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扶跟上 防返贫有保障

作者:佚名 来源:人民日报 2020-05-11 939

  要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必须解决好后续帮扶问题,形成稳定连续的机制。

  做好后续帮扶,各地采取了一些有针对性的举措:建起扶贫工厂,让易地搬迁困难群众在家门口稳定务工,确保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通过网格化管理加强防返贫监测,给脱贫户购买保险,专门针对有大支出导致返贫的情况进行赔付;发展特色产业,拓展销路,网上卖货,带领老乡致富奔小康。

  ——编 者

  四川马边县羊店儿村村民吉石罗布讲述:

  搬进新住处 学会新技术

  我今年25岁,所在的四川省马边彝族自治县雪口山乡羊店儿村是有名的贫困村。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所以成了贫困户。为了摘掉贫困帽,政府帮我们进行了易地扶贫搬迁。搬出来时我心里还嘀咕:光住上新房,有啥用?没想到,安置点附近有依靠东西部扶贫协作建立的扶贫工厂,我和妻子都能进厂工作,这下彻底放心了。

  去年我和妻子在县里的组织下去浙江接受了两次培训,成了熟练的缝纫工。这样,我们俩在家门口稳定务工,还能照看家人。算了算,我俩务工收入一年能有五六万元,贫困户的帽子肯定能摘掉了。

  如今我上班的这家扶贫工厂,距离新家走路只有5分钟。去年底我参加了上岗培训,如今一上午便能制出10多件衣服,每月能领3000多元。

  目前,在这处扶贫工厂赶制产品的工人有100多名,他们都是雪口山乡的贫困户。这处去年10月开始运营的扶贫工厂,是县里利用东西部扶贫援助资金修建的,并引进了一家针纺工艺公司。我们雪口山乡有好几个贫困村,而车间距离各村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都比较近,有利于我们贫困户就近就业。

  这家扶贫工厂前3个月试用期工资每月2000元,转正后每个月工资为基本工资加计件绩效,熟练工每月甚至能上4000元。听车间负责人讲,因为占用的土地属于黎明村,厂房出租产生的收益,不但可以作为黎明村集体经济收入,还能用于该村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的分红。

  就近就业,让我们易地搬迁贫困户在“搬得出”后“稳得住”,最终实现“能致富”。上次县里领导来乡里慰问易地搬迁户,还为我们打气,表示县里会大力抓好就业脱贫,会对我们贫困群众实施劳务订单培训,促使贫困户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看来,摘下的这顶贫困帽,再也不会戴回来了。

  (本报记者 张 文整理)

  黑龙江甘南县永利村村民颜世龙讲述:

  脱贫摘帽后 又上防贫保

  都说女儿是爸爸的“小棉袄”,这俩丫头上完网课,就跑前跑后地帮忙干活,我这心里多暖和啊。2017年初,我被诊断出直肠癌时,第一个想到的,也是我的两个女儿。这事儿得瞒着她们啊,尤其是正在县里读高中的老大,耽误了她学习可咋整。

  治疗了大半年,病情控制住了,但家底儿也掏空了。得亏帮扶政策好,第二年,媳妇儿就做上了生态护林员,每年有将近6000元的公益岗位工资。在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我又在院子里搞起了养殖,加上村头儿那20多亩苞米地,全家一年总共能收入两三万块钱。就这样,在2018年末,我家也脱贫摘帽了。

  去年,我大女儿考上了省城的大学。收到通知书时,我们两口子高兴了一晚上,这么多年努力没白费。但大学不是义务教育,学费一年又不少,我们又上火了,这咋办?

  好在没过几天,帮扶责任人和网格员就上门了。他们告诉我,政府替我家买了“防贫保险”,专门针对有大支出导致返贫的情况进行赔付。“先给孩子筹钱吧,拿到学费收据后,我们才能帮你申请。学费超出8000元的部分就有分段补偿,这么算下来,预计能拿到8120元。”听网格员说出这数,我心里一下子有底了,孩子还能再申请8000元的助学贷款,剩下的钱就好凑了。

  这不是他们第一次带来好消息了。去年4月份,县里组建了党建服务中心,组织基层干部作为网格员,平均每人包保30户,把镇上的居民全覆盖,专门服务我家这样的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脱贫户。在那之后,周景财作为包保我家的网格员,每个月都来个两三次,“新农合”怎么用?“以奖代补”是咋回事儿?有啥不懂的,就直接问。大大小小的,帮了不少忙啊!

  这不,今年1月份申请的赔付,4月初,8000多块钱都已经到账了!加上孩子申请的8000元助学贷款,第二学年的学费这就筹足咯!

  现在这俩孩子,大的有防贫保险赔付,小的有国家助学金,一想到她们将来毕业的样子,俺们两口子别提多开心了。

  (本报记者 张艺开整理)

  西藏洛隆县企业负责人泽仁顿珠讲述:

  拓产品销路 帮老乡致富

  小小一粒青稞,如何形成致富的强劲动力?这几年我一直在琢磨这个问题。以前,我们的食品厂只是一个小作坊,唯一的产品就是水磨糌粑,东西粗糙,卖不上价。后来,我们几个负责人一合计,决定对产品进行改造升级,丰富品类。

  炒青稞、水磨糌粑、糌粑饼干、青稞挂面、青稞糕点、米汉堡……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的洛隆县洛宗特色产品开发公司已经有了许多青稞制品。曾经一斤只能卖几块钱的青稞,如今一斤已经能卖到近20元。公司现平均日产水磨糌粑5000斤以上,2019年全年产值达620余万元,利润足足有160余万元。

  收获最大的,还要数工厂里的贫困户。咱们洛宗特色产品开发公司之前一共有35个建档立卡贫困户,这些贫困户的年收入已经超过3万元,个个都实现了脱贫,大家现在摩拳擦掌,等着致富奔小康嘞。

  桑丁在厂里工作好几年了,刚来的时候,他没有固定收入。来了食品公司后,他很珍惜这个工作机会。刚开始,他负责饼干包装,因为没有经验,工作效率比较低。为了干好工作,他每天傍晚6点多还主动留在车间加班,学习包装技巧,每天都要多干一两个小时,直到天黑才离开。没过多久,他的手艺越来越好,收入也越来越高,凭着这股志气成功地脱了贫。如今他干劲十足,随着公司产品越来越多,家里的生活也能越来越好。

  产品多了,我们就寻思在销售上下更多功夫,把产品卖得更远。这几年,在福建等援藏队的帮助下,我们的产品已经摆上了沿海地区的商品柜台,销售结果很不错。去年“双11”,我们利用网购热潮,首次在洛隆、昌都、拉萨、成都四地举办联谊特色产品展销会,实现当日线上线下销售额达25万余元。这种销量,以前想都不敢想!

  这次“触网”让我感触很大,之后,我们还希望开通抖音、淘宝直播的账号,让更多人看到咱们洛隆青稞特色产品,让它们卖到大江南北,也让咱们几十个兄弟的生活更上一层楼。

  (本报记者 徐驭尧整理)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