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力:为苏联战至最后一刻的俄罗斯“六君子”结局如何?

作者:周力 来源:红色文化网 2024-10-28 460

记当年明确反对苏联解体的俄罗斯“六君子”

周  力

摘要:《别洛韦日协定》是俄罗斯联邦、白俄罗斯和乌克兰这三个人口、面积和经济实力在苏联占绝对优势的加盟共和国领导人签署的终止苏联存在的协定。在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两国最高苏维埃相继批准《别洛韦日协定》后,1991年12月12日,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第四次全体会议也通过了这一协定,最终导致苏联解体。本文简要回顾了当时会议投票的情况,展现了以叶利钦为代表的解体策划者和巴布林等六位解体反对者的交锋经过。这六位最高苏维埃委员投票反对苏联解体、反对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多年后被俄罗斯人称作“最后一批为苏联而战、为祖国而战的人”。

周力:为苏联战至最后一刻的俄罗斯“六君子”结局如何?

《别洛韦日协议》的签字现场

1991年12月,在苏联国土上发生了一连串震惊世界的重大事件,直接导致苏联这个成立近70年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轰然倒塌,苏联解体成为俄罗斯1.4亿人民心中永远的痛。其直接肇事者就是苏联三个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叶利钦(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总统)、克拉夫丘克(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总统)和舒什科维奇(白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主席)。正是这三个利欲熏心的人,在1991年12月8日白俄罗斯布列斯特州别洛韦日森林中的一处官邸,背着全体苏联人民,也背着苏联总统和苏联最高权力机构——人民代表大会,发表联合声明,签署《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协定》(即《别洛韦日协定》),宣布作为国际法主体和地缘政治现实的苏联从此不复存在,将在苏联领土范围内重建独立国家联合体。

一、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委员对《别洛韦日协定》的投票情况

按照法律程序,三国领导人对外签署重大文件,须经三国议会批准方能生效。1991年12月10日,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两国领导人按照事先约定,分别指定本国最高苏维埃(而非人民代表大会)举行全体会议,以占压倒多数的记名方式投票认定《别洛韦日协定》整体框架,宣布支持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取代苏联。

12月12日,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议会常设机构)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目的同样是批准《别洛韦日协定》。俄罗斯联邦是苏联境内人口最多、面积最大且俄罗斯民族占主体的加盟共和国,因此俄罗斯最高苏维埃对苏联存在与否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新的联合体持什么样的态度,就变得至关重要。此时的最高苏维埃,包括共和国院和民族院,共有247名委员。最高苏维埃是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构,委员从1068名人民代表中选出。

根据最高苏维埃第四次全体会议速记稿记录,12日当天到会的最高苏维埃委员共有200余人,大会由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主席鲁斯兰·伊姆兰诺维奇·哈斯布拉托夫主持,叶利钦到会发表讲话,俄罗斯联邦政府的主要负责人根纳季·艾杜阿尔多维奇·布尔布利斯、叶戈尔·吉姆洛维奇·盖达尔、谢尔盖·米哈伊洛维奇·沙赫赖、安德烈·符拉基米罗维奇·科济列夫等参会回答委员们的质询。共有69名委员或提出各种相关问题,或直接间接表明自己对《别洛韦日协定》所持的立场,会议现场气氛几度紧张。主持人频频引导大家少提问题,催促全体委员就是否批准《别洛韦日协定》进行表决。会议首先经投票确定,全体委员以记名投票方式对《别洛韦日协定》是否通过进行表决。接着,又进行了三次表决。

第一次投票表决的问题是:是否基本赞成通过批准《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协定》的决议?投票结果分别是:185人赞成,占74.9%;5人反对,占2%;6人弃权,占2.4%。总共196人参加投票,占79.4%;第二次投票表决的问题是:是否完全赞成通过批准《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的决议?投票结果分别是:188人赞成,占76.1%;6人反对,占2.4%;7人弃权,占2.8%。总共201人参加投票,占81.4%;第三次投票表决的问题是:是否赞成声明废止1922年成立苏联条约的决议?投票结果分别是:161人赞成,占65.2%;3人反对,占1.2%;9人弃权,占3.6%。总共173人参加投票,占70%。①

在最关键的第二次投票中,有六名最高苏维埃委员(同时也是人民代表)投了反对票,另有七人投了弃权票。投反对票的六人是:谢尔盖·尼古拉耶维奇·巴布林、符拉基米尔·鲍里索维奇·伊萨科夫、伊里亚·弗拉季斯拉沃维奇·康斯坦丁诺夫、巴维尔·亚历山大罗维奇·雷索夫、尼古拉·亚历山大罗维奇·巴甫洛夫和谢尔盖·阿列克谢耶维奇·波罗兹科夫。这6人当时并非出自同一党派或者议员团,对苏联总体形势的看法也不完全一致,但他们在保留苏联、反对以最高苏维埃会议表决决定苏联命运这个大是大非的重大原则问题上,立场是坚定的、毫不妥协的。他们虽然没能阻挡最高苏维埃对《别洛韦日协定》的批准,但俄罗斯人民记住了他们,在这次会上投票反对苏联解体的“六君子”堪称时代英雄。

据曾担任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共和国院主席的伊萨科夫的回忆,其实在12日召开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会议之前,布尔布利斯、沙赫赖以及叶利钦的整班人马都惶惶不安。一是他们不可能不意识到,从法律上讲,作出“苏联不复存在”的决定,随后又声明废止成立苏联的条约,是彻头彻尾铤而走险的行为。因为1922年12月30日发布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条约》第26条白纸黑字地写明:“每个加盟共和国都有自由退出联盟的权利”。即加盟国可以选择退出联盟,但无论哪个共和国都无权发表声明废除整个联盟。二是1991年3月17日在全苏范围内举行的全民公决,确认了各加盟共和国和各族人民希望保留苏联的意愿。而且,1990年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通过的《国家主权宣言》中明确写道,宣布主权,绝不是要使俄罗斯退出苏联,而是“决心在更新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范围内建立一个民主法治的国家”。最后,苏联宪法规定,凡解决具有宪法意义的重大问题(废止苏联正属于这类问题),属于人民代表大会而非最高苏维埃的权限范围。这样的赌注是相当高的,如果《别洛韦日协定》未能在会议上通过,那么依据俄罗斯联邦刑法典的规定,签署协定的人及其组织者将受到审判。而如果最高苏维埃作出了批准决定的决议,事后这些人便可用“集体责任”来推卸个人责任,并使其阴谋活动具备合法性。②正是这样,在叶利钦、布尔布利斯等人的周密策划下,最高苏维埃主席哈斯布拉托夫作为大会主持人于1991年12月12日上午10时宣布开会,并请叶利钦作大会发言。

二、《别洛韦日协定》支持者和反对者的交锋

叶利钦在会议上发表了讲话,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苏联的崩溃不是三国领导人的主观决定,而是一个“客观的、具有全世界历史意义”的进程。“在白俄罗斯举行的谈判是近期发展进程合情合理的结果。几年来,苏联一直经受着深刻的国家危机。强大的中央权力机构摇摇欲坠,控局能力日益丧失,经济危机逐渐加重,居民生活水平持续下降,社会不稳定性大大增加。”

第二,以戈尔巴乔夫为首的联盟中央无能且无所作为。“早在两年前就很清楚,联盟的权力机构已经没有能力把改革搞到底。这种命令式的体制把自己的最后的一点力气都用于维护其独裁统治上,已经成为改革的主要障碍。1990年俄罗斯联邦通过的《国家主权宣言》则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局面。这实际上是对苏联这种单一制模式感到绝望的表现。但中央权力机构对此却不能理解,也不愿理解。”

第三,制造“8.19”事件的紧急状态委员会给了苏联“致命的一击”,是导致苏联解体的主要责任者。“8月政变后,苏联的衰退进入到最后阶段,在做痛苦的挣扎。多数国家都宣布独立并且通过了相关的立法法案。有几个加盟共和国正式退出苏联并获得了国际上的承认。而此时的我们,却整天忙于各种无休无止的讨论、谈判和协商。这一切都让人感到乱象丛生。在经济危机日益尖锐、生活必需品严重短缺的情况下,这样的‘玩法’越来越让普通民众们感到厌烦。事件发展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国家在进一步分裂。”

第四,“甩锅”乌克兰。“12月1日,乌克兰人民在全民公决中表达了独立的愿望。乌克兰拒绝签署新联盟条约,后果是显而易见的。它严重破坏了世界地缘政治的平衡。联盟内部的各种冲突,包括国家边界问题、本国使用货币问题以及如何组织自己的军队问题,都在不断升级。要知道,乌克兰是拥有核武器的。在这些条件下,由不包括乌克兰在内的七个共和国签署新联盟条约,并且平静地等待下一次协商而不采取任何行动的话,那简直就是犯罪。”

第五,要防止出现专政治理。“近来出现了一种由强力部门主导局势发展的苗头,即不惜任何手段恢复对苏联所有领土进行严控的呼声越来越大。我想,俄罗斯的议员们、俄罗斯的公民们都不比我傻,都清楚事态的发展将会带来什么结果。因此,迫切需要采取果断措施,扭转事态的不利发展。”

第六,出路在于找到新的共同生活空间。“三个曾经是苏联创始成员国的共和国③,制止了我们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那个空间中自发发生的无政府状态的崩溃进程,找到了在新条件下唯一可能共同生活的模式——独立国家联合体,而不是那个谁都没有独立性的国家。在当前条件下,只有独立国家联合体才能使几个世纪以来得以发展但现在却几乎丧失殆尽的政治、法律和经济空间保留下来。只有联合体才能在新的、自愿和民主的基础上使苏联这个空间得以巩固。”

第七,作出一些承诺。“新的共同体将实行统一货币制度,开放各国间的边界,确保实现军事战略空间的统一、核力量联合指挥的统一,并欢迎原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加入。”

第八,质疑《别洛韦日协定》不合法是不道德的。“我们为最终找到将原苏联各加盟共和国转变为独联体这一唯一可能的方案付出了巨大的劳动。也许这就是最后的机会了。你否定这一方案,就意味着你在同已经作出选择(包括举行全民公决)的人民群众进行直接的对抗。这将不可避免地给人民带来新的痛苦,不仅使我们想要一起共同生活的国家陷入混乱,而且对人类造成现实的威胁。”

第九,国家的命运系于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全体委员之手。“未来俄罗斯的命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最高苏维埃全体委员就此作出的决定。我向大会提交三国领导人签署的《关于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协定》文本,希望你们展现出智慧和政治家的风范,予以批准。”④叶利钦讲完,大会即进入提问环节。

最高苏维埃委员康斯坦丁诺夫说:“苏联宪法实际已不再发生效力,但俄罗斯联邦宪法还在发挥职能。问题是刚刚向大会提交的三个共和国领导人不久前签署的协定,具有很清晰的宪法性质,这就要求我们对俄罗斯联邦宪法作出相应的修改。所以我要问,最高苏维埃是否有权批准这一协定?是不是应请俄罗斯联邦宪法法院就此拿出意见?”叶利钦回答:“我不这样认为。最高苏维埃有权批准各共和国之间签署的条约,更何况这是三个共和国共同签署的协定,而且你们批准过的条约已经不是一个两个了,因此这是完全正常的。如果在通过了批准决议后又要求在宪法中作出某种修改,那就要通过立法程序来解决。”

最高苏维埃委员巴布林提出了三个问题:第一,是否可以举例说明,有哪个经国家批准的条约是同其所在国家的宪法相违背的?《俄罗斯联邦国家主权宣言》和《俄罗斯联邦宪法》里都写明,我们主张在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框架内建立一个法制的国家,而且我们还有最高苏维埃关于我们赞成建立联邦制国家的决定。所以,现在试图找到一些能让议会里的多数同事都认可的论据,完全是徒劳的。第二,你们大家在多大程度上相信,苏联被搞垮之后,在俄罗斯联邦境内,比如在布良斯克的树林里或者乌拉尔山脉的某个地方,就不会再出现一个其他的什么联合体呢?第三,《关于“1991年的布列斯特和约”的声明》⑤的作者们忘记了哈萨克斯坦,现在又准备把其作为创始成员国拉进来,那其他共和国会不会也要成为创始成员国呢?这些共和国可以做创始成员国或者不能做创始成员国的标准又是什么?

巴布林接着说:“将今天发生的事情载入史册的,毫无疑问不只是我们这个国家。如果把各种说法抛在一边,那我们必须批准《别洛韦日协定》的意义就只能归结为一点,即为了摆脱以戈尔巴乔夫为首的软弱无能的中央,而灭掉我们的国家。如果我们今天作出的决定是抛弃掉联邦制的联盟国家,那么无论用什么样的遮羞布,都掩盖不住这个决定的卑劣性质。”巴布林随后在会上宣读了一份由他领导的“俄罗斯全人民联盟”运动发表的《关于“1991年布列斯特和约”的声明》:“千百年来,我们的多民族国家首先是由三个斯拉夫国家的统一才连接起来的。现在这种统一却遭到了破坏。白俄罗斯、俄罗斯联邦和乌克兰的领导人1991年12月8日签署的协定,拿民族感情作交易,意在通过斯拉夫人同突厥-穆斯林世界进行危险和毫无前景的对抗,使整个国家陷于全面崩溃,使各族人民之间出现严重的隔阂。但是,这种自由主义式的理想国,即使胜利了,也不会持久。我们的人民要比我们今天的政治家们聪明得多。在欢迎以戈尔巴乔夫为首的软弱无能的中央退出政治舞台时,‘俄罗斯全人民联盟’和‘俄罗斯’议员团过去和现在都主张建立一个统一的联邦制国家。构成这个联邦制国家基础的,是白俄罗斯、俄罗斯联邦、乌克兰和哈萨克斯坦牢固持久的联盟。”巴布林继续说:“俄罗斯联邦的最高苏维埃和白俄罗斯、乌克兰的最高苏维埃不同之处在于,我们不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我们不能用最高苏维埃会议投票所获的‘宪法多数’⑥来取代俄罗斯联邦的基本法(宪法)。所以,我建议立即召开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РСФСР)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因要通过这个协定而必须对宪法作出一定修改的事宜。因为只有人民代表大会才有权解决这个问题。”⑦

最高苏维埃共和国院主席伊萨科夫从另一个角度提出了问题:“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不复存在了,我们也就因此自动解除了我们武装力量的誓言。而武装力量宣誓效忠的,恰恰是苏联。这个问题下一步如何解决?我们的武装力量要向谁作出新的宣誓?是向独联体吗?但独联体不是一个国家呀!那向每一个共和国单独搞宣誓?但这未必能行。因为武装力量仍然是统一的。”

同时担任俄罗斯联邦和苏联人民代表的尼古拉·伊里奇·特拉夫金在发言中提出了折中方案:“我们作为俄罗斯人,不能不承担毁灭苏联的道义责任。因此,是不是可以把《别洛韦日协定》作为《新联盟条约》的附件来通过,因为《新联盟条约》已由各共和国的总统们多次讨论过,可以再提交各国最高苏维埃审议批准。”

会议主持人哈斯布拉托夫多次呼吁代表们即刻投票批准《别洛韦日协定》并谈道:“我们所有人都是自己时代的宠儿。苏联好也好,坏也好,无论她怎么样,她都是我们的苏联。苏联这个联盟在我们的眼中已经崩溃了,这是令人痛苦的现实情况。《别洛韦日协定》则给我们提供了最后一个能保留我们相互联系基础的历史性的机会。”

由于受当时复杂政局和纷杂信息等影响,绝大多数人都对《别洛韦日协定》投了赞成票。三个最主要的加盟共和国最高苏维埃从法律上(尽管是违反苏联宪法规定的)认定了《别洛韦日协定的》的合法性,这成为压倒戈尔巴乔夫12月25日晚以苏联总统身份正式宣布苏联解体的最后一根稻草。

三、“六君子”简况

当时投反对票的“六君子”中,有的至今还活跃在俄罗斯的政治舞台上。他们的简要情况如下。

(一)谢尔盖·尼古拉耶维奇·巴布林

巴布林1959年生于塞米巴拉金斯克(现为哈萨克斯坦塞梅伊),俄罗斯政治家、法学家。童年时代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的鄂木斯克州度过,后考入鄂木斯克国立大学。大学期间,他就给当时的苏共中央总书记勃列日涅夫写信,提出应该为苏联早期领导人布哈林、李可夫、季诺维也夫等人平反。1981年加入苏联共产党。大学毕业即赴阿富汗服役一年,随后考入列宁格勒大学读研究生,1987年获法学副博士学位,之后再回鄂木斯克大学担任法学院院长,并开始参加政治活动。1990年当选俄罗斯联邦人民代表和最高苏维埃委员。1991年创建“俄罗斯全人民联盟”运动。

1991年12月12日,巴布林在俄联邦最高苏维埃全体会议上发言和投票,反对批准《别洛韦日协定》,反对声明废止1922年发布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条约》。1992年4月,他与伊萨科夫、阿斯塔菲耶夫、巴甫洛夫等人组成了议会中的反对派。1992年9月,巴布林联合一些议员向俄罗斯联邦宪法法院提交请愿书,要求审查1991年12月12日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关于批准《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协定》和声明废止苏联成立条约的决议是否合法。因1993年10月叶利钦“炮打白宫”事件,这一请愿未被宪法法院受理。

从1993年起,巴布林连续四届当选俄国家杜马(议会下院)议员,其间两次当选国家杜马副主席(1996—2000年、2004—2008年)。2018年参加俄罗斯总统竞选。自2011年起,一直担任“俄罗斯全人民联盟”⑧党主席。俄乌冲突发生后,他领导的联盟全力支持普京对乌克兰进行的特别军事行动。

近些年,巴布林多次就苏联解体问题表态:“我不能忍受解体这个词。解体是自然发生的事情,苏联的崩溃却不是自然发生的。有内因也有外因。只是内因使得外因变得更为有效。在外因中,要看到是我们的敌人做了大量工作,他们不只是想消灭社会主义国家,而且要消灭地缘政治竞争对手,还要消灭历史上的俄罗斯……”巴布林谈道:“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破坏多民族苏维埃国家的进程就已经有步骤地展开了。美国宣称苏联是‘邪恶帝国’,并为确保它对整个世界的垄断统治地位,公然将消灭苏联作为自己的战略目标。在苏联国内,第比利斯、巴库和维尔纽斯郊外发生的血腥事件挑起了种族沙文主义;还有人煽动搞领土切割和民族分裂主义;一些共和国和地区的人权受到侵犯。这一切导致的后果,就是国民经济崩溃、犯罪猖獗、人口贫困、数百万难民和许多人流离失所。尽管苏联社会经济形势每况愈下,但在1991年3月17日的全民公决中,还是有76.4%的选民投票支持保留我们联邦制的国家。但是,人民的这种意志表达随后便被他们厚颜无耻地抛到一边了。”⑨巴布林指出:“半年后,最高苏维埃意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有多么愚蠢。许多人后悔了,可他们并不想带着羞愧去回想自己当时的投票行为。正如俗话所说:你是无法从歌词中删掉一个词的。”⑩

巴布林前不久应邀访华。他高度评价中国近些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下取得的巨大成就,认为“一带一路”倡议的理念具有普遍指导意义,是面向未来的全球性工程,与世界大多数国家渴望平等互利合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相契合,对于构建一个更加公正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具有特别重要的实践意义。俄罗斯绝不会屈服于美西方的压力,将继续多措并举,对内实现经济社会稳定,对外反击美西方围堵制裁。俄罗斯人民支持普京继续执政。中俄都是文明大国,双方加强各领域互利合作,有利于维护两国共同利益,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二)符拉基米尔·鲍里索维奇·伊萨科夫

伊萨科夫1950年出生,俄罗斯法学家。1973年毕业于俄罗斯乌拉尔地区的斯维尔德洛夫斯克法学院,留校任教至1990年,期间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任教授。1990年当选俄罗斯联邦人民代表,1990至1991年任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共和国院主席。1980年加入苏联共产党,1990年苏共二十八大后退党。

1991年2月21日,伊萨科夫同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副主席戈里亚切娃、伊萨耶夫等5名领导人发表声明,批评时任最高苏维埃主席叶利钦。声明指出:“许多俄罗斯人、俄罗斯联邦人民代表,包括我们,都把复兴俄罗斯、恢复俄罗斯各族人民的尊严及其经济和政治主权的希望寄托在叶利钦身上。时间证明希望落空了。叶利钦日益表现出独断专行甚至专横跋扈的作风,把议会和共和国引向激烈的政治对抗。为此我们要求立即召开紧急人民代表大会,讨论对叶利钦的处置办法。”⑪1991年12月12日,伊萨科夫在最高苏维埃会议上发言和投票,投票反对批准《别洛韦日协定》,反对声明废止1922年签署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条约》。1992年4月,在俄罗斯联邦第六次人民代表大会上,他同巴布林、阿克休奇茨、阿斯塔菲耶夫、巴甫洛夫、萨延科等人成立了反对派议员团“俄罗斯统一”,要求盖达尔政府下台、罢免叶利钦的总统职务,认为废除苏联和建立独联体是不合法的行为。

1993年12月,伊萨科夫当选独立后的俄罗斯联邦第一届国家杜马议员,担任立法委员会主席。1996至2000年,担任国家杜马办公厅法制局局长。2002年起担任俄罗斯工商会法律局局长。2003年起任工商会主管法律事务的副会长。2009年获俄罗斯功勋法学家称号。2020年起在高校担任特聘教授。

(三)伊里亚·弗拉季斯拉沃维奇·康斯坦丁诺夫

康斯坦丁诺夫1956年生于列宁格勒。1980年毕业于列宁格勒大学经济系,当过教师、工人和消防员。1990年他以无党派人士身份参加政治活动,于当年当选为俄罗斯联邦人民代表、最高苏维埃委员。1991年“8.19”事件时曾参加叶利钦总统等人保卫俄联邦大厦的行动。

1991年12月12日,他在最高苏维埃会议上发言和投票,反对批准《别洛韦日协定》。1993年9月叶利钦宣布解散俄罗斯人民代表大会和最高苏维埃,康斯坦丁诺夫参加了“白宫”抵抗俄罗斯当局的行动。1993年10月叶利钦“炮打白宫”事件后被捕入狱。1994年2月,第一届国家杜马组成,宣布对康斯坦丁诺夫实行特赦。康斯坦丁诺夫出狱后,一直从事党派活动,1994年担任俄罗斯救国阵线联合主席。1999年起任全俄“精神遗产”社会政治运动中央主席团成员。2001年在“俄罗斯社会民主党”创建大会上当选党的政治委员会委员。2006至2008年担任俄罗斯社会公正党主管意识形态的书记。2009年参与竞选莫斯科市杜马议员失败。近些年来在俄罗斯《自由媒体》网站上开设专栏,对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局势进行回忆与思考。

(四)巴维尔·亚历山大罗维奇·雷索夫

雷索夫1959年生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马加丹州。1983年毕业于哈巴罗夫斯克工学院。1984年毕业于苏联共青团中央高级团校,当过教师和报社编辑。1990至1993年为俄罗斯联邦人民代表、最高苏维埃民族院委员。

1991年12月12日在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会议上投票反对批准《别洛韦日协定》,反对声明废止1922年签署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条约》。1994年起担任俄国家杜马独联体事务委员会办公室主任。1996年至2000年任俄罗斯总统领土管理总局顾问。2000年至2001年任总统驻远东联邦大区全权代表机构派驻滨海边疆区的总巡视员。2001年至2006年任俄白联盟常设委员会信息局局长。2007年至2010年任俄罗斯联邦委员会(议会上院)独联体事务委员会办公室主任。2010年后担任国际首都和大城市商业合作和创新项目总监、莫斯科城市国家-私人发展规划署署长。

(五)尼古拉·亚历山大罗维奇·巴甫洛夫

巴甫洛夫1951年生于俄罗斯雅罗斯拉夫州一个乡村医生家庭。1978年毕业于秋明国立大学生物化学系,获副博士学位,留校任教。1990至1993年为俄罗斯联邦人民代表、最高苏维埃民族院委员。1991年“8.19”事件时曾参加叶利钦等人保卫俄联邦大厦的行动。1991年12月起担任俄罗斯人民联盟党协调委员会成员。

在1991年12月12日的最高苏维埃会议上,巴甫洛夫投票反对批准《别洛韦日协定》。1992年12月在俄罗斯第七次人民代表大会期间,投票反对就实施土地私有化问题搞全民公决。1993年9月叶利钦宣布解散俄罗斯最高苏维埃,巴甫洛夫同巴布林等人共同发表了“反击俄罗斯的敌人”的声明。1995年底进入国家杜马办公厅工作,担任杜马主席谢列兹涅夫(俄共中央主席团成员)的顾问。2000年起担任“俄罗斯全人民联盟”党报《时代》总编。2003年当选国家杜马议员,是支持普京执政的祖国党议员团成员。2024年8月去世。

(六)谢尔盖·阿列克谢耶维奇·波罗兹科夫

波罗兹科夫1959年生于俄罗斯伏尔加流域地区的高尔基市。1984年毕业于高尔基国立大学物理系。之后在苏联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工作,担任过国有大型企业一级规划师。1990至1993年当选为俄罗斯联邦人民代表、最高苏维埃共和国院委员。其间还担任最高苏维埃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波罗兹科夫坚决反对叶利钦和丘拜斯1992年在俄推行的大规模私有化运动。

在1991年12月12日的最高苏维埃会议上,波罗兹科夫投票反对批准《别洛韦日协定》。1993年叶利钦“炮打白宫”事件后,他继续从事政治活动。1994年进入国家杜马专门委员会办公室工作。1996年俄罗斯总统大选期间,他为俄共推出的候选人久加诺夫担任竞选助手。1997年后在大型企业任高管。

四、结语

几十年后,俄罗斯人对这六个人的评论是:“在承受巨大压力和各种威胁的氛围下,这六位‘君子’没有害怕,而是凭自己的良心行事。在国家处于最艰难的时刻,他们始终保持着对国家的忠诚,绝不背叛祖国。他们敢于同所有人作对,且不被各种承诺所诱惑。他们是最后一批为苏联而战、为祖国而战的人。”⑫

注释:

①参见В.Б.Исаков,РасчлененкаКакикакразвалилСовеmскийСоюз:ХроникаДокументыМ.,1998,pp.353-360。

②参见В.Б.Исаков,РасчлененкаКакикакразвалилСовеmскийСоюз:ХроникаДокументыМ.,“Закониправо”,1998,pp.128-129.

③指俄罗斯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④参见В.Б.Исаков,РасчлененкаКакикакразвалилСовеmскийСоюз:Хроника.ДокументыМ.,1998,pp.295-301.

⑤指《别洛韦日协定》。

⑥指三分之二以上票数。

⑦参见В.Б.Исаков,РасчлененкаКакикакразвалилСовеmскийСоюз:ХроникаДокументыМ.,1998,pp.353-360。

⑧该党属于中左翼政党。

⑨参见С.Н.Бабурин,НаƨибельСовеmскоƨоСоюзаwww.ni-journal.ru/archive/2006/n_506/38b39a96/39cf8ddd/。

⑩参见ДмитрийЛобанов,СемьсамураевСССР.ОнисражалисьзаРо∂ину!2012。

⑪参见В.Б.Исаков,Парламентскиежневники1990-1991М.,МП“Палея”1996с.238-240。

⑫参见ДмитрийЛобанов,СемьсамураевСССР.ОнисражалисьзаРо∂ину!https://homereadhtbprolnet-s.libdb.ucass.edu.cn/read/sem-samuraev-sssr-oni-srazhalis-za-rodinu-dmitriy-lobanov?page=2#tx;https://historyhtbprolwikireadinghtbprolru-s.libdb.ucass.edu.cn/355619。

(作者系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本文原载《政治经济学研究》2024年第3期,授权红色文化网发布。)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1
1
0
6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