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杜鹃花开 >

散文杂文

打印

大地招魂曲——中国作家重走长征路抒怀

大地招魂曲

——中国作家重走长征路抒怀

忽培元

红军长征不是神话,却胜过一曲神话。八十年后依然回味无穷,感慨无限。可惜我们无论如何也无法感同身受地体验那非同寻常的人间壮举,那震惊世界的伟大远征。于是才不断有各种各样“重走长征路”一类近乎探险的模拟行动。

河南新县,湖北红安,安徽金寨,早就熟悉这些响亮的地名,如今变成了一片生动。久仰了亲切的大别山,终于来到了你的怀抱。八十年后今天,一群痴情热切又不无忐忑和疑虑的后生作家,驱车行进在这曾经如火如荼、腥风血雨的血色土地。

车窗外面,金秋时节的绿野平畴、屋宇楼堂。交通纵横的蓬勃丘陵山地,忙碌的村镇,金果稻浪、绿荫桂香,伴之以钢铁机器的噪声、车水马龙的喧嚣……不见了红旗火把、梭镖长矛、怒涛铁流,远去了呐喊号角刀光厮杀。啊,一曲《告别了大别山》,含泪的歌唱,岂止是老八路的肺腑揪结,更是老少几代人的心灵共振,山川溪流的苍凉回响,甚或一个时代的无奈与惆怅……

是的,人生不能没有牵挂,不能没有梦想。可近年来的思绪与梦境之中,总觉得丢失了什么,茫然无主中渴望寻找。一个人不能没有主心骨,如同一个党,一支军队,一个国家和人民,不能没有精神支柱。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们获得许多,也失去不少。失去什么也许都不可怕,唯独整天打着饱嗝酒气,伴着香花掌声,听着靡靡之音而远离真情、忘记初心,失魂落魄、六神无主,空虚茫然、醉生梦死……那才是最悲哀,最为令人担忧的可怕现象。

我们一路行进。前面出现一座银色高塔。那是新县革命烈士纪念塔。列队献上花圈,然后是三鞠躬、庄严宣誓……作着这些事先规定的动作,突然想到陕北延安老家。宝塔山附近,窑洞错落的山村,谁家娃娃病重,老人们就说丢了魂。于是静夜里,老奶奶在村外凄凉呼唤: 某某回来,——回来!不用问,这是在“叫魂”。奶奶手里捧着收魂的笼布或笊篱,一路叫着孙儿的名字,一面还模仿回答。老人家坚信灵魂归来,孙儿病就好了。如今风俗早已改变。

组织骨干作家重走“长征”路,是中国作协践行习近平文艺座谈会《讲话》精神的重要战略部署。这令人联想到招魂的老奶奶。可此举并非人人赞同。眼下,当我们行走在大别山中,如同匍匐于红二十五军诞生和开步长征的地方,逐渐深化着对于此行意义的理解,我们在寻找先辈的“初心”。

井冈山、太行山、大别山,中国革命三名座山。唯独大别山28年红旗不倒。先后产生的八支革命队伍,组成劲旅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二十八年艰苦卓绝,红旗不倒,却倒下了三四十万革命英烈,走出去349位战功赫赫的共和国将军。难怪唐代大诗人李白早就预言:“此山大别于他山矣!”此地堪称党魂、军魂、国魂之源头。

魂是什么?魂是人的精神。是天地正气,是骨骼钙质,是国运军威,是人格尊严。三四十万革命先烈牺牲在此、血凝大地,日月耀育,骨化灵光,堪称我辈陶冶情操、迈步新长征的精神家园所在。

新县烈士纪念塔前,作家、诗人们浮想联翩。想到那么多的好人,活生生的青年,我们的先辈,为了精神升华灵魂不朽舍生就义……如今他们长眠地下,灵魂不灭,遗志永续!这正是新中国兴旺元气所在,精神根脉所在。至此眼前高塔,宛若雾霾中一道闪电,令人茅塞顿开、身心透亮!

我们继续前行,沿着先烈足迹。车上播放的大别山革命历史记录片。讲述红二十五军诞生及浴血奋战故事,希望拜谒者思绪进入昨天。

“1921年中共建党后,董必武、陈潭秋首先来到红安、麻城宣传革命,组建党团组织。1923年,16岁的吴焕先外出求学接受进步思想,来年入团翌年转党。1927年,毛泽东在武汉举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洒下的农运火种很快大面积燎原。吴焕先回到家乡四角曹门村,破天荒把马克思像张贴在吴门祠堂,引起轰动。为了发动农民,他还当着佃农债户烧了自家一百多亩地契和账本,遂组织起农民协会。鄂豫皖各地农会纷纷成立,一百多万人加入农协,还建立一千多所中山、列宁小学,扫盲识字宣传进步思想,并武装农民,成立农民自卫队,打土豪分田地,掀起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此后爆发1927年12月的黄麻起义,打响了鄂豫皖对敌斗争第一枪。吴焕先率领敢死队冲锋在前……在吴焕先、徐海东带领下组建了红二十五军。不久敌人反扑,许多人牺牲,其余仍在坚持斗争。以后敌人大举围剿,红二十五军并入四方面军离开苏区开往川西。此后坚持斗争的鄂豫皖省委决定重建红二十五军。徐海东为军长,吴焕先为政委。部队很快发展到上万人,打过几仗,就发展到13000多人……”

历史场景已经凝结成群雕。轿车如同历史的隧道,引领你我通向昨天……可惜当事人全都不在,后人声情并茂的讲述听的人并不感到震撼。流血牺牲呀,坚持斗争呀,这些沉重而激烈的字眼视乎都失去了原有的分量。在物欲横流的当下,我们就像迷路的孩子,面对纷扰熙攘的世界,感到无所适从。

“1932年10月,红二十五军再度遭到错误路线干扰,徐海东不同意打重镇,省委书记却命令部队打敌人重兵把守的七里坪。结果打了43天,未果。部队缺粮,每从敌人手中抢一袋面,损失7名战士,非战斗减员十分严重。直到仅剩3000人部队才撤出战斗,又遭敌尾追分割。吴焕先率部突出重围,军长徐海东掩护没能突出,只得返回皖西北,发动群众坚持斗争。不久在金寨成立了红28军。以后两部会师。吴徐二人彻夜长谈……决定回到天台山一带打游击……直到接上级指示,为保存革命力量,以抗日第二先遣队名誉北上抗日……1934年12月12日,开始长征。其他参加长征的部队都是越走人越少,唯独红二十五军,三千人一路打来,走到陕北还增加了700多人,并走出96位开国将军。最多的一个班,就出了韩先楚、刘震、陈先瑞,三位著名将军。”

窗外是车水马龙和密集的村落,忙忙碌碌的人们,显然早忘了上述陈年老事。人们都在忙着满足各种欲望。“闹革命”和“牺牲奉献”,已经成为了遥远而听起来丝毫没有感觉的词语。有人甚至著文公开质疑革命是否必要,且响应者不乏。某些自诩“清醒者”悲哀在此。数典忘祖,中华民族不幸所在。历史的沉淀还尚需岁月养炼才能呈现真理光辉?要讲大公无私,每个人都并非纯粹。我们常常被利欲所困。欣然此行,正在于寻求精神支柱。为自己招魂,更为中华大地招魂。“都到啥时候了,你们还如此高调搞这形式主义!所谓长征精神,谁还相信?你们这样搞究竟目的何在?”多元社会,见仁见智,积重难返。面对网络质疑,一时无言以对,的确是缺少反驳的底气。

红旗导引下,我们一群痴情作家,为寻找梦中缺失的精神正气而奔走。这在人欲横溢的当下,此举或许令某些人难以接受。是呀,一位老者行路倒地,扶与不扶都成了争论话题。更有身居高位手握重权者所作所为令人不齿!温州某村10名村干部竟然光天化日之下私贪300多套集体房产!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到下来”。如此世风之下,新一届党中央力挽狂澜,奋力反腐倡廉,已经大见成效。能否卓有长效,人民拭目以待。此时你讲继承“长征精神”,同污秽世风的确差距太大。历史长河浩浩荡荡,名利混沌之中,那牺牲奉献激越悲歌,连同战火硝烟一同消散远去。“前所未有的故事”,也会渐渐被人淡忘。魂魄般飘扬的“血色飘带”,孤寂抖颤在疾风苦雨之中……

瞧病不易,“招魂”更难。一路之上,耳边总是萦绕各种杂音。“你参加此项活动有何意义?”几位大学同学发在群里的质疑,如同严冬里一飘凉水浇下。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初心”是什么?我们一路苦苦思索。探寻初心,一心要理解承继初心。在鄂豫皖将军纪念馆,伫立大山般巍峨群雕前久久沉思。数百名功成名就的将军雕像群,个个面部表情痛苦?“一将熬成万骨枯”,那沉闷气氛,令人想到血流成河的惨烈。每位身经百战的将帅身下,足足躺着三千多位烈士。徐海东一家被杀66口人,其中27位近亲。吴焕先母亲和兄弟姐妹5人一次被杀。附近一个叫红冈的村子,不到两个月,敌人杀了三百多人……我们心在战栗,随即被热血浸润,沉入惨烈历史深处。“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真理故,二者皆可抛!”夏明翰烈士诗句,表明了千百万先烈心声。

河南信阳罗山县,一个叫何家冲的小村子,历经千年的银杏老树下。午后,金色阳光深情而热烈地照耀着光影斑驳的广场。周围一片寂静。时空仿佛定格下来,等待即将降临的瞬间。那一刻,我们深切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神圣。这是红二十五军迈步长征的出发地。我们瞬间完成了一次神奇穿越。起初只是按照设计模仿一个出发仪式。当我们穿起并不合体甚至有些别扭的灰色军装,时常只是在影视中见到的红领章红五星八角帽,眼下却成了神圣法器。面前青山瓦屋,脚边稻田清溪,天空飞鸟流云,农夫牵着老水牛缓缓走过……一切的一切,伴随头顶微风和树叶细语,一切都那么真切动人。集合号声,四处迅速汇集的灰色人流,列队口令,鼓点般整齐的步伐,《三大纪律六项注意》歌声,紧张、亢奋……参与,触摸,倾听,忘我的投入与陶醉……

“同志们、乡亲们!……”年轻的军政委吴焕先讲话。声音竟然是那么熟悉而亲切。“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卖国贼蒋介石不抵抗还打红军,我们能答应吗?”“不答应!不答应!不答应!”“抗日!抗日!抗日!”山村的平静被仇恨的怒涛打破。

“出发!”军长徐海东声如洪钟发出命令。

红旗引领着,年轻的队伍开始在崎岖的山路上行进……万里长征,迈开了第一步。北上打日本,救中国!队列中每个人都感受到了使命的神圣。那一刻, 我们忘记了年龄和身份。一张张并不年轻的面孔兴奋得发红,目光与脚步显示出坚毅。仿佛自己就是那些平均年龄只有18岁的红军战士!热血在每个人的身体里沸腾。我们的心灵一下子融入了历史。重走长征路!多么神圣的壮举!每个人的脸上都是严肃而认真。脑子里挥之不去的,是刚刚听说的为掩护红军伤员而亲手把自己眼睛当众刺瞎的房东大娘……当地流转着许多令人刻骨铭心的故事。一次,战士杀了老乡的牛,徐海东亲自给人家跪下赔礼道歉。为了表明红军有别于白军,红二十五军发誓不吃鸡。直到长征到达陕北,这才取消禁令。人民的拥护,不是靠强权,而是靠全心全意的真诚。你对人民态度如何,最终是以人民对你的态度来印证的。红军岁月乃至整个中国革命战争时期,子弟兵和老百姓,共产党和人民群众,形成了难以分割的血肉深情。如此才有毛泽东的著名论断:军民是胜利之本。 一路上了解到,吴焕先、徐海东同我们西北的刘志丹、谢子长一样,都是很了不起的崇高、无私、清醒的地方革命领袖。红军的诞生壮大,长征乃至最后胜利,都与一大批这样自觉高尚的共产党人牺牲奉献分不开。他们共同的品格是无私无畏,心胸如同大海一样宽广。徐海东主动把军长让给程子华,这是很少有人能做的到的。这令我想到了在陕北等待红二十五军的将军志丹、谢子长。作为西北红军的创始人,具有黄土高原一样的广阔胸怀。顾全大局不惜委曲求全;大一凛然甘愿牺牲个人一切。这在今天真是不可思议。这也是为什么中国革命能够胜利的奥秘所在。红军中聚集了一大批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才创造了长征和许多令人闻所未闻的奇迹。这在新的长征中正是需要呼唤的灵魂。

队伍翻过山包,面前是一座悬空的浮桥。飞夺泸定桥!气喘吁吁走上剧烈晃动的桥面,耳边就又响起密集的枪炮声……部队来到陕西,进入秦岭腹地,山高林密,人烟稀少,行军更加艰难。在洛南县,吃着农家的红薯苞米,体会当年红军物质生活。此后乘车大半天翻山越岭到达大山深处红军军部曾经驻扎过的一个小镇。中共鄂豫皖省委曾在镇上的永茂春(中药铺)召开常委会议。南北大山高耸,镇街特别狭窄。刚过晌午,街头已没阳光。当地也没有纪念馆。退休教师杨青山(老中医后代)在军部住过的他家老屋中自发办了展室。他把自己所能找到的和红军后代来访赠送的物品归类展示出来。除了文字说明,他还创作了几首歌,讲述中即拉着手风琴自唱表演。年过花甲的杨青山代表老区人民心意。他穿着自己缝制的红军制服,讲唱跳结合,像个痴情儿童一样忙得不亦乐乎,令人十分感动。那天,他还详细讲述了军长徐海东负伤疗伤经过。说省委正在开会,国民党军重兵来犯。部队与强敌突然遭遇,情况十分危急。军长徐海东亲自带头抢占山头时头部中弹当场昏迷,生命垂危……老中医杨春荣,冒风险上猛药救治,军长九死一生。女护士日夜精心护理,口对口吸痰……终于把军长从死亡线上夺了回来。杨青山讲得泪流满面。这是发生在长征路上的故事。指挥红军的重担落在政委吴焕先和程子华肩头。部队边打边撤,脱离危险后召开军事会议,决定绕西安,沿秦岭西进。不久进入甘肃陇南回民地区。这就有了吴焕先与回民阿訇结拜兄弟的佳话。敌人继续尾追堵截。部队边打边朝北部山区挺进。就在此后的一次战斗中,吴焕先壮烈牺牲,这恐怕是红军长征路上牺牲的职务最高的指挥员。年仅

红色的血液,红色的旗帜,红色的烈火,昂奋的生命,炽热的钢铁洪流。一、二方面军,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像四条从天而降的巨龙,奔腾在饱经忧患的黑色大地。没有人能阻挠得了,没有人能够抹杀得了,这横空出世的蛟龙,搅得周天不安!

这就是长征中的红军,就是八十年前震惊世界的故事。它不仅仅是一次远征,更是一种图腾呈现,象征着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转折,酝酿又一次革命高潮来临。所以毛泽东讲,长征一结束,新局面就开始。它超越了军事战略,超越了政治博弈,而以其永不消失的奇异光彩,成为了振兴乃至人类文明进步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寻找红色记忆,感悟艰苦卓绝,体察远征之难。一路走来,刻骨铭心。十天疾行四省近万里,等到风尘仆仆到达陕北永坪,不知不觉就变成了另外一人。八十年,对于个体生命也许漫长,但在历史长河中只不过弹指一瞬。世界瞬息万变,我们可以忘却许多,但是不能忘记红军长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如同新的万达长征。在开始新长征的历史节点,让我们的心灵穿越万里,接受灵魂的洗礼!重新解读长征,重铸伟大红军精神。点燃心灵火炬,照亮前行的道路。这就是我想对质疑者讲的一席话:老同学呀,高贵的人类不能像动物那样浑浑噩噩活着!无论到了什么时候,一个人总得为自己找到活着的理由。我们为什么活着,为谁活着?

灵魂是什么,灵魂就是崇高的理想信念,灵魂就是高尚的思想情操。这是一个人脱离低级趣味的本质标志,更是一个党,一支军队、一个国家和人民保持伟大光荣正确,不断走向繁荣富强的精神保证。

大别山是一座丰碑,镌刻了中国革命的全部历程。 陕甘、陕北根据地的黄土山峦黄河径流,更像是一部博大精深的百科全书,连绵不断的山川河流,凝聚灌注了中国革命的全部经验和理论结晶。长征是热血与烈火的红线,把二者紧密相连。难怪毛泽东讲,“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重走长征路,更能理解伟人朴素言辞的深意和分量。在甘肃固原西吉县将台堡 ,三大主力会师之地,习近平虔诚而深情地说:

“我们党领导的红军长征,谱写了豪情万丈的英雄史诗。伟大的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我们要不断结合新的实际传承好、弘扬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长征要持续接力、长期进行,我们每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这是对长征精神的权威解读,更是新长征的嘹亮号角。啊,长征是一部值得永远精读的招魂巨著,值得我们一代代的中华儿女潜心阅读,永远拜读。

2016年8月至9月(重走长征路上)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m.syxtk.com/wzzx/djhk/sw/2016-10-20/40623.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16-10-21 关键字:散文杂文  杜鹃花开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