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四“新”赋能亚投行 习近平勾绘平台新愿景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20-07-29 1197

  从最初57个创始成员发展到今天有来自六大洲的103个成员,成立以来已批准近200亿美元的投资项目,开业4年多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实现良好开局,不断发展壮大。

  7月28日在亚投行第五届理事会年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致辞指出:“亚投行应该成为促进成员共同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平台。”他指出,要把亚投行打造成推动全球共同发展的新型多边开发银行、与时俱进的新型发展实践平台、高标准的新型国际合作机构和国际多边合作新典范。

  自2013年年底提出倡议筹建亚投行以来,习近平多次在不同场合阐释设立亚投行的初衷与深意。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习近平此次提出以四“新”将亚投行打造成“促进成员共同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平台”的期望,实为进一步明确了亚投行的发展方向。

  专家分析,中方领导人以此期冀为这个专业、高效、廉洁的新型多边开发银行赋能,原因至少有两重。立足当下,从亚投行自身来说,需要调整方向以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挑战。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说,一方面,亚投行一些先期合作项目多少受到疫情冲击,当务之急是在全球复工复产之际减少损失、提高收益率;另一方面,今后一段时间内各方基础设施项目需求或因疫情影响而重新评估,曾以传统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亚投行也应顺势而为,扩大服务领域,比如将数字基础设施更多纳入视野。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注意到,通过开设新冠肺炎危机恢复基金、开展防疫物资合作、增进防疫经验交流等,亚投行已在应对疫情过程中“危”中求“机”。他说,远程医疗、疫苗研发等公共卫生领域基础设施建设料将成为亚投行新的关注点。

  放眼未来,从更宏观层面来说,也需要通过进一步打造以亚投行为代表的“新平台”,解决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矛盾。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原所长陈凤英指出,尽管新冠肺炎疫情尚未结束,但世界经济已在复苏,恢复发展、重构秩序、全球治理等问题迫在眉睫。作为多边金融机构的亚投行应为国际社会应对风险挑战、实现共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这也是中方领导人以四“新”赋能亚投行的应有之义。

  陈凤英分析这四“新”时说,习近平紧扣现实面临的问题提出目标、任务和举措,既解释了如何将“新平台”愿景落到实处,也回应了在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之际“我们怎么办”的命题。她说,从“共同发展”层面解决基本需求,到“开拓创新”层面确保可持续发展,再到“最佳实践”层面以机制建设保障发展和创新,乃至“包容开放”层面重申以国际多边合作实现全球治理,四“新”相互联系、层层递进。

  王义桅认为,四“新”将提振各方对于全球经济复苏、推进全球化、坚持多边主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信心。他举例说,亚投行以往聚焦于基础设施,使全球金融治理“脱虚向实”,如今强调其“既要支持传统基础设施,也要支持新型基础设施”,势将夯实互联互通的基础,推动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转型。

  而在上述专家看来,四“新”之中“国际多边合作新典范”的提法更彰显了中方一贯主张,亦与习近平在今年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时倡议“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或是近日他给“全球首席执行官委员会”成员代表回信时谈到“合作共赢是大势所趋”等一系列重要表述形成呼应。

  “在部分国家试图破坏全球经济合作的背景下,团结合作遇到阻力的情况下,中方坚持立场并不断完善地区和全球治理规则的意义更为重大。”崔洪建说。

  陈凤英还援引世界银行7月27日发布的一份营商环境报告说,中国已成为大型经济体中自2005年以来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经济体,这得到了包括世行在内的国际社会的认可。更可贵的是,“我们依然在开门,而且大门越开越大,朋友越来越多”。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