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山仰止 >

领袖风范

打印

毛泽东的账簿:计家计国计天下

 

6.jpg

2.jpg

 毛主席的收支报表

毛泽东的一生自始至终都没有离开过记账活动。少年时期,他给父亲毛顺生记录家庭经营账;投身革命事业后,他又把记账知识运用到革命斗争的实践中,一连串地在历史上留下了长沙文化书社的收支账、红军的“伙食尾子”账以及延安的菜金账;建国后,为了保持节俭的光荣传统他又让生活管理员记录自己的家庭收支账——也就是已经成为国家一级文物的“共和国第一家庭账簿”。

 3.jpg

共和国第一家庭账簿

毛泽东少年时期的记账活动,是由父亲毛顺生的教育观念决定的。具有经商头脑并在生意方面蒸蒸日上的毛顺生,从毛泽东刚识几个字,就让他给家里记账,并训练他双手打算盘的本领。令毛顺生绝对想不到的是,毛泽东这门修炼8年的“童子功”,竟沿着“计家计国计天下”的阶梯,把会计数字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力量发挥到了一个极点。

少年毛泽东记录的家庭账册已无从寻觅,但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保存了毛泽民于1924年经手的一本账簿,其中一页记载:

入南岸山叁拾元正

入王淑兰借叁拾贰元五角正

付文八舅丧情壹元正

付碧居息谷壹石正

付周母来家共用贰元正

付送信数次共五勺正

付艮息谷五石八斗三升

付月迪淑兰月息谷壹拾壹石

毛泽民记录的这页账采用的是“入付”记账法,“入”表示收入或进账,“付”表示支出或出账。这页账簿的会计语言“翻译”如下:“入南岸山叁拾元正”记录的是收入或进账,应是毛家的业务收入;“入王淑兰借叁拾贰元五角正”记录的是还款,即收回的欠款,属于往来账;“付文八舅丧情壹元正”“付周母来家共用贰元正”和“付送信数次共五勺正”记录的都是支出,属于费用账;“付碧居息谷壹石正”“付艮息谷五石八斗三升”和“付月迪淑兰月息谷壹拾壹石”记录的是借出的谷物(须秋季加息偿还),属于投资账。

从记载的内容可以清楚地看出每一笔账,都是把收支的涉及者、业务内容、金额(数额)用简明的文字“一句话”记完,实属“一气呵成”家庭账簿记录的风格。这种逐日记录家庭的日常事务及其收支的账簿,也以翔实的数字,记载了账簿之家的生活世界和大量的历史信息,更是研究记账人的重要文献。

毛泽东1910年走出韶山冲,并将家庭记账工作完全“交接”给14岁的毛泽民,距1924年毛泽民记录的这本账簿只有14年的间距,作为从历史流传下来的家庭账簿,在这14年内除了业务内容会发生变化(比如毛家新增了投资业务),记账原理和方法不会发生根本变化。由此推断,毛泽民记录的这个账簿,毛泽东也同样记录过——这种“事无巨细”地把物资财产、各种事项记录到位的风格,也都“平移”到毛泽东早期的“既记事、又记数”调查研究方法上,这些方法在他著名的农村调查报告中,能得到充分的验证。

投身革命事业后,毛泽东也把自己最擅长的记账知识尽情发挥到工作中。比如1920年9月青年毛泽东在长沙开办文化书社时,就十分重视书社的记账工作,据《毛泽东同志的青少年时代》记载:“毛泽东同志还领导文化书社制定了一套民主管理制度,并且亲自监督实行。书社的账目有日算、月算和半年算三种。直接管理经费的人有时未能按时清理,毛泽东同志必来催促,甚至亲自帮助结算。据在书社工作过的人说,毛泽东同志来了后,把社内仅有的四张桌子拼起来,大家一起算账。如果发现银钱出纳有马虎的地方,他总是毫不客气地指出来,并立即帮助改正。”从此可以看出,毛泽东对账务的认真态度,这也是会计职业素养的自然体现。

把账务知识运用到革命工作的最大创举,就是“三湾改编”时毛泽东把“支部”和“账簿”一同建在了连上,而“账簿”建设奠定了人民军队建设的经济基础,功不可没。(详情请戳东方红啦文章:《“三湾改编”:毛泽东不仅把支部建在了连上,也把账簿建在了连上》)

在延安最艰苦的岁月,为了管理有限的生活资料,毛泽东也是拿出看家的记账功夫。贺清华在《回忆毛主席在延安》一文记载:延安时期,为了管理好每月三元的标准伙食,毛泽东就让他的炊事员老周(周少林)每天记账,并传授老周专业的记账知识:“老周,你不要每个月才结算一次,这样一超支,就没办法了,以后你每十天一小结,每月一大结,如果前十天超支了,以后十天还可以想办法节省出来,最后十天超支了,也超不多,下月还可以节约出来。”这段回忆仿佛让人看到一个资深老会计,驾轻就熟地随便掏出一点记账知识,来指导一个记账新手;不仅看出了毛泽东深厚的记账功夫,还能看到他利用会计知识节约伙食费的智慧。

在革命战争年代应对艰苦岁月,需要伟大思想的指引,但再伟大的思想,也必须落实到“一针一线”上才能发挥作用,如此才能做到“知行合一”,战无不胜。所以后人在研究这段历程时,不能只总结口号,更要关注那些具体的细节,关注行为,有行为才有结果;行为也验证思想并完成思想的目标。可以这么总结,延安时期,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精神的指引下,这本“菜金账”帮助毛泽东一家度过了那段艰苦岁月,记账作为一个工具,起到了“一针一线”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结束了戎马生涯,毛泽东又开始用“老本行”管理自己的生活。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展示了贺清华的一段回忆文字:“毛泽东一生反对特殊化,坚持与全国人民同甘共苦。为规范生活管理、杜绝特权行为,毛泽东一家从1952年开始设立生活账簿,包括日常杂费开支账、生活费收支报表、物品分类账,等等。”这套“生活账簿”也是工作人员帮他记的,他晚年的生活管理员吴连登回忆:“工资领回来,我就记到账上。主席的账,我叫一号账,江青的账就在“一”的下面画一个小二,等于是二号账。这样他们都是各花各的钱,这也是主席交代的,就是通常所说的AA制。”

4.jpg

共和国第一家庭账簿

这套账就是“共和国第一家庭账簿”,一直记到1977年元月,记录了25年。记录的内容主要是家庭工资收入和生活支出,毛泽东每月的工资一直是404.8元,直到去世也没涨一分钱;生活开支记录得非常详细,比如“供应科购食品五角四分”“主席洗衣费一元六角”“做睡衣手工费一元三角八分”等等,可谓事无巨细,一并囊括。这套账既有明细账,还有生活收支报表,报表还分月报(比如一九六三年四月份生活费用收支表)、季报(一组首长第一季度生活费1966.3.31)和年报(毛主席生活费用收支表一九七四年六月——七五年五月份);从1967年使用的制式账页来看,记录的形式也越来越规范,跟一个单位的明细账记录方法完全一致。

1.jpg

毛泽东一生自始至终的记账活动,源于我国算术文化传统之大脉,也由此形成了光荣的革命传统。这些美丽如初的家庭账,是共产党人廉洁自律的一个传统工具,在历史上也起到了“计家计国计天下”的作用,对当代更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计系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m.syxtk.com/wzzx/gsyz/lxff/2019-11-16/59795.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黄明娥 更新时间:2019-11-17 关键字:领袖风范  高山仰止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