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山仰止 >

领袖风范

打印

因为毛主席,一则跨越了85年的科普视频破圈了

因为毛主席,一则跨越了85年的科普视频破圈了

  

  “EyeOpener”是笔者比较早关注的一个泛科普视频自媒体,从B站到微博,再到微信视频号都经常会刷到他的视频,这位博主常常能够通过一张没有任何信息的照片,借助常规的搜索引擎,经过严谨的逻辑推导,带领我们追寻照片的拍摄地。所以,笔者会把他的视频作为开阔视野、学习知识以及减压的一种手段。

  没想到,EyeOpener新出的一期科普视频居然“破圈”了,得到了笔者很多平时只讨论时事和历史的朋友的转发。

  通过一张被隐藏了飞机序列号、只能看见崇山峻岭和一条河流的照片,EyeOpener经过一系列推理和搜索,最终解密出照片所反映的地点:高家洼塬“北国风光”景区上空!

  对于这个结果以及这么强悍的推导能力,连照片的提供者“北辰天罡”都惊叹不已:

  而真正让这则视频“破圈”的,是作者在视频结尾的一段话:

  “我想连北辰天罡本人也没有想到,他随手从飞机上按下的一次快门,居然捕捉到了那位教员在艰苦岁月中抒发诗人本性的那个瞬间。回顾这一期的网络迷踪,我们一起领略了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坡,还有在群山之间波涛汹涌的黄河。尽管在当下的经济社会,这两种景物在某种程度上被有些人视作了经济落后的象征;可同样是在这片土地,当年的毛泽东就站在这里,顺着陡峭的山脊和怒吼的黄河,他所看到的,却是整个中国!

  视频结尾的这段“升华”的确十分精彩,更饱含着作者对毛主席的诚挚的崇敬,引发了无数网友的共鸣和泪目。

  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提出了“抗日反蒋、渡河东征”的口号;1936年初,毛主席率领红军东征。

  1936年2月5日,毛主席到达袁家沟村,当晚下了一场瑞雪。翌日,毛主席带着随行人员踏着积雪,来到黄河岸边的高家洼塬上察看地形,了解渡口情况,准备挥师东征。

  这时,只见静卧在自己脚下的中华母亲河被冰雪所封,四周连绵起伏的群山一片苍茫,皑皑白雪如一件素服,紧紧地包裹着婀娜多姿的大地。此塬地势开阔,颇有一览众山小之气魄。毛主席脚踏高原,居高临下,心中涌现出无限感慨,他游目骋怀,浮想联翩,诗情澎湃。

  瞬间,这首壮美雄浑、气势磅礴的《沁园春·雪》在诗人胸中油然而生,返回袁家沟村后,一气呵成: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一段已经尘封了85年的历史,却因为一张不起眼的照片被重新挖掘出来;一场不经意的感动,竟然引发了来自天涯海角、各行各业、素不相识的网友的强烈共鸣;所有的感动、千言万语汇聚成了这一句饱含历史沧桑的话:“他所看到的,却是整个中国!”

  这就是革命导师、人民领袖毛主席的独特魅力!

  毛主席写《沁园春.雪》的时候,正值日本全面侵华,“亡国论”甚嚣尘上。没有一个人对中国的前途和命运抱有必胜的信心和把握,精英们不相信衣衫褴褛、穷困潦倒、饥寒交迫的中国人能战胜强大的日本帝国主义。

  只有毛主席不这么看,因为他坚信“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这是对历史、对时势的深刻透视。“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今日之“风流人物”,必是四万万坚强不屈、被组织起来了的中国人民!

  1945年8月,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取得了胜利,历史正按照诗人所预言的方向前进;毛主席应邀飞抵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会见了国民党元老、“南社”盟主、爱国诗人柳亚子先生。柳亚子先生听了毛主席对国内国际形势的分析和中国共产党在战后重建美好家园的政治主张之后,回到家中夜不成寐,欣然命笔作了一首七言律诗以发感慨,并刊发在9月2日的重庆《新华日报》:

  阔别羊城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

  弥天大勇诚能格,遍地劳民乱倘休。

  霖雨苍生新建国,云雷青史归同舟。

  中山卡尔双源合,一笑昆仑顶上头。

  作为回赠,以诗会友的毛主席就抄录这首作于9年前的诗作《沁园春·雪》赠与柳亚子,并致信一封:“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填过一首词,似于先生诗格略近,录呈审正。”

  不久,柳亚子就作了一首题为《沁园春·次韵毛润之初到陕北看大雪之作》的和词,连同毛词一并交给《新华日报》,要求同时发表。历经波折,完整的《沁园春·雪》终于在11月14日的《新民报晚刊》副刊显著位置隆重推出。

  毛主席的《沁园春·雪》一经发表,震动了山城,各大报纸竞相转载,各界群众竞相传播。这令蒋介石黯然失色,想找人代笔誓要盖过毛主席的“风头”,然而却无能为力,连蒋介石的“文胆”陈布雷都对这首词发出了惊叹:“气度不凡,真有气吞山河如虎之感,应该说是当今诗词难得的精品。”随后,蒋介石只好开始组织人在报纸上将这首词污蔑为“封建主义”,引发了一场文化界不小的风波,各界人士主动驳斥,蒋介石最终还是黯然收场,垂头丧气道:“这比打一个大败仗还丢脸!”

  后来,毛主席在文物出版社刻印的大字本《毛泽东诗词十九首》的《沁园春,雪》批注中作了说明:“雪,反对封建主义,批判两千年封建主义的一个反动侧面。文采、风骚、大雕,只能如是。须知这是写诗啊!难道可以谩骂这一些人们吗?别的解释是错误的。末三句是指无产阶级。

  一首《沁园春·雪》所引发的舆论震动,其实只是人心向背的折射和体现。国共两党、毛主席和蒋介石,由革命的同盟军而分道扬镳,分成两个对立阶级、集团领袖,他们所代表的是中国的两种前途、两种命运。

  时间一晃过去了85年,人们常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历史总在曲折中“螺旋式上升”;新的时代总会碰到新的问题、新的困惑,然而,一则科普视频的“破圈”与85年前一首《沁园春·雪》的词作所引发的那场轰动,竟是如此的相似。

  无论是知乎、B站被“毒打”过的年轻人群兴起的“毛泽东热”,还是清华、北航图书馆里《毛泽东选集》的霸榜借阅排行,同样体现出了人心的向背。人民向往毛泽东,向往的正是他的精神、他的立场、他的路线、他的思想。

  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难,今天的无产阶级依旧有信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答: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m.syxtk.com/wzzx/gsyz/lxff/2021-06-01/69495.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21-06-02 关键字:领袖风范  高山仰止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