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开慧的幸运与“不幸”:毛主席一生“欠了多少债”?
杨开慧的幸运与“不幸”:毛主席一生“欠了多少债”?
秦 明
今天是杨开慧烈士诞辰120周年。
纪念杨开慧同志,不仅仅因为她是毛主席的妻子,更是因为她是中国革命的先驱之一,是“第二位女党员”,是英勇就义的成千成万的先烈中的一员,是新中国新女性的楷模。
“不做俗人之举”——这样的杨开慧,即便放到今天,也足以堪当女性独立与进步的榜样。
“我死不足惜,惟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这是年仅29岁的杨开慧就义前,面对敌人的最后劝降所作出的不屈不挠、大义凛然的决然回答。
“质本洁来还洁去”这句诗用在革命信念无比坚定的杨开慧同志身上恐怕更加恰当。
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
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
晓来百念都灰尽,剩有离人影。
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虞美人·枕上》
这是毛主席写给杨开慧的“情书”。1919年7月 ,毛主席回到湖南,杨开慧鼓起勇气给毛主席写信。那年杨开慧18岁,正是情窦初开的年纪。信的开头用了一个字,润;毛主席在回信中,同样用了一个字,霞,“霞”是杨开慧的号。感情迅速升温,毛主席孤枕难眠,对于杨开慧魂牵梦萦的思绪跃然纸上。
热恋中的杨开慧在日记里悄悄写道:
不料我也有这样的幸运!得到了一个爱人,我是十分爱他。自从我听到他许多事,看了他许多文章、日记,我就爱上了他……
这些日记,毛主席没有机会看到——直到1982年,杨开慧在板仓的故居被修缮时,才在墙缝里被发现。
而遇到杨开慧,又何尝不是毛主席的幸运呢?
1913年,杨昌济到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教书,杨开慧随父亲迁往长沙。在那个黑暗的旧中国,年纪轻轻的杨开慧很早就在父亲的熏陶下,接触了不少先进思想,结识了许多优秀青年,毛主席就是她于1914年在湖南家中相识的进步青年之一,那一年,杨开慧14岁。
六年后,他已经把她带上了革命道路;她成了他的妻子、战友。她不仅通情达理地帮他解决了生活的后顾之忧,让他安心于革命事业;她还是他革命的一大助力,承担起了重要的机要和交通联络工作;在那个风雨如磐的时代,“相濡以沫”对于一个孤独前进的勇士是多么的弥足珍贵。
如果不是遇上毛主席,杨开慧后来大约也不至生活动荡漂泊、年仅29岁就牺牲了吧?这或许又是杨开慧的“不幸”。
但杨开慧终究是无悔的,不仅仅是她因为遇到了“他”,更是因为已经植根于灵魂深处的革命理想。
“开慧之死,百身莫赎”,这的确是毛主席欠给杨开慧永远无法偿还的“债”。而毛主席“欠下的债”,又岂止妻子杨开慧?
侄子毛楚雄(毛泽覃之子),牺牲时年仅19岁;妹妹毛泽建,牺牲时年仅24岁;长子毛岸英,牺牲时年仅28岁;弟弟毛泽覃,牺牲时年仅30岁;而弟弟毛泽民先后为毛主席的家庭、为中国革命辛劳了大半辈子,牺牲也仅47岁……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1965年,重上井冈山的毛主席面对黄洋界久久凝视,当年战斗的鼓角争鸣仿佛又回响在毛主席耳畔,一个个曾经鲜活的生命彷佛又浮现在了毛主席的眼前——他们都是跟着毛主席一起上山闹革命的,准备革命胜利以后回去种地、孝敬父母的……
井冈山根据地仅仅存在了两年四个月,但是,就在这短短的两年多时间里,井冈山地区牺牲的烈士人数据后来统计高达4.4万人,其中只有1.5万人留下了姓名,为了纪念那些无名烈士,井冈山烈士纪念馆专门设立了“无字之碑”。
毛主席把这么多有名的或无名的烈士的牺牲,看作是自己“欠下的债”,终其一生在向烈士还债,践行对烈士的承诺,要还烈士一个真正的人民江山。
毛主席曾对身边的工作人员忧心忡忡地说:
“我现在活着呢,他们就这样!要是按照他们的做法,我和许多先烈们毕生付出的精力就付诸东流了!”
“我这个人没有私心,我不想为我的子女谋求什么,我只想中国的老百姓不要受苦受难,他们是想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所以我依靠群众,不能让他们再走回头路。”
“建立新中国死了多少人?有谁认真想过?我是想过这个问题的……”
而与之相反的,某些人却把自己曾经的付出看作“资本”,看作是人民对他们欠的债,心安理得地在革命胜利以后向人民讨要“债权”。打倒了旧的贵族,又想做新的贵族,毛主席早已深刻忧虑的历史周期律,几乎又要回来了。面对这样的局面,毛主席才不惜开罪昔日的战友,开启了新的革命征程。
“惟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真正的革命者死而无悔,哪怕看不到胜利的那一天,哪怕胜利的道路遇到迷茫、曲折甚至征程中断,因为“功不必自我成”。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因为杨开慧这样的成千成万的烈士的牺牲,人民有了新中国;因为杨开慧这样的成千成万的烈士的牺牲,劳动人民迎来了几千年未有之变局,第一次真正当家做主人;因为杨开慧这样的成千成万的烈士的牺牲,人民上了一堂生动的“民主课”,知道了如何在将来避免“吃二遍苦、受二茬罪”;因为杨开慧这样的成千成万的烈士的牺牲,我们在今天面对不公、面对压迫开启新征程的时候,“平等”才有了一个更高的起点……
人民幸福来之不易,人民是杨开慧这样的成千成万的烈士牺牲的受益者。
毛主席其实是替人民欠下了这份沉重的债,但杨开慧即便面对敌人枪口的那一刻又何曾想过找润之、找人民“讨债”?
1957年2月7日,杨开慧生前好友李淑一给毛主席写信,并附上自己于1933年夏所填思念丈夫柳直荀的词《菩萨蛮·惊梦》,同时询问柳直荀的消息,且希望毛主席能将写给杨开慧的《虞美人·枕上》词抄录后相赠。毛主席于5月11日复信李淑一,告知柳直荀已光荣牺牲,并写道:“大作读毕,感慨系之。开慧所述那一首不好,不要写了吧。有《游仙》一首为赠……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章士钊读过该词后,点头赞许,但有一处困惑,即一般赞美女子取“娇”字而非“骄”字。章士钊曾当面请毛主席解惑,毛主席沉思片刻后充满激情答疑:“女子革命而丧其元,焉得不骄?”
晚年的毛主席极易伤感,这伤感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人民,为了为人民革命事业牺牲的烈士。
1975年夏天,由于连降暴雨,河南省南部发生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造成河堤溃决,水库坍塌,当听到大批群众处于危难之中,解放军救援队伍赶到现场已有几十名群众丧生时,毛主席眼中已噙满了泪水。
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伤亡达二十四万多人,当秘书报告地震造成极其惨重的损失后,毛主席嚎啕大哭。
1976年1月8日下午,工作人员为毛主席读周总理逝世的《讣告》,重病中的毛主席听着听着,紧锁起眉头,慢慢地闭上眼睛,不一会儿,从他闭着的眼里渐渐溢出两行泪水;14日下午,工作人员为他念中央送审的周总理追悼大会上的悼词稿,听悼词时毛主席再也不能抑制自己,失声痛哭。
据毛主席身边卫士周福明回忆,1976年前后,毛主席总是念起往事,常谈起战争年代和建国初期的事情,愿意看这方面内容的电影。当电影《红灯记》放映到李玉和搀扶李奶奶走向刑场时,主席难过地哭了,喃喃地讲:“敌人又要杀害我们的同志了;当看到人民解放军整队进入刚攻克的某城市受到市民们热烈欢迎的场面,毛主席开始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先是阵阵抽泣,随即失声大哭。
晚年的毛主席是孤独的,被围在重重城墙里的他最怕了解不到真实的情况;晚年的毛主席也是不孤独的,他的心与天底下最广大的劳动人民紧密地连在了一起。
其实,我们又何尝不是欠了这位老人、欠了他的妻子杨开慧、欠了无数烈士永远还不清的“债”?
“成千成万的先烈为着人民的利益,在我们的前头英勇地牺牲了,让我们高举起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m.syxtk.com/wzzx/gsyz/hqpp/2021-11-07/72176.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