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文稿:发挥好中医药在抗疫中的独特优势
红旗文稿:发挥好中医药在抗疫中的独特优势
唐旭东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12月22日致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的贺信中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在这次防控新冠肺炎的严峻斗争中,中医药、中西医结合疗法都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实践告诉我们,必须要坚持中西医并重,切实建立重大疫情防控的中西医协作机制,发挥好中医药的独特优势。
历次重大疫情救治证明中医药学是我国传染病防治中的宝贵资源
我国自汉代以来,特别是明清时期有着丰富的防治瘟疫的经验。根据《中国疫病史鉴》记载,西汉以来的二千多年里,中国先后发生了三百多次疫病流行,由于中医的有效预防和治疗,控制住了疫情蔓延,得到了较好救治,中国历史上从未出现过西班牙大流感、欧洲黑死病、全球鼠疫那样一次瘟疫造成数千万人死亡的悲剧。
新中国成立后,在几次重大的疫情救治工作中, 譬如1956年的流行性乙型脑炎、2003年的非典、2009年的禽流感,中医药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并且展示了中医辨证论治和三因制宜的优势。1954年、1955年石家庄流行性乙型脑炎,中医研究院(即中国中医科学院的前身)的蒲辅周老先生用白虎汤、清瘟败毒饮等清热解毒之法,取得非常好的疗效。1956年北京流行性乙型脑炎,蒲老根据当年北京气候暑湿重的特点,及时调整,采用三仁汤、三石汤、五加减正气散、千金苇茎汤等化湿清热治法,同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03年广州非典,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邓铁涛老先生指导下,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收治74例SARS病毒感染者,其中仅3例使用了激素,非典后遗症为零。2009年的禽流感防治中,中医药也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中西医结合的成果发表在国际医学期刊《内科学年鉴》上。
本次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医药在救治工作中也发挥了更加重要、更为广泛的作用。强化中西医结合、中医深度介入诊疗过程,成为医疗救治的鲜明特点,中医药在全国各地新冠肺炎防治中的价值被极大地肯定。3月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湖北武汉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央指导组成员、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余艳红指出,中国诊疗方案是中医和西医共同并肩战“疫”,共同智慧的结晶。在治疗方案中,中医有比较重要的地位,这是坚持中西医并重的中国卫生健康工作方针,也是中医药的疗效决定的。
综上所述,我国历史上历次重大疫情的救治证明中医药学是传染病防治中的宝贵资源,我们有义务、有责任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
充分认识中医药的优势作用,把坚持中西医并重的国策使用好
此次新冠肺炎是新发传染病,没有疫苗,没有特效的抗病毒药物,对于现代医学来说治疗的难度是很大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人体后的主要危害是肺损伤,不同于一般的细菌性肺炎,可用抗生素治愈;也不同于其他的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有对应的疫苗可预防、抗病毒药治疗有效。新冠病毒为新发病毒,性质不明确,轻症病人具有自限性,但大多数病人造成肺间质炎症,进而直接损伤肺泡,影响人体的氧合功能。患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等基础疾病,则叠加影响因素,往往病情加重;不合理用药,无效且有副作用,可能给肺部的炎症带来第二重打击,加剧肺损伤,引起炎症因子风暴,诱发呼吸窘迫综合征,最终导致严重的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使用糖皮质激素可以全面压制炎症反应,但须把好节点。早了,会延迟病毒清除,留下后患;晚了,已难以挽回。概括地说,治疗上最大的难度是无法有效抑制带来肺损伤的过度免疫反应、带来严重肺损伤乃至造成多功能脏器衰竭的炎症因子风暴,现有的治疗均属于对症治疗、支持治疗。
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指示,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的指挥下,自1月25日开始有四支国家中医医疗队支援武汉,分别进驻武汉市金银潭传染病医院、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江夏区大花山方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在改善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以及在缩短治愈时间、减少转化为重症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全国的疫情救治,中医药的参与率也是比较高的,疗效是非常好的,就像钟南山院士所讲的,中医要参与,而且要早参与。就拿北京来说,2月15日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地坛医院报告,中医药对轻型、普通型和重型都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单用中药加对症治疗有效率为87.5%,中西医结合治疗有效率达92.3%。2月24日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介绍,北京中医药治疗率总体为87%,使用中药汤剂的比例占82%,治疗总有效率为92%。
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起效的可能机制在哪儿?这是大家特别关注的。中医药在体外实验中抑制或杀灭病毒的能力并不强,但是在人体内环境中,可能有着调节机体免疫力、抑制过度免疫反应所致炎性损伤的作用。从目前的临床效果反应看,中医药能显著改善轻型、普通型新冠病毒肺炎患者的发热、咳嗽、头痛身痛和消化道等症状,其可能的机制是抑制针对病毒免疫反应所造成的炎症反应性损伤,减少渗出,改善肺功能。对于出现缺氧的重型新冠病毒肺炎患者也能明显改善发热、咳嗽、气短憋闷等症状,这表明辨证论治的中药复方疗法在抑制越发严重的炎症因子风暴上可能有作用。
中药的作用机制研究,既往是比较多的,只是还不系统。新冠病毒侵袭人体,主要是通过病毒表面刺突上的S蛋白受体结合人体细胞表面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ACE2好比是“门把手”,病毒就是利用其S蛋白受体“劫持”了细胞表面上ACE2这个“门把手”,打开了进入人体细胞的大门。新近,来自斯坦福大学和香港大学团队采用依据配体与受体作用的“锁-钥原理”的分子对接研究技术,研究成果显示中药黄芩中的成分黄芩苷、灯盏细辛中的黄岑素、酸橙与陈皮中的橙皮素、甘草中的甘草酸等能够与ACE2结合,是潜在的抗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化合物。去年6月,国际重症医学顶级期刊《重症医学》发表了一篇文章,显示中药血必净注射液可以明显改善社区获得性肺炎严重程度风险指数评级,减少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时间和ICU总停留时间,中药与抗病毒化药一对一的作用不同,对新冠肺炎重症病人是可以参照适用的。此类文献不胜枚举。
中药复方不同于化药的单体成分,每一味中药都拥有很多的成分,而一个复方就是一个成分极其众多的复杂系统,多环节、多靶点的作用机制是其优点,但同时也带来一个难题:短时间内难以完整、清晰地阐释它的作用机制。如何认识这个问题呢?
生命现象是复杂的,当今人类对生命现象的认知还只是冰山一角,生命现象很多领域的本质和规律都不是线性相关的方法能解决的。西医不认同中医的原因在于,按照西方科学理念,认为中药复方作用机制不明确、对疾病疗效的判定有主观性、用于辨证施治的中药复方疗法不是按照化药的“基础实验、临床试验、药物审批、上市应用”的流程完成的,不科学。但中医药学有着典型的中国古代文化与科学的烙印,是世界上具有完整理论体系的传统医学,不同于西方医学疾病理论,不是药物从实验室研究出来、应用到临床去验证的路径。中医学是中国人从古至今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总结出来的,几千年的历史经验是很宝贵的,虽然至今很多临床很有效的治疗技术尚未阐明科学机制,譬如夏秋季消化不良性的腹泻,藿香正气水(胶囊)很有效,老百姓都知道;带状疱疹急性皮损期,火针点刺加拔火罐二三次即可治愈。这些都还没有阐明科学机制,但临床证明它是有效的,是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和认真对待的,不能因为尚未阐明科学机制就弃之不用。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医药学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中医学和中药学均被科技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列为学科目录医学门类的一级学科,全国各省市建立了医、教、研的队伍,应用中医基本理论和行之有效的临床技术体系譬如个体化的辨证施治汤剂治疗(中药复方疗法)服务于各层级的医疗、保健、康复需求,成为我国医疗服务体系中独特而优势的资源,是国策,也是受法律保护的。面对突发重大传染病,当务之急是控制疫情、救治病人。在疫情救治中,中医药不能缺位,而是要理直气壮地发挥好自己的特色和优势。要充分认识到中医药的独特价值,即使在极其依赖现代医学机械通气、调整酸碱平衡等支持疗法抢救治疗的危重型病人,如果能够开展中西医结合、合理地使用中药,也是可以降低死亡率的。
切实建立重大传染病防治的中西医协作机制,确保发挥中医药作用落到实处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医疗救治要坚持中西医并重,加强中西医结合,打赢疫情防控的阻击战。为使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中医药主管部门加强对传染病救治机构中西医协作工作的指导,更好地发挥中医药在新冠肺炎防治中的作用,国家卫健委办公厅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2月12日发出了《关于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传染病防治工作中建立健全中西医协作机制的通知》。
通过前一阶段的疫情救治工作和总结,国家卫健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第三版至第七版)中的中医药方案内容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健全,各省市贯彻该方案、或组织当地专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具有地域特色的中医诊治方案,广泛地在轻型、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新冠肺炎病人中加以应用,对于控制疫情、救治病人是非常必要的;组织由中医、中西医结合呼吸专业、重症医学专业专家为主组成的医疗队伍进驻定点医院,组织中医、中西医结合专家组采用巡诊、会诊等形式与定点医院开展中西医协作,组织中医专家组与基层医生一起做好社区与乡村冬春季节新冠肺炎以及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工作,都是发挥好中医药优势作用卓有成效的做法,值得推广。
确保重大疫情防控中西医协作机制的建立、切实发挥好中医药的优势作用,我们还须采取相应的举措。
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应该学习了解和挖掘应用中医药在传染病和慢病中的防治作用,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和《中医药法》、《执业医师法》等法规,继承和发扬祖国医药学。
观察人的生命现象,可以由外及里、由宏观到微观,也可以从环境气候、心理影响等因素去观察;认识疾病的病因与发病,既要强调细菌、病毒等生物致病因素的作用,也要重视机体的免疫能力和自愈能力。西医有西医的优势,中医有中医的特长,特别是在养生理念以及疫病、慢病、康复等的多靶点、多环节复方的个体化辨证施治、整体调节上尤其擅长。我很赞成协和医科大学袁钟教授的看法,他说认识人体生命过程及其防治疾病的知识正如爬山,可以从阴坡上也可以从阳坡上,但只有站在山顶才能看到山两面的风景,中医和西医也就是我们攀登的“山的两面”,他们有着不同的美丽,要像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说的那样 “各美其美”,懂得“美人之美”,创造“美美与共”,从而享受“天下大同”。他这种境界值得我学习,我们这一代中医在认真学习中医药学的同时,也认真学习了现代医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中西医汇通让我们提高了专业水准和专科能力。
切实加强中医、中西医结合传染病防治基地建设和重大疫情防治的中西医协作机制建设。从现实状况看,中医、中西医结合传染病防治的基地建设是个极其薄弱的环节。SARS疫情反思也讲了这个问题,但没有解决。要想在重大疫情防治特别是病毒性传染病的防治中发挥好中医药的优势作用,必须解决中医、中西医结合传染病防治基地的建设问题,仿照西医综合医院建设传染病专科门诊和专科病房(达到三区二通道),在重大疫情到来之际才能“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切实发挥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传染病的引领作用、示范作用,为我国重大疫情的防控做出更大的贡献。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m.syxtk.com/wzzx/llyd/aq/2020-03-21/61960.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