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锡良:“博鏊亚洲论坛”本质上是“中美论坛”
一年一度的“博鏊亚洲论坛”又开场了,热闹场面可谓历史空前。所谓论坛就是讨论问题的话坛子,不管对错,尽管往里装,开完了以后是不是会倒出来品品却也未必。
从字眼里看,“博鏊亚洲论坛”只是个亚洲论坛,关注的是亚太事务,芝麻粒的事要谈,西瓜类的事也要谈,芝麻和西瓜估计与会者最后都各有所得。这样的会,我不清楚会务费是怎么交的?是中国官方出钱还是与会者各自掏腰包?
既然是中国官方主办,按我的理解应当是一个平衡性会议,尤其是在涉及国内事务时要顾及到国内各方面的关注,如果把此类会议办成了某些主流精英的“思想广告发布会”,我想平民百姓有质疑的必要。
就我的观感而言,“博鏊亚洲论坛”本质上就是一个“中美论坛”,亚洲与会者的角色与其说是讨论问题,不如说是来倾听问题,或者说是来打听问题,他们有一部分人根本就不关心论坛能取得成就,有一部分人则是抱着“友好”的心态占个座位,真正唱戏的还是中美两国成员。
论坛的主角除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国内外高官,最为耀眼的便是中美专家,我可以把他们分成三类:一类是纯种的美国人,比如菲尔普斯等人;一类是变种的美国人,比如陈志武、胡祖六等人;一类是混合型“中美国人”,比如张维迎等人。
不要以为只有中国官员关心中国,不要以为只有中国百姓关心中国,那三类专家似乎比任何人都要更“关心”中国,美国人比中国人更关心中国,“中美国人”比普通中国人更关心中国,他们的目光死死地盯住了中国制度的变更。不管亚洲论坛有没有美国事,论坛最终一定被“中美国人”引向中美的事(制度与现实)。
从往年的经验来看,他们会不厌其烦的重复着让中国如何改变制度,如何实现中美制度的无缝对接。用积极的眼光看,这是好现象,中美终于可以在亚洲有气量地商讨问题,其它亚洲人还得听着。用消极的眼光看,这违背了中国道路的民主化基调。既然在中国主办这样的论坛并讨论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事务,“三类美国人”是不是要相对靠边一点呢?能不能少一点话语权呢?非主流专家的声音能否多一点呢?中国更广泛百姓利益的代表能不能更好地平衡一下呢?
“博鏊亚洲论坛”只是中国所有官方论坛趋向形式扭曲的一个代表,近些年来,中国几乎所有的官方论坛都被这“三类美国人”霸占,他们用自己的思维和特权霸道地代表着所有中国人的想法,即使你压根都不赞同也无可奈何。在中国自己的地盘讨论中国事,真正的中国人应该唱主角,这是官方必须站住的道德最低点,每一份“邀请函”代表着一种声音,非主流也代表了社会底层众多百姓的利益,他们的被漠视意味着中国官方改革的主导权只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上,甚至只掌握在“三类美国人”的手上,难道没有哪一级官方思考过这个问题?
论坛不是国策诞生地,表面上看,群众无须担心利益损失。然而,论坛绝不只是放气味的地方,每一次演出都积累了一层耳根内的痕迹,甚至是在磁带上留下了可重复放音的刻痕,论坛多了,声音也便成了流行曲,中国便自然而然地进入了演唱者的流行地带,这种“留住痕迹式”的思想传播是所有演变中最和平、最有力的武器,也是高端人士最为热衷的操作手法。
有些人会跟着主流专家齐唱“未来世界是中美主导的世界”。会不会真的这样?大抵上讲是不可能的,这与你中国人口多不能划等号,也与你数据上的靓丽构不成一一对应,连国家统一都不敢提及的国家离主导世界差得不是一般的远,这种迷魂汤只有最弱智的那个群体会醉心于其中。把“博鏊亚洲论坛”办成“中美论坛”不是中国的现实需要,是“三类美国人”的迫切需要,他们需要每一个论坛的成功,以致堆积成最终主导中国的目标成果。
我从来都不期望谁能用“回归什么”来改变病痛中的祖国,只想用最低的要求恳请执政者能留一点余光真诚地审视各类群体,你们必须明白:知识丰富的精英们所标榜的道德高地未必是普渡众生的神坛,他们站得高的基础也许是血肉和尸骨,弱者较低的道德地势正是文明社会需要铺垫的主要目标,缩小虚伪道德落差的最好方式是给所有人平等的议事权。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m.syxtk.com/minxinsuoxiang/wangyou/2013-05-02/16788.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