋贞同学:

  来信己由《中华魂》编辑部转来。我试着对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确如来信所说,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在西方世界,新自由主义取代凯恩斯主义成为主导美欧意识形态和经济对策的主流经济学派。更有甚者,新自由主义进一步蜕变为美国政府对外推行霸权主义,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和平演变,对发展中国家推行新殖民主义的工具。在近代经济思想史上,没有哪一个资产阶级经济学派曾经像新自由主义一样在世界政治、经济生活中起过如此巨大的作用和影响。但是,曾几何时,2008年9月一场席卷全球的经济风暴扫尽了它的威风。这场世界性金融、经济危机宣告了新自由主义的破产。

  面对这场给全人类带来深重灾难的危机,全世界从学界、政界乃至平民百姓都在纷纷反思,用危机来检验新自由主义理论及政策已经成为世界潮流。然而,在当今,中国却是另一番景象:那些在改革开放中狂热贩卖新自由主义的二道贩子们,却固执己见,我行我素,继续鼓噪市场原教旨主义。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

  一、这是一场资本主义制度的全面危机 ,是美国华尔街金融寡头和美国政府战后对全人类的空前严重的浩劫。

  危机起始于银行信贷资金断裂,但很快便殃及到实体经济,美国首当其冲。在危机最严重时,美国有14万家企业倒闭,工业生产下降46.2%,倒闭银行140家。西方世界工业生产下降37.2%。危机重创了西方国家经济,泡沫经济破灭,股市崩盘,造成资产普遍大量缩水。2009年3月9日亚洲开发银行报告,仅2008年全球金融资产缩水超过50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一年的产出。5年来,美国家庭净资产缩水36%,从10.29万美元下降到6.68万美元。大约有1100万宗住宅抵押贷款(占美国住房贷款总额23%)已经资不抵债,即贷款余额大于房价。(美《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网站2012年6月18日)另据美联储数据,衰退吞噬了美国人近20年的财富。中位数家庭净资产仅在3年中就缩水了39%。从2007年1264600

  美元下降到2010年77300美元。财富如此大幅缩水,导致美国人的生活水平倒退到1992年的水平。(美《华盛顿邮报》网站2012年6月12日)失业人数剧增。据国际劳工组织报告,2008年危机以来,全球约有5000万个工作岗位消失,2011年年底,全球有l.96亿人失业,预计2012年将上升到2.02亿人,失业率达6.1%。发达国家的就业要到2016年末才可能恢复到2008年危机前的水平。美国失业率一度升至近10%,随后一直在8%左右摆动。欧盟2012年一季度失业人口达2470万人,比上季度增加19.3万人,比2011年同期增加210万人。欧盟为应对衰退所采取的紧缩政策,向民众开刀,进一步加剧了欧洲就业形势的恶化,大量失业人口流入庞大的贫困队伍。

  危机加剧了贫富两极分化,原本富裕的社会呈现贫困化的颓势。由于经济泡沫破裂,居民资产严重缩水,中产阶层处境艰难。有媒体认为,中产阶层正在消失。中低收入群体受害最为严重。据墨西哥《宁宙报》网站2012年l月24日报道,美国最新人口普查统计显示,经济衰退已使4600万美国人生活在贫困之中,创近52年来最高记录。列入“极端贫困”的人口数和比例达到了1975年以来最高水平。有近2100万人每人年收入只有5272美元。据联合国大学世界经济发展研究院2006年12月发布的报告,全球最富有的10%人群占有全球85%的财富,世界底层的半数人口仅拥有世界财富的1%。世界最富国家和最穷国家人均收入差距,1973年为44:l,到2000年扩大为227:1,即扩大了15.5倍。据联合国农粮组织2009年6月19日资料,全球饥饿人口己达到10.2亿,预计全年可能增加到20亿。危机爆发后,美欧国家运用经济、行政手段转嫁危机,加害于发展中国家,使它们蒙受双重灾难。

  危机已5年。当各国政府相继出手救市,有人急不可待宣称: “世界进入危机后时代”,或叫“世界进入后危机时代”。但事实给了这些鹦鹉一记响亮耳光。经济未见全面复苏,失业居高不下,财政入不敷出,债务危机深重,救市举措饮鸩止渴,社会矛盾加剧,“占领华尔街”运动预示民众觉醒,经济危机又添政治动乱,前景暗淡,前途难料。用句时髦的流行语说,整个西方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 !

  二、反思经济危机,批判新自由主义和《华盛顿共识》,挑战美国经济霸权,抨击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已经发展成为西方世界不可逆转的群众性思潮。危机是人们重新认识世界的大学校。 ——2011年9月17日在西方心脏美国爆发的“占领华尔街” 示威,标志着西方大国广大下层民众对标榜所谓自由民主人权的资本主义制度和政府政策的强烈不满,已经从单纯言论发展到群体性有组织的政治行动。社会正在觉醒。这个运动提出, 我们“是占总人口99%的普通大众。对于仅占总数1%的人的贪婪和腐败,我们再也无法忍受。” 这个运动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具有极其鲜明的政治色彩,矛头直指华尔街金融寡头、美国政府及其所推行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其二,参加者具有广泛的群众性,遍及各个社会阶层和左中右各党派、群众团体;其三,运动扩展到全美国大中城市、深入到学校、企业;其四,影响到社会稳定,以致美国政府出动警力加以镇压,造成人员伤亡。运动蔓延到71个国家700多座城市。

  “占领华尔街”运动目前虽无严密组织,没有政治纲领,但决不会到此为止画上句号。导致这个政治运动的资本主义固有矛盾一个也没有解决。危机还看不到尽头。

  ——在西方信奉新自由主义的营垒里,许多学者、官员、政治家直面危机,正视现实,深刻反思,重新审视,转而批判新自由主义。

  日本有位知名的兼官学于一身的经济学教授中谷岩。他写了本新作《资本主义为什么自我毁灭?》,在日本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这倒不是因为在学术上有重大创新,而是因为他对新自由主义的反叛。作者早年留学美国,1973年获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曾在多所大学任教,并在几届内阁中受聘担任首相智囊团成员。他撰写的《宏观经济学入门》被许多大学列为教材。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他对自己所学所讲所用的经济学进行了认真反思。《资本主义为什么自我毁灭?》可以说是这位新自由主义者的自白书。他说: “我坦率地反省,自己迄今的主张是错误的”,“对自己主张的错误抱侮恨之念”,“迫于世界情势的紧迫,我不能再沉默”。他说自己曾经“过于天真地相信资本主义全球化和市场至上主义的价值”;他曾宣扬“如果日本也能像美国那样进行自由经济活动,转变成市场机制发挥机能的社会,就能变得像美国人那样富裕、幸福”。他在参与政府决策时,曾力主把美国的经济体制、政策、结构引进到日本。危机使他的幻想破灭,他终于清醒地认识到“仅仅依靠美国经济学的合理逻辑来决定日本的国策,是错误的”。他进而尖锐地指出,把美国式经济学奉为人类的普遍

  真理,是因为它是资本主义用以掩饰其贪婪欲望的工具。“资本主义是以资本增殖为目的的贪婪的利益追求者的意识形态”,美国社会的特质是贪得无厌的扩张和对个人主义的绝对容忍。“美国式资本主义己经开始自灭”。他疾呼:“有必要大声反对追随美国那种抛弃弱者型的结构改革。”

  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号称四朝元老,在四届政府执掌金融大权,竭力推行新自由主义货币政策,是造成危机的罪魁祸首之一。他于2008年10月23日在国会作证时坦承,在执掌美联储期间对金融业疏于监管,助长了金融自由化是个“错误”,现代风验管理范式已经“走偏”,他对放松监管这一政策的信念已经“动摇”。

  国际金融大鳄索罗兹对于市场原教旨主义的批判可谓一针见血。他指出,“眼下发生的事令人难以置信!这是我所说的市场原教旨主义这一放任市场和让其自动调节理论作用的结果。危机并非因为一些外来因素,也不是自然灾害造成的,是体制给自己造成了损失。它发生了内破裂。”

  ——从批判新自由主义思潮,进而扩展到批判现行资本主义制度,这是近几年西方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变化。上世纪80-90年代,在国际舆论界崇尚资本主义制度,丑化诋毁社会主义制度,充斥西方媒体。但新世纪初,美国这位帝国老大自己不争气,一场金融经济风暴撕掉了披在它身上的“皇帝新装”。

  本轮危机是深重的。但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制度行将就木。然而,关于资本主义的种种神话,已经被它自己制造的危机无情地戳穿。令精英人士崇拜的“美国模式”己经丢尽颜面,信誉扫地。西班牙《第三信息》网站曾发表一篇文章:《资本主义的十二个神话》。文章对流传甚广的,诸如自由、民主、平等、共同富裕、全民福利、无可替代等等神话,逐一进行了剖析。今年年初,英国《金融时报》推出了以《危机中的资本主义》为题的系列文章。专栏开篇文章的作者是美国本届政府的要人萨默斯。他的文章标题是《资本主义哪里出了毛病》,文中列数了如失业率上升、分配不公、社会流动性急剧下降等,认为如不重视,问题不可能自我纠正。

  国际工会联盟秘书长沙兰·伯罗认为,20世纪的资本主义已经过时,不再适应21世纪。资本主义没能带来安全的饭碗,也没能平均分配财富。(德国世界报网站,2012年l月25日)

  达沃斯论坛主席克劳斯·施瓦布提出避免“制度腐败变质”问题。他认为,“人们绝对可以说,当前形式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再适合当今世界。”(德国《金融时报》2012年l月25日)

  经济危机还暴露了西方政治制度的腐败性、虚伪性。西方所谓“民主”,名为“票主”,实为“钱主”。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赖克支持“占领华尔街”运动,要求建立一个免受金钱腐蚀的干净的民主制度。他认为,当收入和财富如此集中于少数人手中时,极少数富人有足够的金钱主宰民主,会不可避免地破坏民主。(英国《金融时报》网站2012年2月1日)

  ——世界经济危机这场由美国金融寡头、政客、文人合谋酿成的大灾难,彻底戳穿了他们编造和散布的关于美国社会、制度、体制、模式、道路的种种神话、迷信。在事实面前,谎言重复千遍万遍也变不成真理。西方国家一些友人政治家、学者对我们提出了忠告。

  英国报人戴维·皮林(《金融时报》亚洲版主编)认为,陷入危机的资本主义同时也是亚洲通向繁荣的危险道路。(英国《金融时报》网站 2012年1月16日)

  曾任德国总理的斯密特老人,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他是“社会市场经济”的倡导者和践行者。就在美国佬佐利克之流抛出旨在最终瓦解我国社会主义国有经济、实现全盘私有化的所谓“顶层设计”改革方案的时候,斯密特发出令国人深省之语: “国有企业是中国人民的命根子。应当否决私有化。”他认为,如果对国有企业实行私有化,未必有利于竞争、使人民获利。私有企业是不关心社会整体利益的。

  ——西方学界不仅直接挑战新自由主义,而且名校学生群起,造了新自由主义学派大师的反。

  2011年11月2日, 在美国哈佛大学发生了一起震惊美国乃至世界学界的学生罢课事件。被学生罢课的,是哈佛“明星教授”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大师曼昆。他撰写的《经济学原理》被译成20多种语言,在世界发行100多万册。他曾任小布什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罢课学生说,他们属于美国社会中“99%的人民”,抗议另“1%人的贪婪和腐败”。罢课是为了表达他们“对于这门导引性经济学课程中根深蒂固的偏见的不满。”罢课学生响应“占领华尔街”运动,当天走出校园加入了“占领波士顿”的游行示威队伍。游行队伍也走进哈佛,支援罢课学生,打出红色标语: “我们希望大学为99%的人服务!”

  罢课学生发表了一封致曼昆的公开信: “我们离开《经济学十讲》课堂,为了表达我们对于这门导引性的经济学课程中根深蒂固的偏见的不满。我们深切地担忧这些偏见将影响到我们的同学、我们的大学、以及我们身处的整个社会。我们发现这门课程,对于我们认为已经问题重重且对不平等束手无策的经济,持一种特殊而且有限的看法。”公开信认为,真正合理的经济学研究必须同时包含对各种经济学的优点和缺点的批判性探讨。但在曼昆课程中我们几乎无法接触其它可供选择的路径来研究经济学。认为亚当·斯密的经济学原理比其它任何理论更重要、更基本,这是毫无道理的。“如果哈佛不能使学生们具备关于经济学的更广博与更具批判性的思考,他们的行为将会危及全球金融体系。近5年来的经济动乱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今天,我们将加入波士顿的游行队伍,抗议高等教育的公司化,声

  援全球的‘占领运动’。由于‘经济学十讲’中不公正的本质不仅是美国经济不平等的象征,甚至应当为这一严重社会后果负责。我们今天走出课堂,不仅是反对您对于有偏见的经济学理论的讨论不够充分,而且我们还将投身整个运动,去改变美国关于传统经济学的所有不公正话语。曼昆教授,我们希望您会认真对待我们的想法和今天的罢课行为。”

  哈佛学生的罢课行动提出了许多问题,很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世界经济大危机爆发,导致新自由主义衰败,引发了西方国家意识形态的危机。在这个背景下,马克思及其著作、理论在经历了一段政治寒潮之后,在西方世界重新受到重视,出现了不容小视的“马克思热”。新自由主义衰败和马克思热,形成了强烈对比,构成当今西方政治生态的重要特点。

  在西方世界,苏联解体后,出现过一股反马克思主义思潮。马克思主义遭到诋毁、批判、冷待。当时,美国有位福山教授断言,苏东国家蜕变是历史的终结,即人类社会已经达到了最佳状态,资本主义已无可替代。“自由民主与资本主义取得胜利的今天,历史已经终结。”但是,面对此番大危机爆发的严酷现实,他不得不说,这场危机“凸显了资本主义制度内在的不稳定性。美国式资本主义已经从神坛上跌落下来。”“这场危机是美国在全球事务中占据经济主导地位的终结。”“尤其是美国不再被看作有社会政策创新思维的唯一中心。”(美国《外交》双月刊2011年3/4月号)

  西方出现的“马克思热”有以下特点: 一是发生在仍在延续的世界性大危机的背景下。上世纪30年代大危机,各国应对之策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社会主义国家苏联采取的以国家工业化现代化和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为主旨,以扩大内需为主,同时充分利用西方经济危机提供的机遇,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人才,发展自己;另一条路是,西方国家按照凯恩斯主义,实行扩张的财政货币政策,靠经济军事化扩张军备和罗斯福新政,使经济走出险境。到上世纪70年代,由于经济陷入滞胀泥潭,凯恩斯主义的主流地位被新自由主义取代。但好景不长,进入新世纪,一场金融风暴紧接着一场经济台风横扫全球,扫尽了新自由主义的颜面。正是在这种困境中,一些有识之士和公众把目光投向“世纪伟人”马克思。据《光明日报》2008年12月15日报导,《汉堡晚报》说马克思的魁力无穷,就连德国财长施泰因布吕克也在阅读《资本论》。这位财长说,“我们必须承认马克思主义一些观点是正确的。”“马克思热”的另一特点是,波及的面广,从欧洲到美洲、亚洲,从金融帝国到发展中国家; 涉及的人群众多,从学者到政治家、从企业家到经管人员、从青年学生到普通劳动者、从神职人员到平民百姓,几乎遍及各行各业、各类群体。据《光明日报》记者2008年11月10日自柏林报道,德国《明镜周刊》在线发表了一篇文章,说“一个幽灵正在德国大学里徘徊”。德国许多大学里正在开展“重新发现马克思”活动。从本学期开始,在德国31所大学里组织学习小组,用召开研讨会等方式开展学习《资本论》的活动,参加活动的有2000多名学生。迪茨出版社总经理说:“马克思《资本论》重新热起来,反映了我们社会当前面临的状况,社会遭遇到的问题越多,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试图从马克思的著作中寻找答案。”随着“马克思热”兴起,马克思著作的出版量和销售量迅速增加。德国迪茨出版社出版的《资本论》2008年的销售量比上年增长了3倍。

  “马克思热”的出现完全是自发的,而不是有组织的。在苏联解体之后,在意识形态领域,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如果没有世界经济大危机,没有新自由主义衰败,西方“马克思热”是不可能如此迅速出现的。这股思潮反映了世界历史发展的客观的必然的趋势。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马克思热”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新自由主义及其领军者从此“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斗争将是长期的、曲折的。

  三、中国贩卖新自由主义的旗手,面对世界经济大危机,执迷不悟,拒绝反思,一意孤行,继续鼓吹私有化、自由化、殖民化,逆世界大潮而行,反亿万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动。

  上世纪70-80年代,社会主义世界出现了一股经济体制改革潮流。我国与苏联东欧国家不同,我国改革从起步时,就明确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这种抉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我国国情和民心决定的,也是当代国际大环境背景使然。

  上世纪50年代,时任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抛出了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和平演变”的战略设想。但一直无从下手。到70-80年代,社会主义国家掀起了改革浪潮。美国政府抓住这个战略机遇,加紧推行“和平演变”。在经济方面,大搞军备竞赛,把苏联捆在战车上,拖垮苏联经济; 利用美元霸主地位和美国在世界银行等国际经济组织中的主导权,主宰国际经济秩序; 在所谓“经济全球化”的旗号下,大搞资本输出,通过投资控制行业和地区经济,发展加工贸易,把苏东国家全面拉入美国控制的世界经济体系,使之依附于美国; 在文化教育和意识形态方面,敞开学校大门,培养和扶植代理人、代言人; 通过学术交流和文化交流,大搞文化输出,资助组织非政府组织,插手改革和发展,大肆推销新自由主义,并直接或间接参与整体或局部有关改革和发展方案设计,左右媒体,引导舆论,掌握话语权,等等,不计工本,无所不用其极。最终,美“不战而胜”,实现独霸世界的梦想。

  苏联解体了,俄罗斯走上了全盘西化的道路,美国并没有因此善罢甘休。相反, 继续对社会主义世界推行“和平演变”战略。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美国政府换了几届,但对华实行“西化、分化、遏制、殖民化”的战略始终如一。美国视中国为“主要战略对手”,实行“战略重点东移”。这并非对华善举善行。现在,环视我国周边态势,美国对华战略弧型包围圈己经形成,美国一手制造和挑唆的矛头指向中国的事端不断。更有甚者,美国政府正在增强在亚太地区的军力部署。美国政府的智库竟然鼓噪发动对华战争。

  长期以来,政界、学界争论“左”与右谁为主要危险。有一种极端观点,认为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左”始终是主要危险,反“左”是主要任务。这种观点把邓小平在特定时期针对特定对象讲的话普遍化、绝对化,是对邓小平言论的实用主义诠释。这种观点对美国政府利用新自由主义争霸世界、在改革和经济全球化的旗号下, 对我国实行“遏制、利用、西化、分化、殖民化”的战略图谋,装聋作哑、视而不见。美国政府对华战略究竟是左还是右? 30年改革历程表明,中国新自由主义谋士们,在美国对华推行全盘西化的战略图谋中充当了斗士还是别动队?我们必须把国内的左右纷争置于国际大环境、大背景中分析,才能作出切合实际的而不是主观臆想的公式化的结论。以反“左”为名,转移人们对西方“和平演变”战略挑战的视线,是别有用心的。

  让我们来看看某些中国新自由主义的忠实教徒们,在世界大危机中的所作所为、所言。

  ——念念不忘市场原教旨主义,继续兜售私有化、自由化、市场化。

  世界大危机爆发延续至今,我国的改革和发展走到了重要路口:是坚持以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坚持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还是让新自由主义继续肆意误导中国改革和发展,使我国重蹈苏联和苏共的覆辙?这决非危言耸听,而是现实迫切要求我们作出的抉择。

  2012年两会前夕,《中国经营报》2012年2月27日发表了一篇文章《改革不容拖延》。文章认为,“经济危机在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蔓延,使人们对自由市场的未来命运产生了怀疑。然而,中国的故事并不能成为反对自由市场制度的理由。”中国现在必须 “继续朝着建设自由市场体制的方向推进改革。这是一项未竟的使命。” 作者认为,他所谓的自由市场制度是“人类迄今尚未找到更好的选择”。

  作者关于自由市场制度的观点,并无任何新意。它贩自美国流行的经济学教材,早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就摆上了地摊。所不同的是,一、他强调自由市场制度的地位和作用,决不会因大危机而改变;二、他的观点为参与所谓“顶层设计者”鼓吹的“坚持市场化改革不动摇”,作了明确的注解。30年后与30年前,念的是同一本经。

  ——颠倒黑白,混淆是非,为贯彻声名狼藉的“华盛顿共识”制造舆论。

  《东方早报-上海书评专刊》2011年11月20日刊登了一篇题为《深化市场经济改革难在哪里?》的文章。作者说,“仔细回想一下,我们改革的成就离不开‘华盛顿共识’,改革中许多问题正是偏离了其中的一些要点,或者贯彻得不彻底。” 作者给改革“过大关”指明的出路,就是贯彻“华盛顿共识”。

  美国政府炮制的“华盛顿共识”,早己在国际上声名狼藉。它是美国政府假手世界银行等国际经贸组织,对外推行经济霸权主义、实行殖民扩张、瓦解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根基的重要政策工具。其主要内容是,以新自由主义为理论指导,在紧缩银根的条件下,开放市场,全面实行私有化、自由化、市场化。新自由主义及“华盛顿共识”已经给当代世界发展造成了灾难性后果。

  我国30年改革和发展,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面临亟待解决的诸多矛盾和问题。究其原因,从领导层面分析,主要是没能全面认识和处理好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既相适应又相矛盾的两面性;从贯彻实施过程分析,主要是来自内外新自由主义的干扰、障碍。举例来说,中央提出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但在实际执行中却被异化为泛市场化,以致造成“新三座大山”,加剧贫富两极分化。又如,国有企业改革,中央提出“抓大放小”,但在实施过程中“放小”被歪曲为“一卖了之”,全部化公为私,中饱私囊,一些人借改革之机靠掠夺公产实现了一夜暴富。“改革” 成了新生资产者实现原始资本积累的遮羞布。如此等等,还可以举出很多。不过,那时候还需要遮遮掩掩,搞“合法斗争”。现在他们则自己扯下了遮羞布,公开打出了“华盛顿共识”,露出了卢山真面目。这是公开向党和人民挑战。北京大学不是有位明星教授公开宣称改革下一步就是私有化吗?2012年3月18日他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2”年会上说:国有企业己成未来中国成长的最主要的障碍之一。未来几年,中国在经济领域要做三件事:一是国有企业私有化 ,二是土地私有化,三是金融自由化。

  ——诋毁、阻挠和破坏学界对新自由主义及其“华盛顿共识”的批判。

  在学界, 首先识破新自由主义危害,率先举起批判新自由主义的义举,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院贯彻中央指示态度坚决、行动迅速、措施具体、成果卓著,受到各界好评和中央的肯定。也出了一个打白旗的。此人对经济学一知半解,但胆大妄为,信口开河。他断言: “批判新自由主义完全是伪命题”,“借批判新自由主义之名,批判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借批‘主流经济学家’之名,批判邓小平和党中央!”“误导干部群众,制造社会混乱”。

  ——伙同世界银行掌权的美国佬, 炮制旨在最终瓦解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根基和柱石的长期规划。

  2012年2月27日, 世界银行网站公布了世界银行和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联合撰写的关于中国未来改革方案: 《2030年中国: 建设现代、和谐、有创造力的高收入社会》。

  早在这份报告问世之前,就有人在媒体上大造舆论,说中国市场化改革还没有过大关,当前社会中出现的问题,是由于市场化改革不彻底、改革不到位; 改革需要“顶层设计”。世行报告出笼,终于揭开了谜底。原来,这个报告就是所谓“顶层设计”。这伙人便是报告起草的参与者。

  何谓“顶层设计”? 难道胡锦涛同志不算“顶层”吗?他强调的在所有制结构改革中必须坚持“两个毫不动摇”,难道不是“顶层设计”必须遵循的原则吗?还有,中央编制的《十二五规划》(草案),不也是“顶层设计”吗?再有,针对上世纪90年代以来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改革泛市场化、过度商业化造成的后果,中央在这些领域分别出台了带有纠偏性质的深化改革的方案,这些难道也不属于“顶层设计”吗? 世行及其中国的同伙熟视无睹,究竟是何缘由?原来他们是企图给世行报告戴上“顶层设计”的桂冠,夺得改革的领导权、话语权。这个“顶层设计”葫芦里装的是什么药呢? 在洋洋大观的字里行间隐藏着什么样的真实战略意图呢?《报告》的要害,就是以“进入高收入社会”为诱饵,用20年时间把国有经济的比重降低到10%,而且应当保证国有企业按照商业化规则运营,不得为了实现政治目的;要打破垄断,降低私有企业进入门坎,准许私有企业进入社会保障事业,开放资本项目,依靠市场力量对国有经济进行整合,企图分步骤地用渐进办法最终摧垮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人民民主专政、共产党执政的根基和经济基础,把中国全面纳入美国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继续充当西方国家的打工仔、提款机。熟知近30年苏联、中国等改革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了解世界银行底细的人们,对这个报告并不会感到陌生。它不过是老调重谈,用中国人能接受的(实为蒙骗)话语来推销陈词滥调。

  必须指出,世行和我国政府机构合作的这篇报告,事关我国发展大局,事前未经我国最高立法机关授权,事后又未经立法机关审核批准,是完全违反宪法的。

  ——肆意编造、恶意曲解马列著作,鼓噪社会民主主义思潮,与新自由主义合流,以挽救其颓势。

  说中国新自由主义信徒只是“二道贩子”的角色,这似乎小看了他们。他们好歹读过一些马列著作,现在总算派上了用场。美国师爷说,计划经济是种行政命令经济体制。他们便推出列宁,说列宁在《国家与革命》这本书中就把社会主义经济比拟为一家“国家辛迪加 ”, “即一家由政府垄断经营的大公司”。作者断言,“军事共产主义”是“苏联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经济模式”, “世界上第一个计划经济体制”。这是对列宁原意的蓄意篡改和对历史的恶意歪曲。对于计划经济,不能否认它的弊端,改革不能到此止步。但也不能任精英人士往它头上泼污水。所谓“行政命令经济”,这是对“计划经济”的片面歪曲。斯大林说过国家计划具有指令性。它的本意是说,国家计划经最高苏维埃(立法机关)通过后,就具有法律效用。中央政府对地方、部门、企业实行分类管理,分别实行直接计划调节、间接指导性计划、自主计划。在所有制结构方面,以农庄庄员家庭副业和宅旁园地为形式的私人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是一支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是城镇居民果蔬副食品的主要来源。职工住房私有化,轿车早己进入家庭。全国城乡实行从摇篮到坟墓的全民福利制度和十年制义务教育等(在实行“休克疗法”时都不敢动摇)。英国首相邱吉尔坦承, 当初他曾想把苏维埃政权掐死在摇篮之中,但他对斯大林的历史功绩却作了客观公正的评价: “斯大林接受的是还在使用木犁的俄罗斯,而他留下的却是装备了原子武器的俄罗斯。”

  前几年, 在我国社会科学界有一批学者领头打出了批判新自由主义思潮的旗帜,在社会各界特别是在劳动群众之中引起了很大反响和支持。新自由主义鼓吹者猖獗一时的气焰不得不有所收敛。但他们并不善罢甘休。有几个投机者眼见新自由主义失去强势,便从第二国际旧武库中翻箱倒柜抬出了社会民主主义或曰民主社会主义。所不同的是,给这件锈迹斑斑的武器披上了“晚年恩格斯”的外套。其手法,和他们的同伙对待列宁一样,是肆意歪曲篡改,欺世盗名。他们所谓“晚年恩格斯”,就是恩格斯为马克思《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写的导言, 和他为《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美国版写的附录。据网上传播的辛子陵在一个讲演中说,“从《共产党宣言》起到《哥达纲领批判》,马克思恩格斯都是宣传共产主义的。马克思于1883年去世。到了1886年,恩格斯宣布放弃共产主义理论。他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美国版附录中写下了一段令他的追随者们目瞪口呆的话:‘共产主义不是一种单纯的工人阶级的党派性学说,而是一种目的在于把连同资本家阶级在内的整个社会从现存关系的狭小范围中解放出来的理论。这在抽象的意义上是正确的,然而在实践中却是绝对无益的,有时还要更坏。’这位伟大的革命家和思想家在反思他和马克思创立的共产主义理论体系。一切马克思主义的信奉者、实践者和研究者,都不可轻视或忽略这93个字,没读过或没懂得这93个字,就是没弄通马克思主义……读过《共产党宣言》、《法兰西内战》和《哥达纲领批判》这些名篇,你就更要牢记这93个字,因为这93个字把这三大名篇否定了,把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否定了,把整个共产主义理论体系否定了。” 辛子陵断言,马克思恩格斯 “ 晚年放弃了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主张改良资本主义制度,和平进入社会主义,走民主社会主义道路,许多人接受不了是可以理解的。然而这是事实”。(转引自《中华魂》2011年第7期)

  恩格斯的原文刊登在中文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中。把原文和辛文对照阅读,就可以清楚地暴露出辛子陵行骗的丑恶伎俩。第一, 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所表述的、被辛子陵当鸡毛抓住的观点,原本是恩格斯的科学历史观创立处在“胚胎发展的一个阶段”中的不成熟的现点,恩格斯本人后来对它是持批判态度的。在辛引用的那段话之后,恩格斯紧接着指出: “既然有产阶级不但自己不感到有任何解放的需要,而且全力反对工人阶级的自我解放,所以工人阶级就应当单独地准备和实现社会革命。……现在也还有这样一些人,他们从不偏不倚的高高在上的观点,向工人鼓吹一种凌驾于工人的阶级利益和阶级斗争之上企图把两个互相斗争的阶级的利益调和于更高的人道之中的社会主义,这些人如果不是需要多多学习的新手,就是工人最凶恶的敌人, 披着羊皮的豺狼。” 辛子陵及其同伙不正是这类人吗?

  ——无视苏联解体和经济危机给俄罗斯人民造成的灾难,追随戈尔巴乔夫之流,步叶利钦后尘,图谋把中国拖上俄罗斯灾难之路。

  据媒体披露,苏联解体完全是美英政府精心预谋、一手策划、假手戈尔巴乔夫操作的政治阴谋。全盘私有化,成了对人民的空前浩劫,使国民经济遭受空前严重的灾难。仅仅5年的时间(1992-1996),经济上造成的破坏等于卫国战争时期的2.5倍,通货膨胀达到5000倍的天文数字。20年过去了,除了天然气产量之外,其它经济指标都没有达到苏联时期的水平。“过上西方富裕生活”的美梦早己化为泡影。在国际上,俄罗斯已沦为二等公民。两次世界性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俄罗斯都没能幸免。

  危机是最有说服力的教员。它促使俄罗斯人民、政治家、学者纷纷反思,推动了俄罗斯人民觉醒。2001年7月,俄罗斯电视第5频道开播了一个名为“时代法庭”的辩论节目。在辩论“布尔什维克是挽救了俄国还是葬送了俄国”时,72%的电视观众和82%的互联网网民都认为是布尔什维克挽救了俄国; 当辩论“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是一场灾难,还是走出绝境的出路”时, 93%的电视观众和88%的网民都认为是一场灾难!

  俄罗斯经济现在已开始进入复苏。但这将是一个缓慢、曲折、艰难、长期的过程。俄罗斯走向何方? 这将决定俄罗斯能否重新踏上强国富民之路。

  然而,近几年,那股历史虚无主义的沉渣在我国又再次泛起。现在,他们批判的矛头己经不再局限于计划经济了。口诛笔伐延伸并扩张到整个体制、模式、基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指导思想、理论。他们叫嚷: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的是斯大林版本的马克思主义,不是正宗的马克思主义;对斯大林模式应当否定,否定得越彻底越好。有人甚至呼吁:“亟须开展一场肃清斯大林流毒的运动”! 按照他的理论逻辑, 我们的党章和宪法都应当划入“流毒”之列,必须“肃清”!接着,便是将中共拉下执政党的“神位”,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赶下指导思想的“神坛”。这便是这帮“改革派”企求的结局。

  写到这里,人们也许会问:中国的新自由主义信徒为什么会如此顽固呢?恩格斯有句名言:人们奋斗的一切,都是为了利益。当一种观念和持有者的物质利益结合在一起,并融为一体时,这种观念便转化为人的行动,变成物质力量。现在,我们面对的,已经不是书本上的条条教义,而是已经形成了一股有经济实力、有纲领、有组织、有舆论阵地的势力群体。对此我们要认真对待,决不能掉以轻心。我以为我们的正确态度是:丢掉幻想,继续战斗。

  以上是我的一些看法,供您参考。

  谨祝

  健康进步!

  你的老年朋友 于祖尧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0
0
1
0
0
1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