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铁军:中国面临的局势很严峻,我不能再笑着说了
中国面临的局势很严峻,我不能再笑着说了
温铁军
中国现在面临一个最为严峻的挑战,就是美国已经在参众两院都通过了以中国为主要战略竞争对手,也就是作为美国主要敌人这样的议案。
美国国务卿和美国总统先后发表了措辞非常严厉、但又内容非常荒唐、近乎于新冷战声明的讲话,直接把中国作为所谓新冷战主要敌人的地位明确下来了。
在这样一个严峻话题面前,我要改变一下过去跟大家讨论问题时一脸笑容的形象,要严肃一点。
因为对于中国来说,大多数现在在一线工作的,无论是官员、学者,还是各界骨干,都没有经过老冷战。
现在四五十岁的人在上一次冷战结束时,也就是大概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还都是年轻的小学生、中学生,大家没有那个经验。
所以我先给大家做一点基本概念的解释。
01
老冷战发生的背景
老冷战的发生,是一个资本主义发展到产业资本阶段的产物。那个阶段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产业资本是在地的。
这个源于西方的工业化过程,是从海外掠夺原材料,并且向海外市场输出产品,因此它的整个工业化体系是在西方列强国家的国内。因此产业资本是有国界的,产业资本的资本家是有祖国的。
比如大家都知道二战德国我们把它叫做克虏伯家族,它就是一个庞大的军工复合体,还有德国的容克家族等等。
在早期战争的时候,这些产业资本在地化和有祖国的产业资本家们往往是老的世界战争的内因。因为大家都形成了工业化,所以互相之间要摧毁对方的工业。
这个过程中工业实力最强,并且最有集中使用工业生产能力转向军事生产的国家,就是战胜国。
所以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打出来的是产业资本阶段的地缘政治,这是当年的客观背景。
因为大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中伤亡过重,上亿人死亡,工业也基本被摧毁了,欧洲老的工业国,应该说是一片废墟了。所以人们对于第三次大战,才有了一个战争恐惧。
但是因为二战打出来的是一个地缘分割,美国和苏联分别控制着第二次大战的主战场,也就是欧亚战场。美国控制西欧,苏联控制东欧。最明显的就是在德国,甚至整个首都柏林在东德范围内也要划一道线。
这是当年形成老冷战的背景,就是地缘分割控制。两个超级大国,在整个二战的大战场——欧洲战场和亚洲战场上形成分割控制。
亚洲战场有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再加上南北朝鲜,美国所谓战略防御建立了第一岛链、第二岛链。在欧洲有北约,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美国领导的;在亚洲有东南亚条约组织,它是个军事组织,现在军事的部分功能淡化了,就变成东盟。
所以老冷战的背景是清楚的,因为大家对战争的恐惧,而提出了意识形态的对抗、制度的对抗、经济的对抗。这是一个全面对抗,但是不直接用大规模武器杀伤搞得你血流成河、尸横遍野,不是这种战争方式了。
再加上后来核武器问世以后,特别是美苏两国都各自有核武器,大家都对核战争有一种恐怖,于是实现了核恐怖平衡,导致地缘界限几乎不可改变。
但这并不意味着双方就可以就此休战,于是就进入了所谓冷战阶段,这个是在产业资本阶段资本家有祖国、产业有国界这种条件下形成的。
02
老冷战的重要异变
二战之后,当工业资本再度恢复的时候,尤其是欧亚大陆上这些原来的工业国迅速进入战后的再工业化。短短一二十年,生产力全面恢复,工业进步速度很快,然后就又出现了二战之前的主要矛盾,叫战后生产过剩。
进入生产过剩后开始有了企业的不景气,那就有了解雇工人等等这些问题。再加上这个时候冷战中的局部热战也在不断地爆发,比如60年代开始爆发东南亚的半岛战争。
总之它是两个阵营在制度比较、军事冲突等等这些压力之下,开始出现了一些变化,这个变化主要是什么呢?产业外移。
西方世界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先外移。因为越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当它遭遇到生产过剩的时候,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矛盾越是表现为对抗性冲突。因为你比较的是人家苏联东欧国家的高福利,生老病死有依靠,所以这一部分使用劳动力多的企业遭遇到的对抗性冲突就很严重。
于是就把这部分企业先转移出去,主要转移到了那些军事政变的国家或者相对属于集中体制的国家,它能够有效地维持稳定。这就导致老冷战发生了一个异变:就是产业转移出去之后,跨国公司开始寻求在世界范围内获利。
大家知道战后是美国引领西方世界,它开始进入金融资本,因金融主导经济而出现金融资本全球化。
金融并不一定要在美国本国获利,它可以在世界上任何国家去占有利益。金融资本就是以流动性获利为主要特征,这就出现了资本的去国家化,不在地了,那资本家也就无祖国了。
这个时候就出现了西方因进入金融资本阶段主导的世界演化过程,由过去传统产业资本的地缘战略转向了币缘战略。地缘战略打仗,大家要互相摧毁工业生产能力;而币缘战略是在哪有工业生产能力都行,只要你开放金融让我进来,我就能货币化你的资源,资本化你的资产,我就能占有收益。
于是这时候冷战就发生了一个重要变异,那就是随着金融资本成为引领力量,它开始出现了符合金融资本的币缘战略新安排。包括八九十年代以来一系列的制度演变,意识形态、思想理论各个方面的演变。
03
老冷战向后冷战的过渡
从老冷战到后冷战,它经历了一个重要经济内涵的改变,就是从地缘战略向币缘战略的转变。
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几乎所有被叫做社会主义的国家,包括中国在内,都因为坚持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不进入金融资本,而停留在实体生产阶段。因此这些国家和进入金融资本的西方国家之最大不同在哪呢?在于它仍然只计算它的实体生产产量,打了多少斤稻子,炼出多少吨钢,养了多少头猪。
但这些东西因为没有货币化,所以比如说中国长期维持稻米就是7分钱一斤,这个货币只是一个记账符号,来配合计划调拨分配的一种体制,而并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金融资本。
从西方进入金融资本之后,它改了统计,叫做GDP,就是计算交易的增加值。所以它的大量金融资本在各种交易中都在发挥作用,经济增长就大幅度提高,西方整体经济水平大大高于实体生产。
尽管实体生产按产量算并不低,但它没有货币化。比如稻米7分4,它以厘为单位,那如果这么算的话,它的GDP就会很低。
所以后来我们全都改成GDP的时候,很多数据你就没法把它做一个连续数据。尽管统计学家们做了巨大努力,他们是可贵的,但是仍然没法把这个体制硬放在一起比较。一放在一起,当然你就很穷,它就很富了。
这个又转化成了一套话语,转化成了意识形态,说就是因为你社会主义,因为你共产党领导,所以你们穷了。当币缘战略主导的时候,它的增长速度和经济表现、指标等等各方面就会很漂亮,带动了一系列的软实力表达,显得就很有软实力的战斗力了。
再加上其他一些很重要的,今天可以看作是阳谋的措施。比如苏联是一手出口石油,一手进口粮食的。那你把石油价格陡然打下来,苏联出口石油就没那么多外汇,同时你把粮食价格抬上去,它又没足够外汇来买粮食。
于是国内的农业供给就会发生一个很明显的不足,引起了更进一步的社会不满等等。这就是80年代后期苏东开始出现社会不满导致社会反抗的起因。
老冷战向老冷战结束应该说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我们看的就是老冷战最终进入到苏东解体,这个阵营解体了,那老冷战就应该告一段落了。
这个阶段上其实应该被叫做后冷战。因为老冷战结束,形成的是老冷战因币缘战略而取胜的单极霸权。单极霸权形成对世界单极霸权的控制,这个阶段不再有老冷战明显的地缘竞争阵营,而却因为金融资本成为主导竞争力量,发生了美元集团和欧元集团的币缘冲突。
这个币缘冲突现在被归纳为后冷战,用这个道理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后冷战之后是新冷战。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m.syxtk.com/wzzx/llyd/aq/2020-10-26/65715.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