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山仰止 >

红旗飘飘

打印

沉痛悼念曾给毛主席治白内障的中医大师唐由之先生

惊闻著名的国医大师、中医眼科学家唐由之先生于728322分在北京仙逝,笔者悲痛不已。

又一个与人民领袖毛主席有直接交集的人离开了我们,那个伟大的时代仿佛又远离了我们一分……

1974年的腊月,48岁的唐由之是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的一名眼科主治大夫,有一天突然有人通知他去给毛主席看病。

当时毛主席患上了老年性白内障,视力下降,看书已经相当困难。全国各地来了七八位眼科专家要给毛主席治疗眼睛,其中就有唯一的中医师便是唐由之先生。

用古老的中医治疗白内障,这在列强用鸦片战争敲开中国大门的近代以来,完全是不可想象的;特别是国民党反动统治下几度推出的废止中医案,更让中医处于濒临灭绝的边缘。

搞不好中医工作,我来当卫生部长。这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毛主席发出的一句掷地有声的指示,由此才挽救了这个古老而又伟大的中华文明瑰宝。

而唐由之说服毛主席做手术的过程也非常简单,那就是以诗会友 “盒中虚撚决明丸金针一拨日当空,当唐由之吟诵出唐代诗人白居易笔下的这两句诗词后,毛主席立刻了然,当场同意由中医师唐由之为自己做眼科手术。不仅主治医生是中医,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就连手术所需的一切器具也全部用国产的。

唐代诗人白居易曾作七言《眼病二首》,其曰:散乱空中千片雪,蒙笼物上一重纱。”(“空中纷纷散散好像有千万片的雪,器物上仿佛蒙上了一重轻纱”)——这正是典型的白内障症状。诗人最后写道,人间方药应无益,争得金篦试刮看?”(“我这病大概是没什么药物可以治疗了,用金针拨障术或许可以治疗)

手术成功之后,白居易又欣然写道:案上漫铺龙树论,盒中虚撚决明丸,万般灵药皆无效,金针一拨日当空。意思就是对于白内障患者而言,靠药丸保守治疗是徒劳的,想要立竿见影,只能用金针拨障术,金针一拔,豁然开朗!

唐代另一著名诗人杜牧在《樊川文集·上宰相求湖州第二启》中也曾记载了当时的金针拔障术,法以针旁入白睛穴上,针拨去之,如蜡塞管,蜡去管明。

本身就是诗词大家,又酷爱读书的毛主席当然知道这些典故。

唐代的金针拨障术严格意义上来讲,并非源自中国本土,而金针拨障术在唐代被发扬光大的历史,恰恰说明中医是一门开放、包容的科学,能够时时绽放出崭新的生命力,由此才得以延续数千年。

随着汉代印度佛教到中国讲经,印度医学也逐步传入中国;取长补短,其中的一些精华被吸收进了我国的传统医学,尤其是眼科。

唐代文献大师王焘所整理的《外台秘要》第21卷《出眼疾候》首叙天竺经论眼序一首记载:龙上道人撰俗姓谢住齐州于西国胡僧处授天竺经论眼是唐代齐州的一位姓谢的道人受印度佛教僧人传授所撰,首次记载了金针拨障术,此宜用金蓖决针之后豁若开云如见白日,这种手术在南北朝时期已经得到了运用。

而白居易诗中所写的案上漫铺龙树论,正是白居易所阅的《龙树论》,很可能也是随佛教传来的印度医药文献,但已无从考据。现存《医方类聚》引辑的《龙树菩萨眼论》以及宋代《太平圣惠方》看不到印度医学的内容,主要属于我国传统的医理,印度传来的眼科已被我国传统医学所融化吸收,应用于临床,并不断改良、创新。

宋代太医局将眼科专著《龙木论》列为医师必读之书,书中对于各型白内障老年性、先天性、外伤性、并发性的病因、症状作了详细的描述,同时对白内障眼病的检查、诊断、手术适应症、禁忌症以及手术前后的准备、手术方法、术后护理等,也均作了确切的论述;明代眼科专著《银海精微》亦对金针拨障进行了详尽的描述;清初的一些医学专著,依然有对金针拨障术的介绍……这门在唐代从印度医学吸收借鉴的古老疗法由此薪火相传并不断创新改进。

到了唐由之这代中医,在西医的重重围剿和主流社会歧视的环境下,传承了千年的金针拨障术到了晚清以及民国,几已失传。

192671日,唐由之先生出生在浙江杭州;16岁时进入无锡国学专修馆上海分校学习;其后经由大哥唐云的好友、僧人若瓢引荐,师从上海著名眼科中医陆南山先生,因其勤奋好学深受陆先生喜爱,又引荐给自己的好友、上海中医名家秦伯未,帮助唐由之奠定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根基,由此步入攻读岐黄书、钻研龙木术的生涯。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毛主席的倡导下,为了贯彻中医政策,发展中医事业,培养中医高级人才,《人民日报》于195237日刊登了卫生部关于举办全国首届中医药专门研究人员班的招生简章,唐由之先生欣然报考,并顺利进入北京大学医学部学习。

在北京医学院学习期间,唐由之与喜欢中医眼科学的同学经常在一起查阅、探讨古代文献中记载或现实中几乎失传的中医眼科术,其中对金针拨障术最为关注。唐由之结合现代解剖学,敏锐地将突破口集中在对睫状体组织特点的分析研究上。

金针拨障术采取的是睫状体平部切口,这在现代西医看来是手术的禁区部位,西医认为这个部位容易造成交感性眼炎、有出血和感染的危险。而唐由之认为,睫状体分突起部和扁平二部分,睫状体突起部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切口的确可能有危险;但睫状体扁平部则血管神经较少,很可能是理想的切口部位,古人既然选择这里做切口,而且有丰富的实践经历,说明这个西医禁区是完全可以被突破的。

于是,唐由之大胆提出将睫状体平坦部正中作为针拨白内障手术的切口部位,并避免了以往在角巩膜缘切口做内眼手术时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这项技术作为现代解剖学的一个突破,比国外开展睫状体平坦部切口施行玻璃体切割术先行了十多年,并启发了现代眼科学用扁平部的切口解决疑难白内障和青光眼的医学难题。

毛主席对中医药事业的强力支持以及唐由之本人的刻苦钻研,最终让唐由之研究出白内障针拨术,实现了把睫状体扁平部切口进针提升到现代科学层面的创举,令古老的金针拨障术焕发出了崭新的生命力!

其后,唐由之将白内障针拨术带到广西的农村,一边为广大贫下中农治病,一边继续进行白内障针拨术的研究工作,继续探究前行。1968年,他又在白内障针拨术基础上发明了白内障针拨套出术;此外,他还发明出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具有中医特色的手术方法睫状体平坦部滤过术,解决人民群众的眼疾病患之苦。

在给毛主席手术前,唐由之已成功地做过数千例白内障针拨术,其中难度最大的要数柬埔寨前首相宾努亲王的手术。宾努亲王手术的成功,标志着唐由之的手术水平在当时的全世界都已达到相当高的境界。

手术正式开始前的几个月时间里,唐由之经常到毛主席那里,给毛主席讲解眼睛的生理解剖、老年性白内障生成原因、不同发展阶段的治疗方法,以及中西医治疗白内障手术的原理及特点,术前、术中、术后要求患者如何配合等。

1975723日深夜11点许,中医师唐由之先生亲自为毛主席做眼科手术。

在高亢悦耳的《满江红》曲声中,唐由之开始给毛主席实施手术,手术间就设在毛主席的书房。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

岳飞的这首《满江红》充满着爱国英雄的悲壮情怀,也饱含着大丈夫视死如归的气概。毛主席平时喜欢这首词,专门安排张玉凤找来在手术中间播放的。

由于毛主席非常配合,唐由之心无旁骛,手术仅有几分钟就顺利完成。当听唐由之说手术已经做完之后,毛主席打趣说,我还以为没有开始做呢!

深夜一点多,唐由之听到毛主席醒来,急忙来到他身边。毛主席请张玉凤拿来纸,两个眼睛还包着纱布,就盲写了鲁迅先生的诗作:“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并亲手赠给唐由之。

诗中的由之二字正是唐由之的名字,这一方面是对唐由之为自己做手术的致谢,一方面算是对唐由之以诗会友的回馈。

毛主席的一生为了中国人民和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他的六位亲人为了革命而牺牲,唐由之先生怎能不为之动容?而毛主席对中医药事业的全力支持,给了唐由之先生事业上的生命,他又怎能不将毛主席引为知己而尽心尽力救治呢?更何况,正是全国人民衷心热爱的人民领袖毛主席。

19758月毛主席与唐由之(左三)及医疗组全体合影

之后,唐由之尽心尽力地负责毛主席的术后恢复,几乎寸步不离地在毛主席身边待了三个月,与毛主席产生了一段特别的情谊,并为我们留一下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回忆。

有一天,唐由之在毛主席书房里陪他看书,忽然听到毛主席大哭起来,哭得浑身颤抖,哭得白发抖动,哭得满脸泪水,哭得泣不成声。唐由之赶忙制止,主席,你不能哭,千万不能哭。手术眼睛要哭坏的!这一次,毛主席哭了好长时间才平静下来。

毛主席为何会如此伤心?唐由之发现毛主席原来是读到了南宋爱国诗人陈亮的词《念奴娇·登多景楼》: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这最后一句,无疑牵出了毛主席的无限感慨;毛主席所担心的是,他活着的时候就有人只为门户私计,他死后,有些人会不会不顾老百姓死活呢?

而关于毛主席给唐由之盲写增诗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还有一段故事。那是唐由之刚刚见到毛主席的1975年春,毛主席看着唐由之,反复念着他的名字由之,由之,毛主席风趣地问,你的名字是出自《论语》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吧?唐大夫笑着点点头。毛主席继续风趣地说,你可不要按孔夫子的由之去做,而要按鲁迅讲的由之去做。随机吟诵起鲁迅先生的《悼杨铨》: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

唐由之谨记毛主席的教诲,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成了他后面整整半个人生的座右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解决人民群众的病患之苦,他应用现代化的手段进行临床和实验研究,运用中医眼科理论辨证论治,在眼科疾病的临床诊疗方面作出了卓越成绩,在中医眼科理论方面提出了诸多开创性观点,积极提倡和推进中医眼科的现代化,使祖国传统医学发扬光大,继续造福人民。

即便在80年代后,唐由之先生已经是无数荣誉加身,享誉海内外,为多位国内外领导人做过手术,但是,唐由之先生也从来没有忘本,他待患者如亲人,不论城乡贵贱,活出了一个不计个人利益、敢于担当的人生,终究没有辜负毛主席的期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m.syxtk.com/wzzx/gsyz/hqpp/2022-07-29/76720.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22-07-30 关键字:红旗飘飘  高山仰止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