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金革命遗址
作者:红色文化网 来源:红色文化网 日期:2013-12-26 点击:
瑞金革命遗址瑞金革命遗址位于江西省瑞金县。瑞金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首府,瑞金县境留内有诸多革命遗址,主要分布在叶坪村、沙洲坝、云石山等地。
介绍
。 1931年9月28日,毛泽东和朱德指挥根据地军民粉碎了敌人第一、二、三次“围剿”,在叶坪村建立、发展和巩固中央革命根据地。1931年11月7-20日,在此召开第一次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工农兵代表大会,通过了《宪法大纲》、《劳动法》、《土地法》及经济政策等重要决议,宣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毛泽东为主席。
2简介
瑞金革命遗址
叶坪村的革命遗址有毛泽东和朱德旧居、中央工农民主政府旧址、红军检
阅台、红军战士纪念塔、公略亭、博生堡。 1933年4月至1934年7月,中央工农民主政府从叶坪迁到沙洲坝办公,现存的革命遗址有中央政府大礼堂、中央政治局旧址(沙洲坝下霄村)、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沙洲坝棘子排)、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旧址(沙洲坝白屋)、红井(沙洲坝前水塘边,井旁立碑“吃水不忘挖井人”)、列宁小学旧址等。1934年国民党对中央军委苏区围剿,中央政府、政治局、中央军委曾一度由沙洲坝迁入云石山古庙办公,1934年10月,中共中央领导机关率红军突围转移,开始了闻名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在瑞金这块红色的土地上,还留下了其它革命旧址,有大柏地的“弹洞壁”、乌石垄的中央军委旧址、洋溪祠堂的中央党校、大阜乡的
红军大学、及“长征第一桥”武阳桥等胜迹。(1931年11月7日,即苏联十月革命的庆祝日,中国共产党在瑞金建立了自己的红色政权,称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下辖江西、福建、闽赣、粤赣、赣南五省和瑞金、西江、长胜、太雷四个直属县,瑞金为共和国的首都,改名为“瑞京”。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正式成立的当天,瑞金叶坪举行了隆重的“开国大典”,中华工农兵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宣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正式诞生,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接着是阅兵式,晚上又举行了盛大的提灯游行。
遗址组成
瑞金革命遗址
叶坪在城东北 5公里。1931~1933年中共中央驻此。革命旧址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中共苏区中央局旧址以及红军烈士纪念塔、纪念亭、博生堡、公略亭、红军检阅台等,此外,还有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领导人的旧居。临时中央政府旧址原是谢氏宗祠,建于明代,砖木结构,分前后二厅,中间为天井。1931年在此召开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宣告成立临时中央政府。旧址内部以木板隔成15间,作为各部委办公室。中央苏区中央局旧址原为私宅,建于1922年,土木结构,分前后厅,中间为天井,厅左右各有侧房。纪念塔、纪念亭等均是1933年动工兴建的,上面有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的题词和题字。
沙洲坝在城西南5公里。1933年4月,临时中央政府由叶坪迁此,分住在周围的元太屋、老茶亭、乌石砻、下肖、枣子排等村。现存旧址有临时中央政府执行委员会、人民委员会、
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中共临时中央局、少共中央局、全总执行局等旧居及中央大礼堂。临时中央政府执行委员会旧居在元太屋,建于1876年,为旧式祠堂,土木结构,悬山顶。面阔三间,进深二间,中间为天井,两侧各有厢房一间。毛泽东、徐特立、谢觉哉等领导人住此。中央大礼堂在老茶亭村,建于1933年,土木结构,面积约1530平方米,内有固定戏台,四周开17门,辟百页大窗,上下两层可容纳2000多人,正门上方嵌红油漆涂饰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和国徽图案。左侧建有回字形防空洞。
中央军委旧址在乌石砻,建于1922年,原为私宅,土木结构二层楼房,悬山顶。面阔三间,进深二间,中有天井,左右有厢房。朱德、周恩来、刘伯承、叶剑英等领导人住此。中央局旧址在下肖村,建于1879年,原为私宅,面积 1138 平方米,分上下厅、前后正栋、左右横屋,共有 5个天井、32个房间。厅堂主体为砖木结构,其余部分为土木结构。各厅堂之间有巷廊相通,属典型的江南“一堂两横式”建筑。少共中央局旧址在下肖村,建于清乾隆年间,原为祠堂,土木结构,二层楼房,由正厅、左巷廊和厅房组成。总工会执行局旧址建于清光绪年间,原为私宅,土木结构,由32间房和三条洞水组成。刘少奇、陈云等领导人住此。
历史
1931年9月,中国共产党苏区中央局迁驻瑞金。
同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瑞金成立,同时组成了中央执行
委员会、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1933年1月中共临时中央局及其他部门由上海迁驻瑞金。
从1931年11月至1934年10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党、政、军、群等领导机关全部设在这里,瑞金成为中央革命根据地和全国各革命根据地的领导中心。
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维护
1934年10月,红军主力长征后,叶坪红军烈士纪念塔、公略亭、红军检阅台等建筑及沙洲坝大礼堂和乌石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旧址均遭到破坏。1953~1959年对旧址进行维修和复原,1983~1985年再次全面修缮,大部分旧址都有专人管理。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m.syxtk.com/wzzx/gmdb/2013-12-26/24303.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