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一个情况令人深思
2013 年夏季,全球酷热,全国酷热。上海市、杭州市等地区连续二十多天高温超过40度,时常达到43度;许多国家的酷热都超过了历史记录。2014年全球气候也 是波动异常。风调雨顺的适宜气候,似乎已经与人类无缘了。意大利、澳大利亚、加拿大、肯尼亚、英国、上海市和天津市的许多专家说:赵营波1988年在国际 会议发表的长篇论文《人类走向21世纪的大协调策略》[1]、1989年在北京期刊发表的长篇论文《中国走向21世纪的大协调策略》[2], 如果当时被及时采纳,现在就不会发生这么多极不协调的灾难。大家认为这两篇长文至今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被许多论文论著引用,被许多网站转载。有的网民发 帖子说:“科学家25年前就发表了预防灾难的大协调策略,为什么管事的官员们没有采纳?干部们是否看《未来与发展》等和他们工作相关的科学期刊?说是要按 科学办事,是怎么体现的?都应该认真反思,认真纠正,才能树立全面负责的精神,才能造福于人民。建议在当前群众路线教育中,把这个大事当作大事来研究改 进。”读了这两篇论述“大协调策略”的长文,使原先一些觉得比较熟悉的人,也感到似乎才发现了赵营波。
赵营波2010年被中国未来研究会推荐上报,由中国科协牵头的评委会评审授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后,应邀写出的长文《希望地球因我们而美丽 (新版)》,也在网上得到较多好评,点击率较高。其中有一句话“责任感是最好的导师”,我特别欣赏。因为人类命运和社会进步是他心上的责任,所以他愿意学 习那些有关拯救地球的艰涩的自然科学专著,愿意耐心地读懂那些不易把握的社会科学的大量资料;因为他把祖国建设与发展看得比个人名利重要,所以在任何情况 下,他都是把科研放到第一位,把科研人员对祖国的责任放到第一位。他一直在拼搏,一直在力尽责任。他一直注重提高科研成果的质量和社会效用,因为那是他工 作价值的体现。他说,好文章都是用命写的。中国未来研究会网站上一直挂着的“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赵营波先进事迹简介”,也有很高的点击率。
赵营波三十多年来发表的许多科研成果,至今仍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参考价值。再例如,赵营波早在1983年就发表了长篇论文《从社会宏观效益探讨医疗系统的改革》[3], 提出了改革“以药养医”运作模式,建议“以治愈疾病的效率”为核心运作医疗系统。直到30年后的今天,这种观点和建议才被初步用于医改。而该文中提出的 “改革卫生投资的计算方式”至今还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为尽责尽力,学生们扫描了这篇1983年刊发的原文放到“赵营波新浪博客”图片栏,供大家和有关的 各部门决策者们免费下载或阅读。
以上情况,使我深思一个问题:我们领导同志经常要求科研工作者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解决现实问题。这就要求科研工作必须要有足够的提前量,同时也要 求社会和决策部门必须及时吸收有用的科研成果。两方面必须协同努力为国家发展尽责,社会也应该建立这种及时吸收科研成果的机制。长期拖延吸收有用的科研成 果,也是一种误国。大家都要关注科技成果,使之能及时用于国家建设和社会进步。我也愿为此尽力,现评介赵营波近期发表的三篇论文的价值和意义,期望能引起 关注及时用于国家建设和社会进步。
一、高尚的梦想要有纯真的诗的境界
因为我长期从事诗歌创作和担任文化部门及音乐团体的 领导工作,所以首先关注赵营波在《江淮论坛》2012年第6期发表的《莫言成才对创新教育模式的启迪——兼论改善文学的社会功能》。这篇文笔优美、逻辑严 谨、创见颇多、富有诗意的论文中,最让我欣赏的是第五节“文学评论的新标准:维护地球的美丽”的内容。在一些科学大家和文学大家看来,人世间有比获奖更重 要的目标。赵营波1988年在“未来研究世界联合会第10届世界大会(北京,1988,10.)”上,听几位外国科学家说,参加会议的一位科学家原来研究 化学且已有较大成就,已经得到诺贝尔化学奖的提名,只要再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很可能获得这个大奖。但是,他在进一步研究中感到未来学对人类可持续发展更重 要,毅然转而研究未来学了。一些人专门找他讨论这个问题,他说:“对人类所有活动最重要最大的奖励,是地球的美丽。美丽的地球是对我们共同的最大的奖 励”。这才是大科学家的高尚境界。无论哪一行,看重社会责任的人才可能成为真正的大家。
赵营波在从事大协调学研究事业中,曾历经坎坷磨难但能百折不饶、奋力前进,取得了许多国际前沿水平的科研成果,得到国际有关学界的好评和公认,也得到全国 相关学界的好评和公认。坎坷磨难没有打倒他,他却在克服刁难和折磨中写出了一些感人的诗歌,是怎样的精神动力支持着他呢?可以从他这篇文章的这段文字中找 到答案。
赵营波的文学笔名是“苍桑”,取“人间正道是沧桑”之意。他曾写道:无论遇到多少苦难和怎样的委屈,我们都应该坚信:人间正道是沧桑。这条真理可以带领我 们最终走向光明。赵营波写道:“真正的诗,首先要有纯洁、感人、不俗的灵魂。有了诗魂再有艺术地表达才能成诗”。为高尚的事业拼搏,历经万难而不悔,从体 验真实的甜酸苦辣中提炼感悟,凝结高尚的情操,如鱼骨梗喉不得不吐,用最简洁的艺术语言表达出来,就是能感天动地、能洗刷人们灵魂的诗。有了诗魂,写起来 才能感到如行云流水,才能让读者们在感动中欣赏,在欣赏中感动。好诗应该能给人鼓舞、给人力量,应该能提高人的品位格调,应该能帮助人们知荣辱、辩是非、 爱憎分明,应该能引导人们行善事、做好人。你想写诗吗?那么,你首先要干有诗意的高尚事业。即使你不想写诗,也该让你的人生有诗意。
赵营波在最近完成的一篇关于效能建设的研究报告中对文学的社会功能也有较详的论述: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中有利于中国可持续发展和得到国际良好合作的部 分,才是值得深入挖掘和大力宣传的优秀精华,才有利于普遍提高我们的国民素质,使文化工作产生良好的社会效能。如果过多地揭露、甚至夸张地宣传中国历史文 化中的缺点和阴暗面,就会让外国人误以为这就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主流或全部,糟蹋中国的文化形象,就会妨碍中国寻求良好的国际合作,就会妨碍中国实现可持续 发展效益最大化。如果为迎合某些国际评委的口味,故意夸张中国历史文化的阴暗面,不但骂自己,还骂自己的爷爷奶奶,那么,即使获得国际大奖也无异于中国人 自打耳光取悦于人。中国民间早就有“少不读《水浒》,老不看《三国》”的说法,说明老百姓早就有重视文学作品社会效能的意识。关注发展大局的领导同志,更 必须从这个角度把握和衡量各种文学艺术作品效能的优劣。
要通过文学及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宣传,让世界各国更信任中国,更希望中国发达,对中华复兴更放心更支持,能更好地同中国合作,能放宽高科技对中国的出口, 能尊重中国的国格和人格,能知道中华民族的尊严不容侮辱,等等。从这个新的视野和新的要求看中国文学,可以挖掘筛选出比《红楼梦》、《水浒》、《三国演 义》、《孙子兵法》等更有意义的作品,更可以从大量史实和现实生活中提炼创作出境界更高尚、更有艺术魅力的文学作品。
二、务实的创新教育模式和务实的人才观、
干部教育也要适应可持续发展要求
赵营波在《莫言成才对创新教育模式的启迪》一文开头就说:研讨莫言成才过程对创新教育模式 的启迪,比莫言获奖本身更有意义。莫言的起点很低,小学没毕业;没有官爸爸或富爸爸,没有裙带关系护着。然而他发奋地刻苦自学,逐步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 准确地说,莫言是得到大学积极扶持的创作型的自学成才者。莫言发表作品后,被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破格招入该系学习。 1988年,又凭其发表的优秀作品进入北京师范大学“创作研究生班”学习,获文艺学硕士学位。大学的这种扶持,对莫言最终成为文学大家具有积极作用。
从国家发展大局看,文化部得到教育部支持,在北京师范大学开设“创作研究生班”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创举。致力于国家富强的政治家都希望“不拘一格降人才”, 这首先需要不拘一格选人才,这又需要不拘一格培育人才。赵营波建议:各行业各种大学都要推广北京师范大学的这种成功经验,在保持原有的招生培育模式的同 时,再开辟一种从已经取得创新成就的实力人才中获得生源的教育模式,让自学成才者凭其世界级、国家级、省市级原创性科研成果或发明专利,免试入校接受补课 教育,从提高其科研能力的需要出发,缺什么知识就补什么课,到哪一级学力就上哪一级的课。比如已经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了原创性论文的作者,让其免试入校学 习博士生课程,岂不理所应当?岂不是高校更应该积极招收的优质生源?特别对国家5部委每两年联合评选出的51名“全国自学成才者”,要给予重点关注,要积 极招收他们入校学习、补课,充分发挥他们的独特的创新能力,帮助他们取得更大成果,为国家发展尽力。若放任自流,任其自生自灭,就是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重 大损失。瓦特、爱迪生、比尔·盖茨,他们都是人类科技史的里程碑,为什么都是自学成才者?值得高等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们认真研究,借鉴完善教育模式,使学 校教育和社会经济更好地协同进步。这个课题,全世界都还没有研究透,如果咱们能研究透了,并用以发现和培养、扶持咱们中国的瓦特、爱迪生、比尔·盖茨,就 可以让咱们中国各行业都充满创新能力,各方面都能扎实地跨越性发展,较快地赶超发达国家。
赵营波建议,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大学教师积极发现和培育优秀学生。能发现、招收和培育足够多的国家建设需要的优秀学生,才是优秀大学。要把提高毕业生专业对 口就业率,作为教育系统的改革大方向。离开了这个方向性的要求,就无从考核教学单位的社会效能,就不能从源头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同时要教育学生立志 成为国家建设不可缺少的人才,不管未来的国家建设是否需要,仅凭个人兴趣或片面想法而学习,毕业后却要求国家不管是否需要都得给予分配工作,已经是绝无可 能了。教育管理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家长,都必须要有未来意识,都必须学好未来学,都要进行必要的未来研究,按未来要求调整自己,才能在几年学习毕业 后顺利地实现专业对口就业。学以致用,才能实现教育的社会效能。
赵营波在这篇论文中还论述了,干部教育也要适应可持续发展的新要求。领导可持续全效益发展,需要完善干部教育即干部们的知识结构。尤其是负责全局性领导工 作的干部,应该具备相应周全的知识结构如:生态学、环境科学、宏观经济学、金融学、人口学、社会学、土壤学、水利学、地理学、规划学、未来学、法学、气候 学、大协调学、运筹学、行政管理学等等,应该具备大协调思维能力和工作能力。目前的干部们要么是文科毕业,要么是理工科毕业,普遍缺乏这种文理工交叉的综 合性的知识结构,而许多错误特别是危害可持续发展的错误决策,往往就是由于知识结构的片面性造成的。也就是说,贯彻科学发展观,要求所有干部,不管是什么 学历,都必须进行全新的学习,建立适应可持续发展要求的能实施全面协调的知识结构。
这就需要党校与有师资及条件的综合性大学协同进行可持续发展的干部教育,还要针对学员在任或将要就任的地区,开设介绍或讲解当地自然、气候、地质、地理、 人口结构、经济、政治、民俗、社会、人文等综合情况及其交叉作用的课程。选拔品质好且有足够学习能力的干部脱产学习或在职学习,完成学业并考试合格后发给 相应的研究生毕业证书。这种对口的加长短板的补课教育,社会功能自然超过一些干部迄今仅仅为拿个文凭的在职学习。招考公务员和选拔领导干部都要考核其知识 结构和思维能力是否全面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考试合格者即为干部候选人,再通过科学和民主结合的政审合格者,即可提拔任用。这是走向美好未来的干部保 证。
三、科研成果的价值标准和大师的筛选标准
赵营波认为,科研工作 更需要务实。如果对科研成果的价值标准,对科研成果怎样才能转化为生产力,都不甚了解,那就不可能取得对社会经济有用的科研成就。赵营波在《铜陵学院学 报》2012年4期发表的论文《拔尖人才的引领效能和客观筛选标准》中说:按国内外科学学界专家们的共识,科研成果的价值标准基本有两条:一是发现了新的 客观规律;二是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新的有效办法。基础研究成果要有新的规律性的认识,能帮助人们扩大或加深对事物规律的认识;应用研究成果要有可操作性,要 能用于解决问题。大协调学(Macro-coordination Science)的研究认为,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考核评价一切科技成果的价值就应该发展为6条标准了:1、发现了新的客观规律;2、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新的办法;3、有利于人类可持续发展;4、有利于为人类争取美好未来;5、有良好的可持续的微观效益;6、能提高人类经济社会同生态环境自然系统整合协调的宏观效益。赵营波认为,必须按照这6条标准衡量一切科研成果的价值,要求一切科研工作,科技才能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否则,科技就会成为人类和生态环境健康的“第一破坏力”。
目前一些科研和教学单位开始重视A类期刊发表的论文并有激励措施,这无疑是一个进步。但是更应该重视被转载率和被引用率,网上转载和点击率也该是重要方面。因为A类期刊本身是由被转载率、被引用率评上的。应该更重视质量的本源。
科研成果尤其社科成果的价值,都得经受较长时间的实践检验。发达国家或国际评奖一般都要求评10年前发表的成果,这是很有道理的。因为即使邓小平理论这样 优秀的社科成果,如果在其30年前刚提出时评价,也会有很大争议。但是,国内有些省市组织的评选活动却把参评的科研成果限定在近两年内发表的。这就很不科 学,且容易诱导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必须要改正,必须要同国际先进的评选方式接轨。
这篇从大局出发、务实、可操作的论文对筛选名家名师或国家级拔尖人才也提供了客观标准:1、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发表了两篇以上原创性 的论文;2、在本专业学术期刊发表原创性的论文100篇以上,并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和人类进步发挥了可证实的作用;3、论文被全文转载30篇以上;4、有3 名以上专家公开发表文章给予好评。5、被较多地引用或列为参考文献,有3万个以上网站介绍其科研成果和报道;6、出版了能代表本学科国际最高水平的专 著;7、学风正派,没有抄袭剽窃等不良记录;8、获得了国家级荣誉称号。9、国家级研究会(学会)常务理事;10、名师还得要有教学成就的硬标准,要能培 养出优秀学生。没有培养出足够多优秀学生的教师,不能算是优秀教师。
许多读者热烈赞成这10条标准,他们认为按照这种务实标准严格筛选出来的拔尖人才,才是名符其实的大师,才让人服气。离开了这10条标准,靠 搞暗箱操作评选出来的所谓大师,或者通过媒体炒作忽悠出来的所谓名师名家,就不可能发挥正能量。有些人囿于成见和私利不想接受或采纳实行这10条标准,往 往自己有什么就说什么重要,在他掌管的部门及单位推行有利于他自己的扭曲的片面的标准。比如,留学十几年拿个洋博士学位比较容易,但是都很难在国际权威学 术期刊发表原创性的论文。于是就只说洋博士学位比土博士学位有分量,却不说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才更有分量。这类人就会片面地过分强调高学历、洋学位, 如果用这类人的标准评选大师,那么,每年世界著名大学毕业的博士生就都是大师了,也就无所谓大师了。人才标准必须同国际接轨,必须实行真才实学的筛选标 准,在标准面前人人平等。否则,你评选出的“宝”、“天才”,按国际标准衡量实际是“草”、“歪才”,真正的“宝”、“拔尖人才”却被你扭曲的标准或别扭 的落后的评选方式压抑了、埋没了,岂不误国?钱钟书小说《围城》中说的方鸿渐一类的学界混混,不该再有太多的泛滥空间。
只要出于公心就能接受并推行这10条公正的标准,用这种系统化的客观标准全面筛选拔尖人才,是社会生产力可持续高效益发展的客观要求,有利于科技进步和社 会进步,是国家走向强盛的必然要求。使用这种系统化的硬性标准,组织人事部门就可以轻松地鉴别和选拔使用真正拔尖的人才,给予“国贴”等补助或奖励,授予 其相应的重任,落实中央的务实人才观。广大干部群众,使用这套指标也容易判断各类人才实际达到了什么水平。
省、市、县级的拔尖人才标准可参照这10条标准分别适当降低要求,文、理、工科还可根据各自不同的特性要求适当补充标准,但都该是用客观标准筛选的方式, 不能用人为因素太多的主观评选的方式。不要过分迷信无记名投票或匿名评审、民主评议等,比如地上放一堆土豆,找几个所谓专家来民主评估其重量,或者进行无 记名投票、匿名评审等等,都不如用电子秤来称得准确和简便、直接。
名额不必设上限,达到严格标准的拔尖人才有多少就奖励多少,就用多少。没有达到标准要求时,也不要滥竽充数。不患多,只患不够。不要在拔尖人才之间造成恶性竞争和内耗。
四、社会主义要建立在全面科学的基础上
中国目前走的路是社会主义方向吗?社会主义是进步 了,还是后退了?社会主义是什么?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和运行规则?社会主义能否给我们美好的未来?这是国内外马列主义者都很关心的问题,也是一 些理论家不敢回答或回答不了的问题。如果不能科学地圆满回答这个大问题,就难以树立人们的社会主义信心和远大理想,中国梦也就只能是梦。为迎接党的十八 大,赵营波认真研写了长篇论文《社会主义正在有效地前进》(共6万多字),《未来与发展》(京)加了编者按,在2012年第6、7、8期头版刊出了这篇长 文的之一《——大协调学的见解和展望》、之二《——充分开发社会协作的潜力》、之三《——走向可持续全效益发展的美好未来》,运用大协调学论述了社会主义 的科技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和运行规则、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得到领导层和干部群众广泛的好评。
赵营波认为,要弄清什么是社会主义,就要跳出注重形式的思维模式,同改革开放的实践和实实在在的成效结合起来,重新认识社会主义及其新的实践。贫穷不是社 会主义,污染不是社会主义,腐败不是社会主义,糟蹋资源不是社会主义,发展不可持续不是社会主义,政治效能不良也不是社会主义。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勇 于正视陆续遇到的一切现实问题,在研究解决污染、腐败、效能等各种现实问题中,进行生态建设、政治建设、经济改革等各种治理与建设,不断扎实地完善体制机 制,才能使社会主义社会在不断完善中不断进步,在社会进步中不断提高生产力;才能使社会主义从不成熟走向成熟和发达。
2005年,赵营波在长篇论文《运用大协调学构建高效益的和谐社会》[4]中,从发展生产力的角度,给社会主义一个新的定义:社会主义社会是努力开发社会协作潜力的社会。受到广泛好评,人大资料中心《社会主义论丛》2005年11期全文转载,至今还被挂在许多网站上,其中有些是党校的网站。
2012年发表的这篇论文,赵营波又结合可持续发展各项要求,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定义:社会主义社会是为实现可持续全效益发展,充分开发社会协作潜力的 社会。这样,就把社会目的和社会方式都讲清了。为了实现可持续全效益发展,社会主义必须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保护劳动者健康,必须合理开采并循环利用资源, 必须维护适宜的气候;为了充分开发社会协作潜力,社会主义必须以劳动成效决定收益,必须改革开放,必须积极吸收各国的先进科技和先进经验,必须充分吸收国 内外各种经济要素提高社会协作的整体效益。社会主义最容易也最需要实行大协调。这样定义社会主义,容易得到全世界关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们的理解和支 持,容易得到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拥护和热爱,容易在全球大协调中得到良好发展。我们也可以把这种能实现可持续全效益发展的社会主义,称为“理想社会主 义”。
赵营波在这篇文理交叉、基础扎实、视野开阔、面向未来的长文中论证了:社会主义主要不是形式,更主要的是原则的实现。社会主义的原则就是:微观上按劳动成 效获得收益;中观上注重社会协作成效;宏观上追求可持续发展效益最大化。离开了或违背了这三项原则,不符合“三个有利于”,无论多么花俏的形式都不是社会 主义,实现了这三项原则,符合“三个有利于”,就是社会主义的实现。如果一个企业虽然形式上是全民所有制但没有实现社会主义原则,实行的不是按劳动成效分 配,而是按权势关系分配;不是注重劳动成果及社会公益,而是注重裙带关系,那么,就不能算是社会主义企业。有些国营企业,产品的市场需求大、机器设备优 良、工人技术水平较高、原料也充足,却严重亏损而破产了。为什么?!就是因为这种企业在管理中没有真正实行社会主义原则。这种企业也就不可能具备社会主义 优势,不可能调动普遍而持久的劳动积极性,不可能注重成效,就会亏损;必须改革或淘汰这种亏损经营的企业,注重成效的社会主义经济才能发展。不能说国营企 业就必然是社会主义企业,资本主义国家也有不少国营企业,关键是要看其实行了什么原则,实现了怎样的效益。如果较好地实行了社会主义原则,即使民营企业也 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当然,能够实行社会主义原则而运作高成效的国营企业既可以增多也可以收购或兼并民营企业,经营效益良好的国企更没必要“改制”,更不准 通过所谓的“改制”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更不该把原来效益良好的国企通过所谓“改制”弄破产了。可以说,改革开放30年来,无论是农村的联产承包责任制,还 是城市工商业的改革开放,都是社会主义原则的有效实现,也就是说社会主义正在有效地前进。同时,对某些不符合社会主义原则因而没有社会成效的举措,也应该 正视,也应该在实践中及时发现和纠正,才能不断完善改革开放的举措和总体设计,保持正确而有效的发展方向。必须这样认识和运作,才能把社会主义方向和改革 开放统一起来,才能不断增强我们前进的信心。在这篇论文中,还列出了一个简明的表示。有些从事马列教学的同志很喜欢这个表,革命老前辈、安徽省人大原副主 任郑锐同志也称赞了这个表:
几种形态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原则
社会类型:
|
封建主义
|
资本主义
|
社会主义
|
主要生产工具:
|
铁制工具如铁犁;兽力
|
蒸汽机、内燃机、电气化
|
同生态环境全面协调的科技系统
|
社会原则:
|
君权至上,权力至上
|
资本成效至上
|
劳动协作成效至上
|
社会追求:
|
追求权力最大化
|
追求资本利润最大化
|
追求劳动成效最大化
|
社会表现:
|
靠关系或搞关系
|
靠金钱及交易
|
靠劳动及本领
|
社会重视:
|
注重裙带关系
|
注重金钱及私利
|
注重成果及公益
|
对管理的影响:
|
注重依靠权力后台及搞关系
|
片面注重资本效率
|
全面追求宏观效益和微观效益的协调
|
荣辱观与伦理:
|
封妻荫子,以官大为荣
|
以钱多为荣
|
以劳动成效为荣
|
赵营波在最近的研究报告中写道:所谓“抓大放小”是不对的,无论大企业还是小企业都要坚持 社会主义原则。搞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充分贯彻社会主义原则,不能搞贴标签的形式主义,不管什么只要贴上个“社会主义”名词就是社会主义了。社会原则对社会如 同基因对生物,必须从社会每个细胞及社会各方面体现出来,不能只有形式没有内容,形式只能是内容的表现。不同社会的区别如同鸡和鸭子的区别,不是把鸡头割 下来按到鸭脖子上就是鸡了,鸡鸭的区别是从骨架到基因到每个细胞都不同的。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的本质区别就是社会原则及其实现的区别。具体到意 识形态和管理方式:凡是靠工作本领和劳动成效获得正当收益的行为,就是社会主义;凡是奢望靠裙带关系或搞关系获得不当收益的行为、以权谋私的行为,都是封 建主义;凡是企图靠金钱获得不当收益或者唯利是图的行为、钱权交易、压榨剥削劳动者的行为,就是资本主义。这种具体化的认识,就使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可以看 得见,摸得着,干得起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5]。
赵营波认为,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和宣传也要建立在不断完善的科学研究的基础上,要从发展社会生产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研究和宣传社会主义理想的科 学性。消灭剥削、缩小三大差别、防止两极分化,不仅是马克思给共产党人规定的任务,更是提高劳动社会协作成效的客观要求,是社会生产力运作成效最大化的规 律性的要求,也是社会主义优越性和前景越来越好的科学依据。例如,社会主义在协作生产中实现共同富裕,由劳动成效决定收益差别,这种差别会激励人们都更加 努力提高劳动成效。这种由劳动成效决定的收益差别自然有限,有利于人们走向共同富裕,有利于防止两极分化,有利于缩小三大差别。资本主义在资本剥削中实现 两极分化,其财富积累的边际效用递减[6],不能有效地转化为社会生产力,这种分化会降低社会生产力,并最终导致破坏社会生产力。片面追求利润的资本主义运作方式更是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的罪魁祸首。
这篇论文还为社会主义可持续全效益发展提供了可操作的系统化的建议。通读这篇论文,可以化解读者们心中的许多疑虑和疙瘩,能坚定人们的社会主义信心。
五、让中国梦插上科学的翅膀,才能富有成效地飞翔
我跟赵营波同志比较熟悉,赞成他的大协调学研究, 曾给予他一些指导和扶持,在长期交往中对他的有关学术思想了解较多。赵营波的科研工作有一个特点,就是有足够的提前量,理论研究追求永恒的学术价值,应用 研究注重可操作性。所以,他的研究成果在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都受欢迎。他说:“亟待研究解决的不协调问题很多,只要有人搞的课题,或者别人可能将会搞的 课题研究,我就不搞了”。他只搞别人不搞或搞不了的课题研究,所以他的科研成果都是原创性的,被引用率、被转载率很高。不干可干可不干的事,不做可有可无 的人,是他的人生准则。他自1977年至今在国际和全国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期刊发表的210篇论文,出版的《大协调学》等3本专著,现在被越来越多的论文 论著引用,被很多网站全文转载挂在网上。陆续有一些专家发表文章给予好评,比如复旦大学资深教授、生态经济学家吴人坚先生和他的博士生就联名发表了评介赵 营波科研成果很到位的文章[7]。赵营波的新书《走向大协调》,即将出版。之后,还将出版他历经10年研写、认真修改多遍、70万字的专著《大协调学原理 与统筹运作》。相信30年后,大协调学研究成果会受到更多的关注和引用。这应该视为永恒的学术生命。赵营波说:大协调学不是我的私有财产,它属于中国,属 于人类。希望更多的人研究和应用大协调学,为祖国为人类谋求可持续全效益发展的美好未来。
总之,大协调学研究员赵营波近期发表这三篇论文相互关联密切,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追求理想的好教材。我感到有责任从务实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评介这三篇论文,提示读者们注意查阅,并写此文帮助读者们理解这种关联:
把社会主义建立在大协调化的现代科学的基础上,配套实施务实的人才政策、建立可持续发展需要的周全的科技系统、推广扶持创新的教育模式,才能给中国梦插上有力的科学的翅膀,富有成效地飞向美好的未来。
我主要是客观地介绍,评价的事主要交给读者们吧!建议读者们、政策研究机构及领导同志们把这三篇论文连起来阅读,把这个系统化的科研成果及时地应用于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实现可持续全效益发展。
注 释
1、赵营波,人类走向21世纪的大协调策略,世界未来研究联合会第十届世界大会交流
(北京1988,10);未来与发展,1988年5-6期头版连载
2、赵营波,中国走向21世纪的大协调策略,未来与发展,1989年3-4期头版连载;
光明日报社《文摘报》1989,12,17;四川《文摘周报》1989,12,22.等摘要转载
3、赵营波,从社会宏观效益探讨医疗系统的改革,卫生经济杂志《卫生经济效益》专集
(1984年12月)、江淮论坛(内部文稿)22期,1983,7,14.
4、赵营波,运用大协调学构建高效益的和谐社会,未来与发展,2005,4.
人大资料中心《社会主义论丛》2005年11期全文转载
5、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幕式上的
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1月6日
6、[美] N.格里高利·曼昆 著;梁小民 译,经济学原理(下册),第53页,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年9月北京第1版
7、李志青 吴人坚,从新的经济学视野研究新的世界经济问题——读赵营波《拯救地球要求
经济学全面更新》一文,未来与发展,2008,12.
作者简介:卞国福,男,安徽肥西人。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第八、九届常委。历任共青团六安地委书记,中共安徽蚌埠市委副书记,安徽省文化厅厅长、党组书记,安徽省总工会主席、党组书记,中共安徽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教授,安徽省人大民族宗教侨务外事工委会主任。著名诗人、作家、音乐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安徽省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安徽省作家协会理事、安徽省情研究会常务理事,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兼职教授。著有诗集《热土地的歌》、《一树春天》、《拥抱明天》、《青春的旋律》、《朝霞满天》等,另发表散文、故事、文学评论、音乐家随笔等400余万字。作品获安徽省青 年诗歌优秀创作奖、共和国社会主义文学艺术50周年研讨会一等奖、中国通俗文学英才大赛金奖、北京中国诗人节一等奖。文艺创作成就和传略,分别被收集在 《中国作家大辞典》、《中国音乐家辞典》、《中国文艺家传集》、《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华人物辞海》、《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等。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m.syxtk.com/wzzx/djhk/wypl/2015-06-18/32467.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