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杜鹃花开 >

文艺评论

打印

不可逾越:《复兴之路》如何“堪比”《东方红》

不可逾越:《复兴之路》如何“堪比”《东方红》

云淡水暖


关于张继刚先生为总导演创作和演出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国庆节前媒体上已经有了大量的报道,9月29日在人民大会堂正式首演,有一个消息很温馨,就是报道说“首场演出的门票将全部免费发放给首都工人、农民、社区居民和进城务工者代表。”(《北京日报》),起码,在主流学者和媒体一叠声地说“弱势群体”若干年后的今日,国家花巨资、主创人员巨大付出排演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底层的劳动者、普通人享受了一回“座上宾”的待遇。

在若干关于《复兴之路》的报道中,有两条比较惹眼,其一“张继刚希望《复兴之路》是继《东方红》后又一座高峰”(中国新闻网),张导演的这个说法显得很有智慧,也很有底气,“对于《复兴之路》与《东方红》的比较,让张继刚显得很为难。他表示不主张和谁比较,《复兴之路》是这个伟大时代的产物,有其独特、崭新的一面,所有人已经竭尽全力。核心创意组曾在工作之初即明确:不企图也不希望在《东方红》这座高峰上盖一座庙,而是再去创造一座高峰。”(中国新闻网)

不同时代的思维,不同时代的意境,比较起来的确让人“显得很为难”,当然,从表现技术层面,从艺术表现形式层面,可以有一些比较一下的价值,就时代背景而言,“这个时代”是一个“伟大的时代”,“那个时代”(《东方红》)的时代,亦然是一个“伟大的时代”,之所以伟大,才成就了“高峰”,所以,草民赞同张导演关于“再去创造一座高峰”的观点。

文化部长蔡武先生的说法,则要明白一些,“文化部部长蔡武表示,这将是一部和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同样伟大的音乐舞蹈史诗。”(中国广播网),而且,中国广播网给出了这样的标题“蔡武解密《复兴之路》:堪比《东方红》的音乐舞蹈史诗”,对这个“堪比”,草民觉得很有意思,如何“堪比”呢?

中国广播网说:规模宏大,是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的最大特点,这部音乐舞蹈史诗从1840年一直讲述到2009年,时间跨度长达169年,远远超出《东方红》的篇幅,而3200人参演的庞大团队,也超过了45年前的《东方红》。

但是,用讲述历史长度的标尺来判断规模是否“宏大”,有些牵强,《三字经》讲了几千年的历史,但篇幅未必算“宏大”,因为浓缩到了极致。至于“3200人参演的庞大团队,也超过了45年前的《东方红》”。中国广播网的记者有些功课似乎没有做到家,根据《文汇报》刊发的“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诞生台前幕后”说,“整台大歌舞动用了强大的演出阵容,包括乐队、合唱队和舞蹈队等等,共计3700多人,他们来自五大军区的文工团、北京的所有文艺团体,还有数百名工人和学生业余合唱团的成员,参演的有几十个文艺团体。”,现在是说“3200人参演的庞大团队”,45年前是“共计3700多人”,怎么会“也超过”了呢?

国庆期间,中央电视台直播了《复兴之路》的演出实况,电视观众有幸欣赏了这一“伟大时代的产物”,就传播技术来说,现代传媒的确是有优势,可以在第一时间把这台时代的大歌舞展示给没有进入人民大会堂的观众。相比于45年前,《东方红》是经过电影厂的制作之后,才令全国观众得以欣赏,这个“堪比”无疑是一个技术化的进步。

还有就是舞美部分,显然,现代电子、控制、显示技术的大量采用,也非45年前能够相比,那面巨大的LED显示屏,在计算机技术的配合下,其视觉效果当然较原先的幻灯、电影背景要来得丰富。但是,草民觉得,那个舞台上的弧形装饰,似乎是华丽有余,而寓意不足。

还有,从舞蹈表演的技术而言,无疑也有其时代的特质,据张导演的团队透露,他们采用了一切可以采用的时代、历史元素,民族舞、芭蕾舞、现代舞,几乎都有所能够采用的艺术样式都用上了,就“多样性”这一点,当然也是契合了时代的。

然而,总的来看,就感染力而言,就亲和力而言,就历史感而言,坦率地说,《复兴之路》显得不太“堪比”《东方红》了。

《东方红》首先给人以鲜明的政治立场,虽然没有明确地从1840年以降说起,但1921年之前的历史,无疑是1840年以降的历史的延续,其内涵是有其历史逻辑的,这就是《东方红》一直在坚持的一条思想主线,就是几千年的封建统治,百年以来的帝国主义入侵,军阀混战的演变,导致“三座大山”的存在,导致压迫者与被压迫者之间的不可调和性。

《东方红》的第一幕《东方的曙光》,是讲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工农革命的兴起的,第一个舞蹈《苦难的年代》,直截了当地反映了三座大山对工农民众的压迫,记得角色中有帝国主义殖民者,有西崽狗腿子…,接下来的几首曲子《北方吹来十月的风》、《工友歌》、《工农兵联合起来向前进》、《农友歌》…,都极具鲜明的时代特色和阶级属性。

比如《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之歌--工友歌》(劳工神圣):

被污辱的是我劳工,被压迫的是我劳工。
世界啊,我们来创造,
压迫啊,我们来解除。
创造世界除压迫,显出我们的威风。
联合我劳工,团结我劳工,
劳工,劳工,应做世界主人翁。
应做世界主人翁。

比如《农友歌》:

霹雳一声哪震乾坤哪,打倒土豪和劣绅哪。
往日穷人矮三寸哪,如今是顶天立地的人哪。
天下的农友要哪翻身啊,自己当家作主人哪。
一切权力归农会啊,共产党是我们引路的人啊。
粗黑的手哇掌啊大印哪,共产旗帜照人心哪。
鸟铳梭镖握得紧哪,坚决革命向前进哪。

坦率地说,这才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工农大众的心声,才更像是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背景在文艺舞台上的展现。而且直截了当,明明白白,像是当时工农口中发出来的话语。

相比之下《复兴之路》的一个特点就是其浓郁的“雅文化”品味,比如,“一段悲怆的诵赋《山河祭》响起,‘盘古开天,三皇拓土……列强入室、赤县刀俎……’”(《长江日报》),文人味道很浓。记得其中有一个白胡子、白衣老头,站在舞台的最高处,从衣着上看,像是士大夫之类,不知道是不是孔夫子?老庄?甚至是“三皇五帝“的形象?

蔡部长说,“假如能有几首歌曲被群众传唱,就是对他们(主创人员)最好的回报。”,这一点,草民认同,但也有些担心,因为现在创作的歌曲,好唱和好听往往难以统一,而《东方红》在这一点上堪称高峰,《农友歌》、《八月桂花遍地开》、《就义歌》、《红军战士想念毛泽东》、《情深意长》、《过雪山草地》、《七律.长征》、《松花江上》、《大生产》、《南泥湾》、《保卫黄河》、《团结就是力量》、《解放区的天》、《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赞歌》、《毛主席的光辉》…,基本上都是好听又好唱的。

仅就这一点而言,《东方红》目前还不可逾越。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m.syxtk.com/wzzx/djhk/wypl/2013-05-02/7196.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RC 更新时间:2013-05-02 关键字:复兴之路  东方红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