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仰:铁人精神就是爱国主义
铁人精神就是爱国主义
刘仰
2009-6-5
看了尹力导演的最新作品《铁人》,感觉这是一部不错的电影。影片《铁人》以现在时和过去时两个时空相互交替,显示出创作者的深意。所谓现在时,是由刘烨、黄渤饰演的中国现代石油工人,他们的工作地点是新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所谓过去时,是由吴刚饰演的60年代中国石油工人的代表王进喜,位于黑龙江的松辽平原。相隔近半个世纪,从外部条件上看,一个炎热,一个寒冷。但是,这只是自然环境。与之相反的是,在外表炎热的现代自然环境下,是冰冷的理想;而在寒冷的自然环境下,是热情四溢的爱国主义精神。
这种反差可以看成是相隔半个世纪中国社会的写照。半个世纪前,吴刚饰演的铁人王进喜所处的中国,在物质享受方面非常贫乏,恰如松辽平原的冰天雪地。半个世纪后,刘烨饰演的刘思成所处的中国,物质享受已经炎热到令人窒息的地步。当年王进喜带着他的1205钻井队,自愿报名前往寒冷的东北,喊出“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口号。如今,刘思成等现代石油工人,是在优厚条件下的合同工。王进喜的钻井队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吃不饱,没力气,王进喜想方设法搞一点食品,给全体队员喝一碗热粥都是享受。然而,在现代中国,黄渤饰演的赵一林,却故意挑战老一辈艰苦奋斗的精神,把白花花的馒头,一口没咬就丢进泔水桶,还大言不惭地说:这是我自己花钱买的,谁管得着?这种观念来自于近年来西方文化的大规模入侵。于是,我们看到,在导演的镜头中,冰天雪地的大庆油田,到处是蒸腾的热气,有的来自工人的口鼻,从体内冒出的巨大热量,有的是钻井工地上的设备。半个世纪前在冰冷世界中热腾腾的呈现,来自当时人们的精神,来自人们的内心,它鲜明地反衬出炎热现代社会人们内心的冰凉。
与表面寒冷与炎热背后相反的火热与冰凉,究竟意味着什么?这就是“铁人精神”。那么“铁人精神”是什么?我认为,“铁人精神”就是强烈的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民族主义本质上是一样的。鸦片战争之后,由于中国饱受西方列强的欺侮,爱国主义终于在中国渐渐显露。然而,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国人的爱国主义只在几个历史阶段,以特殊的方式表现出来。前有义和团,再有五四反对列强巴黎和会的游行,后有抗日战争。在那些时候,中国人的爱国主义,始终在对抗外侮,救亡图存的环境下得到催生。1949年,中国人在近代历史上,第一次完整地拥有了自己的国家主权,爱国主义由此得以在建设中国的背景下充分展开,成为发展完善中国自身的重要精神力量。用王进喜的话说,共产党把我这个放牛娃变成了国家主人。因此,我们看到了铁人时代爱国主义的一个最主要的特征: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融为一体。
王进喜在油田会战的一次大会上说:我们石油工人就是国家的孝顺儿子,为了国家,吃苦受累就是我们的命,认了吧,伙计们。这种表述的确具有感人的力量,它的感人还在于,国家要真正让每一个为国奉献的人,获得相应的回报,只有双方的完美互动,这种爱国主义才是长久的、健康的、有力的。新中国成立后,广大的中国人民的确在各个领域表现出忘我的爱国主义精神,因此,王进喜只是这个广泛爱国主义基础上突出的典型,从而能够获得广泛的共鸣,成为人们的榜样。反观现在,刘思成在塔里木油田,也试图用铁人精神要求自己,时时处处实践铁人精神的榜样。然而,由于现代中国在社会整体上,个人主义已经超越了爱国主义,刘思成被周围人看成是“傻子”,是假装先进,是为自己捞取好处的另一种个人主义。在个人利益至上、金钱第一的环境中,任何高尚的东西,都被消解。换句话说,在注重个人利益的小人眼中,任何高尚的举动,都是虚伪,都是伪君子。这是当今中国社会的悲哀。
《铁人》一片中,有一个线索将前后跨越半个世纪的人物联系在一起。王进喜的钻井队有一个“小知识分子”,名叫刘文瑞,王进喜注重知识,着力培养刘文瑞,刘文瑞也成为王进喜最喜欢的徒弟之一。当影片表现王进喜对其他徒弟都是粗声大气说话时,他与刘文瑞说话,总是充满爱心,细声细语,时时处处照顾这个“大有前途”的“小知识分子”。影片连接半个世纪的线索也在于此。现代石油工人刘思成,是当年王进喜徒弟刘文瑞的儿子。然而,刘文瑞却是一个“不太光彩”的人物。在1205钻井队面临巨大困难的时候,刘文瑞吃不了苦,坐上火车逃离了油田。王进喜追到火车站,试图把刘文瑞劝回来,但是,刘文瑞坚决要走。王进喜最终以平静的口气说:文瑞啊,师傅往日对你说的话,都白说了。王进喜把随身携带的一些食物送给去意已决的刘文瑞。这个细节在我看来也意味深长。它说明王进喜并没有否认个人利益的必要性,只不过,在王进喜那里,爱国主义始终应该在个人利益之上。面对师傅王进喜的举动,“小知识分子”刘文瑞痛哭失声,这是个人主义面对爱国主义所表现出的发自内心的羞愧。虽然我们可以认可个人利益存在的合理性,但是,在爱国主义奉献精神面前,个人主义在刘文瑞身上的表现是自惭形秽。如今,我们认为合理的状态是,个人利益与奉献精神应该达到一个平衡。但是,当今社会,个人主义高高在上,嘲笑一切爱国主义的奉献,实在非常荒谬。
影片《铁人》有一个片段,体现了王进喜对于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朴素理解。王进喜拿一个馒头说,这是曾经的国民党,他又拿一个豆子说,这是曾经的共产党。国民党曾经比共产党大,很明显。王进喜说,国民党的馒头,只让老百姓吃一小口,其他都被国民党自己吃了。而共产党的豆子虽小,却人人有份。王进喜认为,这就是共产党战胜国民党的根本原因。王进喜的这个观点,同样解释了他成为国家主人的心态,虽然朴素,但却具有真理性。王进喜对于个人和国家关系的解释,对于当今中国社会,同样具有极大的警示意义。当利益集团瓜分社会的时候,爱国主义成为利益集团的工具,被称为“傻子”也就很正常。但是,这只说明利益集团操控社会的不合理,而不说明爱国主义已经毫无意义。
影片《铁人》中,希望继承铁人精神的现代石油工人刘思成,是一个孤独的、不被理解的人。小人们总以个人利益的标准来诠释刘思成的“傻子”行为。刘思成曾经把自己的父亲刘文瑞当成偶像,在知道了父亲的真相后,刘思成有过痛苦,但他终于认识到,这不算很丢人。这种心态是符合现代社会的心态,注重个人利益,的确具有合理性。然而,导演通过刘思成表达了这样的观点:即便追求个人利益具有无可辩驳的合理性,也不应该成为否定、贬低一切爱国主义奉献精神的理由。影片的最后,刘烨饰演的刘思成用牺牲自己的方式,拯救个人主义的“代表”,黄渤饰演的赵一林。然而,刘思成可以从肉体上将赵一林救出沙漠,但能否从心灵上拯救赵一林,这是导演没有回答的问题。也许,真正的答案,在于当今社会的每一个人。
影片《铁人》总体来说是一部不错的作品。如果说有什么不足,我觉得,在表现影片精神内涵方面,有些地方太用力了,显得不够自然。这也许可以理解为是导演内心激情的体现,但是,对于艺术来说,激情也应该收放自如。人们说电影是遗憾的艺术,没有遗憾,也就不成为电影。也许在尹力导演以后的作品中,激情如何磨练成完美的艺术,还是有机会的。
最后说一点李四光。在李四光地质理论的指导下,1959年,我国在松辽平原发现了大油田。1959年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的日子,因此,这个油田被命名为“大庆”油田。李四光早年参加孙中山的革命组织,后来潜心研究科学。1949年,李四光躲过了国民党阻止他回国的企图,辗转回到新中国。作为一个地质学家,李四光面对一个严峻的现实。西方地质学已经按照他们的学术理论,把中国判定为一个“贫油”国家。如果把西方的一切当成绝对真理,中国人就不必再找石油了。然而,接受西方科学教育的李四光不盲目崇拜西方,他根据中国的现实和自己的研究,形成了中国自己的地质学理论。按照李四光的理论,中国先后发现了大庆油田、大港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江汉油田以及浅海地区的油田。到1963年,周恩来总理宣布:中国基本可以实现石油的自给自足。李四光对于中国的贡献,根本原因就在于,既要了解西方,又不迷信西方。这对于今天和未来的中国,依然具有巨大的启示意义。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m.syxtk.com/wzzx/djhk/wypl/2013-05-02/17272.html-红色文化网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