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经济

打印

马耀邦:中国的自主创新政策

中国的自主创新政策

(加)马耀邦著  林贤剑、吴杨荷译,林小芳校

到2006年,在经历了三十多年的经济改革之后,中国只拥有少数几家全球公司。中国的邻国日本和韩国通过限制外国直接投资,保护本国工业,都拥有世界级公司和许多全球品牌。在科技领域,尽管政府投入巨资,“中国还在致力于创新和发明。在中国大地上,经过翻新的政府研究所星罗棋布,它们具有世界级设备和受过良好教育的科学家。但是,它们救助中国工业的使命胎死腹中,因为中国私营公司一味追求快速获利,国有企业管理者则分心于政治和福利而无法集中精力。由于他们的缺席,中国研究机构与跨国公司合作紧密,这些跨国公司已习惯于与大学和研究所发展伙伴关系。中国最优秀和最有前途的高校科技专业毕业生继续投身海外,进修和谋取科学职位。”1

在这种情形下,中国决策者意识到成为世界工厂的局限性:中国公司只能在国际分工中扮演转包商的角色。他们开始拟定新的举措,指导中国的科技发展。他们拟订了新的自主创新政策,并通过“税收激励、财政支持和技术投资”落实相关计划。2

于是,中国政府宣布,六项高科技工业产品被认定为“自主创新”范畴,它们将在政府采购过程中获得优惠待遇。这项声明引发了西方跨国公司长时间的恐惧,它们担心其将在有利可图的中国市场遭受歧视。跨国公司都表现出震惊和忧虑,因为它们希望永久维持其在中国高科技领域的垄断地位。这些工业领域包括“计算机、通信设施、现代办公设备、软件、新能源和高效节能产品”。1尤其是,西方跨国公司担心,它们将被迫向中国转让其知识产权,以获得市场准入。

归根结底,借助于世界贸易组织的知识产权规则,西方跨国公司一直能够运用其排他权,维系在发展中国家的垄断地位。这在高科技领域更是如此,它们制定的行业标准阻止了潜在竞争对手进入该市场、从事研究或支持创新。

西方跨国公司始终小心翼翼地守护它们的技术,甚至杜绝如下可能性的出现:中国将制定其知识产权法和创造专有生产线,给它们目前所依赖的垄断带来难以接受的风险。中国的自主创新政策“在许多国际科技公司看来,是一张技术剽窃蓝图,其规模世界前所未见。”1.这也就不值得大惊小怪了。

这些跨国科技公司特别关心中国的银行和电信系统等“核心基础设施”更新换代计划。这将包括“集成电路、操作软件、交换机与路由器、数据库管理和加密系统等产品”。1在有关知识产权的纠纷中,中国的专利法将赋予中国公司更加平等的地位。中国最近通过了反垄断法,这对西方外国公司来说具有特殊的含义,因为该法将为中国国内产业创造更加平等的竞争环境。最近一段时间,中国政府采购政策旨在“阻止采购不是中国设计和生产的产品”,这引发了美国大企业的极大关注。1

根据世界最大企业协会美国商会的一份报告,中国许多省市区的政府采购计划产品目录清单已经删除外国产品。一份中国通知规定,“自主创新产品就是知识产权归中国公司所有和商标首先在中国境内注册的产品。”1跨国公司立即向其政府抱怨,它们认为这是一种贸易保护主义行为。

讽刺性的是,这些跨国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似乎全然忘记了发达工业国的工业发展史。历史显示,当今拥有大量全球性跨国公司的经济强国都是采取贸易保护主义,保护本国工业,从而发家致富的。美国更是这些国家中的佼佼者。

尽管上述事实无可辩驳,通用电气和微软等美国跨国公司还是就“自主创新”问题,敦促华盛顿向中国施压。中国自主创新政策日益被西方媒体描绘为排外和倒退。然而,中国国内形势恰恰相反,由于中国开放国内市场和张开双臂欢迎外国投资,美国跨国公司日益控制了中国经济的关键部门。

在许多行业,美国跨国公司一直利用合资削弱中国制造商。在这方面,中国客机的近期发展史可以说明麦道及合并后的波音等美国飞机制造公司的欺诈性。

20世纪70年代,中国开始研发宽体喷气客机,只比空中客车公司晚两年。这引发了波音公司和麦道公司的极大兴趣。据说,麦道公司使用贿赂和其他不正当手段诱使中国与其合资,在1992年为中国国内市场生产麦道80型和麦道90型客机。在1997年合并麦道公司之后,波音公司单方面撕毁了这份协议。随着所有研究被放弃和受过高等培训的航空工程师、科学家、熟练技术人员的离开,中国富有前途的商用喷气机制造业被破坏殆尽。中国的航空科技遭受长达20多年的挫折。

只是到2003年,中国才开始着手中型客机开发的可行性研究。2008年3月,中国商用飞机公司成立,旨在开发C919中型民用飞机。

中国民用飞机制造业经过了20年的全面破坏和荒废之后,只为了权宜之计,不得不提出一种新的战略,以便到2016年有新飞机投入服务。遗憾的是,新战略涉及许多法国和美国飞机部件的使用。该战略规定这样的发展方式,是为了避免引发西方的诉讼,因为波音和空中客车公司早就以谨慎的眼光看待这个新的竞争者,并构想了应对中国挑战的战略。4

于是,中国选择凯德宇航公司(Kidde Aerospace)等美国零部件供应商和法国利勃海尔公司(Libberr)作为零部件供应商。在当今中国的企业中,合资成为商业常态,因为“派克宇航(Parker Aerospace)、通用电气、霍尼韦尔(Honeywell)和古德里奇(Goodrich)公司都与不同的中国机构或主要航空国有企业——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合作。”1

这使中国处于技术依赖的弱势地位,而美国零部件供应商是否乐意向中国提供最先进的技术,这是个问题。蒂尔集团副总裁理查德·阿布拉菲亚(Richard Aboulafia)声称:总的来说,“美国飞机零部件制造商会对向中国输送技术持谨慎态度,除非中国提供知识产权担保和不支持本国合资企业。”5

遗憾的是,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撇开麦道公司和波音公司的表里不一不谈,中国能责怪的只有自己,因为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放弃了自力更生的技术开发路线。她如今不得不从通用电气和法国赛峰公司(Safran)的合资公司——CFM国际公司购买飞机的主要部件,从霍尼韦尔购买驾驶舱内齿轮、制动系统和辅助动力装置,从一家美国零部件供应商——伊顿公司(Eaton)购买燃油与液压系统。5.

人们可以想象,在摧毁了中国民用飞机产业和榨取巨额利润之后,美国航空公司很高兴地发现,通过与中国公司签订合资协议,它们有机会继续支配中国市场和获取另一笔金融横财。令人惊奇的是,美国跨国公司却表现出慎重和不安,因为美国商会坦率地表示:“这种担心就是,一旦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能够自力更生地制造,外国航空公司也许就发现它们已经出局,将在全球范围内面对它们正培养的中国公司的竞争。”5

然而,在美国航空分析员理查德·阿布拉菲亚看来,这种担心纯属无稽之谈。他称:“中国是最具潜力的国家,因为她拥有广阔的市场,具有大量技术人才和潜在资源,然而,她选择了一种糟糕的战略。”6

众所周知,本土飞机部件制造业对于发展本土民用飞机产业是必不可少的。一国航空组件部门孱弱,意味着该国缺乏最新的制造技术。阿布拉菲亚指出:“由于依赖于西方部件和供应商提供飞机的大脑和动力,C919型飞机正发展成为一类庞大的金属外壳,其中具有实际价值的物件都是西方供应商添加的。我认为大多数中国公司将要展示的成品都已经过时一些年。去年,中国首次成为一个航空组件出口商。墨西哥购买了中国的飞机部件。在我看来,墨西哥已经成为一个新的中国。”6对于中国的航空业及其未来,这确实是一个灾难性的评价。它导致人们对中国的发展战略产生质疑。由于放弃自力更生和拥护世界贸易组织及其知识产权体制,中国实际上在科技发展上完全受制于西方垄断资本。如前所述,跨国高科技公司总是尽其所能地保护其专利技术,阻止任何新的潜在竞争对手进入本国市场、从事研究或支持创新。这对中国提出更大的困难,因为中国是工业发展的后进者。尤其是西方跨国公司已经享受“先发优势”,这指出了如下事实:谁首先开发新技术,谁就最有机会成为产业主导者。这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为何中国研究机构习惯于与跨国公司合作,因为中国私有的民族工业过于弱小,缺乏研发融资。

显然,这是一种悲哀的现象,中国不能继续走这条发展尖端产业的道路。在这方面,韩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现代公司的成功经历,对中国应有宝贵的借鉴意义。韩国韩南大学(Han Nam University)的铉映锡(Young-Suk Hyun)教授认为,“现代公司一直坚持自力更生的政策,特别是在新产品开发方面。” 7该公司并不拒绝与外国公司合作,但自力更生是所考虑的主要因素之一,因为现代公司拒绝放弃其对业务的控制权。7

除了推广转基因食品之外,中国的“自主创新”计划确实是有抱负和值得称道的,因为它坚持以科技发展作为中国未来发展的重心。然而,除非中国采取自力更生、独立发展、保持对技术开发的绝对控制,同时放弃世贸组织及其知识产权体制,否则,上述所有努力,尤其是有关商务飞机、计算机芯片、软件和通信设备等尖端技术的开发,都将是徒劳的。中国必须摆脱世贸组织规则强加于中国的西方专利权限制,这些限制阻碍了中国的技术开发。全球信息共享空间(Global Information Commons)对西方专利权是这样描述的:“在过去的三十年,专利权一直被滥用。它们不是用来拓展公众的知识面,而是被用作商业武器和法律武器。超过5000万项的专利权覆盖了你的一切活动,它们妨碍了你在生活的许多方面受益。许多拯救生命的治疗被逐出市场,只因为它们威胁到既定的商业利益。”8

对中国决策者来说,这确实是一记警钟,值得深思。

注释:

1. McGregor, James: “China’s Drive for Indigenous Innovation--A Web of  Industrial Policies”, U.S. Chamber of Commerce.

2. Peng, Heyue: “China: China’s Indigenous Innovation and its Effect on Foreign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Holders”, Mondaq.com, September 10, 2010.

3. Batson, Andrew & al: “China Fuels Trade Tension with Policies, Report Says”, Wall Street Journal, July 27, 2010.

4. Wang, De: “COMAC C 919, Challenging the Boeing and Airbus Duopoly”, hiddenharmonies.org, May 27, 2010.

5. Krause, Reinhardt: “China’s Jet Ambition A Boon to Suppliers—or Their Bane”, August 18, 2010.

6. Seattle PI.Com: “Analyst: don’t fear Embraer, or Bombardier, Comac and Sukhoi”.

7. Hyun, Young-Suk: “The Road to Self-Reliance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of Hyundai Motor Company”,  Han Nam University, Taejon Korea,June 1996.

8. Bollier, David: “A Global Innovation Commons for Clean Tech”, Yes! Magazine, January 20, 2010.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m.syxtk.com/wzzx/llyd/jj/2013-05-02/18867.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RC 更新时间:2013-05-02 关键字:自主创新  改革  全球化  产业独立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
Baidu
map