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王伟的牺牲,和“落后”的歼8有关吗?

作者:乌鸦校尉 来源:乌鸦校尉 2021-11-11 843

烈士王伟的牺牲,和“落后”的歼8有关吗?

乌鸦校尉

  2021年11月3日上午,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其中最受关注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之一是91岁高龄的中航工业集团的顾诵芬院士!

烈士王伟的牺牲,和“落后”的歼8有关吗?

  可能不少人都对这个名字感到陌生,但只要提到顾老设计的作品——歼8,即便是那些对军事内容无感的朋友,应该都有很多人知道。

  而对于泛军迷或者是铁杆军迷,更不必说。“空中美男子”、“枪挑F-22”诸多名梗加身的“八爷”,是80、90一代爱国青年心中YYDS!

  但也正因为歼8这一名作,此次顾院士的得奖居然在军迷圈里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因为相比于备受赞誉的歼10和歼20,“八爷”是一款在当时就存在明显缺陷的军机,既是很多人记忆里YYDS,同时也是不少人心中“永远的痛”,更兼承载着军迷圈中由来已久的沈飞和成飞、601所和611所的“南北之争”,一些人视歼8为失败作,更有甚者放话称顾院士“不配得奖”。

  我们且不说顾院士获大奖绝不止因为一个歼8,即便是单说这款不那么“成功”的战机,也应该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中去看。在那个同西方国家军力差距悬殊的年代,歼8长期作为我国“最先进的自主研制战机”,确实有着一丝无奈。

  1

  很长一段时间里,因为“军队要忍耐”,人民空军在90年初期最能撑门面的只有少数引进的苏27SK,可还没形成战斗力,苏30MKK还在路上,歼11的国产化还没开始,歼10远远没有成熟。

  直到21世纪初,歼8依然是中国空军的中流砥柱,但这个“荣誉”却充满着无奈,因为你不用“八爷”,歼6、歼7等装备还更加不如,所以你不用也得用。

  也就是在那个时候,美帝军机可以肆意在我国沿海空域抵近侦察,如入无人之境。

  2001年4月1日,那是令无数爱国青年无法忘怀的一天。

  当时美军一架EP-3型侦察机非法闯入位于海南岛东南70海里(110公里)的中国专属经济区,在发现敌情后,海南机场两架歼8Ⅱ战机奉命升空拦截,其中一架编号为81194的歼8战斗机及其驾驶员王伟低速保持与美军侦察机同速飞行。

  乌鸦需要特别指出一点:撞机当日的照片资料基本被美方摧毁,而在事发前2个月,王伟驾驶过编号81192的歼8战斗机拦截EP-3E,当时美军拍下了清晰度高的照片。

烈士王伟的牺牲,和“落后”的歼8有关吗?

2001年1月,王伟驾驶81192跟随美军EP-3E

  媒体后续大量引用该照片,再加上从官媒放出的王伟坠机时遗言录音里的确听到了王伟在说‘81192收到’,不过,乌鸦猜测,这可能因为情况紧急出现了口误。

烈士王伟的牺牲,和“落后”的歼8有关吗?

当时赠送给王伟家属的飞机模型编号是81194

  当时的飞行员没有固定座驾,出勤当日哪架保养好了就驾驶哪一架。而且,81192、81194均为王伟曾驾驶过的座机,而且根据王伟生前的表述,他认为81192驾驶起来更加顺手,他的确是更喜欢驾驶81192的。

烈士王伟的牺牲,和“落后”的歼8有关吗?

  此外,因为81192传播较广,已经成为精神图腾和象征,目前主流舆论都认为不用过分纠结具体数字,除了极少数硬核军迷圈,整个媒体、网络舆论都统一引用81192。

烈士王伟的牺牲,和“落后”的歼8有关吗?

2013年,有军迷拍到依然在服役的81192编号飞机,已经更新了雷达

  对于歼8这种高空截击机来说,在低空低速环境下十分难以操控,需要飞行员高超的技术和过人的勇气,而飞行员王伟不顾个人安危,在这样环境下与美机保持同速航行。

  经过一段时间的伴飞,王伟发现自己的座机已经很难保持低速飞行,但他依然努力高昂机头,强撑着监视美机,二者保持超近距离飞行,机翼间距约为6米左右,如此近的距离让美军侦察机机组人员也十分紧张。

烈士王伟的牺牲,和“落后”的歼8有关吗?

  王伟生前训练时驾驶81194座机的视频截图

  就在这时,美军侦察机突然调转机头撞压向王伟座机,EP-3E的螺旋翼将王伟的座机尾翼卷成纸片状,这导致王后者立刻右旋后下坠。

烈士王伟的牺牲,和“落后”的歼8有关吗?

  王伟在坠机过程中,依然保持冷静,先是请求跳伞,随即留下了那句令人泪目的遗言:“81192(可能是口误)收到,我已无法返航,继续前进,继续前进!”

  王伟的僚机81190飞行员赵宇眼睁睁的看着王伟跳伞后,随即消失在茫茫的大海中,赵宇瞬间眼睛红了,他操纵81190前后俯冲,飞至EP-3侦察机后方占领攻击位置,然后向地面多次申请——

  “请求开火!”

  “请下达开火命令!”

  “请求反击!”

  可惜,当时的局面让我们只能尽可能忍耐,地面指挥部没有批准81190的攻击请求,最终赵宇只能强忍悲愤,并汇报了大致的坠毁坐标后,剩油不多的81190不得不返回海南陵水机场。

烈士王伟的牺牲,和“落后”的歼8有关吗?

迫降海南的美军EP-3E

  而严重受损的美军EP-3E竟然在没有经过我国政府同意的情况下,强行迫降在陵水机场,并且从容地毁掉了飞机上的大量资料信息,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扣留,被释放回国,EP-3E最终被我国拆解后由第三国运输机运回美国。

  而我们的王伟和81194座机呢?却永远消失在茫茫的大海中,10万军民连续14天的搜索也未能找到王伟,中央军委授予王伟烈士“海空卫士”称号,从此,对于很多爱国青年来说,不再有所谓的“愚人节”。

  “81192,听到请回答!”的呼唤,在南海上空回响了一年又一年。

  所以,对于很多80、90后中国青年们来说,歼8早已超越了普通军事装备的范畴,不仅仅是一款机型,更已经成了一种保家卫国,捍卫主权的精神图腾。

  抛开精神层面,单纯从武器装备的角度来看歼8,其意义同样重大,这是由沈阳飞机设计所和沈阳飞机制造厂共同研制的单座、双发、超音速歼击机,是我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第一种高空高速歼击机。

  而它的诞生也标志着中国终于摆脱了以往只能靠仿制外国战机的局面,具备了可以独立设计、试验、制造高性能主力制空战斗机的能力,对于70、80年代的中国来说,其意义绝不亚于后来的歼10、歼20。

  歼8整个的研制历程也非常曲折,也是那个时代中国军工研发的一个缩影。

  这一切要从建国初期说起。

  新中国刚成立时,面对美帝和国民党反动派飞机的肆意袭扰,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就确定了要建立自主的航空工业。

  1950年代前期,我国曾得到了苏联老大哥的军工援助,引进了一些先进设备和专家支持,根据苏联的机型陆续仿制出歼5(米格17)、歼6(米格19)、歼7(米格21)及轰6(图-16)等机型,并自行研制了歼教1教练机。

  无奈的是,随着50年代末中苏关系恶化,通过引进仿制苏联战机这条道堵死,我国只能靠自己的力量去攻克难题,歼8的研制就是在此背景下提上议程的。

  1964年5月,中国航空研究院在仿制苏联米格-21的国产版歼7的同时,提出要发展一种性能超过米格-21、综合作战性能可以与国外同时期超音速战斗机相对抗的机型。

  当时曾提出两种方案:其一是用一台全新研制的大推力发动机,第二就是采用两台改进的成熟发动机,经过充分论证和研究后,决定采取第二种方案。

  1965年5月17日,时任解放军总参谋长罗瑞卿正式批准歼8型歼击机的研制方案和战术技术要求,设计工作从1965年9月正式启动。

  当时总设计师是黄志千,副总设计师就是近日获奖的顾诵芬院士。

  2

  生于1930年的顾诵芬院士,来自苏州的一个书香世家,父亲顾廷龙不仅是民国时期燕京大学研究院的毕业生,还留校担任图书馆中文采访部主任,解放后任上海图书馆馆长,同时还是一位版本目录学家和书法家。

  顾诵芬自小养成勤奋读书、热爱科学的好习惯,同时也养成了忠义爱国的坚定信念。

烈士王伟的牺牲,和“落后”的歼8有关吗?

顾诵芬夫妇结婚时与父母合影

  顾诵芬上小学的时候,正值“七七事变”爆发,他亲眼目睹了日寇的铁蹄践踏祖国山河,尤其是日军的飞机肆无忌惮地轰炸城市,造成无数平民死难,这给年少的顾诵芬带来了刻骨铭心之痛:“飞机这家伙太厉害了,没有它,我们只能被动挨打!”

  因此,少年顾诵芬立下了“航空救国”的志向——长大后造出中国人自己的战斗机保卫祖国的领空。

  后来,顾诵芬如饥似渴地搜寻航空知识方面的图书,还亲手制作了许多自己梦想中的“战斗机”模型。

烈士王伟的牺牲,和“落后”的歼8有关吗?

  顾诵芬小学时期最喜欢的玩具

  1947年,顾诵芬毕业于上海私立南洋模范中学,在报考大学时,许多亲友都反对他报考航空系,因为在黑暗的刮民党统治时期,民生凋敝,这些高精尖专业在国内难以有出头之日,但顾诵芬毅然决然同时报考了清华、上海交大和浙江大学的航空系,并被同时录取,最终顾诵芬选择了上海交大。

  等到了1951年顾诵芬毕业后已经是新中国百废待兴,航空工业从小到大蓬勃发展时期,虽然上海交大努力劝说顾诵芬留校教书,在上海居住的父母也希望独子能留在自己身边。

  但一心报国的顾诵芬还是坚持自己的主见:哪里造飞机,就到哪里去!

  #FormatImgID_23#

  因为当时新中国航空工业基地集中在东北,顾诵芬也加入了沈阳航空工业局,属于共和国航空工业首批创业者。

  之后,顾诵芬参加了初教5飞机计划表的编制和歼5飞机静动力实验工作。

  在1956年, 我国第一个飞机设计机构——沈阳第一设计室成立,开始为空军自行设计一种喷气式中级教练机——歼教1。

烈士王伟的牺牲,和“落后”的歼8有关吗?

在歼教-1飞机前合影(左起:陆孝彭、叶正大、徐舜寿、王汇青、程不时、顾诵芬、汪子兴)

  顾诵芬则受命担任第一设计室启动组组长,可因为此前学习的都是螺旋桨式飞机知识,顾诵芬只能从头来过,想方设法研究各种资料,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同时,因为心中所坚持的“造中国人自己的飞机”,顾诵芬一直努力去探索自己的道路,要以适应中国空军的需要为主要目的。

  汗水和天赋换来了成果。歼教1的研制中,顾诵芬自行设计了一套风扇抽取装置让风洞实验顺利进行,改款飞机的气动布局和两侧进气道设计十分出色,从立项到首飞仅一年零九个月,比日本、捷克、波兰等先于我国设计的同类飞机早上天一年多。

  与此同时,顾诵芬还参与了装备新式超短波电台的初级教练机——初教6的研制,在气动力设计中,顾诵芬优化选择了几何扭转的机翼布局,在垂尾、平尾的设计中,采取了防尾旋技术措施,保证了该款机型在1958年8月顺利首飞。

  值得一提的,这款教练机至今仍然是空军的基础教练机,在1979年还得到国家颁发的质量金奖。

  在这两款飞机的研制中,顾诵芬展示出年轻飞机设计师的卓越才华,还能探索出自主设计飞机的基本规律,不断总结经验创立了从飞机性能、操纵性、安定性到气动载荷的计算方法,开创了我国风洞测试技术在飞机设计中的成功应用。

  也正是有了以上的成功履历,顾诵芬成为沈飞研究所的副总设计师,参与歼8设计也是水到渠成。

  不过,因为国土防空的需求迫切,总参谋部也希望歼8能够尽快完成研制,迅速装备部队以提高中国海空军装备水平,所以设计单位没有采用过多的新技术和新设计,以参考和放大引进的米格-21战斗机为主,通过对其气动设计和发动机进行改进来提高综合作战性能。

  针对米格-21的弱点和中国对战斗机的性能需求,空军方面要求新型战机要重点突出了高空、高速、大航程、强火力和大爬升率,并且要求采用比较先进的机载火控雷达和导弹武器以获得全天候作战能力。

  比起后来下马的歼9项目,歼8的设计风险与难度要低得多,可由于当时我国没有先进试验设备,连合格的计算设备和测试设备都没有,完全是白手起家。

  歼8的研制过程可谓波折不断,先是总设计师黄志千在项目刚刚启动不久就因飞机失事遇难,但设计团队们依然咬牙坚持,楞是在一年多的时间内,也就是1966年底完成全机设计工作。

  紧接着,从1967年初到1968年6月,完全没有喷气式歼击机设计经验的团队就将首架歼8原型机装配完毕。

  这其中,顾诵芬立下汗马功劳!尽管那时候他受政治风波的冲击一度被解除职务,但他依然咬牙钻研,靠着有限的资料和摸索就将飞机超音速方向安定性、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位置等重大技术问题攻克。

  1969年7月5日,歼8的首次试飞让他很快摆脱了外界的干扰,重新参与项目中。

  当时歼8原型机采用的是机头进气、小展弦比、前缘大后掠角三角翼、双腹鳍的空气动力布局,动力为2台涡喷7甲发动机,飞机的推重比为0.89,在当时那个年代属于较为先进的水平。

  首飞取得了圆满成功,但顾诵芬却在众人欢呼声中选择了默默离去,因为他发现了歼8原型机的严重问题:当飞机以最大状态进入跨声速区时,会出现强烈的纵向振动,这导致飞行员无法看清仪表盘指针,而这个问题多次实验都无法克服,这会让歼8的跨声速飞行和设计被严重影响。

  但当时缺乏空测条件,无法有效观测歼8的后机身流场情况。于是,顾诵芬提出了一个惊人方案:“我要亲自坐上教练机,直接观察和跟拍摄歼8来解决问题!”

  这在整个世界航空史上都是一个疯狂的想法:一个长期从事设计工作等脑力劳动,且从未经过飞行训练,年过半百的人,患有肝病,竟然要乘坐高速教练机上天,还要处于高空并高速飞行的歼8保持近距离飞行,那是何等危险的情况。

  这个提议遭到众人的反对,但顾诵芬最终强硬说服了试飞员和领导们。

  于是,再又一次试飞的时候,万里无云的晴空上,一架歼教6在风驰电擎的歼8原型机后边紧追不舍,保持等距、等速飞行,在不同高度、速度、方位观察和拍摄歼8机身上测试条显示的流场情况。

烈士王伟的牺牲,和“落后”的歼8有关吗?

顾诵芬(后座)与鹿鸣东在歼教-6飞机上

  当飞行高度达到11000米,飞行速度0.9马赫(1000公里/小时),飞行时间持续40分钟之际,顾诵芬几乎要昏厥过去,但他却对不顾前方飞行员的警告,要求保持高速飞行,并再度靠近歼8。

  终于飞机降落后,顾诵芬顾不上眩晕,他走向歼8后机身观察气流流场的测试条情况。

  没结果!

  “继续飞!”顾诵芬在仅休息40分钟后斩钉截铁的要求,众人的劝阻当然无效。

  就这样,观察、拍摄,忍受头痛和眩晕。

  再度没结果,然后,继续飞。

  第三次,歼8尾部一片红色测试条端头散乱而且被气流吹断了一大片,分离区终于抓住了!

  顾诵芬可以说是用自己的命来换到了这个宝贵数据,一个飞机设计师为了排查技术故障,在没有经过任何训练情况下亲自升空观察、拍摄飞机故障的,在中国飞机设计师中,顾诵芬是第一人。

  之后,歼8跨声速抖振原因被找到,之后顾诵芬和飞机制造厂的师傅们一起进行了修形设计改装,至此,歼8的跨音速问题得到完美解决。

  之后,歼8再次经过了多次试飞。截至1979年底,一共有1025架次歼8试验机飞行663小时,完成了定型试飞大纲规定的课目,飞行指标终于合格,整整10年的艰苦专研终于有了回报。

  此外,在歼8基础性研制的同时,科研人员还马不停蹄开始了全天候型的歼8Ⅰ研制工作,于1981年4月24日完成首飞。

  歼8Ⅰ在常规型基础上增装了全天候雷达和其他电子设备,采取了全新的座舱盖、座椅、组合仪表、氧气系统。和基础型只能挂两门单管机炮相比,歼8Ⅰ为2门23毫米双管机炮,并可加挂4枚PL-2乙空空导弹。

  歼8/8Ⅰ两款机型在1985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顾诵芬是第一获奖人。

  但令人无奈的是,从技术发展上看,歼8/8Ⅰ可以说刚刚完成就已经落后。现代化的空中战场上,航空电子设备和机载武器的性能比飞机本身性能有更加重要的作用。

  在无法迅速得到符合要求的先进战斗机之前,对平台性能较好的歼8进行改进是当时最好也是唯一的选择。

  更艰难的是,随着歼9 的下马,本来作为过渡产品发展的歼8最终成为了中国当时唯一符合国际第二代标准的自研战斗机。

  可这也让“八爷”风评被害,以至于许多营销号每次在讲过去中国空军落后煽情时,总喜欢把歼8拿出来做调侃,甚至有贬损和不屑一顾之意,极少去提歼8的研究团队付出的生命和青春,更无视特殊的时代背景和工业发展阶段。

  更何况,如果你用客观公正的眼光重新审视,虽然歼8Ⅰ其综合作战性能与国外同期战斗机之间存在明显的差距,但它是中国第一个独立完成全部设计过程的战斗机,其在技术上所取得的意义要明显超过战术上取得的成果。

  此外,在那个“军队要忍耐的时代”,以顾老为代表的中国航空人们依然用极为有限的条件做最大的改进。

  实际上,中国空军早在改革开放初期就已经意识到自己和西方、苏联集团空军之间差距巨大,但依然想方设法缩短差距。

  在此背景下,顾诵芬担任起歼8的又一升级改进项目——歼8Ⅱ的总设计师。

  3

  歼8Ⅱ是中国空军根据国土防空作战的需要和国外战斗机技术的发展状况,在歼8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设计的新型全天候战斗机。

  歼8Ⅱ通过改用两侧进气道设计留出了安装更大口径雷达的空间,改装推力增强 WP-13A Ⅱ发动机以提高推力性能,并且对火控和飞控系统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改进设计。

  但这个机头进气改两侧进气项目却是一个大难题,当时中国对于这方面的研究全无基础,顾诵芬和设计人员们再度从0开始。

  经过800多次起落、589个小时的试飞后证明了该进气道与发动机匹配良好,各项性能指标均为优良成绩。

  另一大难题则是新研发歼8Ⅱ的战术和技术性能比歼8Ⅰ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亚音速滚转速率提高了 45%,盘旋性能和爬升率也有了比较明显的增强,而该机在雷达和航空电子设备上的性能改进则更加明显,成为中国空军装备的第一种具备了全天候迎头拦截超音速目标能力的战斗机。

  尽管歼8Ⅱ系列改进型因为受到基础设计的限制,在当时无法满足与同期的国外高性能战斗机对抗的要求。但在当时中国空军整体装备技术水平全面落后,且更新又受到经济和国外封锁等因素影响下,歼8Ⅱ这种性能适中也相对成熟可靠的机型,扛起了在国产歼10等三代机全面装备和形成战斗力之前,成为战斗机部队作战力量的核心。

  这一点在许多军迷看起来很“勉强”的成就,却是顾老拿命换来的,为了保证进度和质量,他放弃了出国考察的机会,将方案论证、成品协调、样机生产、技术设计、以及公关、放飞评审等全套工作亲力亲为,一天工作超过12个小时,在赴京做汇报工作之际,因劳累过度重重摔倒,伤势严重。

  经过7个小时的全力抢救,顾老才苏醒,但他第一时间拼尽全力对杨凤田(副总师,院士):“(会)我去不了,你一个人去,到北京找老管(管德院士)!”话音未落,再度昏迷,研究团队的人无不落泪:“顾老为了歼8Ⅱ,把命都搭上了!”

  即便如此艰苦,顾老也只风轻云淡道:「这没什么,都是应该做的,共产党员就应该这样的,这是毛主席的教导!」

  说到此,乌鸦还要提一下歼8的试飞员们,在歼8原型机的弹射救生系统未完善的情况下,一旦出现意外,试飞员很难生还。

  但是,这没有拦住滑俊、鹿鸣东、王昂等一批视死如归的试飞员们用无数次和死神擦肩的配合,来辅助研制获得需要的数据。

  试飞员滑俊

  尤其是滑俊老战士,在一次后机身测温飞行中,歼8双发停车,6分钟内高度跌落4000米之际,他依然拒绝跳伞,冷静排除故障,最终在最后一刻发动机重新启动,不仅试验机得到保留,还获得了宝贵的测试数据。

  作为独子的王昂也在一次后机身测温中出现问题后,拒绝跳伞,最终坚持驾机降落,落地式,伞舱融合,左轮胎也因紧急刹车爆炸......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对于一个曾经一穷二白的国家来说,自行研制现代化空军作战飞机所经历的艰辛是外人所不能体会的。

  而在中国乃至国际航空史上,很少有像歼8战斗机这样,从设计到制造到管理能经历如此多的波折。但是中国在歼8的基础上,不断进步,取得了三代机,四代机的重大成就,从这个角度来说,歼8是中国航空工业最好的启蒙。

  我们不能忘记在曾经的艰苦岁月,“八爷”是我们最坚强的底气之一。

  更要明白一个道理,敌人的装备再怎么颜值高、性能先进,那也是来杀戮掠夺你的;我们的装备再陈旧落伍,也是用来保护你的!

  基辛格有一句话:“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

  他们在艰苦岁月中展现勇敢,条件成熟后锐意进取,中国的国防工业就是这样一路走来。就非要在这里划出个三六九等,甜咸稀稠?这些论调可以休矣。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5
4
0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