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伟:空虚无神的《攀登者》
空虚无神的《攀登者》
师 伟
忽略了毛主席,《攀登者》就是空壳!
电影《攀登者》于2019年9月30日上映,不吐不快、写文章说说吧!
总体的感觉是空虚无神、和之前的期待大相径庭!因为这部片子的主题不是体育、更不是旅游,而是依托于史实——那是一场特殊的战争!事关中国边境的划定和珠峰的归属。这场战争是在极其重要、极其不利、极其艰苦的情况下打赢的,而且当时装备落后、后勤简陋、时间匆忙,所以我们依靠的不是物质条件、而是精神力量,尤其是毛主席时代凝聚起来的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
事实上队员们是携带这一尊毛主席半身像登顶的,誓师大会上这尊像位于最重要的位置,这尊像最后留在了珠峰之巅——
我敢说很多人对这部电影的期待就来自这尊像!
然而电影对此毫无交代,登顶后展示的仅仅是手电筒照耀之下的五星红旗——
这样的电影因此变得空虚无神!以下将详细解释来龙去脉——
一、1960年攀登珠峰的背景
二、1960年登顶珠峰的过程
三、1960年登顶珠峰的意义
四、影片的不足及根源探讨
一、1960年攀登珠峰的背景
珠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的边境,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上世纪五十年代、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尼边境并未明确。尼泊尔屡次挑衅声称珠峰属于尼泊尔,理由之一就是中国人根本就没登上过珠峰,何以与他们竞争——不可否认的是,活动踪迹是国土归属的重要依据。
尼泊尔的嚣张态度源于他们率先登顶珠峰的底气:1953年,新西兰人埃德蒙•希拉里与尼泊尔向导丹增•诺盖搭档,从尼泊尔境内的珠峰南坡成功登顶。这是人类首登珠峰——
中国人要登上珠峰,只能通过比南坡更为艰难的北坡。然而虽然全球14座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峰,有9座在中国境内或边境上,但中国的登山运动一片空白,从境内的北坡攀登珠峰更是犹如天方夜谭。1956年,在国家体委主任贺龙的布置下成立了中国登山协会,计划1960年登上珠峰。
就这样中国第一批职业登山运动员从零开始、出国训练,于1957年正式组队,当年登顶四川贡嘎山,这是中国人首次征服海拔7500米以上的高峰,为此四名队员牺牲!
同年,在冷战中大国主义倾向明显的苏联也想通过登上世界最高峰立威,向中国提出合作攀登珠峰,以此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周年纪念的献礼。双方商定了1958年侦察、1959年试登、1960年登顶的计划。
此时发现距离珠峰最近的公路在日喀则,而没有公路、装备无法输送!中央当机立断,硬是在困难时期批了几百万经费,由400多名藏族工人和600多名解放军组成施工队伍,依靠人力畜力在短短两年内,打造出一条通往珠峰的公路,全长380公里!这条路现在有点样子了,当时可就简陋得多了——
这样,5120米的高度的大本营终于建好了。然而,正当中国登山运动员踌躇满志,加紧训练时,中苏关系渐渐走低,苏联最终退出攀登珠峰的计划、撤走了教练和装备。
中国人攀登珠峰的意义多了一层:不但要争地、而且更要争气!
同时困难则多了不止一层。
贺龙发话:他们不干,我们自己干!任何人也休想卡我们的脖子。贺龙亲自问登山队队长史占春:如果苏联不参加,我们自己攀登珠峰有成功的把握吗?
史占春直言:攀登方面的困难我们可以尽力克服,有个最大的困难是我们缺少登8000米以上的高山装备。1960年元旦刚过,史占春赴瑞士采购装备。在途中他得知印度陆军登山队也准备在同年攀登珠峰,双方在一家登山装备店不期而遇。
显而易见的是,一旦印度捷足先登,势必以此在边界问题上造势鼓噪、让正在进行的中尼边界谈判更加复杂。攀登珠峰的任务立即变得迫在眉睫!不但要在当年完成,而且要在六月到来之前完成,因为之后气候将变糟、让攀登的难度更大!
从北坡攀登珠峰本就是前无古人的壮举,如今时间也紧迫起来,任务更艰巨了!
二、1960年登顶珠峰的过程
1960年2月,中国珠峰登山队正式成立。214名队员们来到5120米的大本营。他们来自五湖四海,有工人、农民、解放军、教师、学生和科研人员,平均年龄不过24岁。相同点是接触登山运动都不超过两年。由于当地叛匪出没,登山队由一支150人的部队保卫,所有登山队成员都携带枪支防身,因为登山行动前夕刚刚有一批解放军的医务人员遭到匪军袭击牺牲。
1960年3月24日起,登山队进行了三次适应性行军,目的是适应环境、选拔登顶队员,同时将物资上送。
第一次行军,到达海拔6400米修建营地,之后回大本营休整;
第二次行军,攀登到海拔7600米,并打通了攀登珠峰的第一道难关:北坳。此处海拔7000米,最大坡度近70度,难于攀登而且雪崩危险很大。最后借助一条一米宽的纵向冰缝拿下此处。这就是北坳——
第三次行军,4月25日,55名队员从大本营出发,八天后仅有四人攀登到海拔8500米,并建立最后一个营地——突击主峰营地。这里距离世界之巅只有300多米,是最后冲刺的出发地。三次行军后,登山队两人牺牲、超过40名登山队员严重冻伤甚至导致截肢,队长史占春也受伤后送到日喀则治疗。
5月17日,13名队员的登顶行动开始了!一路上不断减员,5月24日到达海拔8500米的突击主峰营地时,仅有王富洲、屈银华、刘连满、贡布四人可以继续前进——
四名勇士带着必备工具、摄像设备、五星红旗、毛泽东像,昂首继续前进!
这个前进可谓豪情满怀、动人心魄!
根据天气预报,下一次恶劣天气将在5月25日到来。此时正值新一轮中尼边界谈判前夕、而且听闻印度登山队即将取得成功。导致登山队原定的下撤休整变成了迎难冲顶!
因为天气的风险,为了避免更多的牺牲,原本协助搬运物资到海拔8200米的队员事先下撤了,这导致登顶的四人突击队面临更为艰巨的任务。所以当他们到达海拔8500米的突击主峰营地时,已经精疲力竭,尚存的氧气瓶也只有八瓶,而每个人至少需要两瓶,这意味着他们继续攀登将面临极大的风险。然而他们继续向上。
5月24日正午12点,四名勇士攀登到了海拔8680米的“第二台阶”,这是登顶珠峰的最后一道关卡,总高约二十米,横亘在珠峰北坡的岩石峭壁,最难的是最后高度近四米的绝壁。
这里如今已经装了梯子(1975年中国人第二次登顶时安装的,被称为中国梯。现在旧梯已经被新梯换下、进了位于拉萨的珠峰登山博物馆当文物去了),难度大大减小了——
当年四位勇士在这里耗费了五个多小时但无法成功,刘连满建议自己当人梯,减小战友们的操作难度。
其余三名队员只能如此,第一个上的屈银华负责在峭壁上打钉、需要很长时间,他担心鞋底的钉子扎伤刘连满,不顾危险脱下高山靴、又脱下容易打滑的鸭绒袜,仅仅穿着薄袜踩着刘连满操作,这导致屈银华冻坏了双脚,下山后截去十个脚趾和两个脚后跟!
战胜了“第二台阶”的队员们继续向顶峰攀登,尝试继续前进但失败的刘连满被安置在山崖间一块大石下等待,这里的海拔是8700米。分别之际,四个人都以为这是永别了,刘连满决定将自己的氧气瓶留给凯旋的队友。他用颤抖的手写下一封遗书:王富洲同志:我知道我不行了,我看氧气瓶里还有点氧,给你们三个人回来用吧!也许管用。永别了!同志们。你们的同志刘连满。
刘连满没有动用一点物资,平静地等待死亡的到来!王富洲、贡布和屈银华背负着登山队的梦想、牺牲队友的遗愿还有整个国家的尊严,在最后几个小时奋力攀登。
深夜,氧气耗尽。他们决心死也要死在山顶,冒着风雪摸黑前进。他们丢下了一切能丢弃的物资以减轻负担,带着五星红旗和毛主席像在黑夜里顶着狂风攀爬。
1960年5月25日凌晨4点20分,三人终于登上了珠峰之巅。
从常理来看,这是一场人类在严酷大自然面前注定失败的不自量力。
然而,三名队员凭着顽强的精神力量,硬是实现了人类首次登顶珠峰北坡、人类首次夜间攀登珠峰、人类首次连续14小时不携带氧气登顶珠峰的奇迹。
到了山顶,瘫软的三人想到:如果我们死在山上,世界上就没人知道我们来过这里。于是他们强打精神,留下了随身携带的五星红旗和毛主席像,写下了记录登顶人员、登顶时间的字条,硬撑着下山。
半路上,三人遇到了奇迹般活着的刘连满。此时,登顶队员已经二十四小时没有进食了,只能靠吃雪解渴压饥,刘连满节省下的物资救了三人的命,大家相互搀扶下山,在暴风雪中返回营地,途中两名队员险些坠崖遇难。
成立仅有短短两年的中国登山队团结一致,突破重重险阻,完成了人类的奇迹!
当他们载誉而归时,北京七万人前往欢迎,为他们喝彩!
三、1960年登顶珠峰的意义
1960年5月17日,登山队冲击登顶出发当天,国家专门派体委委员韩复东前往珠峰大本营去看望并鼓励登山队员,带给登山队一面五星红旗和毛主席的半身像,在珠峰大本营召开了攀登珠峰誓师大会,进行最后的冲刺!队员们手捧毛主席像、展开五星红旗宣誓——
足见国家对此事的重视、足见领袖和队员的上下同欲!
这首先是因为攀登的难度太大:登顶珠峰要面对的是陡峭的山崖、每小时近200公里的最大风力、零下几十摄氏度的低温、不到海平面四成的含氧量。
其次登顶成功对国家意义重大:配合中尼边境谈判,向世人展示六亿五千万中国人的决心和勇气,队员们没有辜负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凝重的政治含义。
就这样,1960年5月25日,中国人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凭借血肉之躯和钢铁意志登顶珠峰,完成了不可思议的壮举。第二天,在珠峰南坡的印度登山队因为恶劣的天气而放弃,当时他们已经爬到了8600米。
1960年,从零开始的中国登山队,为捍卫国家尊严,登上珠峰。两百多人的队伍前仆后继,举全国之力,以国家的名义,让五星红旗在世界之巅迎风飘扬。
此后中尼谈判顺利,1961年10月中尼签订边界条约,正式确定珠峰北坡为中国领土。1962年,在中方要求下,尼泊尔政府对中情局一直支持的、盘踞在尼泊尔境内的西藏叛军采取军事行动,并驱逐了与叛军有联系的美国驻尼外交官,禁止美国使用在尼的机场——毫无疑问,尼泊尔站在中国一边,而1962年爆发了中印战争。
中国登山队的贡献是明显的!
此外,首次攀登珠峰为中国后来一系列的攀登积累了经验、打下了基础。
1975年5月27日,中国登山队再登珠峰,在珠峰树立的觇标首次测得珠峰的高度为8848.13米,这个数字成为全球的标准数字。此次九名登顶的队员包括一名女队员潘多,她就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从北坡登上珠峰的女性。如果不是十天前日本女登山家田部井淳子从南坡登顶,潘多就是世界第一位登顶珠峰的女性。
此次登顶失败的队员中有一位叫夏伯渝,他因为冻伤而截肢。2018年5月14日,年近七十的夏伯渝再次挑战珠峰。这一次,终于弥补了1975年的遗憾,他成为中国第一个依靠双腿假肢登上珠峰的攀登者——
可以说,珠峰的攀登是前仆后继的。攀登珠峰不是简单登山运动,而是背后有着深刻的政治意义,也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尊严!
没有国家的重视和支持,1960年的攀登不可能成功——
国家组建登山队、选派队员到国外训练
国家耗巨资修筑从日喀则到珠峰的公路
国家安排部队严密负责登山的保卫工作
国家建立和省级的气象站支持登山项目
……
在此之前,号称日不落帝国的英国曾经先后七次试图从北坡登上珠峰,全部失败。当我们的登山队员看到英国人在珠峰下留下的尸体时,感慨的说,只有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把人民的力量团结起来,才能完成对珠峰的征服!大家由衷地喊出了毛主席万岁!
是的,只有毛主席时代才具备这样的精神力量。
所以当我们回顾1960年的攀登时,最不可忽视的就是毛主席!
四、影片的不足及根源探讨
显然,毛主席是攀登珠峰最强大的动力来源,依托于珠峰登顶的电影如果有起码的职业道德和艺术修养的话,毛主席应该是这部电影最为关键的元素。然而并没有,我们只能说这部电影是空虚无神的。
说得更直接点吧,这是一部令人大失所望的电影、这是一部失败的电影。
白白糟蹋了这么好的题材!
白白辜负了献礼片的名头!
白白把影协的鼓励弄成空!
电影的失败从导演的选择就开始了——影片由李仁港执导。我主观上对香港导演没有偏见,但是客观上他们近些年的表现并不好,比如那些抗日神剧基本出自港台导演之手。他们的小格局无法理解民族的深重苦难、无法读懂深邃厚重的历史、无法演绎恢弘壮丽的伟大变革。
所谓夏虫不可语冰,人的境界是跟生活经历、价值观密切相关的。
正如留恋于歌楼酒肆的柳永不知道醉里挑灯看剑,正如避走江南的李清照无法写出长河落日圆、大漠孤烟直,正如甘当金人走狗的秦桧更不懂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正如坐井观天的台湾主持人一本正经地当众胡说,正如愚昧无知的香港废青沦为丧尸。
李仁港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把握如何,从其惯用的造型可知一二——
看到了吧,赵云的头盔、汉将的头盔、锦衣卫的头盔、刘邦的头盔——头盔、头盔,统统是头盔,而且是英式头盔。
现在你还奇怪《攀登者》中一家伙出现至少三对恋爱吗?活生生搞成了《珠峰爱情故事》!
史实是登山队员们在西藏集训期间加入民兵平息叛乱。保卫机关大院,击败叛军、搜索布达拉宫、押送俘虏……他们和当地军民一起保卫了和平,结束了万恶的农奴制度,让这里真正成为一方净土。这样的人哪里有心思卿卿我我?何况他们还承担着国家赋予的伟大的登山任务!
导演自己荷尔蒙上脑、就认为人人都是内分泌失控!
和莫名其妙的感情戏相比,忽视毛主席像是更大的问题。
请看史实——登顶之后,贡布拿出一直背在身上的国旗和毛主席像,放在峰顶一处避风的碎石堆中,贡布在西藏解放之前,是一名农奴,所以,他对新中国和毛主席的感情特别深厚,毛主席的像他一直背在身上,而王富州写了一个小字条,上书“王富州等三人征服了珠峰,1960年5月25日4点20分”,并找了一个空罐头盒子封好,与国旗和毛主席像放在了一处。贡布在珠峰顶上捡了九块石头,说要献给毛主席。
1964年,毛主席接见了贡布,并夸赞他,说,“你是咱们的藏族登山英雄”。
删去了毛主席,《攀登者》就变成了一具空壳,空虚无神!
没有了毛主席像,无论电影镜头拍得多么的气势磅礴,无论剧情多么的激荡人心,都不能真正的达到一种高度,那就是历史的高度,如果一部根据历史事件拍摄的电影不能完整的还原历史真相,不能深刻的表明历史意义,那无论如何不能说是一部成功的作品。无论是登顶成就,还是在登顶之后取得的外交成就,都是因为毛主席领导共产党建立了一个社会主义的制度,得到了全国人民和西藏人民的衷心拥护和支持,这个成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取得的,同时,尼泊尔也是因为毛主席的崇高威望才抛弃了美国和印度,站在了中国一边——中尼边境谈判时,毛主席曾经说,我们不会多占尼泊尔的一寸领土。很快尼泊尔领导人发表公开讲话说,尼泊尔不会为与中国的边境感到不安。而彼时,中印边境上的矛盾正在加剧。
也许要求一部电影承载这么多的历史话题是苛求,但中国登山队员在克服了千难万险登顶之后,把一面国旗和毛主席的半身像留在了珠峰的顶端,这是无法回避与改变的历史!《攀登者》忽略了这一事实,只能以故意忽略来解释。
1960年之前中国人从未登上过珠峰,因此国际上对中国拥有珠峰北坡的主权一直颇有微词。中国强势组建登山队,中国人必须登上珠峰,这其实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捍卫!然而影片却连这个背景都没交代,仅仅只说是因为人类都渴望征服,就像征服星辰大海一样。
这相当于把为国献身变成了个人冒险!
太小资了、太没文化了!这种小资和没文化是眼下文艺界的通病,是背离和正确文艺道路的必然结果。
以近期上映的几部电影为例——
《决胜时刻》:其中有任弼时用小提琴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演奏基督教灵歌《奇异恩典》的情节——
这怎么可能!共产党领袖怎么会在百忙之中集体欣赏宗教音乐!更不用说这个宗教的信徒在近代给中国造成深重的灾难。
《中国机长》:名字就露怯了,明显是在模仿《萨利机长》,叫做《川航英雄》会死吗?英雄们完成了人类从来没有完成的空难自救奇迹,为什么不能自信一点?
《我和我的祖国》:这是一部讨巧的电影,其实相当于老歌联唱,所以观感不会太差,但体现的并非导演和演员的功力、而是基于我们内心美好的回忆。看到里面有忤逆父辈理想的管虎,我决定不去看这部片子。
……
客观而言,中国的电影事业在进步,《战狼2》、《流浪星球》的成功就是例证。
然而整体水平还是不能让人满意。
国家整体的快速进步和文宣的萎靡不前的矛盾更加显现。
这个问题会解决吗?
会的!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m.syxtk.com/wzzx/djhk/wypl/2019-10-03/59048.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