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农妇眼中的中国农村

作者:侠客岛 来源:海外网-侠客岛 2015-02-26 1385

 一个农妇眼中的中国农村

  侠客岛按:

  春节期间,上海大学博士生王磊光一篇返乡笔记《看沧海桑田,看人情冷暖》广为传播。侠客岛岛友“笔者”发来文章说,王在文中提到的老家“湖北的大别山区,L县”,就是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

  “笔者”对罗田县十分熟悉,对王的描述非常亲切,王说“我导师王晓明教授在2004年写过一篇著名的文章《L县见闻》,写的就是这个地方”,而《L县见闻》中提及的“三里畈”等,即是罗田的地名。

  “笔者”还发来了,其4年前到罗田县某山村过年时,与岳母对聊的“返乡笔记”。虽是4年前的文章,虽是一个山村农妇眼中的家国大事,却值得一读。文中内容除标注外,均以2011年为背景;部分标注的内容是“笔者”根据今年的情况新写的。

  “笔者”说,在罗田县,有见识的,也许远不止走出去的王磊光博士生,也包括村里的农妇。关心家乡发展进步的,还有博士的父母亲邻。“笔者”还说,罗田真是一个很漂亮的地方,八山一水一分田,九资河,天堂寨,板栗,甜柿,茯苓,山泉水,板栗炖鸡汤等等,很美,很美味,很值得去看去尝。这里,也是革命老区,刘邓大军曾“千里跃进大别山”。

  大别山区L县:一个农妇眼中的村中大事

  ——与山村岳母聊天记(2011年2月16日整理)

  聊天地点:湖北罗田县某山村

  聊天人甲:岳母,农妇,小学三年级毕业,53岁(比城市同龄人明显显老)

  聊天人乙:笔者,在京工作

  核心提示:身为山村识字不多的农妇,岳母的话题和思考,件件是琐事,又件件是大事。

  春节期间陪妻回乡赋闲,住在岳父家“山间别墅”——临近义水河的一个“塆子”,当地农家大都二层小楼,院后青山一座,院前竹林一片,喜鹊鸣叫天天,山泉水有点甜。用当地板栗、当地山泉水、当地土鸡,熬制的“板栗炖鸡汤”被誉为“罗田国宴”——前提是“当地”。(注:笔者2015年再到这个塆子过年,发现几座大山被拆平了,据说要建古城搞旅游,又说,进展不太顺利。)

  除了下地割菜,买买年货,走走亲戚,看看电视,无太多事可做。一日饭后,饭桌上,与岳母聊家长里短。主要是她说我听,她用罗田方言(鸟语花香之“鸟语”),我用标准普通话。我听不懂的,她就重复一遍。

  聊完一想,这些话题,虽是家常,源于村邻亲属家庭琐事,但又极有普遍性,件件事关国家大事(如留守儿童),乃至国际大事(如全球金融危机)。

  1,农村细伢不识爹妈——留守儿童问题

  细,在罗田话里表示“小”,细伢,即小孩。岳母说,村里年轻人,结婚生完孩子,孩子七八个月时,小夫妻就双双外出打工,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带。这样一走大半年,有的一两年,一回来,小孩两三岁了,他就认奶奶,不认识爸妈,更不让他们抱。这种情况不少。都说打工是为儿女,到头来,孩子不认你了,那还有啥意思。

  农村人出外打工是挣钱多了,可就是一年一年见不着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能在家就近打工,比如在县城的“食为天”(一家食品厂)做工,挣的不多,但天天能回家。

  笔者思考:这些年,媒体上关注留守儿童(主要指学龄儿童)已经很多,但关注留守婴幼儿的不多。事实上,婴幼儿时期同样是极为宝贵的成长期,“细伢不识爹妈”现象同样值得关注。

  笔者老家在中部某省农村,表弟表妹侄子侄女多为留守儿童,大都留守几年后,学习成绩下降,然后考学无望,于是也南下北上地打工去了。所谓“农民工二代”。笔者老家所在村隶属的镇上,有一个幼儿不识打工归来的妈,他妈说“我是你妈”,他反骂说“你是俺妈?我还是恁爹嘞”。

  2,农村打工女孩未婚先孕——民工情感生活

  岳母举了村里村外几个例子(因涉及真实人物,实例免去),说现在女孩大都初中毕业后,十六七岁就外出打工了,南方去的多。打工两年,一回家就得结婚,因为啥?交朋友谈恋爱,怀孕了。她们不太尊重自己,不知道自个保护自个。怀孕了咋办,家长小孩都好面子,只好结婚。嫁的好也好,有的嫁的还是穷,有的嫁到外地,又适应不了。还有的生了孩子,有兔唇等毛病。

  到了年龄,谈恋爱是应该的,现在都讲自由,大人也管不着。但一谈恋爱就怀孕,就是个问题了。有的家长,比如某某家,今年不让女儿外出打工了,怕在外边恋爱惹事,准备给她在家相亲。

  笔者思考:农民工找工作问题、收入问题、春运买票问题,媒体多有关注。此为从他们赚钱谋生角度考虑。事实上,作为具体的活生生的人,农民工感情生活,同样值得关注。近年,有的企业给农民工夫妇提供了夫妻房,还有的地方向(男性)农民工宣传防艾知识。现在看来,除了农民兄弟,农民姐妹——尤其是未婚年轻女孩,有必要普及一些如避孕等自我保护知识。

  3,农民不爱种庄稼了——粮食安全问题

  放眼所见的田地,除了旱地种有青菜萝卜外,水田大都抛荒。据说,以前冬季是要种冬小麦和油菜的。现在,只有极少户人家冬天才种小麦和油菜。岳母说:划不来,一亩小麦能产三四百斤(远低于北方大田地的产量),油菜产量也低。以前种两季稻,现在也都种一季稻,插完秧,打打农药,其他时候基本不管理了。板栗树开春了要松土施肥剪枝,现在有的家庭,也懒得做。

  种庄稼伺候板栗树太费时间,腾出时间做工,挣得更多。比如某某,给人家盖房子,他是大工,一天能挣一百。小工也能一天挣六十。在“食为天”做工,一年能挣八九千。外出打工挣得更多。(注:罗田盛产板栗,当地人称是全国板栗第一县,县里有板栗交易市场。2015年春节到罗田时,岳母说,家里去年的板栗基本绝收,其他人家的也很一般,可能与花季时雨水太大有关,病虫害也多了)

  笔者思考:(2011年)2月9日,北京及河南商丘等地喜降“今冬第一场雪”(事实上早已过了立春),雪不大,山东河南等地严重旱情尚不足以缓解,小麦依旧有减产之虞。国际粮价据说涨了。

  无农不稳。为了粮食安全,十八亿亩耕地红线国家始终不敢动,每到旱季涝季,国家领导人比农民还心焦。今年(201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定在农村水利上。粮食安全问题中,还有一个问题没法回避:

  愿意好好种粮食的农民不多了,以种粮食产量高为荣的农民不多了。他们都搞“兼职”去了。

  4,河里铁砂涨价了——金融危机后世界开始复苏

  岳母说,当地人还有一项经济收入:河里淘铁砂。前几年,到处是淘铁砂的大船,弄浑浊了河水,河床也这儿深那儿浅,河道被沙堆堵塞,夏天下大雨,行洪不方便,还污染了县城的饮用水源。后来治理了,不让大船淘铁砂。一家一户的,还可以用吸铁石(磁铁)套在木棍上去淘,一天一人能淘几百斤。

  铁砂按一吨的含铁量算钱,一个百分点,前年是4块钱,去年(2010年)最贵11块。河里铁砂含铁量高,一般50%左右,最高的63%。按50%算,淘一吨铁砂,前年(2009年)能卖200元,去年(2010年)最多能卖550元,贵了一倍还多。

  笔者思考:此前的一次聊天中,岳母分析去年(2010年)家里收入提高了时说:前年是金融危机影响,收入不好,去年就好多了。当时,我有些诧异,山村农妇竟然也知道并且极为自然地说出了“金融危机影响”,这足以说明:这场危机如同水银泻地,确曾深入城乡各个角落;大众媒体(农村以电视为主)使城乡之间的信息鸿沟有缩小趋势,一些热门词汇不是城市人的专有。

  事实上,铁砂的价钱,同样受金融危机影响。去年(2010年),我国经济率先在全球复苏,全球经济也大面积复苏,由于建筑市场大量使用钢材,国际国内钢材价格上涨。石子掷河,波纹波到这里的山村时,就是铁砂价格上涨。

  城市和农村紧密相连,中国和世界互不可分,地球已是地球村。(注:2015年的今日,铁价已成一些地方头顶的阴霾。此一时彼一时。这与大的经济周期有关,也与国际经济形势有关)

  5,修路修到干部家门口——发愁路仍是不少农村的现状

  村里有几人做官,其中一位官至“局级”(科级),住在村里。去年(2010年),此官员拉了一笔钱,在村里修路,一直修到自家门口,然后水泥路戛然而止。

  而再往西修十几米,再修过两三户人家,就能到塆子最西的岳父家。岳母等几家人决定去村里争取,说修路既然毁了家里的地不赔偿,就应该把路延伸十米,人人能享有。村里说,是那拉钱来的干部不让修。大家问原因,被告知:钱是我拉来的,你们家又没当官的,又不用开车,修了路也没用(注:这段话是转述的,可能未必如此冰冷,如此让人感到难受。希望是转述时转述错了。另外,如果这篇文章被侠客岛选用,一些媒体转载时,请一定不要用这句话作为标题——你们媒体啊,标题党太害人)。

  现在,修路的停工了,水泥路到干部家门口修了个平台,然后就止了。后来,几经周折,村里说补贴些钱,让剩下几家自个修剩下的那一段,“局级干部”依旧是不乐意。生活在农村,家长里短,一言难尽,其中还有诸多细节,不一一罗列。日常琐事等等,非常复杂,修路的问题,可能是各种问题的集中爆发点。

  笔者分析:为村里做好事,应该骄傲才对。用把路修道自家门口来显示身份,或其他目的,真是如村民说的,“弄得大家不是怕你,而是恨你”,就得不偿失了。当然,我们国家的干部,大多还是好的,一些人更多会是用帮助乡邻的方式显示自己的存在,而非相反。

  国家这些年虽然一直在大搞交通建设。但目前为止,路的问题,尤其是部分山村路的问题,仍是个问题。(注: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到农村路的问题,但主要关注集中连片贫困地区)

  只把路修到自家门口,固然或许有一些特权意识在作祟。如果说从中能透出部分官员点滴心态的话,其实更让人联想城乡差距——在城市,好像没听说过“干部住的小区有路,普通人住的小区没路”的情况,无论何处,路都修得好好的,公交车也尽可能通到最偏远的郊区。在农村就不一样了,有关系的,能优先拉来修路款,能把路先修到自己门口。有人说:这多正常啊!或许,可怕的就是这种“正常心理”。

  6,生孩子与买房子买车子——都市白领的生活现实

  在都市生活,经常(请注意“经常”这个词)会被问到,买房了没。答案是,没买。暂时真是买不起。然后呢?然后,心里有压力,继续好好工作。

  聊天时,岳母说:房子的事,40岁了能买,50岁了还能买,但是孩子要早生。

  我和妻子结婚时,是租房,至今还是。岳母并未逼我们买房,而是说以后还能买,但孩子要早生。这让我多少有些汗颜,即便不是好面子心理。

  笔者思考:在都市,白领如何生活得好(物质、心态),是考验智慧的,智慧该用在何处,更是考验智慧的。时下,判断成功与否,都市(农村类似)的现实是,更多的是看你家有几套房。如果你有眼光并且当时有钱,几年前买了房,现在就相当于比他人多赚了数十甚至几百万。年轻人的创造力,已经大多为一套房而汲汲,其他行业的利润,也大量地被房地产和投机者榨走。

  不是所有的岳母都是逼迫女婿买房,但所有的女婿都希望有一套房,让家更可靠,可以触摸。继续租房吧,先淡定淡定要不?(注:随着时间发展,各种问题都会慢慢解决。现在很多生活在大城市的人,还关心买车摇号问题)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4
1
0
3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