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毛主席的亲侄子,主动和毛主席撇清关系,却改变整个中国地位!
他是毛主席的亲侄子,主动和毛主席撇清关系,却改变整个中国地位!
哇事录
“父辈是父辈,我是我,我不沾父辈的光。”贺麓成院士接受采访时严肃的说。
贺麓成,原名毛岸成,“岸”是他在家族中的辈分,而且也是毛主席的亲侄子。贺麓成父亲—毛泽覃,是毛主席的三弟,1935年4月26日,任红军独立师师长的毛泽覃在瑞金指挥突围战中不幸牺牲,因战事紧迫,母亲贺仪将刚出生三个月的贺麓成寄养在亲友家中。
解放后,母子相认,贺麓成回到母亲身边和母亲一起生活。但久别重逢没多久,1949年母亲贺怡在工作途中突发车祸去世,中央一直以为贺麓成和贺怡一起牺牲了,然而贺麓成并没有遇难,随后一直跟随贺子珍生活,贺子珍一直都教导他不要靠着父辈的光环生活,所以他一生为人低调。
之后贺麓成一直像一个普通人一样学习,生活,在上海读的高中,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上海交大,期间一直用新的名字贺麓成,是因为他不想让别人知道他跟毛主席的关系,因为如果用原名毛岸成的话,谁都知道毛主席的下一辈都是岸字辈,一看就知道是毛主席家亲戚,同时他填报任何个人材料的时候,父母一栏都写的“亡故”,他的高中和大学同学直到现在很多人都不知道他是毛主席的亲侄子。他从不和身边的人谈自己的身世。虽然他长期在北京工作,但从未提出见毛主席,也未给毛主席写过任何书信。
1956年,贺麓成从上海交大毕业,考取了当时最难考的苏联留学生,然而在学习俄文的一年中,中苏关系出现了变化,他没能到苏联去留学,被组织上分配到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即今天的航天工业部)研究“地对地导弹”。跟随他的父辈成为了一名军人。
1958年初,一身戎装的贺麓成来到钱学森麾下;1961年,贺麓成成为中国第一批导弹工程师。在那些日子里,贺麓成翻译了近百万字的导弹技术资料,拟制的图纸资料达数十本。尤为重要的是,贺麓成和另一位工程师王太楚经过反复钻研,提出了自己刨造的导弹控制方案。经过专家们的仔细讨论,认为这一方案是正确可行的,遂采用了这一方案。
1964年6月29日,中国第一枚自己设计、自己制造的中近程导弹飞行试验终于获得了成功。这一成功,确立了贺麓成在导弹研制工作中的权威地位,他成为中国自己培养的最优秀的导弹专家。毛泽东为中国自己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获得成功而欣喜。但是,他并不知道他的亲侄子贺麓成是这一成功的大功臣。贺麓成、王太楚等的这一重大贡献,直到1978年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外界才略有所知。后来,贺麓成还荣获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
1980年,国防部五院终于开始评定高级职称。众望所归,贺麓成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系统第一个被评上高级职称的人,所以他的职称证书上印着“001号”。贺麓成也成为了新中国继氢弹之父于敏之后的新一批新中国自己培养的科学家。
最为可贵的是,这“001号”是贺麓成通过自己努力获得的,并没有沾他的先辈半点光,没有沾“中国的001号”——毛泽东的半点光。反过来,赞麓成倒为毛氏家族争光:他是毛氏家族中不多见的高级技术专家。他的成功表明,作为中国如此显赫的家族的后裔,走出家族的光环,也能成为第一流的人才。
1983年,民政部给毛泽覃发放烈士证书,发通知到了贺麓成的单位,至此贺麓成的同事们才知道贺麓成是毛主席的亲侄子。
贺麓成成为导弹工程师时,是按营级干部分配一套居住面积为20多平方米的房子,一住就是20年。房子里没有煤气,他常常为煤炉熄火而苦恼。后来,随着他在导弹事业上作出的贡献越来越大,他被提升为团级、师级,这全然凭他自己的努力,与“皇亲国戚”无关。他再三诚恳地说:“父辈是父辈,我是我,我不沾父辈的光。”
退休之后的贺麓成一直从事公益事业,他的愿望是做一个普通人。他这一辈子确实也是过着普通人的生活,同事总是亲热地喊他“老贺”,年轻人则称他“贺老师”。他的妻子谭晓虹是一位医生,他们有一子一女。他说,他的儿子将恢复本姓——毛。他将以此纪念父亲毛泽覃以及大伯父毛泽东。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m.syxtk.com/wzzx/gsyz/hqpp/2018-03-21/49377.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